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0种植物叶蛋白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测定与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评价植物叶蛋白的营养价值,既要考虑“量”,看植物叶蛋白含量的高低,也要考虑“质”,看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配比[1]。作者取叶蛋白含量50%以上的30种植物进行氨基酸含量测定[2],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1 方  法应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并与?..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12):1168
为揭示中国特有植物尾叶樱桃(Cerasus dielsiana)在现代核心分布区天然种群的叶表型地理变异规律及其生态适应性特征, 该研究通过多重比较、巢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主坐标分析(PCoA)、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等数理方法, 对来自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台湾5省8个尾叶樱桃天然种群的11个叶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 研究其不同地理单元间叶表型多样性和地理变异规律及对地理气候的响应。结果显示: 1)尾叶樱桃主要叶表型性状变异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平均变异系数为22.44%, 其中变异系数最大和最小的分别为叶面积(50.83%)与一级侧脉数(7.96%); 平均叶表型性状的分化系数为30.78%, 种群内的变异(51.55%)大于种群间的变异(22.55%)。2) PCA表明对尾叶樱桃叶表型性状变异起主要贡献作用的前三大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2.400%, 可以综合概括和排序为“大小性状” (73.242%)与“形状性状” (19.158%)。3)叶宽(r = -0.641)、叶面积(r = -0.658)和一级侧脉数(r = 0.659)性状均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或正相关关系, 气温季节变化和最湿季降水量对叶表型性状变异影响较大。4)基于PCoA和UPGMA聚类分析可将8个天然种群划分为4类。尾叶樱桃天然种群叶表型性状变异丰富, 在数量上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 “大小性状”是性状间变异的主要来源, 平均表型分化处于中等程度水平, 种群内是叶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 各种群间表型分化划分结果与地理位置基本一致, 在地理空间上呈现以经度为主的梯度变异模式, “气候变异性”与“展叶期降水量”是驱动叶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气候因子, 推测这是尾叶樱桃在长期进化中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相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现行初中植物学课本(1963年,第一版)实验九,“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一节中的“蜡”,我认为应敌为“腊”(là)(此字并不是简体字)。“蜡”为蜂蜡、白蜡、石蜡之意,顾名思意,是不是在植物制作标本过程中要涂上一层蜡呢?我想不是的。“腊”为干的意思。“腊叶标本”就是指干了叶的植物标本。  相似文献   

4.
尾叶樱桃天然种群叶表型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中国特有植物尾叶樱桃(Cerasus dielsiana)在现代核心分布区天然种群的叶表型地理变异规律及其生态适应性特征, 该研究通过多重比较、巢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主坐标分析(PCoA)、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等数理方法, 对来自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台湾5省8个尾叶樱桃天然种群的11个叶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 研究其不同地理单元间叶表型多样性和地理变异规律及对地理气候的响应。结果显示: 1)尾叶樱桃主要叶表型性状变异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平均变异系数为22.44%, 其中变异系数最大和最小的分别为叶面积(50.83%)与一级侧脉数(7.96%); 平均叶表型性状的分化系数为30.78%, 种群内的变异(51.55%)大于种群间的变异(22.55%)。2) PCA表明对尾叶樱桃叶表型性状变异起主要贡献作用的前三大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2.400%, 可以综合概括和排序为“大小性状” (73.242%)与“形状性状” (19.158%)。3)叶宽(r = -0.641)、叶面积(r = -0.658)和一级侧脉数(r = 0.659)性状均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或正相关关系, 气温季节变化和最湿季降水量对叶表型性状变异影响较大。4)基于PCoA和UPGMA聚类分析可将8个天然种群划分为4类。尾叶樱桃天然种群叶表型性状变异丰富, 在数量上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 “大小性状”是性状间变异的主要来源, 平均表型分化处于中等程度水平, 种群内是叶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 各种群间表型分化划分结果与地理位置基本一致, 在地理空间上呈现以经度为主的梯度变异模式, “气候变异性”与“展叶期降水量”是驱动叶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气候因子, 推测这是尾叶樱桃在长期进化中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相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野桐(Mallotus tenuifolius Pax)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种。它在植物分类学上系大戟科(Euphor-biaceae)所隶属的野桐属(Mallotus,Lour)。土名“山桐子”、“糍粑叶”、“户口麻”等。该属植物在我国共有5种,常生长于南方各省平地丘陵的路旁和瘠薄干燥的光山或荒山上,适应性特别强。野桐的性状:叶互生,三角状圆形,长、宽都约为  相似文献   

