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通过结合TRAFs调控NF-κB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的致瘤机制,对鼻咽癌中LMP1激活重要的核转录因子NF-κB机制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免疫共沉淀-蛋白质印迹在稳定表达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HNE2-LMP1中证实LMP1与TRAF1,2,3结合形成免疫共沉淀复合物,进一步以野生型LMP1及其三种突变体的鼻咽癌细胞系LMP1(野生型, wt),HNE2-LMP1 del187-351(CTAR1缺失型),HNE2-LMP1(1-231),(CTAR2缺失型),HNE2-LMP1(1-187)(羰基端胞浆区缺失型),HNE2-pSG5(空白载体型)为材料,结合NF-κB报道基因质粒(pG12-NF-B-luc)的荧光素酶活性表达分析NF-κB的活性,证实:较之母细胞,野生型LMP1活化NF-B达13.8倍,LMP1(1-187)几乎不活化NF-kb,LMP1(1-231)活化NF-kB 达4.9倍,LMP1(del187-351)活化NFκB达9.1倍,TRAF1过表达升高LMP1( wt)及LMP1(1-231)介导的NF-κB活性,而对LMP1(del187-351)活化NFκB无影响,TRAF3过表达或TRAF3负显性突变体抑,制LMP1(wt)及LMP1(1-231)介导的NF-κB活性而不影响LMP1(del187-351)活化NF-κB,TRAF2过表达升高LMP1(wt),LMP1(1-231)及LMP1(del 187-351)介导的NF-kB活性,这些结果表明:鼻咽癌中LMP1通过TRAF1,TRAF2或TRAF3调控NF-kB,TRAF1和TRAF3主要通过CTAR1发挥作用,TRAF2的作用主要是通过CTAR1和CTAR2介导的。  相似文献   

2.
EB病毒LMP1 CTAR1、CTAR2的表达促使人鼻咽癌细胞HNE2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EB病毒LMP1不同结构域在鼻咽癌中的致瘤作用,为阐明鼻咽癌分子发病机理,寻找治疗鼻咽癌的分子靶提供实验依据。以转染空白载体为对照,利用电穿孔转染方法,建立稳定表达LMP1不同突变体的鼻咽癌细胞系HNE2-LMP1(1~815)、HNE2-LMP1(1~231)、HNE2-LMP1△187~351,并以这些细胞系为材料,用MTT法检测增殖期活细胞,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比较各组细胞的软琼脂集落形成率和裸鼠成瘤能力,以观察LMP1不同的结构域对鼻咽癌细胞生长的影响。LMP1(1~231)和LMP1△187~351在体外明显促进HNE2细胞增殖,HNE2-LMP1(1~231)、HNE2-LMP1△187~351平均吸光度(A)比值、BrdU掺入率、软琼脂集落形成率均高于HNE2-pSG5与HNE2(P<0 01),而HNE2-LMP1(1~187)与HNE2-pSG5、HNE2相比,这些指标无明显差别。HNE2-LMP1△187~351和HNE2-LMP1(1~231)的裸鼠成瘤潜伏期、倍增时间与平均瘤重明显高于HNE2-pSG5鼻咽癌细胞系,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 05)。而HNE2-LMP1(1~187)、HNE2-pSG5和HNE2鼻咽癌细胞系在潜伏期、倍增时间与平均瘤重方面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 05)。EB病毒LMP1CTAR1和CTAR2对HNE2细胞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提示EB病毒LMP1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通过TRAF/TRADD激活JNK信号途径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为了探讨在鼻咽癌细胞中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MP1)激活c-Jun氨基端激酶(JNK)信号途径的分子机制,利用可调控表达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L7,蛋白质印迹检测,发现LMP1能够促进JNK的活化;利用稳定表达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HNE2-LMP1及其三种突变体HNE2-LMP1ΔCTAR1、HNE2-LMP1ΔCTAR2、HNE2-LMP1ΔCTAR1,2及LMP1阴性的HNE2为材料,采用蛋白质印迹和报告基因法分析JNK和活化蛋白1(AP1)活化情况,结果显示HNE2-LMP1和HNE2-LMP1ΔCTAR1中磷酸化JNK蛋白表达量和AP1活性都无显著差异,而与HNE2-LMP1ΔCTAR2、HNE2-LMP1ΔCTAR1,2、阴性对照HNE2及空白载体转染细胞的JNK蛋白表达和AP1活性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比较转染TRAF、TRADD显性负性突变体鼻咽癌细胞系HNE2-LMP1中磷酸化的JNK量和AP1活性,结果显示:TRAF-DN和TRADD-DN的导入使活化的JNK蛋白和AP-1活性显著降低,二者间无显著差异,提示TRAF和TRADD可能参与了LMP1对JNK和AP-1的活化.以上结果提示在鼻咽癌细胞系中LMP1功能结构域CTAR2通过结合TRAF/TRADD激活JNK从而活化重要的转录因子AP1.  相似文献   

4.
