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应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1年5月5日晚7时10分和我们永别了.从此,我们党失去了一位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奋斗终身并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党员,科学界失去了一位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他的同行、同事和学生失去了一位诚挚的良师益友.今天,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科学业绩和崇高品德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我最早认识王应睐先生是1946年.当时我有幸考取公费去英国留学,而王先生那时刚从英国回国担任前中央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王先生在英国学习和工作8年,对英国生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情况非常熟悉.因此,我求见王先生向他请教,去英国学习生物化学在选择学校和导师等方面请他指点.王先生热情接待了我这个年青的学生,详细地回答了我的问题.他强烈建议我去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认为,剑桥大学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活跃的生物化学研究中心之一,不仅在生物化学各个分支领域都有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在各相关学科,也都实力雄厚,加以学术空气浓厚,对学习和进行研究工作十分有利,他还建议我师从他自己的导师Keilin教授.他说Keilin教授不仅在学术上有崇高的国际学术地位,并且为人厚道,对中国学生也好.他还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叫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去求见Keilin教授,请求帮助.  相似文献   

2.
我最早认识王应睐先生是1946年。当时我有幸考取公费去英国留学,而王先生那时刚从英国回国担任前中央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  相似文献   

3.
我认识王先生是在 4 0年前 ,那时吴襄教授 (我的生理学启蒙老师 )在与王先生合作编写生理学教科书时邀我去做助手。两年以后 ,王先生借助中央“为专家配助手”的政策 ,通过卫生部 ,把我调入北医。我很惭愧 ,调入北医生理系后只帮王先生带了1~ 2个研究生 ,即应国家号召离开消化研究室从事针麻原理研究。迄今不觉三十余载 ,没有为王先生做好消化生理的科研助手 ,只是在生理学教学上尽了微薄之力。但在学术思想上 ,我亲身领受王先生的教诲 ,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这在多方面影响了我的一生。东西方哲学的完美结合  王先生为人处世宽以…  相似文献   

4.
王先生是我们科大的核酸教授。他上课从不讲废话 ,讲义充满了最新的世界上的新进展 ,非常详细。他虽然显得比较严肃 ,可是我却常常回忆起他的微笑 ,慈祥又可亲。考试到了 ,大家都忙着复习 ,当我们听到核酸开卷考试时都乐了 !这下可不要死背硬记条条了 ,因为可以看书么 !到了考试那天 ,每人都带着王先生的讲义 ,以为天下太平无事。不料 ,没想到王先生的试题是那样详细 ,在鸦雀无声的课堂里只听见沙沙的翻书的声音 ,每个人都在忙碌地在书包里找答案。对我来说 ,困难在于许多问题似乎从没见过 ,这从哪本书里找答案呀 !这下大家才真正领教了王先…  相似文献   

5.
(一)达尔文的一生在十九世纪中,无论学术界、思想界、宗教界、政治界各方面所起的重大影响,可以说都由于达尔文学说而发生的,所以西方学界有人竟把十九世纪的中期称为达尔文的时代,可见他的学说对当时的社会是有多么大的影响了。早在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就把达尔文学说传导入我国。从那时起,达尔文在我国学术界一直是一位不但为大家所熟知而且令人闻名起敬的人物。达尔文名查理士·罗拔(Charles Robert Darwin),于1809年诞生在英国的一个叫做吉鲁斯勃利(Shrewsbury)的小城市里。祖父名埃拉斯玛斯(Era(?)mus),父名罗拔(Robert)都是当时的名医。兄弟姐妹一共七个人,他排行第六。十六岁时,达尔文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但这不是他所喜爱的,于是遵照父亲的意思便转入剑桥大学去学神学,准备将来做个牧师。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他继续发展了童年时代的一些嗜好,例如采集矿物、植物、贝壳、昆虫等标本。他在自  相似文献   