6.
一种观察被子植物压膜化石细微叶结构特征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琴 《古生物学报》2000,39(1):157-158
被子植物叶化石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传统的研究方法一直是以叶宏观特征(leafgrossfeature)为依据的“对图版”方法(“picturematching”method),即寻找宏观特征与化石叶相似的现代植物叶,作为对化石叶进行分类和命名的基础和依据。这种方法其结果的可信度缺乏保障,甚至经常导致错误的结论(Dilcher,1974;KvacekandWalther,1978;Iljinskaja,1978)。Hickey等归纳、总结的叶结构分析法(leafarchitecturalanalysis)将叶的宏观特征…  相似文献   

7.
荨麻科荨麻属植物狭叶荨麻 (Urtica angustifolia)和宽叶荨麻 (U.laetevirens)是东北山区、半山区习见的野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海拔 400— 800米的林中及林缘湿地、灌丛间、碎石坡上及山野多荫地。因其植株茎叶具有蛰毛,且蛰人后痛不可忍,引起被蛰部位皮肤出现过敏性症状,山区老百姓叫它“蝎子草”。同时,也有人习惯称狭叶荨麻为“蛰麻子”,宽叶荨麻为“哈拉海”,并有进山要防“瞎蠓、小咬、草爬子、哈拉海、蛰麻子”之说。   荨麻的茎直立,株高约 50— 150厘米,叶对生,披针形或圆状披针形叶,三条主脉,粗锯齿状叶缘…  相似文献   

8.
毛乌素沙地4种植物叶水势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毛乌素沙地旱柳( Salix matsudana Koidz.)、小叶杨( Populus simonii Carr.)、北沙柳( Salix psammophila C. Wang et Chang Y. Yang)和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4种植物叶水势的月变化和日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冠层叶水势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4种植物叶水势与气候因子及树干液流速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5月份至8月份,旱柳、小叶杨和北沙柳清晨(5:00)的叶水势波动不明显;但3种植物正午(13:00)的叶水势有一定差异,其中旱柳和小叶杨正午的叶水势差异不明显,而北沙柳7月份和8月份的叶水势则明显小于其5月份和6月份;总体上看,各月份3种植物正午的叶水势均明显小于清晨叶水势。供试4种植物的叶水势日变化曲线均以“单峰型”为主,最高值出现在5:00至6:00,最低值出现在12:00至16:00;日间北沙柳的平均叶水势最低,而其他3种植物的平均叶水势差异不明显,5月份和8月份,北沙柳的平均叶水势分别为-11.9和-17.1 MPa,而旱柳、小叶杨和沙蒿的平均叶水势分别为-6.2和-7.1、-7.7和-7.3、-6.8和-8.4 MPa;但夜间4种植物的平均叶水势无明显变化。4种植物日间均表现出树冠下层叶水势高、上层叶水势低的趋势,而夜间则树冠上层和下层的叶水势几乎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叶水势与气温、净辐射量以及树干液流速度负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正相关,其中,不同月份4种植物的叶水势与净辐射量和树干液流速度均极显著相关(P<0.01)。研究结果显示:毛乌素沙地不同植物叶水势的变化因种类、季节、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异,但总体上看净辐射量是影响4种植物叶水势变化的最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部分冷冻或切除小脑蚓部(vermis)对整体豚鼠“踏步自动作用”(steppingautomatism)的影响。“踏步自动作用”由我们近年来发现的诱发踏步物质(SIS)(4-R-2,2,5,5-四(三氟甲基)-咪唑啉)所引起。结果表明部分冷冻或切除小脑蚓部的山顶(culmen,Ⅴ和Ⅳ叶)和中央叶(Centralis,Ⅲa,b)明显增强豚鼠的“踏步自动作用”。冷冻小脑不能触发,但仅能调控“踏步自动作用”。这种调控作用对自动化程度差的弱“踏步自动作用”特别显著。蚓部山顶(Ⅴ叶为主)同时调控左右前肢踏步,而一侧蚓部山顶及其半球则主要调控同侧前肢踏步。此外,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当介面温度(冷冻头和小脑幕间)致冷至5℃—0℃左右,冷冻小脑便可基本模拟部分切除小脑效应。  相似文献   

