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融合是新崛起的一项细胞工程技术。这项工作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细胞生物学中十分活跃的领域之一。它已经在不断地向着实际应用方面迈进。植物细胞融合是指人工的方法用纤维酶、果胶酶等酶作用于植物组织,并将获得的原生质体通过聚乙二醇等诱导融合剂使相邻原生质体融合在一起。然后,经过原生质体培养、细胞壁再生、愈伤组织形成,最后培育成再生植物。1972年获得了  相似文献   

2.
Takebe等(1971)关于烟草原生质体全能性的证明,Rao和Michayluk(1974)及Wallin等(1974)聚乙二醇PEG细胞融合方法的建立,为作物品种的改良提供了新途径。任何两种原生质体,不管其亲缘关系的远近,  相似文献   

3.
胡萝卜根原生质体内有橙黄色或橙红色的质体,可以作为亲本的光学标记,有利于进行细胞融合的研究。虽然胡萝卜是植物细胞培养的经典材料之一,但文献中从原生质体得到再生植株的例证(Grambow等1972;吴石君等,1977。)以及胡萝卜属细胞杂种(Dudits等1977)都用悬浮细胞系或愈伤组  相似文献   

4.
问:什么是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答:所谓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即利用某种外界因素(常为Y射线,即了融合gamma-fusion)辐照某一细胞原生质体,选择性地破坏其细胞核;并用碘乙酸胺碱性蕊香红6G处理在细胞核中含有优良基因的第二种原生质体,选择性地使其...  相似文献   

5.
细胞融合技术是一项迅速发展的细胞工程技术,是细胞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细胞融合技术开始应用于藻类原生质体融合,至今已在多种藻类中开展了细胞融合及杂种培育试验。综述了在藻类细胞融合技术中常用的方法:化学融合法、电融合法、激光融合法,以及在藻类细胞融合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在藻类细胞融合研究中的困难进行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6.
痢疾杆菌D_(15)和EITor弧菌88-2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研究蚌埠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蚌埠233003张元和,唐素兰关于细胞融合已有“许多报道,但为制备二联菌苗将痢疾杆菌和霍乱弧菌进行细胞融合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要实现原生质体的融合,将细菌原生质休...  相似文献   

7.
美味牛肝菌原生质体再生菌丝的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原生质体的分离并培养成再生菌丝是研究食用菌细胞融合和基因转移的一项技术。有的文章已综述了有多种食用菌的原生质体已被分离,只有一些种的原生质体被培养成再生菌丝体,美味牛肝菌的原生质体虽已被分离但未培养成再生菌丝。食用菌原生质体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再生菌丝体。Peberdy曾论述过有的真菌是由原生质体膨大生长成形态不正常的类似出芽链的细胞而再生菌丝的较为特殊的方式。本文报道美味牛肝菌原生质体通过一种新的生长方式而发育成菌丝体。  相似文献   

8.
芸苔属作物的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70年代以来芸苔属作物的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作了综述,特别对通过细胞融合产生胞质杂种及其在芸苔属作物育种实践中的应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重要作物原生质体再生”为国家七五攻关专题“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细胞融合技术”的部分工作。我院遗传所、上海植生所与植物所的四个实验室分别承担了其中的工作,经过四年研究已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现将研究工作的进展及前景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0.
植物细胞一般都包被一层坚硬的细胞壁,除某些例外,细胞壁能阻止细胞质膜间的相互接触,因而细胞间不能融合。随着适用于溶解细胞壁的酶类的开发和无壁细胞(原生质体)的产生,现已能克服这一限制植物细胞融合的困难。将不同来源的原生质体融为一体以创造新的体细胞杂种,这不仅为体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新机会,还为植物的遗传操纵提供了新方法,这在目前具有更大的实际意义。现在已可以从一系列典型植物种和农作物种分离出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可培养在合适的  相似文献   

11.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浓度(0~2.5mmol/L)碘乙酰胺(IOA)处理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原生质体为受体,以经6krad(130rad/min)60Co-γ射线处理的继代后4~5d期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为供体,使用PEG法诱导细胞融合。融合细胞经培养形成细胞团、愈伤组织或植株。通过形态学比较、染色体检查及同工酶分析,确认了得到的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为体细胞杂种。  相似文献   

