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学通报》2007,24(1):I0001-I0001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历史可追溯到1928年在北平成立的静生生物调查研究所植物部和1929年成立的国立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1987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2001年更名为“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重点实验室”。2005年3月国家科技部正式发文批准成立“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实验室的总体定位和研究方向是利用多学科研究手段,开展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系统发育重建以及进化机制等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取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培养该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分类、区系和生物地理学,植物的起源和系统发育重建,居群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进化发育和进化基因组学。  相似文献   

2.
<正>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87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2005年3月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洪德元院士,实验室主任为葛颂研究员。  相似文献   

3.
正广西植物功能物质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1959年成立的广西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研究室,2007年经广西科技厅批准筹建,2010年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现任实验室主任为李典鹏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岳建民院士。实验室现拥有总价值3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包括500 MHz核磁共振仪、液(气)质联用色谱仪、高速  相似文献   

4.
<正>吉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Jili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于1997年2月经吉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现"科学技术厅")批准,依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于2009年验收并正式挂牌。实验室现任主任为郝东云研究员,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15名国内植物生物技术领域著名院士和专家组成,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方荣祥。实验室围绕东北区域农业发展需求及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发展前沿,  相似文献   

5.
会议消息     
中国植物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定于1991年10月在武汉联合召开“第二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研讨会”。此次会议将着重讨论现代植物系统与分类学研究方法论及各种有关的学术思想和技  相似文献   

6.
概况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批准建设,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现由王道文研究员担任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研究员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国内著名专家学者17人组成学术委员会。实验室有固定人员24人,其...  相似文献   

7.
《遗传》2005,27(2):261-261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 2005年3月18-1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振声院士和实验室主任王道文研究员组织。郝水院士、李家洋院士、胡含研究员等13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出席了年会。参加会议的还有本室的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部分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生和特邀室外代表共60余人。实验室主任王道文作了工作报告。2004年,实验室共有在研的“973”、“863”、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相似文献   

8.
《植物学通报》2005,22(5):583-583
为促进我国拟南芥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第四届“拟南芥学术研讨会/WorkshoponArabidopsisResearch2005”定于2005年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主办,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理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分子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  相似文献   

9.
《植物学报》2012,(2):196
中国科学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原中国科学院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0年12月,主体学科定位是面向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和植物科学的前沿问题,利用分子遗传学、生理学和现代组学手段,系统研  相似文献   

10.
《生命科学》2002,14(5):318-318,F003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hytochemistry andWestern Plant Resources)2001年10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开始建设,主管部门是中国科学院,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周俊院士,实验室主任郝小江研究员。该实验室的前身是1987年开始运行的中国科学院植物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作为院级的开放实验室,与国家实验室一起参加了历次的国家评估,1992年被评为生命科学口的优秀实验室,名列第4位;1996年和2001年分别被评为良好,名列生命科学口的第12位。1 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植物学报》2012,(2):I0001-I0001
中国科学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原中国科学院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0年12月,主体学科定位是面向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和植物科学的前沿问题,利用分子遗传学、生理学和现代组学手段,系统研究植物细胞分化、器官发生、逆境适应的分子机理,从基因、  相似文献   

12.
《生物进化》杂志创刊于2007年3月,是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关于自然和生命的科普刊物。本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杂志主要刊登有关地球生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以及人类对生命现象认识历程方面的文章。包括生物各类群的起源、演化和地理分布;重要化石产地的研究历史和研究发现;与生物进化有关的环境变迁;科学发现和科学考察中的苦乐故事;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进展;本研究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人物的生平和学术贡献等。杂志的宗…  相似文献   

13.
《西北植物学报》2023,(4):F0003-F0003
山仓,1933年1月生于山东龙口,1954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1962年获苏联科学院植物生理学副博士学位。历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河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委员会主任,《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编委会主任,《Pedosphere》名誉主编之一。  相似文献   

14.
《植物学通报》2011,(4):395-395
2011年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讨会暨第十届青年研讨会定于2011年10月26–31日在春城昆明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协办。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植物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与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国家教委)开放研究实验室共同举办的“全国首届植物分子生态学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0月21日至23日在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召开。来自北京、上海、云南、山东、辽宁、吉林等地的17个单位,从事分子生态学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大会的学术报告以中国植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为主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教授做了题为“关于植物分子生态学若干问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胡志昂研究员做了题为“分子生态学的两种前途”、东北林业大学祖元刚教授做了题为“分子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做了题为“生物安全与分子生态学”的学术报告,引起与会者的浓厚兴趣。会议期间结合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核酸实验室的仪器进行了现场实验技术交流和操作演示。学术论坛以中国植物分子生态学发展战略为主题,与会代表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6.
生物多样性演化和维持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环境要素中,地质和气候的影响最大。地质和气候过程对青藏高原及毗邻区植物多样性的演化和维持的影响尤为强烈。本文从不同时空尺度综述了青藏高原隆升、亚洲季风气候演变、冰期旋回的气候波动及偶联的环境变化对青藏高原及毗邻区植物多样性起源、演化、群体动态及维持机制的影响。总结了当前植物多样化和物种分布格局变迁和维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不足,展望了气候变化对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杂交带及其群体动态和维持机制、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成因、季风气候演变对植物多样性维持的影响以及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等五个值得深入的热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菌物系统》2008,27(2):I0001
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是198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开放实验室之一,是我国唯一对真菌地衣进行全面的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的科研机构。实验室在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真菌地衣重要类群的分类、系统和进化生物学研究,揭示真菌地衣的物种起源与演化的基本规律,真菌与其它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进化机制;同时开展真菌地衣资源储备和建立资源评价体系,为人口与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等国民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菌物学报》2015,(5):795-798
真菌是与动物和植物并列的一个独立的生物界。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我国近代真菌学开创者戴芳澜与邓叔群院士于1953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植病真菌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于1985年成为中国科学院第一批院重点开放实验室"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近年来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真菌分类与演化、遗传与发育、群落与种间关系及次级代谢与调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本专刊汇集了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8个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以此纪念"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成立30年。  相似文献   

19.
2011年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讨会暨第十届青年研讨会定于2011年10月26–31日在春城昆明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协办。本次会议主题是后植物志时代的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讨:(1)植物分类、标本馆和数据库;(2)植物生命之树重建;(3)生物地  相似文献   

20.
《生命世界》2005,(3):108-108
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6年,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陈晓亚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许智宏院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