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分类学工作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编者按:该文是夏武平先生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王应祥研究员的著作<中国哺乳动物物种纲要>作的序,由王应祥研究员根据夏先生的口述录音整理.  相似文献   

2.
《动物分类学报》2006,31(3):i0001-i0001
UV—C光学共聚焦显微图像系统集成了光学和数字图象分析技术,特别适用于采集非平面样品(高度变化范围超过了显微镜景深范围)的图象,它彻底解决了传统光学显微镜成像时高倍数与大景深不能共存的问题,使样品的不同高低部位都能清晰成像,可以获得像电镜图像一样的巨大景深和精致的细节,更能得到电镜图像所没有的真实色彩。UV—C以清晰直观的样品图片带给读者手绘图所不能达到的视觉效果,是动物分类学家研究和描述物种的好助手。  相似文献   

3.
动物乳房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昆虫知识》2007,44(1):I0002-I0002
UV-C光学共聚焦显微图像系统集成了光学和数字图象分析技术,特别适用于采集非平面样品(高度变化范围超过了显微镜景深范围)的图象,它彻底解决了传统光学显微镜成像时高倍数与大景深不能共存的问题,使样品的不同高低部位都能清晰成像,  相似文献   

5.
《动物分类学报》2006,31(4):I0012-I0012
UV-C光学共聚焦昱微图像系统集成了光学和数字图象分析技术,特别适用于采集非平面样品(高度变化范围超过了显微镜景深范围)的图象,它彻底解决了传统光学显微镜成像时高倍数与大景深不能共存的问题,使样品的不同高低部位都能清晰成像,可以获得像电镜图像一样的巨大景深和精致的细节,  相似文献   

6.
《昆虫知识》2007,44(5):I0002-I0002
UV—C光学共聚焦显微图像系统集成了光学和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特别适用于采集非平面样品(高度变化范围超过了显微镜景深范围)的图像,它彻底解决了传统光学显微镜成像时高倍数与大景深不能共存的问题,使样品的不同高低部位都能清晰成像,可以获得像电镜图像一样的巨大景深和精致的细节,更能得到电镜图像所没有的真实色彩。UV—C以清晰直观的样品图片带给读者手绘图所不能达到的视觉效果,是动物分类学家研究和描述物种的好助手。  相似文献   

7.
达尔文进化论为生物分类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探讨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30—40年代分类学界首先形成了进化分类学(Evolutionary Taxonomy);50年代初形成了另一分类学理论:数值分类学(NunericalTaxonomy);到了60年代分类学领域中又出现了另一新理论:分支分类学(CladisticTaxonomy),或称系统发育系统学(Phylogenetic systematics),分(?)分类学的出现随即在分类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  相似文献   

8.
《昆虫知识》2007,44(4):I0006-I0006
UV-C光学共聚焦显微图像系统集成了光学和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特别适用于采集非平面样品(高度变化范围超过了显微镜景深范围)的图像,它彻底解决了传统光学显微镜成像时高倍数与大景深不能共存的问题,使样品的不同高低部位都能清晰成像,可以获得像电镜图像一样的巨大景深和精致的细节,  相似文献   

9.
《昆虫知识》2007,44(2):310-310
UV-C光学共聚焦显微图像系统集成了光学和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特别适用于采集非平面样品(高度变化范围超过了显微镜影深范围)的图像,它彻底解决了传统光学显微镜成像时尚倍数与大景深不能共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浅谈昆虫分类学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心丽 《昆虫知识》2001,38(6):421-425
本文阐述了昆虫分类学的 3个研究方向及其形成过程、各自的研究重心和意义、各自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工作内容以及 3个研究方向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昆虫知识》2007,44(3):I0006-I0006
UV—C光学共聚焦显微图像系统集成了光学和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特别适用于采集非平面样品(高度变化范围超过了显微镜景深范围)的图像,它彻底解决了传统光学显微镜成像时高倍数与大景深不能共存的问题,使样品的不同高低部位都能清晰成像,可以获得像电镜图像一样的巨大景深和精致的细节,更能得到电镜图像所没有的真实色彩。UV—C以清晰直观的样品图片带给读者手绘图所不能达到的视觉效果,是动物分类学家研究和描述物种的好助手。  相似文献   

12.
博尔纳病 (Borna Disease,BD)最初是作为一种马的神经性疾病被认识的。1894年~ 1896年 ,在德国萨克森地区的一个名为博尔纳的小镇上 ,发生了一场多数致死性马脑炎的大流行。因而该病及其致病因子即以有文献记载的首次暴发地点被命名。自 2 0世纪初确定了 BD的病原体以来 ,人们对BD及其病原 -博尔纳病病毒 (Borna Disease Virus,BDV)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已经证实 ,BDV是一种含有包膜的、非分节段、负股 RNA病毒 ,含有大约 8.9kb的基因组 ,在细胞核内进行复制和转录 [1 ]。因其具有与其它单股负链RNA病毒所不同的生物学特征 ,19…  相似文献   

