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兆生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0,17(4):443-450,T019,T021
通过对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吐孜阿克内沟剖面三工河组孢粉组合的研究,共鉴定孢粉23属32种,藻类化石2属4种,命名为Disacciatrileti-Monocolpates-Cyathidites组合(简称DMC组合)。描述了5种花粉Abietineaepollenites dunrobinensis Couper,Pseudopicea monstruosa Bolch.,Podocarpidites  相似文献   

2.
宁夏中卫晚石炭世维斯发期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宁夏中卫下河沿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孢子花粉化石55 属98 种,建立了两个孢粉组合带,即Laevigatosporites m edius-Cyclogranisporites aureus (MA)带和Torispora securis-Punc-tatisporiteshians(SH)带,其地质时代分别相当于维斯发A-B期和维斯发C-D期.根据孢粉植物群特征,结合古地磁证据,认为中卫维斯发期为温暖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3.
标本采自孟加拉国北部巴拉普库利煤矿晚第三纪上Dupi Tila组,孢粉化石组合中被子植物花粉占优势,其次是蕨类孢子,裸子植物花粉较少且类型单调;被子植物花粉中棕榈科花粉特别繁盛,草本植物花粉含量比较丰富,主要是禾本科和蓼科花粉。通过与现代植物亲缘关系的对比,推断当时该区主要生长有木本棕榈科、蕨类植物及草本被子植物。植被反映当时气候炎热、降水量充沛,可能是一种热带森林沼泽环境。该孢粉组合与印度Ass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东部近海新第三纪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BD23-1-1井与孢子花粉共生的海相浮游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论述了中国海南岛东部近海新第三纪各个时期的孢粉植物群特征。建立了4个孢粉组合,它们是:1.Quercoidites-Cupuliferoipolenites-Florshuetzia-Dicolpopolis组合(早中新世晚期);2.Dicolpopolis-Extra-punctatosporites-Taxodiaceaepolenites组合(中中新世早期);3.Abietineaepolenites-Polypodi-aceaesporites-Liquidambarpolenites组合(中中新世晚期至晚中新世);4.Abietineaepolenites-Persicarioipolis组合(晚中新世晚期至早上新世)。孢粉植物群反映了海南岛东部近海新第三纪的气候基本上一直比较温暖湿润,并且逐渐降温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江苏句容深层早侏罗世孢粉植物群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对在江苏句容钻井中发现的早侏罗世孢粉植物群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共获孢子花粉39属77种,组成以Chasmatosporites-Piceites-Podocarpidites-Quadraeulina为特征的孢粉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应归为早侏罗世晚期。对组中主要孢粉属种可能的母体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推测江苏句容地区在早侏罗晚期为温带-亚热气候。  相似文献   

6.
南京北象山中侏罗世孢粉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对在南京北象山首次发现的孢粉化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共获孢子花粉37属77种,其中蕨类植物孢子15属23种,裸子植物花粉22属54种,组合以高含量的Classopollis为特征。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其时代应归为中侏罗世。对组合中主要孢粉类型可能的母体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推测在中侏罗世的某段时期里,南京地区主要为干旱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7.
芸苔属青菜(Brassica chinensis)与紫菜苔(B. cam pestrisvar. purpurea)的花粉经低温水合、热激、渗激三步程序,分离出大量具萌发能力的脱外壁花粉,脱外壁率可高达60% 以上。在含有碳源与氮源及Roberts培养基盐成分的碱性PEG 培养基中,首次使芸苔属脱外壁花粉萌发,萌发率可达33% ~41%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花粉脱外壁与萌发的过程。讨论了不同植物花粉脱外壁的方法与花粉壁生物学特点的对应关系,以及外壁对花粉萌发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8.
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早二叠世孢粉组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的孢粉组合获自孟加拉国巴拉曾库利亚煤矿CSE-9号钻孔。该组合含孢子6属8种、花粉34属65种(含2新种),主要由Faunipollenites(8%-26.5%),Striatopodocarpites(3%-7.5%)与Scheuringipollenites(7.2%-9.6%)等两气囊花粉组成。该孢粉组合的特征可与印度下冈瓦纳巴拉卡尔组孢粉植物群比,并与其上部组合最为接近,时代为早二叠  相似文献   

9.
大王马先蒿的传粉综合征状及其生物地理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云南西北部中甸和昆明黑龙潭的大王马先蒿(PedicularisrexClarkeC.B)的不同居群进行了传粉生物学观察。大王马先蒿花为黄色,花冠短管、无喙、具二齿、无蜜腺,是一种原始的花冠类型。该种由红腹熊蜂(BombusfriseanusSkorikov)和明亮熊蜂(BombuslucorumL.)的工蜂在直立的位置上,通过震动花粉背触式传粉;同时也观察到红腹熊蜂的工蜂在倒悬的位置上,通过震动花粉腹触式传粉。熊蜂的工蜂在大王马先蒿上的这两种传粉综合征状的发现,可能是仅存在于马先蒿原始类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北缘侏罗纪孢粉组合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北缘侏罗纪的孢子花粉。共发现孢粉化石52属90种,以及藻类化石2属2种。建立侏罗纪的孢粉组合序列如下:(1)Disacciatrileti-Cyathidites组合(早侏罗世早期阿合组),(2)Cyathidites-Cibotiumspora-Disacciatrileti组合(早侏罗世晚期阳霞组),(3)Cyathidites-Neoraistrickia-Disacciatrileti组合(中侏罗世早期克孜勒努尔组),(4)Cyathidites-Clasopolis组合(中侏罗世晚期恰克马克组)。根据孢粉组合特征讨论了地质时代,同时探讨了古植被和古气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三工河组标准剖面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次报道了准噶尔盆地三工河组标准剖面孢粉植物群:下部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在数量上居绝对优势,其中最为常见的有Abietineaepollenites,Aliporites,Cycadoites,Pinus-pollenites,Podocarpidites,Quadraedculina等分子;上部则表现为孢子在数量上占优势,其中Cyathidites和Deltoidospora的含量较下部明  相似文献   

