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林水产省农业研究中心—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植物工学研究所2个小组向科学技术厅申请重组水稻的非封闭式环境的实验。重组水稻是导入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的编码蛋白基因的水稻,如科学技术会议确认适合重组DNA实验方针,将在日本首次进行“非封闭式”的水稻的栽培试验。实验在农环研的实验温室进行。为在横滨市的植工研的研究室栽培农环研—植工研小组培育的重组水稻,计划将重组水稻移到有温室的筑波市实验。  相似文献   

2.
诱导水稻胚囊产生愈伤组织的离体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未受精的幼嫩水稻子房中培养单倍体小植株的实验已获成功。本文专就对影响诱导水稻胚囊产生愈伤组织的一些重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农业研究中心——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和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植物工程研究所2小组说,一旦在科学技术会议生命科学部会上认可3月12日申请的基因重组水稻的非封闭式实验计划,就发表实验计划的详细情况。因此,5月终于开始在一般温室进行重组水稻二种栽培试验。农业研究中心和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培育的重组水稻“水稻1号”是用基因操作技术在“日本睛”中导入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的编码蛋白基因;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植物工程研究所培育的重组水稻“水稻2号”是用基因操作技术在“绢光”中  相似文献   

4.
1954年,宁波水文站向我所提出,由於海水倒灌甬江,江水含有较多的盐分,这种含盐河水是否可用以灌溉稻田这样一个问题。这类问题不仅是甬江下游存在的,我国其他滨海种植水稻地区也有同样的情况。当然,灌溉水中盐分对水稻的影响和水稻的耐盐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为了了解水稻的耐盐力,我们于1954及1955年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用盆栽种植水稻,按不同的发育时期灌入不同浓度的盐水,以观察盐水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二年的实验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今将1955年实验的结果扼要地报告於后。  相似文献   

5.
江月玲 《植物学报》1997,14(2):41-44
用0、50、100和150 X 10-6浓度的苯酚溶液处理水稻幼苗,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苯酚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苯酚抑制水稻幼苗生长,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越明显。150 ppm是抑制作用最强的浓度。经苯酚处理后的水稻幼苗,其根和茎的生长都抑制了,而鲜重、干重、水分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则明显减少,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也下降了。  相似文献   

6.
水体酚类化合物污染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0、50、100和150×10-6浓度的苯酚溶液处理水稻幼苗,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苯酚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苯酚抑制水稻幼苗生长,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越明显。150ppm是抑制作用最强的浓度。经苯酚处理后的水稻幼苗,其根和茎的生长都抑制了,而鲜重、干重、水分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则明显减少,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也下降了。  相似文献   

7.
硼促使水稻谷粒增大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的实验曾证明,水稻对硼素的要求量是较低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土壤中有效态硼素量在0.1ppm以下,在分别施用每升含0.5、10毫克硼的盆栽条件下,随着硼的用虽增加,水稻籽粒产量下降并出现毒害症状。但是,1979年下半年作者在以浙花一号为供试品种的实验中,却发现在水稻的一定发育阶段,土壤中施高浓度的硼能增大谷粒。1981年下半年对此继续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8.
动态信息     
使水稻成为C4植物的第三种关键酶导入成功农林水产省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和名古屋大学、香川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小组开发高产水稻的实验获得成功。将玉米街CO2固定能力高的C4植物所具有的CO2固定途径导入C3植物水稻。涉及的关键酶有3种。这次有2种酶在水稻...  相似文献   

