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红细胞分成年轻及老化两部分,分别测定了膜磷脂、甘油二酯及磷酸肌醇的含量,蛋白激酶C在膜内及胞浆内的分布及其对膜蛋白的磷酸化。实验结果表明老化及年轻红细胞磷脂含量,除磷脂酰胆碱明显降低外,其他均无差异。老化红细胞甘油二酯含量低于(P<0.01)年轻者,而磷酸肌醇两者含量相似。老化红细胞膜内蛋白激酶C活性远比年轻者高,而在胞浆内活性则相反。说明老化红细胞膜蛋白激酶C活性增高,可使红细胞膜蛋白4.1、4.2、4.5和4.9进行磷酸化,这些膜蛋白与维持红细胞形态及功能有关,可能它们的磷酸化是老化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脆性增加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荧光探针为手段,通过测量膜偏振度的变化,探讨了竹红菌甲素光敏作用对红细胞膜和几种磷脂脂质体膜的流动性的损伤。结果表明,甲素光敏作用使不同种类的磷脂(DPPC,DPPC/DPPE,红细胞膜磷脂)脂质体的流动性增加,其对光敏作用的敏感程度为红细胞膜磷脂脂质体显著小于DPPC/DPPE脂质体及DPPC脂质体。对红细胞膜来说,甲素光敏作用使其流动性呈现先降低而后增加的现象。去除膜上的spectrin以及用胰蛋白酶处理可使这种流动性变化的幅度受到抑制。据此,我们认为,膜磷脂,膜蛋白对甲素光敏作用中膜流动性的变化有着不同的影响,膜蛋白,特别是spectrin,是其中极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双向簿层层析分离红细胞膜脂类,继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酸含量,检测了15名我国健康成人红细胞膜脂类的脂酸摩尔百分组成。结果表明:各脂类中,脂酸的类别基本相同,但其含量组成相差甚远。如磷脂酰乙醇胺(PE)富含C_(20:4);磷脂酰胆碱(PC)富含C_(18:2);神经鞘磷脂(SM)主要含C_(16:0);磷脂酰丝氨酸(PS)主要含C_(18:0);而以红细胞糖苷脂(GL)中脂酸含量最少。膜总脂中饱和脂酸与不饱和脂酸的含量大致相等,胆碱磷脂(PC+SM)的脂酸饱和度则明显高于氨基磷脂(PE+PS)。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红细胞膜为材料,通过测量磷脂过氧化荧光产物的产生,磷脂组分的损伤以及膜蛋白二级结构的破坏,内源荧光的下降和蛋白SDS-凝胶电泳分析,探讨了甲素光敏作用中蛋白和磷脂的损伤。结果表明:甲素存在时红细胞膜样品照光,使磷脂产生过氧化荧光产物和丙二醛,磷脂组分受到破坏(其中PE与PS较敏感),在膜状态的磷脂比提取的磷脂脂质体中的损伤来得剧烈。同时,膜蛋白二级结构遭到破坏,内源荧光下降。在膜状态中spectrin的损伤比提取出的spectrin的损伤来得严重。据此,我们认为,在甲素光敏作用产生的蛋白和磷脂的损伤过程中,蛋白与磷脂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损伤加剧。  相似文献   

5.
对开心手术病人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冠状静脉窦血中的红细胞流变性变化和红细胞膜分子结构的改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灌注即刻心脏产生大量自由基,并持续到再灌注第20分钟时才大幅度回落;于再灌注后的20分钟的自由基产生时相期间,除红细胞膜蛋白分子和脂质分子的τp、τl均明显延长外,还伴有血浆MDA水平的明显增加和SOD活性的显著降低,及红细胞内GSH-Px活性升高;与此同时其红细胞膜蛋白分子的α螺旋先减少后渐回复和β折叠渐增加并伴有羧基(COOH)和氨基(NH3)的减少,而其红细胞膜脂质分子的磷氧双键(P=O)、羰基(C=O)和多不饱和键(C=C)则增加;说明(1)再灌注期间氧自由基分别引起了红细胞膜蛋白分子碳端和氮端的改变及膜磷脂分子亲水区和疏水区化学结构的变化,(2)蛋白分子碳、氮端的变化造成了膜蛋白分子构象的改变,(3)蛋白分子和磷脂分子化学结构及构象的改变是红细胞膜这些分子流动性明显恶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磷脂转运蛋白的结构及其生物学意义朱全胜,查锡良(上海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上海200032)关键词磷脂转运蛋白,磷脂,细胞膜细胞膜由磷脂双层组成,双分子层中的磷脂分子时刻处在变化之中,不仅表现为磷脂分子从合成部位持续流向细胞膜及膜脂反向流到细胞内,而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肺叶切除术对红细胞及淋巴细胞膜流坳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择期开胸手术病人,均作肺叶切除术。分别用微量滴定法、高效液权色谱法和DPH荧光探剂法测定血浆和红细胞膜PLA2活性,红细胞膜磷脂PS、PE、PC和红细胞、淋巴膜脂流动性。结果:手术10min、手术60min和手术结束后30min血浆和红细胞膜PLA2活性均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手术60min和手术结束后30min 红细胞膜PS、P  相似文献   