在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中,TRAFs作为LMP1活化的第一位信号分子,可能扮演着重要的分子开关角色。令人关注的是,在上皮性肿瘤NPC的发生中,EB病毒LMP1能否激活重要的TRAFs信号分子?究竟激活何种TRAFs信号分子,激活的机制何在?将LMP1cDNA导入LMP1表达阴性的HNE2中,建立稳定表达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HNE2-LMP1。以此为材料,应用差异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证实,无论在RNA水平,还是蛋白水平上,TRAF1在HNE2-LMP1中表达较HNE2强,而TRAF2及TRAF3在HNE2-LMP1与HNE2细胞中表达无明显差异;进一步用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ting证实LMP1可使TRAF1、TRAF2、TRAF3磷酸化而被活化。这些结果提示在鼻咽癌中,LMP1可能诱导TRAF1表达,而对TRAF2及TRAF3并不影响,但LMP1可磷酸化TRAF1、TRAF2、TRAF3而使其功能性活化。q  相似文献   

5.
EB病毒LMP1及其CTAR1、CTAR2导入人HNE2鼻咽癌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电穿孔转染法,建立稳定表达野生型LMP1及其不同突变体的鼻咽癌细胞系,并以这些细胞系为材料,用MTT法检测增殖期活细胞,观察LMP1及其不同的结构域对鼻咽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得到了LMP1及其三种突变体、空白载体表达的鼻咽癌细胞系;HNE2-LMP1(野生型)、HNE2-LMP1△185-351(CTAR1缺失型)、HNE2-LMP1(1-231)(CTAR2缺失型)、HNE2-LMP1(1-185)(羧基端胸浆区缺失型)、HNE2-pSG5(空载体型)。进一步证实HNE2-LMP1、HNE2-LMP1(1-231)、HNE2-LMP1△185-351平均吸光度(A)比值高于对照组HNE2-pSG5及HNE2(P<0.01)。这提示:EB病毒LMP1及其LMP1(1-231)和LMP1△185-351在体外明显促进HNE2细胞增殖。结果表明EB病毒LMP1可能在鼻咽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中,TRAFs作为LMP1活化的第一位信号分子,可能扮演着重要的分子开关角色,令人关注的是,在上皮性肿瘤NPC的发生中,EB病毒LMP1能否激活重要的TRAFs信号分子?究竟激活何种TRAFs信号分子,激活的机制何在?将LMP1 cDNA导入LMP1表达阴性的HNE2中,建立稳定表达LMP1的劓咽癌细胞系:HNE2-LMP1。以此为材料,应用差异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证实,无论在RNA水平,还是蛋白水平上,TRAF1在HNE2-LMP1中表达较HNE2强,而TRAF2及TRAF3在HNE2-LMP1与HNE2细胞中表达无明显差异;进一步用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ting证实LMP1可使TRAF1、TRAF2、TRAF3磷酸化耐被活化,这些结果提示在鼻咽癌中,LMP1可能诱导TRAF1表达,而对TRAF2及TRAF3并不影响,但LMP1可磷酸化TRAF1、TRAF2、TRAF3面使其功能性活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潜伏性膜蛋白1(LMP1)羧基端活性区3(CTAR3)对鼻咽癌干细胞SP18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建立稳定表达LMP1及CTAR3突变型LMP1(LMP1△252-351)的SP18细胞系(即SP18-LMP1和SP18-LMP1△252-351),观察LMP1-CTAR3缺失突变后对SP18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采用基因芯片分析SP18-LMP1和SP18-LMP1△252-351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验证基因的表达,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基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a.SP-LMP1△252-351细胞生长速度较SP-LMP1细胞明显变缓,克隆形成和迁移与侵袭能力降低(n=3,P0.05);b.鉴定出LMP1羧基端CTAR3影响SP18细胞迁移与侵袭的18个基因(其中表达上调基因13个,下调基因5个),经荧光定量PCR验证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基本一致.c.13个差异基因间相互联系,网络节点联系最多的基因是FN1、MMP14、THBS1、ITGA2、IL1B和IL6基因.