13.
1 面貌一新的分类学以林奈的《植物种志》(1753)为标志而诞生的分类学,已有239年历史,是生物学中历史最久的学科。生物分类学,按我的理解,要回答三个问题,亦即有三大目标:①我们的星球上有多少生物?就是说,分类学要揭示生物多样性的面貌,并予以分门别类,这就是分类的任务;②生物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这就要揭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并按这种关系建立系统;③生物的亲缘关系是如何产生的?分类学家必须研究生物的起源、物种的形成和生物的进化。二百多年的分类学历史已积累了大量标本,记载了170万种生物,进行了按国际命名法规的命名,并  相似文献   

14.
文昌鱼分类学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文昌鱼是最接近脊椎动物直接祖先的现生动物,在脊椎动物起源与演化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对文昌鱼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兴趣,然而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这类动物的分类学研究相对滞后。依据已有的中国文昌鱼资源调查资料,中国沿海文昌鱼的分布应当十分广泛,即只要有适合文昌鱼栖息的沙滩,均有文昌鱼分布的可能。根据目前的分类学研究成果和动物命名法中的优先权原则,建议将产于青岛等地的文昌鱼种名Brna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订正为B.japonicus,南方的文昌鱼保留其原种名B.belcheri。由此,目前分布在中国沿海的鳃口文昌鱼属(Branchiostoma)至少有2种,侧殖文昌鱼属(Epigonichthys)有1~3种,漂浮文昌鱼(Amphioxides pelagicus)1种。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文昌鱼分类学研究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弗兰克氏菌分类学研究进展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430070.弗兰克氏菌(Frankia)是能与8科,24属,200多种非豆科树木共生结瘤的固氮放线菌,直到1978年才首次被分离或体外培养,进入实验室至今还不到20年。作为一种模式微生物,弗兰克氏菌的形态及培养特征、细胞化学组分、生理生化、浸染特性以及遗传学等方面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此积累的资料,已经并正在作为Fran切a分类的主要依据。本文介绍近几年Frankia分类学研究的进展和现状。IFrankia的系统发百(Phy-logeny)——弗兰克氏菌科的重新修订相对于放线菌结瘤植物在系统发育上的多起源,Fra…  相似文献   

16.
自然中存在生命的同时就存在着疾病,人类的整个发展过程也是不断的与疾病斗争的过程,疫苗便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18世纪早期,英国乡村医生金纳(Jenner)研究的"天花"预防接种的方法在人类身上获得成功,标志着疫苗学与免疫学的结合。但是把疫苗用在动物身上的历史,始于1881年法国的巴斯德的牛羊身上的炭疽杆菌免疫试验。我国对动物疫苗的研究起步更晚一些,本文通过介绍动物疫苗的作用和动物疫苗的分类,并结合我国的动物疫苗发展状况,并展望未来的动物疫苗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杉科植物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永福 《植物研究》1994,14(4):369-382
本文对杉科植物的研究历史作了回顾,根据分支分类结果和表征分类结果,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系统。以形态学为依据,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杉科的分类作了订正。作者承认杉科植物共9属、12种及3变种,将杉木、厚皮杉木、德昌杉木和米德杉木归并,支持柳杉作为日本柳杉的变种、台湾杉木作为杉木的变种、秃杉和台湾杉归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魏文娟  任炳忠 《昆虫知识》2004,41(2):123-126
从研究材料、研究方法、染色体研究在昆虫分类上的应用 3个方面对我国昆虫尤其是直翅目昆虫的细胞分类学研究情况作了简要的概述 ,并着重论述了直翅目昆虫的核型及带型的研究现状 ,同时对我国直翅目昆虫分类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动物的毛与人发角蛋白组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学民 《动物学研究》1992,13(2):153-159
本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10科18种50份动物毛与人发进行了角蛋白组分分析。结果证实,动物的毛与人发角蛋白组分的主要差异在<18.500低分子量区域;不同种属的动物毛角蛋白组分也存在明显差异;大熊猫毛的角蛋白组分与小熊猫和黑熊的相比有显著不同。不同种属动物毛角蛋白组分的差异对动物分类学研究能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广西现代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树刚   《广西植物》1995,15(3):256-267
广西现代植物分类学研究历史可以区分为3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欧洲、美洲人研究广西植物分类时期。第2个时期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植物学家研究广西植物分类时期。第3个时期是建国以后。在这一时期中,广西植物分类学家在我国兄弟所和同行支持下,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包括发表了许多在农、林、医药等方面有重要价值的新种,研究了广西植物区系,出版了广西植物志第一卷等书。有些广西植物学家还参加中国植物志的编著,描述了若干个科的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