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吉林榆树榆-302孔阿尔布期孢粉组合 --兼论松辽盆地登楼库组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302孔位于松辽盆地东部边缘,钻深899.30m,顶部3.15m为第四系,上部683,65m以砂岩为主,夹少量泥岩,下部212.50m以灰色泥岩为主,夹砂岩及少量凝灰岩。以盆地内岩石地层比较,其上部应属登楼库组3段,下部为登楼库组2段,剖面缺失登楼库组4段,未钻及登楼库组1段。整个剖面上的孢粉组合面貌基本一致,共有苔藓、蕨类植物孢子40属70余种、裸子植物花粉19属28种、被子植物花粉2属3种、藻类及疑源类6属8种。组合中的绝大部分属种都是我国北方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的常见分子,如Cicatricosisporites(约占组合的7%-35%),Appendicisporites,Impardecispora,Pilosisporites,Aequitriradites,Kuylisporites,Triporoletes等。特别有意义的是自登楼库组2段开始即已出现大孢子Balmeisporites holodictyus,被子植物花粉Polyporites debilis,Retitricolpites sp.和沟鞭藻Vesperopsis zhaodongensis。登楼库组3段出现曾见于阿尔布期的Scopusporis lautus及晚白垩世的Scopusporis verrucosus,Trochicola scollardiana,Verrucosisporites fuyuensis等,证明其时代属早-中阿尔布期。榆-302孔的孢粉证据表明登楼库组至少自登楼库组2段起已进入阿尔布期,至于登楼库组1段因无更多新的资料佐证。阿普特期的时代定位可暂予保留。文中描述一新种Verrucosisporites fuyuensis sp.nov.和一新联合种Scopusporis uerrucosus(Chlonova)comb.nov.。 相似文献
2.
《微体古生物学报》2014,(2)
根据松辽盆地梨树断陷早白垩世地层中孢粉百分含量的纵向变化特征,建立了自下而上各层组的孢粉组合。通过分析孢粉、藻类以及介形类的古环境指示特征,恢复了梨树断陷地层的气温带、古植被、干湿度以及湖水古盐度。沙河子组沉积时期为温暖潮湿的中亚热带气候,古植被为针叶林和灌草丛,湖水为淡水、微咸水;营城组沉积时期为南亚热带气候,古植被为针叶林和灌草丛,湖水同样为淡水、微咸水;到了登娄库组沉积时期,气候变得炎热干旱,为热带气候,古植被为针叶林,湖水则变为半咸水。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有效指示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以及沉积环境的分析。同时,结合盆地发育讨论了古气候变化的控油意义,古气候的变化控制着烃源岩和储层的发育与分布。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深层早白垩世孢粉组合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深层的孢粉组合,描述了4属5新种。根据孢粉化石纵向上的变化规律,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孢粉组合,并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松辽盆地深层地层的时代,认为火石岭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别里阿斯期(也有可能属于晚侏罗世提堂期),沙河子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至戈列夫期,营城组的时代为巴列姆期,登娄库组的时代为巴列姆至阿尔必早期,另外,还根据孢粉组合反映的植物群面貌,对其所属的孢粉植物区 相似文献
4.
《微体古生物学报》2016,(1)
松科1井位于松辽盆地,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纪陆相地层为研究对象的全取心科学探井,其生物地层、磁性地层等证据显示白垩纪/古近纪界线可能位于明水组二段上部。为了进一步确定松辽盆地白垩纪/古近纪界线位置和晚白垩世末期气候-环境变化,本研究选择位于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的LD17井,对明水组的孢粉类化石开展了分析。自下而上识别出三个组合:Taxodiaceaepollenites-Wodehouseia-Aquilapollenites组合、Schizaeoisporites-Pinuspollenites-Callistopollenites组合和Pinuspollenites-Ulmipollenites-Tricolpollenites组合。组合1、2的时代为Maastrichtian,而组合3面貌可能更接近于早古新世,白垩纪/古近纪界线可能位于组合3底部,即明二段中部。同时,对含孢粉化石丰富的明一段进行定量分析,孢粉植被主要为针、阔混生林和灌丛,总体反映了一种半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根据特征孢粉类型推断明一段中部沉积期,即Maastrichtian早期可能发生了一次极冷极湿事件,与当时全球白垩纪变冷事件同步。 相似文献
5.
6.
7.
8.
黑龙江宁安盆地穆棱组及其孢粉型组合新发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黑龙江宁安盆地是一个具有油气勘探远景的中小型盆地,主要目的层为下白垩统。新发现了一套相当于邻区穆棱组的地层,孢粉化石十分丰富,建立了5个孢粉组合带,通过对两口石油探井生物地层的研究,建立了该舅地新的地层层序,并对穆棱组的时代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对于新疆库车县牙哈乡进下中侏罗世早期克孜勒努力尔库部孢粉组合的研究,共计有孢粉24属32种,藻类化石2属3种,其Trilobosporites antiquus亦见于库车河和阳霞河露头剖面的克孜勒努力尔组底部,推测层位较为稳定。根据孢粉组合认为地质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同时根据孢粉植物群反映的古气候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型。 相似文献
10.
