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警纹地老虎Euxoa exclamationis(Linnaeus)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警纹地老虎在新疆各地与黄地老虎同时混合发生,各虫态又与黄地老虎相近似,因而两种地老虎常常混淆不清,给研究和测报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对它与黄地老虎的形态做了比较,生物学特性作了叙述。 2.此虫在南疆莎车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以滞育的第二代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深度较黄地老虎为浅。成虫发生期为4月中旬至9月中旬,其间出现两次高峰,第一次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二次为7月上中旬。 3.警纹地老虎虽是杂食性害虫,但其寄主植物范围较黄地老虎为狭。第一代幼虫一般生活在藜科杂草上,作物地除苜蓿外很少发现它的踪迹:第二代主要集中苜蓿、甜菜和马铃薯等作物为害。 4.各虫态历期长短随温度而异。卵期当温度为20℃及26℃时,分别为8-10天、4-6天;蛹期在17-18℃及25-27℃时,分别为25-28天、12-14天;幼虫期第—代以灰藜、甜菜、玉米饲养者,分别为26-33天、33天、37-38天。 5.成虫取食马蔺花蜜者产卵量较取食白菜花及清水者高1.29、2.26倍。幼虫取食甜菜者其成虫产卵量较取食玉米者高1.74倍,蛹重以取食灰藜和甜菜者较重,取食马铃薯和玉米者较轻。  相似文献   

2.
我县历年2月播种春洋芋时就有地老虎活动,直至5月中旬才结束为害。为害盛期主要分为3月和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两次,以第二次为最严重。经饲养鉴定,3月发生的并非小地老虎,而是暗褐地老虎(Euxoa intracta Walker)。暗褐地老虎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过去报道较少,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白边地老虎是为害农作物苗期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其发生特点是:集中在苗期为害,造成缺苗断垄,1973年本地发生面积就达45%左右。它对粮食、蔬菜和亚麻等经济作物的保苗稳产影响很大,受害严重者往往改种或压青。现将1961年以来观察试验结果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地老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地下害虫之一。为害多种作物的幼苗,其中以玉米、谷子、高粱、马铃薯、甜菜、亚麻及蔬菜等受害最为严重。受害程度因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而异。1959、1961、1964年在内蒙古西部黑河流域和河套灌区均猖獗为害,轻者缺苗断  相似文献   

5.
<正>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分布几乎遍及全国,是主要农作物的重要害虫。六十年代以来,新疆先后在墨玉、莎车和喀什等地相继发现。1980—1982年,我们对虫源能否在当地繁殖传代及越冬等进行了研究观察,总结如下。 一、成虫数量变动 每年从4月1日至11月10日,以20瓦黑光灯诱集成虫。集虫漏斗下系以塑料沙袋,每天傍晚开灯系袋,次晨取回检查。结果(见图)说明,三年中的蛾量有很大差异,1981年分别  相似文献   

6.
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Rott.)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在我国的远距离迁移为害已被标放回收所证实“’。为了进一步明确其迁飞能力及有关规律,作者在室内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小地老虎飞翔生物学特性[1]。本文系飞翔活动观测的一部分。1材料与方法供试成虫主要来自室内饲养的二、三代幼虫,部分来自田间蛹Z幼虫以天然饲料饲养,成虫以5%蜜液饲养;饲养条件为22±20℃室温、60%~80%多相对湿度,光照为L13:D11小时。选择个体健壮、大小均匀的成虫,利用昆虫自由飞翔记录装置和昆虫吊飞装置(flightmill)等设备[3],分别观测自由飞翔和人为…  相似文献   

