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感染小麦条锈病后的光合常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类囊体膜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合反应中心D1蛋白的变化.实验显示,条锈病侵染导致感病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降低;抗病小麦经侵染后净光合速率却有恢复过程,叶绿素含量先降后升.此外,感病小麦叶片被侵染后全链电子传递速率受到抑制,PSII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与全链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但PSI电子传递速率受到的影响较小;抗病小麦小麦叶片被侵染后电子传递速率所受影响较小.同时发现,病程中,感病和抗病小麦PSII的光合反应中心D1蛋白含量变化总是与PSII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类似,推测D1蛋白的表达量变化是引起PSII电子传递活性与全链电子传递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密度是玉米构建良好群体结构、优化群体光合生理功能的基础,适宜的氮肥施用量是玉米进行光合生产的营养物质保障。运用作物群体生理学的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试验设计,研究了关中灌区夏玉米密度与氮肥耦合和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关系及其效应,明确了在关中灌区夏播条件下,在45000~75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玉米籽粒产量、总干物质积累量(DMA)、吐丝期叶面积指数(MLAI)、总光合势(LAD)、平均作物生长率(CGR)为正相关,在45000~60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玉米叶片平均净同化率(NAR)为正相关,而在60000~75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玉米NAR为负相关;在氮素施用量≤600.0 kg/hm2的范围内,氮素施用量与玉米籽粒产量、DMA、CGR为正相关,在氮素施用量≤260.55 kg/hm2的范围内,氮素施用量与玉米MLAI、LAD为正相关,与玉米NAR为负相关,而在氮素施用量260.55~600.0kg/hm2的范围内,氮素施用量与玉米MLAI、LAD为负相关,与玉米NAR为正相关。密度对其影响较大的指标为:籽粒产量、DMA、LAD、CGR和MLAI , 影响较小的指标为:NAR;氮肥对其影响较大的指标为:DMA、CGR、籽粒产量、NAR,影响较小的指标为:LAD和MLAI 。对籽粒产量和群体生理指标的综合影响效应,密度显著大于氮肥,玉米生产中,尤其要重视合理密植。通过对回归模型的解析,筛选确定了陕单8806玉米在关中灌区夏播中,实现高产的密度与氮肥耦合优化技术方案:合理密度为61713~66177株/hm2,适宜纯氮施用量为309.88~569.02kg/hm2。  相似文献   

3.
王鑫  郭平毅  原向阳  姚满生 《生态学报》2008,28(3):1098-1103
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花蕾期用不同浓度的2,4-D丁酯对植株进行处理,测定了4d中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含量、膜相对透性及保护酶(SOD、POD)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1ml/L、2ml/L、4ml/L浓度处理下对罂粟叶片RWC影响不显著,8ml/L处理下的RWC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趋势,第4天比第1天下降了48.7%。在各处理下MDA含量和膜相对透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ml/L、2ml/L、4ml/L处理前期下降,后期升高。8ml/L处理对MDA含量和膜相对透性的影响显著的高于其它处理,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保护酶在处理条件下随时间延长其活性有明显的变化:POD活性变化波动较大,除8 ml/L外其它处理在第2、第4天有两次上升峰,8 ml/L峰值出现在第2天,之后下降在第4天达最低。S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都高于对照,所有处理SOD活性在第3d最低,第4天8 ml/L处理的活性显著的高于其它处理。表明了高浓度(8 ml/L)的2,4-D能使膜脂过氧化而产生较大的损伤,其它浓度处理对膜脂过氧化及膜透性影响相对较小,表明8ml/L的2,4-D是灭杀罂粟的最适用量。  相似文献   

4.
灌浆期叶面喷施10mmol·L-1 CaCl2对高温强光胁迫下小麦叶片光合电子传递、放氧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D1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Ca2+预处理可保护D1蛋白,削弱其降解,提高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Ⅱ(PSⅡ)子传递速率、全链电子传递速率、净光合速率(Pn)、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qp),维持较低的Fo,最终导致小麦适应高温强光的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5.