12.
原生质体融合又称细胞融合,具有遗传信息传递量大,不受亲缘关系的影响,可以集双亲优良遗传性状为一体,并定向筛选表现双亲遗传性状的融合子,操作简便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原生质体融合的程序以及该技术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一本文对主要条件致病性念珠菌属进行了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及种间:属间融合的基础研究。对融合产物进行了生物特性的观察。结果表明:念珠菌属可形成原生质体,其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互栩融合,其融合产物的生物特性可与亲株不同。白色念珠菌与其它种间,酵母菌属间的融合产物,对小白鼠无致病性。细胞融合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微生物育种新技术,它是通过两亲株原生质体融合而达到杂交目的的(王俊英,1982)。在细胞工程中,原生质体分离、培养、融合和发育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为将这一技术应用于防病治病,我们试对主要条件致病性念珠菌属进行了原生质体的分离.再生及融合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电诱导细胞融合仪的研制及在真菌原生质体融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融合仪是进行细胞融合研究的核心装置。作者研制出一种性能参数较好而造价低廉的电诱导细胞融合仪。其输出交流电场频率及电压峰峰值分别为0.5-4.0MHz和0-70V;脉冲时程和幅度分别为4-100μs和0-500V;带负载能力大于几种国内外产品。用本装置对香菇和丝核菌原生质体进行了融合诱导,对电场诸参数与融合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本装置性能稳定,使用效果不次于进口日本产品,可用于真菌、细菌或植物的细胞融合研究。  相似文献   

15.
提高枯草杆菌原生质体再生率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提高细菌原生质体再生率是研究细菌细胞融合的前提,目前国内报导的原生质体再生率均不高,且不稳定。为了更有效地获得高产融合株,必须探求再生的最适条件,前报已较系统地研究了有关诸因素对供试菌株原生质体化及其活性的影响,以及提高再生率的措施,使再生率达44.47%;但仍有大幅度提高的必要。本文旨在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原生质体再生率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电融合正用作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以产生体细胞杂种和组织培养物的常规方法。然而,还存在着几个问题。为了保持细胞融合位置、防止细胞旋转,施加电流的时间必须比获得融合所需要的可逆性膜分解时间更长,电场强度更大。这就导致融合细胞活性的降低。此外,也很难进行不同比重的(如液泡化和非液泡化的)原生质体的细胞融合,因为,它们不能悬浮在同样的融合培养基中。作为西德非载人探空火箭计划的一部分。W. Mehrle及其同事进行了一个无线电控制  相似文献   

17.
高等生物细胞融合技术高等生物细胞的融合技术开始于六十年代。最初用日本血凝病毒(HVJ,也称做仙台病毒)融合动物细胞,以后相继开展了以PEG融合高等植物和微生物的原生质体技术。  相似文献   

18.
细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是研究细胞融合的前提条件,但关于其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的最适条件迄今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再生率不高,且不稳定。本文研究了有关诸因素对供试菌株原生质体化及其活性的影响,尤其是提高再生率的措施。试验所用材料,菌株B.Subtilis Ki-2-132(Thr~-,Val~-,Ile~-,Str~+)由中国科学院遗传所赠送;溶菌酶由汉口蛋厂1981  相似文献   

19.
〈正〉891634 球形芽孢杆菌下TS一1与苏云金芽孢杆菌H_4细胞融合的研究[中]/王岳五…//生物工程学报一1988,4(3)一230~233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使芽孢杆菌属的两株不同种进行融合,而获得既杀双翅目又杀鳞翅目幼虫的杂种菌株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经GH一401 型电诱导细胞融合、基因转移仪诱导实现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NK491) 与出芽短梗霉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NKB93—0061eu)的原生质体电诱导融合。在融合小罐中用3个强度为11 Kv/cm,时程为10μs的高压电脉冲处理原生质体,获得的融合子营养互补的融合频率为5.8×10-5。在选择培养基上连续传代10次,然后在完全培养基上传代20次,最终得到4株稳定的融台子。融合子的细胞形态、大小、核的DNA含量以及酒精发酵等特性的观察和测定表明,4株融合子与双亲均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电诱导原生质体融台对酵母菌的属间融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融合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