8.
中华大蟾蜍长足的卵母细胞,经注入装载水相孕酮的红细胞膜泡,能被诱发成熟;直接注入水相孕酮的卵母细胞,无能恢复成熟分裂。将蛋白酶处理的红细胞制备成装载水相孕酮的膜泡,注入卵内,照样能诱发其成熟分裂;然而,分别用根皮素结合或磷脂酶A_2水解红细胞膜磷脂,制备的膜泡,虽亦包裹着水相孕酮,但注射的卵母细胞都未能被诱发成熟。这些结果表明,在通过红细胞膜转运孕酮诱发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红细胞膜上的某些膜蛋白可能不是必要的成份,而膜磷脂类却是关键成份,它不仅可能保证孕酮不被迅速代谢,且保证孕酮从卵母细胞内部诱发成熟分裂。  相似文献   

9.
薛红  闫新霞 《生物学通报》2003,38(11):32-34
利用生物学史料进行探究 ,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培养创新精神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阐述在“细胞膜结构”一节中 ,运用科学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尝试。1 教材分析1.1 知识要点◆细胞膜保护着细胞 ,并对进出细胞的物质加以控制。◆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嵌插、有的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可以流动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1.2 关键术语 细胞膜 磷脂分子 蛋白质分子 双分子层 流…  相似文献   

10.
通过脂质组学分析方法从细胞膜磷脂分布方面探究适应进化酿酒酵母酚酸耐受性机制。主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对酚酸胁迫下适应进化菌株和原始菌株脂质成分检测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检测出565种脂质代谢物,包含细胞膜磷脂185种。相比初始菌株,适应进化菌株细胞膜中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肌醇(PI)类磷脂分子相对含量增加,含有长链(C32-C36)和双不饱和脂酰链的磷脂分子含量增加。统计学分析表明显著性差异磷脂分子主要为含有长链不饱和脂酰链的PC和PE类磷脂分子。推测适应进化菌株通过膜磷脂重塑提高细胞膜完整性,对酚类抑制物起到选择性屏障作用,从而保持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1.
血卟啉衍生物对红细胞膜的光辐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essel曾观察到血卟啉衍生物(HPD)对癌细胞膜的转运功能有深刻影响,我们的工作也证实了这一点,由此推测,细胞膜可能是HPD的初始作用部位。细胞膜的磷脂内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很容易受到自由基的攻击,红细胞由于直接与分子氧接触对脂质过氧化作用很敏感。我们用小鼠红细胞和提纯的红细胞膜,观察两种HPD对它们的光辐射效应,以便探讨HPD杀伤癌细胞的作用机理及其引起的光溶血效应。  相似文献   

12.
环核苷酸作为由细胞膜向细胞内传递信息的第二信使已为人们所熟知。最近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第二信使——肌醇磷脂(inositol phospholipids),这一研究正在迅速开展。肌醇磷脂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多种磷脂之一,由甘油磷脂与肌醇结合而成。在肌醇磷脂激酶和ATP的作用下,在肌醇的第4、5位上磷酸化,成为4,5二磷酸肌醇磷脂(phosphoinositol 4,5-diphosphate,PIP_2),这是第二信使的前体。当细胞膜上某些受体(如脑内的乙酰胆碱受体,肾上腺皮质细胞上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血小板上的ADP受体等)受刺激发生构型变化时,存在于细胞膜内的磷脂酶C即被活化,而使PIP_2发生水解,生成二酰基甘油(diacylglycerol,DG)和三磷酸肌醇(inositol triphosphate,IP_3)。  相似文献   

13.
羟自由基对人红细胞氧化囊泡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细胞经氧化处理后,发现红细胞膜区带1、2、2.1及3易形成高聚物,同时Hb亦有氧化变性。氧化过程中磷脂(PS、PE)逐渐减少,根据此结果提出氧化产生囊泡化的机制是:首先Hb氧化变性,膜骨架蛋白聚集,从而网架松散,膜磷脂脱离骨架的束缚,膜脂质与膜整合蛋白形成小囊泡从红细胞上脱落。  相似文献   