检测灌浆期叶面喷施10mmol·L-1CaCl2和1mmol·L-1蛋白激酶抑制剂(FSBA)对高温强光胁迫下小麦叶中蛋白激酶活性和D1蛋白磷酸化影响的结果表明,CaCl2可提高而蛋白激酶抑制剂则抑制高温强光下蛋白激酶活性和D1蛋白含量及其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小麦品种矮抗58为材料,采用0.3 mmol/L水杨酸(SA)溶液预处理灌浆期小麦叶片,以水预处理为对照,进行3种不同的光温处理:适宜温度中等光强(25℃,600 μmol m-2 s-1)2h、高温强光(38℃,1600μmol m-2 s-1)2h、高温强光2h后置于适宜温度中等光强下恢复3h.测定不同光温条件下,小麦叶绿体的Deg1蛋白酶、D1蛋白和PSⅡ功能的变化及SA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高温强光胁迫导致Deg1蛋白酶和D1蛋白降解,PSⅡ功能发生可逆损伤.与对照相比,水杨酸预处理不仅能够抑制高温强光下小麦叶绿体Deg1蛋白酶和D1蛋白的降解,维持较高的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 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和净光合速率(Pn),而且加快回到非逆境下PS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水杨酸(SA)对高温强光胁迫下小麦叶片类囊体膜D1蛋白磷酸化和PSⅡ功能的影响,用0.5 mmol·L-1 SA溶液预处理灌浆期小麦叶片,以水预处理为对照,然后将预处理植株进行高温强光(35 ℃,1 600 μmol·m-2·s-1)处理,测定胁迫处理过程中小麦旗叶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D1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SA预处理有效抑制了高温强光下D1蛋白的净降解,保持了较高的D1蛋白磷酸化水平、全链电子传递速率和PSⅡ电子传递速率,维持了较高的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净光合速率(Pn).表明外源SA通过调节小麦叶绿体D1蛋白的周转,减轻了高温强光胁迫对叶片光合机构的损伤,有利于PSⅡ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8.
李永华  王献  孔德政  叶庆生 《生态学报》2007,27(5):1852-1857
以开顶式塑料薄膜温室为设施,研究了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 L.)幼苗植株生长、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光合酶活性对长期高CO2浓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处理90 d时,处理组T1((700±100) μmol•mol-1 CO2)的株高、单叶面积、株鲜重分别比对照组((360±30)μmol•mol-1)增加了15.76%、14.30%、29.62%,而处理组T2 ((1000±100)μmol•mol-1 CO2)的株高、单叶面积、株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5.00%、9.63%、3622%;处理150 d时T1的株高、单叶面积、株鲜重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608%、17.30%、49.09%,而T2增加了16.61%、10.10%、48.87%。在各自生长环境下处理组T1、T2的净光合速率在整个处理期间均高于对照,处理150 d时,T1、T2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高8.25%、20.62%;但处理90 d时,在对照CO2浓度下测定的净光合速率处理组开始低于对照组,可能此时处理组的红掌叶片开始出现光合适应现象;CO2浓度升高促进了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处理90 d时T1、T2处理组中淀粉含量分别比对照高52.60%、67.66%;处理150 d时,T1组红掌叶片中淀粉与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高53.43%、6.32%,T2比对照高58.44%、8.07%,叶绿素含量在处理90 d时也开始低于对照组;整个实验过程中,Rubisco活性前期增加,90 d以后开始下降;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则明显下降,T1、T2处理组试验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41.28%、45.35%。一定处理时间(90 d)的高浓度CO2处理提高了红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促进了营养生长,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这种促进作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马兜铃酸对斑马鱼肾损伤因子(KI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定量方法检测斑马鱼(Danio rerio)幼鱼组织中KIM-1蛋白含量和基因表达水平,了解马兜铃酸处理后斑马鱼体内肾损伤因子的表达变化情况,并与幼鱼表型变化相比较,探讨KIM-1作为肾功能特异标志物在斑马鱼肾功能损伤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马兜铃酸处理30 h后,幼鱼出现水肿,水肿发生率呈剂量依赖性特点。0.5~5.0μmol/L马兜铃酸处理组幼鱼水肿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但幼鱼KIM-1因子的蛋白含量及Kim-1基因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在马兜铃酸浓度为2μmol/L时达到最高。表明在肾功能损伤检测中,KIM-1是一种比表型更早发生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维生素D联合抗结核药物对老年脊柱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6年7月我院诊治的老年脊柱结核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试验组(48例)。对照组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滴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脊髓损伤程度、血清IL-1β及干扰素γ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脊髓损伤程度减轻(P0.05),血清IL-1β及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脊髓损伤程度减轻更为显著(P0.05),试验组血清IL-1β及IFN-γ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抗结核药物对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疗效显著,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推测其与血清IL-1β及干扰素γ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用10 mmol·L-1 CaCl2溶液预处理灌浆期小麦叶片,以水预处理为对照,然后将预处理植株进行高温强光(35 ℃,1600 μmol·m-2·s-1)胁迫,测定胁迫处理过程中小麦旗叶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D1蛋白的变化,以研究外源Ca2+对高温强光胁迫下小麦叶片类囊体膜D1蛋白磷酸化和PSⅡ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2溶液预处理使小麦叶片在高温强光逆境下PSⅡ反应中心发生可逆失活,有效抑制了高温强光下D1蛋白的净降解,保持了较高的D1蛋白磷酸化水平,暗恢复后PSⅡ反应中心活性迅速恢复,全链电子传递速率和PSⅡ电子传递速率恢复至对照水平,维持了较高的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净光合速率(Pn).表明外源Ca2+通过调节小麦叶绿体D1蛋白的周转,促进了PSⅡ的正常运转,减轻了高温强光胁迫对叶片光合机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阮亚男  何兴元  陈玮  徐胜  徐文铎 《生态学报》2007,27(3):1106-1112
