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山瑞鳖Palea steindachneri (Siebenrock 1906),隶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在我国仅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和云南等省的海拔大约在1300m以下的山区溪河、池塘局部水域.国外见于越南北部、老挝和缅甸与我国毗邻的地区.在我国,山瑞鳖濒临绝灭境地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笔者自1988年开始,对山瑞鳖进行实验性的驯化养殖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PCR扩增并测序获得了齿缘摄龟(Cyclemys dentata)线粒体DNA(mtDNA)全序列,并研究了其基因组结构特点;根据20种龟的线粒体基因组重链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分别利用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ayesian)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这些龟鳖物种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显示,齿缘摄龟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为16489 bp(GenBank登录号为JX455823),A+T含量为61.51%,编码37个基因,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22个tRNA和1个控制区(Dloop),基因组成与其他龟鳖类动物相似;非编码区D-loop长973 bp,包含1个中央保守区(CD),2个扩展终止结合序列区(ETASs),3个保守盒(CSBs);构建的MP树、ML树和Bayesian树的拓扑结构相似,闭壳龟属7种龟聚为一枝,拟水龟属6种龟聚为一枝,齿缘摄龟与黑桥摄龟聚在一枝,3种进化树均支持这些龟鳖物种现有的分类学地位。 相似文献
3.
绵羊Cytb基因序列多态性及系统进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中国地方绵羊品种和1个外来品种的20个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Cytb基因的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绵羊的单倍型多样性为97.1%。所有序列的平均碱基组成为27.1%T,28.5%C,31.4%A及13.0%G,G+C含量为41.5%,核苷酸多样性为0.602%。在所有序列中共检测到43个变异位点,其中包括40处转换和3处颠换。Fu’S中性检验表明差异不显著(0.10〉P〉0.05),说明绵羊群体未发生群体扩张事件。NJ、ME及UPGMA聚类结果均表明,我国绵羊可分为3个单倍型组,这提示我国绵羊有3个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4.
野牦牛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其系统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牦牛属高寒地区的特有物种,是我国最珍贵的野生动物遗传资源之一,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对野牦牛mtDNA进行全序列测定和结构分析,并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对其系统发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野牦牛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大小为16 322 bp,整个基因组由37个编码基因和D-loop区组成;22个t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 524 bp、2个RNA基因序列长度为2 528 bp、13个编码蛋白基因序列长度为11420 bp、D-loop区长度为892 bp。基因组中无间隔序列,基因间排列紧密,基因内无内含子。(2)野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分子系统发生关系显示牦牛为牛亚科中的一个独立属,即牦牛属(Poephagus),牦牛属包括家牦牛(Poephagus grunniens)和野牦牛(Poephagus mutus)2个种。野牦牛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获得和结构解析对研究牦牛的起源、演化和分类,以及野牦牛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军曹鱼线粒体DNA全序列与鲹鱼宗系的系统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距PCR法测得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全长16758 bp的mtDNA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FJ154956和NC011219),结构组成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一致。Blast获取GenBank数据库的高相似度(score=10055—30213)全序列数据,运用最大简约法、邻位连接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了军曹鱼与其他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并采样用松散分子钟(Uncorrected relaxed lognormal clock)对军曹鱼的起源时间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军曹鱼与鲯鳅科的亲缘关系较参与分析的其他鱼类更为密切(后验概率为0.997),推测军曹鱼大约起源于56百万年(Million years ago,Ma)前的古新世塔内特阶(Thanetian)时期;(2)军曹鱼科、鲯鳅科和印鱼科聚为一支,但其置信度较低(后验概率为0.593),且丝帆鱼科、鲹科分别与鲭科和鲀科鱼类聚为不同分支,因此不支持鲹鱼宗系(Carangoid lineage)为单系群。 相似文献
6.