9.
双向电泳是分析蛋白质混合物的一种有力手段,已在蛋白质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水稻(Oryzasativa)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其蛋白质组学研究开展较早。但由于技术复杂,对实验操作要求高,初学的研究者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该实验技术。该文介绍了水稻研究中适合多个组织的双向电泳实验方法和优化流程。该优化流程能使新的研究者逐步优化实验条件,更快更好地完成双向电泳实验。同时详细介绍了实验关键环节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水稻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优化流程及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向电泳是分析蛋白质混合物的一种有力手段, 已在蛋白质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水稻(Oryza sativa)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 对其蛋白质组学研究开展较早。但由于技术复杂, 对实验操作要求高, 初学的研究者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该实验技术。该文介绍了水稻研究中适合多个组织的双向电泳实验方法和优化流程。该优化流程能使新的研究者逐步优化实验条件, 更快更好地完成双向电泳实验。同时详细介绍了实验关键环节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水稻恶苗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根际土壤中筛选出拮抗水稻恶苗病的菌株,初步研究其抑菌作用及生防效果。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菌株,以水稻恶苗病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拮抗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拮抗菌进行鉴定;检测拮抗菌无菌发酵液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测定拮抗菌的抑菌谱及进行盆栽实验。分离得到6株拮抗菌,其中有一株对水稻恶苗病菌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SH15,经鉴定菌株SH15为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无菌发酵液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菌株SH15抑菌谱广,对水稻恶苗病菌、层出镰孢菌、棉花枯萎病菌、辣椒疫病菌、棉花黄萎病、黄瓜黑斑病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水稻盆栽实验表明,接种多粘类芽孢杆菌SH15可显著降水稻恶苗病的发病指数,平均防效高达65.68%。因此,多粘类芽孢杆菌SH15在水稻恶苗病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水稻原生质体培养方面的工作很多。大多数实验是用已分化的细胞可以诱导第一次分裂,甚至小细胞团和形成愈伤组织。但是,迄今为止未见水稻原生质表1 a.愈伤组织年龄对于原生质体得率的影响。b.原生质体的发育。c.三次实验的再生率。体培养,再生成植株的成功报告。用水稻栽培品种“Moroberekan”灭菌后接种在经修改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2,4-D(2 mg/l),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BaP在土壤水稻系统中传输模型,并对其在系统各组分中的含量变化做了定量分析。实验求得了BaP在系统各相间传输速度常数和分配系数。揭示了水中BaP向水稻体传输路径和它们的速度大小。水稻从水中吸收BaP的速度比其从土壤中吸收的速度高4倍,水中BaP向土壤沉积速度比水稻从水中吸收BaP的速度高7倍。水中BaP在迁移到达水稻体之前,绝大部分被土壤牢牢吸附而很难被水稻吸收。  相似文献   

14.
许多研究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成正相关关系、叶绿素含量高的水稻叶片能延缓衰老。理论上推算,水稻叶片如果推迟1天衰老,可使水稻增产2%左右,而实际实验结果表明可增产1%左右。叶片早衰往往也是造成有些水稻品种结实率偏低、空秕率较高及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叶片衰老是水稻发育过程中的生命现象,它是水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叶片衰老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叶绿素含量下降,叶色褪绿变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体研究技术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水稻(Oryza sativa)细胞遗传研究中较小染色体所带来的研究困难。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已经成为水稻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常规方法。该文详细描述了水稻中常用的减数分裂染色体制备、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染色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体研究技术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水稻(Oryza sativa)细胞遗传研究中较小染色体所带来的研究困难。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已经成为水稻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常规方法。该文详细描述了水稻中常用的减数分裂染色体制备、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染色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mthomonas.oryzae pv.oryzicola,Xoc)是水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引发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可造成水稻严重减产。本文利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广西分离株GX01作为实验菌株,获得XOC2233基因的Tn5插入突变体,XOC2233编码为假定的甲基受体趋化性蛋白,本实验对其生化表型以及致病性的研究表明,突变体的致病力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但其胞外多糖产量和游动性增强,且其胞外蛋白酶的活性有所降低,而互补菌株均能恢复其表型到野生型水平。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推测XOC2233基因可能通过对鞭毛的合成控制影响胞外多糖的分泌,为进一步研究XOC2233基因在水稻条斑病菌胞外多糖代谢途径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超弱发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不同时期籽粒进行了超弱发光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单粒发光量呈单峰曲线,在籽粒全部充实并且颜色由青转黄时,发光量最大;发光强度呈递减趋势;运用该技术有可能进行水稻不同品种间的比较和品种灌浆力强弱的筛选。  相似文献   

19.
Cr和As复合污染对水稻幼苗吸收积累Fe,P,As和Cr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As和Cr复合污染在有磷(+P)和无磷(?P)条件下对2个水稻基因型品种(Jin23A和CDR22)生长和吸收积累Fe,P,As和Cr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s和Cr复合污染可导致水稻茎叶干重下降,但对株高、根长和根干重均影响不大.施P肥可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生物量,缓解水稻的重金属毒害.As和Cr复合污染对水稻植株吸收积累Fe,P,As和Cr的影响不一.加As和加P均导致两个水稻品种茎叶和根中Fe含量下降.As对水稻植株P含量影响不大.P可促进水稻根系对As的吸收,而降低水稻对Cr的吸收积累.加As导致水稻Cr含量提高,尤其水稻根系Cr含量提高更明显.与对照相比,1.0mg/LAs浓度在不加P时分别导致Jin23A和CDR22根系Cr含量提高138.9%和283.6%,加P时则分别为40.2%和154.1%.此外,本文还讨论了Fe,P,As和Cr4种元素在水稻植株体内的迁移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水稻的组织培养和细胞悬浮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1980)曾报道过晚粳稻台中育39和杂交水稻汕优6号幼穗、茎、叶鞘等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分化率及其试管苗得率的情况及其在温室、大田的性状表现(赵成章等1980),并指出水稻幼穗外植体具有很强的分化能力。因此,本实验以水稻的幼穗为材料,比较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