以生长在沈阳市区内的银杏为试材,使用开顶箱模拟法对倍增CO2浓度(700μmolmol-1)和正常空气CO2浓度(≈350μmolmol-1)条件下银杏生长参数,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抗坏血酸(AS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探讨高浓度CO2对银杏膜脂过氧化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60d)内CO2浓度倍增使银杏细胞内O2-•产生速率与H2O2含量减少,而ASA含量与SOD、APX、GR活性升高。与对照相比,大多数测定显示出显著差别。但较长期(70d以上)CO2浓度倍增处理则使试验结果发生逆转,活性氧O2-•产生速率略有升高,SOD、APX、GR活性略有下降,ASA含量仍略高于对照(但与对照相比差异并不显著),长期CO2浓度倍增处理可能使试验结果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与重度子痫前期(PE)患者自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重度PE患者150例。根据妊娠28周内是否发生自发性流产分为发生组(n=41)和未发生组(n=109)。对比两组血清25(OH)D、IGFBP-1、STAT4水平。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PE患者自发性流产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25(OH)D、IGFBP-1、STAT4水平对重度PE患者自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组的25(OH)D、IGFBP-1水平低于未发生组,STAT4水平高于未发生组(P<0.05)。重度PE患者自发性流产与年龄、PE发病孕周、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小板计数(PLT)、肌酐(Scr)无关(P>0.05),而与流产史、D-二聚体(D-D)、白蛋白(ALB)、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25(OH)D下降、IGFBP-1下降、STAT4升高、有流产史、D-D升高、ALB下降、Hcy升高均是重度PE患者自发性流产的危险因素,而纤维蛋白原升高则是重度PE患者自发性流产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25(OH)D、IGFBP-1、STAT4联合检测预测自发性流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0,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结论:重度PE患者血清25(OH)D、IGFBP-1下降,STAT4水平升高易导致自发性流产,自发性流产的发生还与流产史、D-D、ALB、Hcy、纤维蛋白原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同、异步培养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1、B2对豌豆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 f.sp.pisi)有很强的抑菌作用。经B1、B2无菌液处理后的病原菌由灰白色变为白色,气生菌丝增多且纠结成团。抗菌显微特征是:导致病菌孢子和菌丝体膨大、畸形、原生质凝聚、孢子不萌发或萌发异常、菌丝生长点产生大量泡囊、生长受阻,后期菌丝体断裂、泡囊破裂、原生质外泄。B1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B细胞活化因子(BAFF)、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其对息肉组织分型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87例CRSwNP患者为CRSwNP组,根据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将其分为嗜酸性CRSwNP患者(ECRSwNP组,n=41)和非嗜酸性CRSwNP患者(nECRSwNP组,n=46)。选取同期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CRSsNP组,n=60)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60)。比较CRSwNP组、CRSsNP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OPN、BAFF、25-(OH)D3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CRSwNP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CRSwNP息肉组织分型的鉴别价值。结果:CRSwNP组、CRSsNP组血清OPN、BAFF水平高于对照组,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且CRSwNP组血清OPN、BAFF水平高于CRSsNP组,25-(OH)D3水平低于CRSsNP组(P<0.05)。ECRSwNP组变应性鼻炎史、哮喘病史患者占比、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量及比例、血清总IgE浓度、血清OPN及BAFF水平高于nECRSwNP组(P<0.05),而血清25-(OH)D3水平低于nECRSwN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量及比例、血清总IgE浓度、血清OPN及BAFF水平升高是ECRSwN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25-(OH)D3水平升高是ECRSwNP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OPN、BAFF、25-(OH)D3对CRSwNP息肉组织分型单独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9、0.800、0.817,联合检测鉴别CRSwNP患者息肉组织分型的AUC为0.900,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60、0.827,联合检测鉴别价值更高(P<0.05)。结论:血清OPN、BAFF和25-(OH)D3水平在不同息肉组织分型中具有差异性,CRSwNP患者血清OPN和BAFF水平升高是ECRSwNP发生的危险因素,25-(OH)D3水平升高是保护因素,联合检测辅助临床鉴别CRSwNP息肉组织类型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