6.
接到王德宝先生仙逝的消息时 ,我感到深深的悲痛。我和他共事多年 ,195 9年我从有机所回到生化所时 ,分配到了王先生的组里。有一段时间 ,我和他共处一室 ,王先生给我讲他在美国的生活和他回国时的困难。他是一位很和蔼可亲的人 ,我生气的时候 ,他常常对我说“别着急嘛” ,使我平静下来。他也是一位很耐心的人 ,如果他对我们的实验结果有不同看法 ,他会平静地与我们讨论。我至今仍能快乐和感激地回忆起我和王先生共事的那段时光 ,我从他那里学到很多。196 6年我回柏林后 ,我被洪堡大学医学系微生物研究所录取 ,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根据当时的…  相似文献   

7.
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英国一个小城市——舒鲁斯勃黎(英格兰),一个医生的家庭。从小就喜欢观察自然和采集矿物、动植物标本。1826年进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兴趣不大,又按照他父亲的意思转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准  相似文献   

8.
196 0年秋 ,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生物化学研究所当研究生。由于当时正处于“大跃进”尾声 ,研究所也在由“乱”向“治”的转变之中。因为在 195 9年春季我曾在生化所邹承鲁先生领导的“胰岛素二硫键拆合小组”学习过一个学期 ,于是就暂时把我分配在邹先生的研究组 (当时称三大队 )学习。半年以后 ,196 1年初生化所建立核酸研究室 ,王德宝先生为室主任。 196 1年春节以后生化所人事处分配我到核酸研究室学习。王先生给我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就是探索假尿嘧啶核苷 (pseudouridine)的生物合成途径。首先要做的就是从人尿中分离出假…  相似文献   

9.
2005年11月出版的《大自然》杂志第六期发表了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先生致该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关于“物种”一词的更正》(见附录)。王先生在信中明确指出将英文的“species”翻译为“物种”一词不妥,其正确的译法应该是“种”。2005年12月8日出版的《科学日报》通过记者转述了王先生的同样意见,可见王先生对这一问题确实十分重视。老一辈学者严谨认真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不过,我以为王先生的观点确有可商榷之处。本着“疑义相与析”的古训,我在此谨就这一问题也略表浅见,以就正于王先生和其他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0.
文森特·威格尔斯沃思 (Wigglesworth ,VincentBrian) ,英国昆虫学家 ,1 899年 4月 1 7日出生于英国的Kirkham ,1 994年 2月 1 1日去世。威格尔斯沃思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和伦敦圣托马斯医院。 1 92 6年 ,威格尔斯沃思在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校开始了他的研究工作。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昆虫生理学 ,研究对象是一些在医学上很重要的昆虫 ,主要使用南美锥虫病 (查格斯氏病 )的传播媒介———长红猎蝽 (Rhodniusprolixus)为研究材料。 1 945年他到剑桥担任昆虫生理学的高级讲师。在此期间他在昆虫…  相似文献   

11.
杨永 《生命世界》2014,(1):16-17
正《王文采院士论文集》终于出版了,从计划到完成编辑出版2卷,共耗时6年之多,基本收录了王先生的毕生心血之作。当然,正如他的弟子、我的老师傅德志研究员所说,王先生是一部写不完的书。在论文集出版之后,王先生仍然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分类学研究,最近,又有毛茛科、荨麻科等的一些新分类群描述和发表。特别说明一点,我称呼王文采院士为王文采先生,不同于一般的女士、先生之先生,而是对我  相似文献   

12.
高渭清 《化石》2010,(1):22-24
2009年2月12日进化论奠基人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年)诞辰200周年,在这个非同寻常的日子里,英国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以纪念这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在达尔文曾就读的剑桥大学,他的曾曾孙女参加了表现达尔文年轻时代雕像的揭幕仪式。  相似文献   

13.
格雷戈里·佩特斯科现在是布兰迪斯大学的生物化学及化学教授,20世纪70年代初他曾在普林斯顿大学读本科,主修古典文学。他说:“高中时,我曾经申请过法学院、医学院以及研究院一跨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两个方向。这似乎能够说明我当初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我确实不清楚我想做什么。”罗德奖学金改变了佩特斯科的一生,使他踏上了英国求学之旅。他认为牛津大学也许能给他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4.
1932年我从协和医学院得到出国进修的机会。林可胜教授介绍我去瑞士苏黎世大学生理系学习W.Hess教授创造的插入中脑电极的技术。不巧的是,他不做这项工作了。他给我一个研究课题:“肾上腺素对脑动脉的作用”,我写成一篇论文后,即想转移,因为学不到想学的东西。于是冒然给英国的HenryDale写信,毛遂自荐,要求跟他学习半年。出乎意料之外,他竟欣然接受了我的申请。我报到时,他表示欢迎,并给我任务说:“1929年我与Dudley,从马脾提取液中分离出胆碱-乙酰胆碱二氯白金盐(choline-acetylcholine Dichloro-platinate)。如果我们有一专门测乙酰胆碱(ACh)生物鉴  相似文献   