结果提示,LMP1羧基端CTAR3可能通过调节FN1、MMP14、THBS1、ITGA2、IL1B和IL6基因的表达,发挥其促鼻咽癌干细胞SP18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EB病毒潜伏性膜蛋白CTAR—2突变体的构建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EB病毒潜伏性膜蛋白 1(LMP1)的活性部位及细胞转化作用机制 ,采用PCR方法构建LMP1羧基末端活化区 2 (CTAR 2 )中 3 84~ 3 86位密码子对应的氨基酸YYD→ID突变的重组体 ,将此重组突变型LMP1(mt LMP1)与野生型LMP1(wt LMP1)分别与含有转录因子NF κB或AP 1启动子序列的荧光素酶表达质粒共转染 2 93细胞 ,单光子检测仪测定比较二者活化转录因子的功能 ;同时将mt LMP1和wt LMP1分别导入Rat 1细胞 ,接触抑制试验比较二者对细胞的转化作用。发现 :( 1)与wt LMP1相比 ,mt LMP1对转录因子NF κB的活化作用降低了 80 %左右 ,对AP 1的活化作用全部消失 ;( 2 )mt LMP1表达的Rat 1细胞集落形成数比wt LMP1表达的细胞显著降低[( 2 3± 3 ) /皿对 ( 3 5 7± 19) /皿 ;( 64± 8) /皿对 ( 40 8± 40 ) /皿 ;n =3 ,P <0 .0 0 1]。这些结果表明CTAR 2中最后 3位氨基酸 ( 3 84~ 3 86)是EB病毒LMP1的重要活性部位之一 ;LMP1致Rat 1细胞转化作用主要与其活化转录因子NF κB或 /和AP 1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在鼻咽癌中结合磷酸化的TRAF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鼻咽癌中潜伏膜蛋白 1 (LMP1 )是否结合磷酸化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tumor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s,TRAFs)信号分子进行探讨 .首先应用 CSA/SP双染色法在 30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发现 1 6例 (52 % ) LMP1与 TRAF1、TRAF2和 TRAF3共表达于癌细胞胞膜及胞浆同一部位 .这提示 EB病毒 LMP1在鼻咽癌中可能结合 TRAF1、TRAF2或TRAF3发挥作用 .进一步以导入载体 p SG5的鼻咽癌细胞系 HNE2 - p SG5为对照 ,建立了稳定表达 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 HNE2 - LMP1 ,利用这两种细胞系 ,以免疫共沉淀 - Western印迹方法 ,证实了 LMP1可与磷酸化的 TRAF1、TRAF2或 TRAF3直接或间接作用形成免疫共沉淀复合物 .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细胞中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活化cyclinD1的表达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为了探讨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EBV-LMP1)促进细胞增殖,参与EBV相关疾病致瘤的分子机制,研究了LMP1在鼻咽癌细胞中调节cyclinD1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周期行进及细胞恶性表型改变,并初步确定了LMP1发挥该功能的结构域.利用已建株的Tet-on-LMP1-HNE2鼻咽癌细胞系,蛋白质印迹实验分析LMP1诱导cyclinD1蛋白质表达的表达动力学,包括时间效应及剂量效应;利用三种LMP1功能区缺失的突变体及野生型LMP1,以载体型细胞为对照,确定LMP1活化cyclinD1表达的结构域.同时结合基因诱导表达及反义寡聚核酸技术阻断基因表达的实验方法,进一步确定LMP1上调的cyclinD1功能,即对细胞周期行进及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结果表明LMP1确实可以诱导cyclinD1的表达(2~4倍),且诱导具有时间依赖性及剂量依赖性;利用三种LMP1功能区缺失的突变体及野生型LMP1,以载体型细胞为对照,结合报道基因分析法,确定与空白载体细胞系比较,野生型LMP1从转录水平可反式激活cyclinD1报道基因活性约11.2倍,其中CTAR1及CTAR2均可活化cyclinD1表达,但以CTAR2为主,与野生型LMP1诱导cyclinD1反式激活活性比较,CTAR1缺失导致cyclinD1报道基因活性下降23.6%,CTAR2缺失导致cyclinD1活性下降约80.7%,C端均缺失时cyclinD1活性只有野生型的17.7%.