新疆鄯善照壁山克拉玛依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研究了新疆鄯善照壁山沟口克拉玛依组顶部的孢粉化石,共鉴定孢粉46属70种,命名为Punctatisporites-Aratrisporites-Taeniaesporites-Parataeniaesporites组合。根据组合主要分子的时限及其含量变化,以及与有关已知时代孢粉组合进行对比,鉴定其其他质时代为中三叠世。根据孢粉植物群反映当时为温湿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开鲁盆地早白垩世阜新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开鲁盆地陆家堡坳陷白垩系十分发育,富含各门类生物化石。根据坳陷内钻井所采样品,系统研究了早白垩世阜新组孢粉化石,建立以Cicatricosisporites Laevigatosporites Tricolpopollenites 为代表的孢粉组合。根据典型分子时代分布及横向组合对比,确定其地质时代为巴列姆—阿普第期,孢粉植物群反映的气候特征为潮湿的亚热带。 相似文献
12.
吉林延边智新盆地大拉子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对产自吉林延边地区智新盆地大拉子组上段的孢子花粉进行了系统研究,共计36属91种,另有疑源类化石1属2种,组成以Classo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为代表的孢粉组合。根据组合内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限讨论和与相关组合的对比。其时代应归为早白垩世晚期,根据疑源类和主要孢粉属种可能的母体植物生长环境,推测在早白恶世晚期吉林延边地区智新镇是一个宁静的湖泊,气候温暖,干燥。 相似文献
13.
沈249井九佛堂组孢粉材料是目前所知辽河盆地孢粉类型最丰富、数量最多且保存最完好,可确定63属,包括蕨类植物孢子40属和裸子植物花粉23属;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可称其为Cicatricosisporites Concavissimi sporites Classopollis孢粉组合,具有裸子植物花粉相对含量明显较高、分异性较低,而蕨类植物孢子分异性明显较高、相对含量较低的特点;该组合与辽西九佛堂组、内蒙古二连盆地赛汉塔拉组一段的孢粉组合具有很强的一致性。本文资料可弥补辽河盆地九佛堂组孢粉组合的空白,并为深入认识我国北方区九佛堂组沉积时期植物群特征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15.
松辽盆地白垩纪介形类生物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详细论述了松辽盆地白垩系介形类属、种数量及壳饰变化在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和介形类组合特征的生物地层学意义。认为介形类属的分布是岩石地层组划分的重要依据,种的分布控制了岩石地层段的划分,并可将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和高台子油层进一步细分。同时指出松辽盆地介形类的盛衰与湖盆的发育关系密切,介形类的演化周期与湖盆的发育、收缩和沉积旋回相一致,在湖盆最发育的时期,也是介形类繁盛的高峰,湖盆发育的初期和末期,往往是介形类的发生和衰退期。 相似文献
16.
17.
新疆塔里木拜城地区早白垩世舒善河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拜城卡普沙良河剖面下白垩统舒善河组发现的29属48种孢子花粉的研究,建立舒善河组自下而上的4个孢粉亚组合,分别为Classopollis-Cycadopites-Lygodioisporites-Biretisporites(CCLB)亚组合,Classopollis-Dicheiropollis-Schizaeoisporites-Klukisporites(CDSK)亚组合,Classopollis-Dicheiropollis-Par-visaccites-Lygodiumsporites(CDPL)亚组合和Classopollis-Dicheiropollis-Pinuspollenites-Impardecispora(CDPI)亚组合。舒善河组孢粉植物群以松柏类掌鳞杉科植物占优势以及真蕨类海金沙科的繁盛为主要特征。该孢粉植物群与欧洲、亚洲、美洲和澳大利亚早白垩世尼欧克姆期孢粉植物群可以对比。根据孢粉学证据,舒善河组的时代属于尼欧克姆期或欧特里夫期至巴列姆期。 相似文献
18.
《微体古生物学报》2013,(2)
通过化石组合和岩性指标分析松辽盆地上白垩统自下而上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一段介形类的古生态学。青山口组盐度具有偏咸性、微咸性到半咸性的变化,32个介形类种以栖居于温暖湿润气候带的浅湖微咸水类型占绝对优势,水体清澈安静,有机质丰富,底质为泥等细粒沉积物(个别的为粉砂沉积物),宜于介形类动物群生长且有利于壳体完好保存;其次为生活于半咸水的深湖—半深湖类型,底质为泥。姚家组—嫩江组一段见23个介形类种,栖居于温暖半湿润气候带,以半咸水的深湖、半深湖—浅湖区的类型为主,多泥底,偶见粉砂质底;其次为微咸水的浅湖—三角洲前缘型,泥或粉砂质底;仅3个种生活于温暖湿润的粉砂质底淡水浅湖区。温暖湿润的淡水三角洲分流平原带则难以产出介形类化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