7.
警纹夜蛾幼期虫龄区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脱皮法、测量头壳宽度法等,描述了警纹夜蛾幼期各虫龄的形态特征并加以比较,同时发现六龄幼虫具有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8.
<正> 黄地老虎Euxoa segetum(Schiffermuller)严重为害小麦、玉米、棉花等粮食和经济作物。1978年Bestmann等报道黄地老虎的性诱剂是顺-5-十碳烯醋酸酯(Ⅰ),并进行了合成。我们根据现有条件,用己炔为原料合成了黄地老虎性诱剂,并在新疆乌鲁木齐等地进行了田间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站于1963年曾报道,新疆有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urg)]分布,但小地老虎在新疆的发生情况,尚未见有其他资料。我国各地小地老虎几乎都以春季发生量最大,为害也最重,其他各代数量很少,而我区小地老虎成虫仅见于秋季,春季从未发现过,这一特殊现象,对于研究小地老虎的迁飞、越冬、越夏、防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特将我站在墨玉城郊对小地老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金斯太洞穴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1年间,金斯太洞穴遗址先后经历了两次发掘,面积约80m2, 发掘出土石制品4000余件和大量动物化石。洞穴地层堆积厚达6m以上, 可划分为8层。第3层以下为旧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可分为上、中、下三个文化层。遗址经过14C测年, 旧石器层位年代为距今3.6万年至1.8万左右, 处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过渡至晚期之末。通过对石、骨制品和部分动物化石的分析可知, 这是一处以旧石器遗存为主,兼有全新世遗存的洞穴遗址。遗址石器工业整体上属于小石器工业, 中文化层阶段出现了勒瓦娄哇技术, 上文化层阶段出现了细石叶工业,并占主体地位, 与小石器工业并行发展。该遗址的发掘为探索北方主工业的分布范围和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材料, 对于探讨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交流以及细石叶工业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在黑龙江省各甜菜产区,为害甜菜的切根虫除了白边地老虎、小地老虎及黄地老虎之外,还有黑三条地老虎Euxoa trifurca(Evers-mann)(属鳞翅目、夜蛾科、切根虫亚科)。 该虫分布于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呼兰、双城、海伦、密山、宝清、林甸、富裕、友谊农场及九三农场等。寄主作物有甜菜、大豆、小豆、玉米、高粱、马铃薯及多种茄科作物。该虫在甜菜幼苗期与白边地老虎混同发生,虽然数量不多,但由于为害期长,为害性较大,因此,也是造成甜菜及其它作物缺苗断垄的地下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前,捕食脊椎动物的现象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多有报道,如卷尾猴(Cebus capucinus,Rose,1996)、东非狒狒(Papio anubis,Harding,1973;Strum,1975)、猕猴(Macaca arctoides,Estrada and Estrada,1977;Macaca sylvanus,Young et al.,2012)、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 jingdongensis,Fan and Jiang,2009)、苏门答腊猩猩(Pongo abelii, Hardus et al.,2012)和黑握握^抓加尽-lodytes, Gilby et al., 2006;Newton-Fisher, 2014)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小地考虑蛾迁飞活动与气候因子能源物质的相互关系。1985-1988年在云南白马雪山进行了三个全年的小地考虑蛾迁飞动态的系统观察,并测定比较了不同虫源的脂肪含量。结果表明,白马雪山一年有5次迁飞蛾峰。迁飞蛾种群动态与温度、湿度、降水、风速、气压和高空50000帕的西南及北风气流有密切关系。不同虫源的雌蛾脂肪含量差异显著,迁出型含量最高,本地型次之,迁飞过境型又次于前者,迁入型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4.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urg)]俗名土蚕,土头蚕,是微山湖一带高粱,蒜、大麦、小麦,棉花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小地老虎的幼虫白天隐藏在土下,晚上出来为害高粱、蒜、大麦,小麦,棉花等的幼苗,即在靠近表土的部位咬断。被害的幼苗,白天经太阳一晒,即乾枯。为害较轻者造成缺苗,重者全部吃光,严重的影响到高粱,蒜,大麦、小麦,棉花的增产。如济宁县三区胡营乡东村杨白荣的二亩高粱,被  相似文献   

15.
稻蓟马(学名待查)系缨翅目,管尾亚目的微小昆虫,过去在湖南未引起重视,发生情况不明。今年我们在南县、界丰及八方咀等社调查发现此虫很普遍,主要发生于早稻从孕穗至扬花期间和晚稻秧田期及孕穗至扬花期。作者之一在1951—1953年期间亦曾于长沙、望城、湘潭、醴陵发现此虫为害。 形态及习性观察 幼虫体暗色,体长约1.2—1.5毫米,缨翅长不达体驱尾瑞,触角甚短。胸足发达,尤其第三对较长于其余两对,且甚强劲。行动甚活泼,跳跃时将第三对胸足做支点,摆动头尾而弹跳,共同时展开双翅借以连跳带  相似文献   

16.
麦水蝇又叫水稻水蝇,除为害水稻、碱草、冰草、看麦娘、野燕麦、游草等植物外,在陕西、甘肃两省尚为害小麦、大麦、青稞等。 在甘肃省武都县川区(海拔1,000米左右),4月上旬为产卵盛期,4月中旬孵化,卵期7—10天。4月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幼虫期12—15天,5月上旬化蛹,蛹期10—12天,5月中、下旬羽化。 在岷县(海拔2,300米左右)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  相似文献   

17.
小地老虎雄蛾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小地老虎雄蛾触角感受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 小地老虎雄蛾触角为双栉状(端半部为丝状),由1节柄节、1节梗节和82~92节鞭节组成.在触角上分布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鳞形感器、腔锥感器、腔形感器、 耳形感器、B(o)hm's氏鬃毛7种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8.
荠菜的细胞学观察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十字花科荠菜属的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L·)Medic]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也是油菜品种改良的种质资源。1992年我们首次测得荠菜种子的芥酸含量为1.34%,硫苷含量为12.64μmol/g。荠菜的抗逆性强,耐瘠抗旱。因而,荠菜应是油菜双低(芥酸、硫苷)和抗病育种的可贵资源。赵合句于1970年起,用荠菜与油菜杂交,1983年获得杂交种子,现已选育出数个优质抗病高产的油菜新品系。  相似文献   

20.
葡萄天蛾 Ampelophaga rubiginosa Bremer et Grey属鳞翅目,天蛾科。我们自1963年观察以来,只见为害葡萄。山西省内分布较为普遍。 一、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45毫米左右,展翅90毫米左右,体翅茶褐色。 卵 球形,直径1.5毫米左右,淡绿色。 幼虫 老熟时体长80毫米左右,绿色,背面色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