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强力霉素诱导后cyclinD1高表达的细胞停留于G0/G1期明显减少,较未经诱导的细胞,从66.42%减至56.55%,而进入S期及G2/M期的细胞明显增多.在稳定表达LMP1的细胞中,与导入正义LMP1比较,导入反义LMP1 PS-ODNs及反义cylinD1,可以使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率明显降低(从30.48%分别降至15.21%,21.76%).EBV-LMP1可以活化cyclinD1的表达,且发挥这种功能的结构域以CTAR2为主,活化的cyclinD1参与细胞周期行进,抑制LMP1及cyclinD1的表达均可导致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EB病毒LMP1-CTAR3对NP69细胞增殖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EB病毒潜伏性膜蛋白1(LMP1)第三个功能活性区域(CTAR3)在鼻咽上皮细胞NP69中的转化作用机制,采用逆病毒感染的方法,将浓缩的逆病毒RV-LMP1和RV-LMP1△232~351分别感染鼻咽上皮细胞NP69,建立NP69-LMP1与NP69-LMP1△232~351稳定表达细胞系.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平皿克隆形成试验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比较野生型和突变型LMP1对NP69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NP69-LMP1与NP69-LMP1△232~351细胞间的差异表达蛋白,选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与Western blot对其中部分蛋白质点差异表达进行验证.结果发现:a.突变型LMP1△232~351促NP69细胞增殖的能力较野生型LMP1明显降低(n=3,P<0.05);b.鉴定了LMP1-CTAR3在NP69细胞中参与调节的16个蛋白质(表达上调的蛋白质8个,下调的8个).c.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了部分上述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以上结果说明,LMP1-CTAR3是其发挥促细胞增殖的重要活性部位,可能通过参与调节G蛋白和异柠檬酸脱氢酶等蛋白质的表达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激活激活蛋白1(AP1),和核转录因子(NF-κB)在鼻咽癌细胞SUNE-1及亚细胞株恶性演进中的作用.运用报告基因法和凝胶电泳迁移率法(EMSA)分析AP1和NF-κB反式激活活性和DNA结合活性,蛋白质印迹检测蛋白质表达;裸鼠致瘤实验结合组织制片研究瘤细胞的成瘤和转移能力. 结果显示恶性程度不同的SUNE-1亚细胞株的反式激活活性、DNA结合活性、LMP1蛋白表达及c-Jun氨基端激酶(JNK)活性均存在明显差异,且与细胞恶性程度正相关.这些结果提示LMP1活化AP1和NF-κB的信号通路参与了鼻咽癌细胞SUNE-1的恶性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3.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在鼻咽癌细胞中通过STAT3促进VEGF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MP1)是否通过STAT3调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利用蛋白质印迹的方法对HNE2、HNE2-LMP1以及瞬时转染STAT3显性负性突变体STAT3β的HNE2-LMP1细胞中VEGF含量进行检测,发现LMP1可以上调VEGF的表达,而STAT3β可以抑制VEGF的上调;利用LMP1可控表达细胞系tet-on-LMP1-HNE2进行LMP1时间和剂量诱导表达研究,发现VEGF可以随LMP1的动态表达而表达;将VEGF野生型报告基因和VEGF潜在的STAT3转录因子突变体报告基因与LMP1表达载体分别共转染研究发现,LMP1可以激活VEGF的转录,这种转录通过VEGF启动子区STAT3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发挥作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确证了STAT3的这种DNA位点的特异性活性.