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放射性微球测量各脏器及组织局部血流量是对血管无创伤而合乎生理原則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用~(51)Cr标记并甲醛化蟾蜍红细胞(~(51)Cr-LFTRBC)测定了麻醉大鼠主要脏器及组织局部血流量,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测定胃粘膜血流量的方法很多,但都各有缺点,如氨基比林清除法仅限于测定全胃或小胃粘膜血流量。在局部胃粘膜血流量测定方法中,放射微球法在统计误差和分辨能力方面有一定的缺陷,而多普勒测速计的测定需要插入胃腔;氢气清除法虽然有较高的定位能力,但也仅限于一定数量预先选定的部位,并且要求组织和电极之间有物理性接触。最近W.J.Angerson等采用放射自显影方法测定局部胃粘膜血流量,可  相似文献   

3.
脑组织与其它组织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即被颅骨包裹,颅内外血管又通过许多渠道相互贯通,这都给脑组织血流量的测定带来了一定困难。脑血流量测定包括电磁流量计法,标记微球法,阻抗法,~(133)Xe吸入法及放射自显影方法等。放射微球法,~(133)Xe吸入法和放射自显影法不适用于对脑血流量进行连续、动态观察,而电磁流量计测定动脉流入量则仅限于猴、兔等少数动物。阻抗法具有设备简单、可连续观察的优点,但不能进行定量研究。另外,其结果易受呼吸、肌肉紧张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略介绍了研究脑脊髓微循环应用放射性微球技术测量脑局部组织血流量的原理和方法,也介绍了脑组织的供血来源、微血管的分布、动-静脉分流、侧支循环以及各种因素影响脑脊髓微循环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由于国外核医学方面的微球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冠脉微循环研究的新进展,特别是应用放射性微球测量心肌局部血流量的先进技术,对于正常的和缺血的心肌局部血流量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做了较深入的研究,而且在缺血心肌边缘带的供血来源方面,提出了与传统概念不同的新观点。这些成就,将促使对于冠脉循环的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方面,也可以为缩小心肌梗塞范围提供重要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由于国外核医学方面的微球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冠脉微循环研究的新进展,特别是应用放射性微球测量心肌局部血流量的先进技术,对于正常的和缺血的心肌局部血流量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做了较深入的研究,而且在缺血心肌边缘带的供血来源方面,提出了与传统概念不同的新观点。这些成就,将促使对于冠脉循环的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方面,也可以为缩小心肌梗塞范围提供重要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7.
脑血流量测量对于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PET是基于正电子示剂技术无创性、精确测量脑血流量的方法,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按照PET测量脑血流量的方法和使用的正电子示踪剂不同,其测量方法分为平衡法、放射自显影法和动力学方法三种。18O-H2O示踪剂PET测量脑血流量被认为测量脑血流方法的"金标准"。随着PET设备分辨率提高、新的图像重建方法使用和PET与MRI图像融合技术不断成熟,18F-FDG首次通过、采用图像衍生动脉输入函数(imagederived arterial input function,IDAIF)替代动脉抽血样精确测量脑血量方法受到广泛重视,有可能逐步取代高成本的18O-H2O测量脑血流量。PET无创、方便和精确测量脑血流量的方法在临床应使用有助于脑血管性疾病、脑肿瘤和脑退行性病变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个性化医疗。本文介绍PET脑血流量测量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
探讨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ART-PS)在体外溶出实验中,相比于青蒿素原药的溶出效果以及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组织分布规律。在体外溶出实验中,分别在水、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三种溶出介质中,与青蒿素原药的溶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在体内生物利用度实验中,通过对18只大鼠分别灌胃青蒿素原药与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后,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考察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和代谢差异。