10.
高温(38℃)可导致小麦灌浆后期旗叶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及电解质外渗率升高。“高—低—高”的“V”形温度变化加剧膜系统的伤害,千粒重明显降低。高光强(120klX)对旗叶细胞膜系统也有一定损伤作用。小麦灌浆后期雨后骤晴天气带来的温度“V”形变化,加上骤晴后的高光强,可能是小麦青枯骤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玫瑰茄(Hibisaus sabdariffa Linn.),又名山茄,国外常见的俗名有“罗塞耳”(Rsoelle)、“卡凯蒂”(Karkade)、“酸模”(Sorrel)等,亦有“希比斯克斯花”(Hibiscus flower)之称。玫瑰茄是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原产非洲①,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热带、亚热带地区。1940~1945年间引入福建②。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1964年开始试种,对其栽培方法和纤维、种子油等的利用进行过研究③。现闽南诸县已有生产性栽培,产品主要供外贸出口。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亦有栽培。玫瑰茄株高1—2米,茎淡紫色,叶异型,下部叶卵形而不分裂,上部叶掌状三深  相似文献   

12.
王陈里  崔婉哲  赵飘  肖德荣  王行 《广西植物》2022,42(7):1136-1149
湿地挺水植物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载体,其分解过程是物质能量循环的必要环节。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湿地凋落物的分解特征,该研究选取九种滇池湖滨带优势湿地挺水植物,采集生长旺季、立枯阶段、倒伏阶段、沉水阶段共4个阶段的叶枯落物样品,在3.5 a的培养期内测定了叶枯落物分解速率及3大类指标(16种理化指标),分析了分解速率和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物种种类与分解阶段对各指标变异的贡献度。结果表明:(1)分解速率(k)范围为0.43~1.41 a-1,其中茭草分解最快(k=1.41 a-1),再力花分解最慢(k=0.43 a-1)。(2)物理性状中的比叶面积、穿刺力度、干物质量在培养期内分别呈“持续上升”“持续下降”和“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养分元素指标主要呈现“释放-富集”“富集-释放”和“净释放”3种变化模式;涉碳化合物指标中,木质素表现为“富集-释放”“富集-释放-富集”和“富集”模式,纤维素与半纤维素表现为“富集-释放”的变化规律。(3)叶枯落物分解速率与初始物理指标(比叶面积、穿刺力度、干物质量)和初始涉碳化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余甘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 )又名“余甘”、“油柑”、“油甘子”、“山油柑”、“庵摩勒”、“牛甘子”、“喉甘子”、“杨甘”。外国的油柑名称有:“emblic,emblic myrobalan,mirobalano,nelli,amla,aonla,awla,malacca tree,Indian gooseberry(印度猕猴桃)、makarn pom(圆形罗望子果)。余甘子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油柑属)落叶乔木或灌木。它既是一种药用植物和粗生、高产、优质水果,又是一种水土保持、绿化荒山、荒地的优良树种和优美风景树。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日本、朝鲜和我国,黑尾叶蝉Nephotettixcincticeps(Uhler)是水稻普通矮缩病和黄矮病的主要传毒媒介。所以,选育抗黑尾叶蝉的品种是“治虫防病”的一种有效途径。井上齐(1966)首先报道了水稻对黑尾叶蝉感受的品  相似文献   