结果表明:EB病毒编码的LMP1 在鼻咽癌细胞中可以增加VEGF的转录和表达,并能通过VEGF启动子区STAT3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细胞中茶多酚干预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激活的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靶分子,采用EBV阴性及阳性的鼻咽癌细胞系CNE1和CNE1-LMP1细胞,利用噻唑蓝(MTT)法,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CNE1和CNE1-LMP1细胞生存率的影响.采用瞬间转染及报道基因法观察EGCG对NF-κB活性的作用.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EGCG对NF-κB(p65)核移位的影响,再分别提取CNE1和CNE1-LMP1的胞浆及胞核蛋白,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EGCG抑制NF-κB(p65)的核移位后胞浆及胞核蛋白中NF-κB(p65)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EGCG对IκBα的磷酸化水平的影响.采用瞬间转染及报道基因法观察EGCG对EGFR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并用蛋白质印迹分析EGCG对EGFR自身磷酸化的作用.结果表明EGCG对鼻咽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并可抑制NF-κB的活性.EGCG能抑制 NF-κB(p65)的核移位,并抑制IκBα的磷酸化.EGCG对NF-κB信号通路下游的靶基因EGFR的启动子活性及自身磷酸化都有抑制作用.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断,EGCG对信号转导通路上的NF-κB、NF-κB(p65)、IκBα、EGFR多个靶点分子具有干预作用.LMP1是EB病毒编码的蛋白质,因此,EGCG抑制与病毒相联系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EGCG抑制与病毒相关的肿瘤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潜伏膜蛋白1(LMP1)是由EB病毒编码的致瘤蛋白,众多研究表明LMP1蛋白可通过NF-κB、p38 MAPK、c-JNK等多条重要信号通路引起鼻咽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改变。我们从EB病毒阳性的B95-8狨猴淋巴瘤细胞中克隆EB病毒LMP1 c DNA,构建携带绿色荧光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 IRES2-Zs-Green1-LMP1,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质粒导入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中,利用质粒所携带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粗略计算转染的效率,通过免疫细胞化学(ICC)、RT-PCR、Western-Blot检测该质粒的表达。本实验室所构建的p IRES2-Zs-Green1-LMP1表达质粒能在鼻咽癌细胞内表达LMP1蛋白,为后续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已建立的原代人胚鼻咽上皮细胞和Tet-on-LMP1系统等良好的实验模型,采用荧光酶报道基因分析法和端粒酶TRAP-ELISA技术,分别检测EB病毒潜伏蛋白1(LMP1)诱导的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和端粒酶活性,从LMP1介导NFκB信号传导途径角度,探讨LMP1诱导端粒酶表达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LMP1可诱导鼻咽上皮细胞表达端粒酶活性,将LMP1羧基端胞浆区突变后,可同时下调NFκB活性和端粒酶活性.在Doxycycline诱导LMP1表达状态下,NFκB反式激活活性增强,同时端粒酶活性升高;进一步应用硫代磷酸化修饰的反义NFκB p65寡脱氧核苷酸和IκBα的显性负性突变体分别阻断NFκB活性,可降低由LMP1诱导的端粒酶活性.因此,NFκB作为LMP1信号传导途径上的枢纽,可能介导了LMP1对端粒酶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s)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RAF6在IIMs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A:正常对照组;B~E:IIMs模型自第一次免疫后分别在1周、2周、3周、4周末处理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肌肉组织中TRAF6与NF-κB m RNA表达水平。