在组织分布规律的研究中,对98只大鼠分别灌胃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和青蒿素原药,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大鼠心、肝、脾、肺、肾、脑,共6个组织器官中的药物浓度。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的体外溶出率在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分别是青蒿素原药的4.04、3.59和3.82倍。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青蒿素原药,生物利用度提高为青蒿素原药的2.90倍。在组织分布的结果中,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和青蒿素原药都主要分布在心脏和肝脏中,其中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在不同时间各个组织中的相应含量都比原药高。多孔淀粉负载青蒿素微球相比于青蒿素原药,在体外的溶出效果更好,在体内的吸收释放效果更佳,在各组织器官中的药物含量明显高于原药,为解决青蒿素因难溶于水而在实际应用中受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支架材料上引入具有控释行为的微球,旨在通过微球包裹生长因子,通过生长因子的缓慢释放从而促进种子细胞的生长分化。方法:本实验通过在海藻酸钠水凝胶中负载具有控释功能的壳聚糖微球,并通过在微球中包载溶菌酶从而达到控制壳聚糖降解速率的功效。实验研究了不同搅拌速度下壳聚糖微球的形貌及粒径大小,通过扫描电镜对壳聚糖微球及复合支架的形貌进行了观察,通过紫外光吸收法测试了微球的载药量及包封率,并研究了壳聚糖微球在体外的降解行为等。结果:制备的壳聚糖微球表面较光滑,溶菌酶的包封率在25.78%-41.89%之间,载药量在15.20%-24.44%之间。包封溶菌酶的微胶囊在降解9天后壳聚糖分子量下降了70.40%,载荷微球的复合凝胶孔洞增多,孔洞大小均匀。结论:此复合材料有望作为载荷软骨相关生长因子的支架模型,从而解决软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匮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动物活体上进行微循环观察是微循环研究的主要手段,肠系膜是脏器微循环的良好观察部位。通过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可直接观察、录像、测量并记录正常状态下牛蛙肠系膜微血管的口径及开放数量、血流流态与流速、血流量等指标,并可观察滴加药物后上述指标发生的变化,探讨微循环的功能状态及药物等因素对微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LGA微球复合明胶支架对蛋白药物的释放影响。方法:将模型蛋白BSA通过复乳法制备成缓释PLGA微球,然后将微球埋置于明胶支架中,形成担载蛋白的PLGA微球复合明胶组织工程支架。考察复合支架体外蛋白释放行为,并用MicroBCA法定量测定释放的BSA量,采用β-半乳糖苷酶催化ONPG的方法检测制备前后蛋白的活性,并与不含PLGA微球直接担载蛋白的支架做对照。结果:PLGA微球复合支架蛋白的包封率能达到73.2%,其中第一天释放20%,对蛋白活性的保持达到70%以上。结论:微球复合明胶支架可以改善一般组织工程支架蛋白药物的突释,提高蛋白药物在制剂,贮存,释放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支架材料上引入具有控释行为的微球,旨在通过微球包裹生长因子,通过生长因子的缓慢释放从而促进种子细胞的生长分化。方法:本实验通过在海藻酸钠水凝胶中负载具有控释功能的壳聚糖微球,并通过在微球中包栽溶茵酶从而达到控制壳聚糖降解速率的功效。实验研究了不同搅拌速度下壳聚糖微球的形貌及粒径大小,通过扫描电镜对壳聚糖微球及复合支架的形貌进行了观察,通过紫外光吸收法测试了微球的载药量及包封率,并研究了壳聚糖微球在体外的降解行为等。结果:制备的壳聚糖微球表面较光滑,溶菌酶的包封率在25.78%41.89%之间,载药量在15.20%-24.44%之间。包封溶茵酶的微胶囊在降解9天后壳聚糖分子量下降了70.40%,载荷微球的复合凝胶孔洞增多,孔洞大小均匀。结论:此复合材料有望作为栽荷软骨相关生长因子的支架模型,从而解决软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匮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核酸原位分子杂交法研究了国内不同地区HFRS尸检病例组织中病毒RNA的分布和定位。结果在19例病例组织中均可检测到病毒RNA。陕西及沈阳地区病例,阳性部位主要是各脏器上皮及实质细胞。江西地区病例,病毒RNA主要出现于各脏器组织内血管壁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广州一例,病毒RNA主要分布于肝脏灶性溶解性坏死区域,肺泡壁和肾间质血管等部位。病毒RNA主要定位于细胞胞浆,呈颗粒状或全浆阳性,也出现于部  相似文献   

14.
日本Waseda大学科学工程学院化学系一个研究组研制成一种测量血流量的新仪器。这种新装置不影响血管压力。而是依靠旋转于血管周围一个畸变传感器来测量,从测量数据中来计算出血流量。这种方法能进行活体测试,而且测量结果准确,费用较低。 血液进入实质脏器的量是十分重要的,它可对各种严重疾病提供适当治疗的依据。目前探测血流量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导管插入血管的方法,二是应用激光或超声多普  相似文献   

15.