新疆3种雅罗鱼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差异和系统进化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分布在新疆的准噶尔雅罗鱼(Leuciscus merzbacheri)、贝加尔雅罗鱼(Leuciscus leuciscus baicalensis)和高体雅罗鱼(Leuciscus idus)3个鱼种共24尾个体的线粒体DNA D-loop控制区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获得24条长度为667—669bp的同源基因序列。3种雅罗鱼之间的序列差异在6.39%—9.89%之间,贝加尔雅罗鱼与高体雅罗鱼种间序列同源性高,变异程度小;贝加尔雅罗鱼与准噶尔雅罗鱼种间序列同源性最低,变异程度最大。所采集的贝加尔雅罗鱼两个地理群体(赛里木湖和额尔齐斯河)内mtDNA的平均核苷酸碱基序列差异为1.07%和1.08%;两群体间的序列差异为1.07%,显示两个地理群体间无明显分化。DNA序列数据显示,这3种鱼类线粒体DNAD-loop序列变异丰富,24尾个体呈现独自的单倍型。同源基因序列平均含AT碱基64.1%,GC碱基35.9%,显示准噶尔雅罗鱼、贝加尔雅罗鱼、高体雅罗鱼的线粒体DNAD-loop区核苷酸组成的不均一性。分子系统树提示,贝加尔雅罗鱼与高体雅罗鱼亲缘关系较近,准噶尔雅罗鱼是3种雅罗鱼中较古老的鱼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长爪沙鼠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鉴定及进化分析。方法根据长爪沙鼠已知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产物测序法,对所得的片段进行测序鉴定。结合已公布啮齿类动物D-loop区序列,分析其碱基组成、遗传距离、并基于最小进化法和UPGMA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获得长爪沙鼠D-loop区序列,其与家鼠、小家鼠和仓鼠平均同源性为58%;碱基组成分析显示,长爪沙鼠与啮齿类动物有相似的碱基组成和碱基偏离,其A-skew和G-skew分别为0.0047和-0.28。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长爪沙鼠与家鼠(0.35)、黑家鼠(0.38)和仓鼠(0.39)具有较近的遗传距离,其分化顺序为跳鼠、蔗鼠、长爪沙鼠、仓鼠、家鼠和小家鼠。结论本研究获得长爪沙鼠D-loop区全序列,确定了长爪沙鼠与仓鼠、家鼠、小家鼠及其它啮齿动物的进化关系,为长爪沙鼠进化研究、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差异分析岩羊和矮岩羊的系统进化关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矮岩羊的分类地位从它被发现后就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测定了分别来自四川和青海的岩羊(Pseudois nayaur)和矮岩羊(Pseudois schaeferi)共7个个体的Cyt b基因全序列(1140bp),结合山羊(Capra hircus)、北山羊(Capra ibex)、绵羊(Ovis aries)和盘羊(Ovis ammon)同源DNA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了碱基组成和变异情况以及核苷酸序列差异。用简约法和距离距阵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得到了相同的拓扑结构。结果显示:岩羊和矮岩羊互为单系群,有着较山羊、北山羊、绵羊和盘羊间更近的亲缘关系,它们之间的序列差异(Cyt b=3.2%)低于牛科不同种间的序列差异水平(8.3%-12.1%),明显高于种内个体的序列差异,而处于牛科亚种的序列差异范围内。因此,推测矮岩羊与岩羊之间的差异可能已经达到了亚种的水平。它们的分歧时间为l-3百万年[动物学报49(2):198—204,2003]。 相似文献
9.
三种鳖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华鳖、砂鳖和山瑞鳖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了引物设计、PCR扩增、序列测定和PCR-P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鳖、砂鳖与山瑞鳖线粒体DNACytb基因的序列全长相同,均为1140bp,其A、C、G、T含量相似,分别为378个(33.2%)、322个(28.2%)1、22个(10.7%)、318个(27.9%)、373个(32.7%)、324个(28.4%)、124个(10.9%)、319个(28.0%)、380个(33.3%)3、30个(28.9%)、127个(11.1%)、303个(26.7%)。同源性及序列差异率分析表明:中华鳖与砂鳖b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2.3%,中华鳖、山瑞鳖的为85.0%,砂鳖、山瑞鳖的为84.1%;中华鳖与砂鳖b基因核苷酸序列间的差异率为7.7%,中华鳖、山瑞鳖间的序列差异率为15.0%,砂鳖、山瑞鳖间的序列差异率为15.9%,而中华鳖、砂鳖、山瑞鳖各自个体间的序列差异率分别为2.37%、0.88%和0.18%,种间差异显著。用内切酶酶切分析其扩增产物,结果表明:用内切酶NdeⅠ可准确鉴别砂鳖,而用内切酶BamHⅠ则可准确鉴别山瑞鳖。内切酶NdeⅠ和BamHⅠ的联用分析,可使这三种鳖在分子水平都得到明确的鉴定。从三种鳖线粒体DNACytb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显著差异和酶切位点的变化,可以进一步证明砂鳖是不同于中华鳖的鳖属一新种。 相似文献
10.