结果:(1)IIMs各组小鼠肌肉中TRAF6与NF-κB m RN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第2周末时升高最为显著(P0.01),第3周、4周呈下降趋势(P0.01);(2)IIMs小鼠各组肌肉组织中TRAF6与NF-κB m RNA表达水平与肌肉炎症程度呈正相关(r=0.940,r=0.908,P0.01),前二者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r=0.944,P0.01)。结论:TRAF6、NF-κB m RNA表达在IIMs小鼠肌肉中上调,TRAF6可能通过NF-κB的激活在IIMs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NF-κB(核因子κ增强子结合蛋白)是核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具有调节免疫、炎症和细胞存活的功能.它可被TRAF2(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2,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等相关因子活化.TRAF2包含了N-端的环指结构域和C-端的高度保守结构域.它通过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相互作用,介导了下游信号通路.而TRAF2的泛素化在过程中是关键的,鞘磷脂作为TRAF2的泛素化连接酶辅助因子,在TRAF2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EB病毒LMP1-CTAR3对NP69细胞增殖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EB病毒潜伏性膜蛋白 1(LMP1)第三个功能活性区域(CTAR3)在鼻咽上皮细胞NP69中的转化作用机制,采用逆病毒感染的方法,将浓缩的逆病毒RV-LMP1和RV-LMP1Δ232~351分别感染鼻咽上皮细胞NP69,建立NP69-LMP1与NP69-LMP1Δ232~351稳定表达细胞系.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平皿克隆形成试验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比较野生型和突变型LMP1对NP69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NP69-LMP1与NP69-LMP1Δ232~351细胞间的差异表达蛋白,选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与Western blot对其中部分蛋白质点差异表达进行验证.结果发现:a.突变型LMP1Δ232~351促NP69细胞增殖的能力较野生型LMP1明显降低(n=3,P < 0.05);b.鉴定了LMP1-CTAR3在NP69细胞中参与调节的16个蛋白质(表达上调的蛋白质8个,下调的8个).c.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了部分上述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以上结果说明,LMP1-CTAR3是其发挥促细胞增殖的重要活性部位,可能通过参与调节G蛋白和异柠檬酸脱氢酶等蛋白质的表达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在鼻咽癌细胞(NPC)中是否存在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JAK3/STAT信号传导途径,首先采用RT-PCR方法对NPC JAK家族4种成员检测,发现在两株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HNE2中该家族4种成员均有表达.选择最有可能与LMP1相互作用的JAK家族成员JAK3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利用已建立的一株受四环素衍生物强力霉素(doxycycline,Dox)调控的LMP1表达的鼻咽癌细胞系(Tet-on-LMP1 HNE2),诱导Tet-on-LMP1 HNE2细胞LMP1动态表达,蛋白质印迹发现JAK3的表达方式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采用瞬间转染方法将STAT报告基因质粒(GRR-Luc)转染入pTet-on-LMP1 HNE2细胞中,不同剂量的Dox促使LMP1的表达可以激活STAT报告基因活性,在0.06mg/L Dox诱导36 h时,STAT活性最高.在该条件下,加入3 μmol/L JAK3特异性抑制剂WHI-P131时,可抑制STAT的活性.结果表明:JAK3的表达在NPC细胞中受LMP1的调控,LMP1可以通过调控JAK3的表达参与STAT的活化.在鼻咽癌细胞中存在LMP1/JAK3/STAT信号途径并可能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