14.
红细胞经氧化处理后,发现红细胞膜区带1、2、2.1及3易形成高聚物,同时Hb亦有氧化变性。氧化过程中磷脂(PS、PE)逐渐减少,根据此结果提出氧化产生囊泡化的机制是:首先Hb氧化变性,膜骨架蛋白聚集,从而网架松散,膜磷脂脱离骨架的束缚,膜脂质与膜整合蛋白形成小囊泡从红细胞上脱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习服大鼠红细胞变形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常氧对照组、急性低氧组和低氧习服组。模拟高原低氧环境对大鼠分别进行急性低氧和间断低氧习服,麻醉后心脏采血,分别测定大鼠红细胞变形性、膜流动性、膜胆固醇和总磷脂含量、膜磷脂成分的含量、红细胞ATP酶活性、红细胞内Na+和Ca2+浓度及建立红细胞膜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寻找差异蛋白质点,对其进行质谱鉴定。结果:①急性低氧大鼠红细胞变形性、膜流动性、膜胆固醇和总磷脂含量、红细胞ATP酶活性均降低;红细胞内Na+和Ca2+浓度均增高;红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S)、鞘磷脂(SM)含量增加,磷脂酰胆碱(PC)含量降低;建立了红细胞膜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选取7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4个在急性低氧后表达降低。②低氧习服大鼠红细胞变形性、膜流动性、膜胆固醇和总磷脂含量、红细胞ATP酶活性明显均增高;红细胞内Na+和Ca2+浓度均降低;红细胞膜PS、SM含量降低,PC含量增加;上述7个差异蛋白质点中4个在低氧习服后表达增高,3个表达降低,质谱技术鉴定结果为补体结合蛋白、水通道蛋白、膜攻击复合物抑制因子、葡萄糖运载体、脂质移行酶、氨基磷脂转移酶、依赖ATP的翻转酶,其中后三个酶与红细胞膜磷脂翻转有关。结论:急性低氧引起红细胞变形性、膜流动性、膜蛋白质表达、红细胞ATP酶活性及胞内Na+和Ca2+浓度方面相应的改变;经低氧习服后,上述指标有所改善,低氧习服对急性低氧引起红细胞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红细胞膜上的3种蛋白质,包括脂质移行酶、氨基磷脂转移酶和依赖ATP的翻转酶在低氧习服改善红细胞变形性的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荧光和电泳方法研究了稀土离子对磷脂酰胆碱脂质体及人红细胞膜脂持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离子都能够强烈的抑制膜的脂质过氧化,春作用强度随不同的稀土离子要有较大的判别稀土离子对分离的人红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比对PC脂质体更强。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先前的研究表明,植物多糖抑制体外培养的小鼠肉瘤S180细胞增殖并使细胞膜磷脂含量减少,同时抑制膜磷脂酰肌醇转换。为进一步探讨植物多糖与膜磷脂的关系,本文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茯苓多糖(PPS)、刺五加多糖(ASPS)与S180细胞一同温育24h后,细胞膜磷脂和中性脂的脂肪酸组成变化,发现中性脂的脂肪酸组成和不饱和性不受影响,磷脂的脂肪酸组成发生明显改变,花生四烯酸(C(20:4))和豆蔻酸(C(14:0))降低(P<0.05或P<0.01),与用作阳性药物对照的氨甲喋呤作用相似。本文对膜磷脂脂肪酸组成变化的意义结合先前的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认为在PPS、ASPS的抗肿瘤机理中,细胞膜磷脂生化特性的改变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红细胞膜蛋白与膜骨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多年红细胞膜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进展,在红细胞膜蛋白的结构-功能相关和相互作用以及红细胞膜障碍多方面都有新的发现和开拓.现主要就国内外有关报道作一扼要综述,涉及红细胞膜蛋白的组成、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红细胞膜骨架和红细胞膜蛋白疾病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我国在克山病、大骨节病的研究中,发现病儿心肌、红细胞膜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存在异常,在以模拟克山病区居民生活特点、控制磷脂和硒的动物模型实验中,出现了类似克山病心肌损伤的一系列病变(如心电图、病理形态、代谢及心肌磷脂组成的改变),表明控制磷脂代谢可以改变某些组织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这对研究心血管病等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及其防治将有重要意义,即修饰改善活体的细胞膜将是可能的。本文是我们通过一种控制磷脂代谢的基础饲料喂养动物,观察其对心肌细胞膜组分、膜结合酶活性乃至心肌功能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同时对补充磷脂的效应进行了平行观察。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先前的研究表明,植物多糖抑制体外培养的小鼠肉瘤S180细胞增殖并使细胞膜磷脂含量减少,同时抑制膜磷脂酰肌醇转换。为进一步探讨植物多糖与膜磷脂的关系,本文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茯苓多糖(PPS)、刺五加多糖(ASPS)与S180细胞一同温育24h后,细胞膜磷脂和中性脂的脂肪酸组成变化,发现中性脂的脂肪酸组成和不饱和性不受影响,磷脂的脂肪酸组成发生明显改变,花生四烯酸(C20:4)和豆蔻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