15.
桑格博士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学家,曾两次荣获诺贝尔奖。他所在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实验室。桑格和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核酸(DNA和RNA)一级结构的分析和研究方法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世界各地的学者都纷纷来此工作、进修和学习。笔者曾于1974—1975年在桑格实验室工作学习。桑格博士在1980年曾来我国访问过。桑格(F.Sanger 1918~)博士是世界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尽管由于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但他待人谦恭和气,平易近人。他信念坚定,工作勤恳,虽已年过六旬,但从不脱离实验工作,工作起来动作熟练,操作准确。几十年来,他在生物学领  相似文献   

16.
许根俊 《生命的化学》2001,21(3):182-185
王应睐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离开了我们的研究所 ,远远地离去了。可是每当我走进生化大楼 ,我就听到他的稳重而又带着匆忙的脚步声 ,听到他那略带福建口音的呼唤声。我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他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一事实。在他最后的日子里 ,我去华东医院看他 ,当我退出他的病房时 ,他两次召我回去 ,似乎有什么话要交待 ,可是我两次回到他的身边 ,他却发不出声音。我递去铅笔 ,他那颤抖的手 ,却写不出一个字来 ,这成了我的终身遗憾。1 95 7年 ,我来到生理生化所。当时 ,中国的大学里还没有生化系 ,国外生物化学也大都是依附在生理系或化学系 ,…  相似文献   

17.
敬爱的王德宝先生离开我们走了 ,我心中深感到无比的悲痛。在打倒“四人帮”以后 ,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我作为文革后的第一批研究生来到了生化所 ,成了一名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兵。二十多年来 ,慈祥、谦和、严谨、睿智的王先生一直指导、关怀着我的成长。王先生对我的教育有许许多多 ,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在我当研究生的那段日子里 ,粉碎了种种思想上的禁锢 ,科研工作蓬勃开展。核酸室里 ,“酵母丙氨酸tRNA全合成”已经进入最后攻关时刻 ,其他各个小组的工作也都非常活跃。王先生既要具体领导酵母丙氨酸tRNA全合成 ,作为室主任他还…  相似文献   

18.
<正>原生化所实验大楼一楼门厅的布告栏前,经常可以遇到一位已是耄耋之年的先生正专注地阅读着研究所新闻和各色学术海报,许久之后,才缓缓柱起拐杖,悠然地步上楼梯朝着实验室走去。他,就是生化所的首任所长、我国现代生物化学的主要奠基人——王应睐先生,而这一幕便是先生留给我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人都知道,王应睐先生是学界最响当当的人物。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作为英国剑桥大学生化学博士,王应睐先生谢绝了  相似文献   

19.
<正>吴宪先生(1893~l959)是世界知名的生物化学家及营养学家,在蛋白质化学、临床生物化学、免疫化学及营养学研究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他是中国生物化学及营养学的奠基人,曾被美国学者里尔顿.安德森(J.Reardon-Anderson)誉为"中国化学的巨人",他这样评价吴宪先生:"毫无疑问,吴宪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最伟大的  相似文献   

20.
朱既明(1917年9月~1998年1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病毒学家,也是我国生物制品研发和产业化的重要奠基人。他1917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39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45留学英国,1948年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在上海医学院公共卫生科实习时,深感当时的医学能治疗的疾病不多,而需预防的疾病不少,从此开始了为之奋斗半个世纪的预防医学事业。1939年毕业后,他随上海医学院迁往昆明,进中央防疫处工作并开始从事微生物学研究,成功研制了中国第1个自制抗生素--青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