采用S/O/W和W/O/W法,和不同的苄丝肼载药量制作缓释微球,用HPLC考察其释放曲线、突释情况和包封率,实验表明S/O/W法制作的苄丝肼微球缓释效果更好,达到了6d,包封率能达到70%以上,突释情况可以接受,苄丝肼载药量低的微球能达到更高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16.
田大丰  李英  田晓琳  刘静  莫凤奎  王中彦 《生物磁学》2009,(14):2735-2736,2723
目的:以均匀设计法筛选优化硝酸咪康唑苹果酸化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提供可控性及预测性,并对微球稳定性和药物释放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微球。采用U5(53)试验表进行试验,分别考察各处方的制备的微球的形态和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利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得到方程及优化工艺条件。结果:优化方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有较好的吻合性。制备出的微球可以在室温(25℃)条件下保存;微球的药物释放动力学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结论:本实验通过均匀设计法优化硝酸咪康唑微球的制备工艺预测性好且制备的微球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氢氧化镁对BSA微球体外释放的影响,优化BSA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水包油包固复乳法制备BSA-PLGA微球。先将BSA与葡聚糖制备成玻璃体颗粒,再将玻璃体颗粒与氢氧化镁包裹进PLGA中,制备成缓释微球。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形态。然后用Micro BCA法测定其包封率和载药量,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所制得的微球粒径约60μm,呈较好的球形。添加氢氧化镁后,BSA微球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都有显著提高。不同含量的氢氧化镁对BSA微球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影响也不同。在体外释放过程中,载有氢氧化镁的微球14天累积释放量为(85.10±2.67)%,而对照组不到80%。结论:通过调整氢氧化镁的量,可以制得形态完整,大小均匀,突释较小的BSA微球。  相似文献   

18.
以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复乳液中蒸发法制备载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factor,GRF)真核表达质粒pcDNA3-GRF(1-32)微球,其中包封率达69%,平均粒径为2.20μm,载药量80μg/mg,收率70%;体内转染小鼠肌肉组织, 提取注射部位肌肉组织DNA 和总RNA,经PCR和RT-PCR,发现注射pcDNA3-GRF(1-32)微球组的GRF表达水平最高(UVIBAND Version 99分析),释放的GRF表达质粒在小鼠肌肉内存在并表达的时间至少30d。体重统计结果表明,30d后微球包裹质粒组累积增重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比裸质粒组、质粒和空白微球混合物组、生理盐水组分别高12.87%,19.72%,58.58%;结论认为,载pcDNA3-GRF(1-32)微球具有缓释作用,并可实现GRF基因体内局部基因转染、表达,发挥其相应的生物学效应,有希望成为提高质粒在动物肌肉组织表达效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W/O/W方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载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缓释微球, 表征了缓释微球形貌和粒径分布, 研究了体外释放行为, 进行了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 结果显示:微球形貌规则, 粒径均匀; 药物包封率达85.6%; 缓释时间达24 h. 细胞实验表明, 微球比rhEGF原液具有更好的促进细胞增殖作用; 通过观察动物实验中溃疡面积变化、组织病理切片和PCNA表达, 发现微球组治疗效果优于生长因子原液组和空白对照组, 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为rhEGF缓释微球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担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微球复合明胶支架的外形特征、孔径、孔隙率及体外释放动力学,以期构建具有缓释功能、高孔隙率的担载细胞因子的新型复合明胶支架。方法:本文利用冷冻相分离法和S/O/W法先将b-FGF水溶液包裹于PLGA微球中,然后埋置于明胶溶液中制备为多孔复合明胶支架。分别对微球的形态和复合明胶支架的基本形态、孔径、孔隙率进行表征,通过Elisa法测定b-FGF在复合明胶支架中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制备成形态良好的三维复合明胶支架,其孔隙率为82.90%±1.45%,孔径范围为150~300μm,复合明胶支架中b-FGF在体外缓慢释放20余天。结论:担载蛋白微球复合明胶支架不仅满足组织工程支架的要求,还能有效缓释细胞因子,为细胞和组织生长提供良好的微环境,为进一步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