15.
彩叶桂(Qsmanthus fragrans)叶片发育不同时期色泽变化具有显著差异,但目前对于其内在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彩叶桂品种‘虔南桂妃’红色(R)、黄绿色(YG)和绿色(G)叶片进行高通量测序,以期在转录组水平上解析叶色变化的潜在原因。通过系统分析转录组数据,共得到36.66 Gb的碱基数据,检测出32 252个新转录本。在R-vs-G、R-vs-YG和YG-vs-G比较组中共筛选到23 954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其中包含57类共3 308个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且下调表达的差异基因数目大于上调表达的基因数目。KEGG和GO功能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催化活性”、“细胞”和“代谢”等生物学功能相关。此外,筛选到了6个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上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分别编码查尔酮合成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UDP-糖基转移酶(UGT)、黄酮醇合成酶(FLS)和花青素合成酶(ANS)。与红色叶片相比,这些基因的表达量在黄绿色和绿色叶片中显著降低。推测下调表达的...  相似文献   

16.
問题解答     
什么是小麦的分蘖和分蘖节? “分蘖”是专指禾谷类作物植株基部所发出的分枝(侧茎)而言(“分蘖”这个词也可作为动词来用,就是指发生侧茎的过程,即农民所说的“棵(木义)”)以小麦来说,当幼苗出现三片叶子以后不久,就可以看到在第一片叶的叶鞘内露出分枝的顶端,它是由第一叶叶鞘基部的腋芽萠发来的,这就是分蘖。随后顺次从第二叶、第三叶的叶鞘伸出第二与第三个分蘖。这些分蘖都是从主茎上生出的,称为第一级分蘖。如果条件适合,第一级分蘖也可再生出分蘖,就叫第二级分蘖。依此类推,甚至可以生出第三级、第四级以至更多级的分蘖,使一株麦苗形成一个密集的株丛。  相似文献   

17.
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是学习“植物的水分代谢”时所要做的 1个基本实验 ,也是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 1个经典实验。几乎所有的教科书或实验指导中都指明该实验所用的实验材料为紫色洋葱鳞片叶 ,在做该实验时经常有学生会问“能不能用别的实验材料”等问题。为了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笔者选择了几种较为常见的可行的实验材料进行了比较实验。1 实验材料与方法 选择的实验材料为紫色洋葱 (A.cepa L.)鳞片叶、无色洋葱鳞片叶 ,美人蕉 (Canna indioaL.)叶、水绵 (Spirogyra)、天竺葵 (Pelargonium horto…  相似文献   

18.
初中植物学课本第四章(叶)第一节(叶的形态)中,在讲述变态的叶时指出,仙人掌的刺“是由叶变成的,叫做叶刺。仙人掌的叶全部变为叶刺”。高中生物学课本第七章第一节里也讲到“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几位读者来信对此提出了疑问。我们曾把信转给北京大学李正理教授,他也认为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说明澄清的问题。人们只要留心观察仙人掌科植物的生长情况,不难看到,许多仙人掌科植物茎尖的幼嫩部分,在长出新芽的过程中,有绿色的小叶片出现,在叶腋内萌生出一个或几个刺,有的还有一  相似文献   

19.
凹叶厚朴(Magnolia biloba)属木兰科植物,乔木,高达20m,原产中国,分布于南部各省。凹叶厚朴根皮药用叫“根朴”,已有人研究其有效成分。这个种的树皮药用叫“筒朴”,还没有人研究其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灌丛凋落叶在灌草群落结构维持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化感作用,以东祁连山3种优势灌木和灌下优势草种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供试材料,分析了不同浓度(0.01 g/L、0.025 g/L、0.05 g/L、0.075 g/L、0.1 g/L)的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川滇柳(Salix rehderiana)、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及灌间草本的凋落叶水浸提液,对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垂穗披碱草种子发芽率与发芽势在金露梅与川滇柳凋落叶浸提液处理下呈“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在灌间草本凋落叶浸提液处理时表现为先升后降,而头花杜鹃凋落叶浸提液处理时均下降,并在浓度超过0.075 g/L时种子不发芽。(2)灌丛凋落叶浸提液对垂穗披碱草幼苗根长与干重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大而增强;金露梅、川滇柳与灌间草本凋落叶浸提液对垂穗披碱草幼苗苗高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而头花杜鹃凋落叶浸提液处理对垂穗披碱草幼苗鲜重与苗高均呈抑制作用。(3)垂穗披碱草幼苗CAT、SOD活性随着浸提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