四川鹿属动物的线粒体DNA差异和系统进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聚合酶链反应,从水鹿,坡鹿,梅花鹿和马鹿等四种鹿属动物中分别扩增出线粒体DNAR的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并测定得到了367bp的碱基序列,它们之间的序列差异在4.09% ̄7.08%之间。 相似文献
11.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探讨中国斑翅蝗科部分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斑翅蝗科14种的线粒体Cytb基因462 bp序列,使用MEGA2和PAUP4.0b软件包进行分析,显示Cytb基因序列具有明显的高A、T偏向性和距离依赖的TS/TV值.采用邻接法(NJ)、最大似然法(MP)和极似然法(ML)分别构建斑翅蝗科4亚科8属的系统发育树,不同算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均支持分为四大分支(亚科):A(绿纹蝗属)、B(束颈蝗属)、C((飞蝗属+车蝗属)+小车蝗属)、D((痂蝗属+异痂蝗属)+皱膝蝗属);红胫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作为两个种比较合适;痂蝗亚科和异痂蝗亚科应该合并为一个亚科;飞蝗亚科与斑翅蝗亚科的分类关系尚未解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海南文昌种蟒养殖基地的种蟒的遗传多样性和个体来源,本研究对27条种蟒的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缅甸蟒cytb基因全长1 111 bp,序列中A+T含量为58.0%,G+C含量为42.0%,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55±0.053),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3 29±0.000 43),表明该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共检测出6条单倍型,单倍型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007,最小为0.001;与已知地理来源的个体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该养殖种群来源两个母系世系。本研究结果为制定缅甸蟒合理圈养计划和科学放归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5对特异性引物,扩增、拼接并测定出太湖新银鱼线粒体tRNAAsp-COII-tRNALys和tRNAGlu-Cytb-tRNAThr两段基因序列片段。基因定位和序列分析发现,太湖新银鱼线粒体COII基因全序列长度为691 bp,序列AT含量为52.80%,编码230个氨基酸;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全长为1141 bp,AT含量为48.90%,它编码380个氨基酸。分别位于线粒体COII和Cytb基因两翼的4个tRNA基因(tRNAAsp、tRNALys、tRNAGlu和tRNAThr)同时被测定出来。将太湖新银鱼与有明银鱼、小齿日本银鱼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基于线粒体COII Cytb基因合并数据的核苷酸和氨基酸两种序列形式,以黑斑蛙为外群,对10种鱼类进行分子系统树的构建,结果一致表明:小齿日本银鱼与有明银鱼的亲缘关系近于太湖新银鱼;鲱科与鲑科的亲缘关系近于银鱼科鱼类;此外在本研究硬骨鱼类的4个科中,白鲟科作为原始而古老的类群,是在系统进化的过程中首先分化出来的一支。 相似文献
14.
传统意义上的种属鉴定主要用于法医学研究方面,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种属鉴定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以线粒体Cytb基因为切入点,简要介绍了线粒体DNA及Cytb基因的结构和特点,总结和归纳了基于Cytb基因进行种属鉴定的相关技术方法在打击动物走私、濒危物种保护、食品及动物产品或制品等的检验检疫方面的运用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5.
以高原鳅(Triplophysa)属鱼类8个种群共75个个体的线粒体Cytb基因为标记,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高原鳅属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全长1 140bp的Cytb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到527个多态位点,界定了61个单倍型,A+T含量(55.9%)高于G+C含量(44.2%).8个种群单倍型多样度(Hd)...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中国灰蝶科中亲缘关系较近的3个主要亚科[灰蝶亚科(Lycaeninae)、线灰蝶亚科(Theclinae)以及眼灰蝶亚科(Polyommatina)],基于线粒体基因序列数据研究它们主要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对3亚科共53种灰蝶的线粒体 COI 和 Cytb 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序列变异分析,同时,基于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L)和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 BI)等建树方法重建53种灰蝶的系统发育树。【结果】串联的2个基因共1 431 bp,其中保守位点855个,可变位点576个,简约信息位点488个;A+T的平均含量为74.5%,明显高于G+C的平均含量(25.5%)。系统树显示,灰蝶亚科以及眼灰蝶亚科均是单系发生,线灰蝶亚科则为并系群。全部灰蝶物种共分为三大支系:灰蝶亚科为第1支系;眼灰蝶亚科与线灰蝶亚科中的旖灰蝶族(Hypolycaenini)、富丽灰蝶族(Aphnaeini)分别构成单系群并互为姊妹群,它们共同构成第2支系;线灰蝶亚科中的美灰蝶族(Eumaeini)、玳灰蝶族(Deudorigini)、娆灰蝶族(Arhopalini)和线灰蝶族(Theclini)构成第3支系,其亲缘关系为:(((线灰蝶族+娆灰蝶族)+玳灰蝶族)+美灰蝶族)。【结论】本研究涉及的3个灰蝶亚科中,灰蝶亚科是一个独立的支系,眼灰蝶亚科与线灰蝶亚科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它们内部主要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19.
Katsuhisa Fukura Ayako Yamamoto Tetsuo Hashimoto Nobuichi Goto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1996,40(3):183-188
The small subunit ribosomal RNA (SrRNA) gene of Trichomonas tenax ATCC30207 was amplified by PCR and the 1.55-kb product was cloned into plasmid vector pUC18. Four clones were isolated and sequenced. The insert DNAs were 1,552 bp long and their G+C contents were 48.1%; three of them had exactly the same DNA sequences and one had only one nucleotide change. A representative SrRNA sequence was analyzed and a phylogenetic tree was estimated by the neighbor-joining (NJ) method. Among the protists examined, T. tenax was placed as the closest relative of Tritrichomonas foetus, as expec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taxonomy. The total homology between the two SrRNA sequences was 89.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