12.
芸苔属花粉—下胚轴原生质体融合再生杂种小植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青菜(Brassica chinensisL.)单胞中后期至二胞早期花粉分离出原生质体,用聚乙二醇法诱导其与甘蓝型油菜(B.napusL.)下胚轴原生质体融合。通过控制双亲原生质体的数量与比率,提高了异源融合率。融合体在离体条件下发生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再生了小植株。染色体计数与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初步证明获得了1 株异源三倍体,2 株异源四倍体。这是以游离花粉时期的原生质体与体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取得“配子-体细胞杂交”成功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南桥乔治王岛第三纪石化林段的孢粉植物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南桥乔治王岛海军湾(Admiralty Bay)波兰站附近第三系石化林段的孢粉化石,共鉴定孢型70余类,描述孢型28种,包括新种Dictyophyllidiate stuchlikii,Foveotriletes punctatus,Lakiasporites elegans,L.punctatus,L.tuberculatus,Rugulatisporites microconcavu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东胜延安组孢粉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了内蒙古东胜侏罗纪含煤地层延安组的孢粉组合,共记述孢子花粉62属125种,疑源类2属4种,描述了8新种,2新组合种。通过对孢粉类型时空分布,兴衰变化的研究及与国内外相关孢粉组合比较,推断东胜延安组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Aaienian-Bajocian期)。根据化石孢子花粉可能的植物亲缘关系以及这些植物生态条件,推测当时东胜地区存在以苏铁科、银杏科、松柏纲植物和桫椤科树蕨为主体,很多草本和木本蕨类参与其中的茂盛植物群,气候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温带型。  相似文献   

15.
南极乔治王岛第三纪石化林段的孢粉植物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南极乔治王岛海军湾(AdmiraltyBay)波兰站附近第三系石化林段的孢粉化石,共鉴定孢型70余类,描述孢型28种,包括新种Dictyophyliditesstuchliki,Foveotriletespunctatus,Lakiasporiteselegans,L.punctatus,L.tuberculatus,Rugulatisporitesmicroconcavus,R.cannula-tus,Toroisporispolannulatus等;讨论了孢粉组合的植物群性质及反映的古气候以及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0种孢粉药材及花类药材进行了孢子或花粉的显微和亚显微研究,为孢粉药材及花粉药材的鉴别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伞形科东俄芹属(TongoloaH.Wolff)7个种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除宜昌东俄芹T.dunnii(Boissieu)H.Wolff和城口东俄芹T.silaifolia(Boissieu)H.wolff的花粉为矩形类型外,其它几种的为菱形类型,然而并非都是原始的或典型的菱形,而是处于分化过程中的菱形类型,如纤细东俄芹T.gracilisH.Wolff,大东俄芹T.elataH.Wolff的花粉形态,表现出近菱形、近椭圆形和近矩形的特征,在我们近期的工作中曾涉及滇芎属PhysospermopsisH.Wolff类似的花粉形态及分化情况,从花粉资料启示,东俄芹属可能与滇芎属近缘。  相似文献   

18.
天津张贵庄晚二叠世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津张贵庄SR13号钻孔原归为石盒子组的地层近顶部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这一组合兼具上石盒子组和孙家沟组孢粉组合的特征。一方面,它与上石盒子组(特别是其上部)组合有不少共同分子,在蕨类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包括具肋花粉)的含量比例上也可以与之对比,但缺乏一些标志分子。另一方面,在属种组成上,当前组合与已知的孙家沟组合也颇可比较,而且出现了一些中生代色彩的分子。这一组合的揭示与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华北晚二叠世晚期孢粉植物群特征的认识。依据当前组合与已知相关孢粉组合的对比讨论,将其时代定为晚二叠世,并倾向于晚二叠世晚期(对应于孙家沟组)。  相似文献   

19.
吕合地区晚第三纪孢粉植物群研究表明该植物群属北极第三纪植物区系,孢粉组合以被子植物为主,湿带成分如Alrnus,Betula、Carpinus、Coryhlus、Quetcus、Castanea、Ulmus等,亚热带、4喧成分劭Cyclobalanopsis,Castanopsis、Loquidambar、Carya、Dnidia、HEY、palmae等。吕合附近海拔较高的地带分布松科Abies、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南极乔治王岛阿尔蒂卡站(乌拉圭)附近化石山组的孢粉化石,共鉴定孢型95类,其中新属3个,新种11个,共描述了16种,3个新属为Artigasisporites,Bicingulatisporites和Zonotrisacites;讨论了孢粉组合的植物群性质,所反映的古气候特征以及所代表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