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在现有TAM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农户技术选择意愿模型,将规范信念、感知风险等要素纳入模型的概念框架,利用SEM的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研究方法,基于湖北地区农户调研,对所提出的模型与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农户特征对转基因水稻的易用性与有用性的感知有显著差异;农户对转基因水稻的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关于转基因水稻的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信念对感知有用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关于转基因水稻的感知有用性对其种植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不同类型的风险感知对农户转基因水稻种植意愿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最后,提出了转基因水稻推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罗谷松  李涛 《生态学报》2019,39(13):4751-4760
土地利用效率是衡量区域经济社会系统运行质量的重要参数。在构建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之上,综合运用Super SBM-undesirable DEA和多元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了2003—2016年碳排放影响下的中国省域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处于中低水平,碳排放非期望产出降低了15%的土地利用效率水平;与全国发展水平空间格局一致,土地利用效率省际差异在空间上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渐递减的分异特征;2003—2016年,土地利用效率演化呈现出"U"型演进特征,区域差异呈现收敛态势;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呈现下降态势;非期望产出和能源消费投入过大成为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的主要限制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对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作用;现阶段城镇化水平的增加对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具有微弱促进作用,且仅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性。基于松弛变量冗余度和影响因素分析,针对不同区域土地利用效率低效的差异性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轻简化栽培和优质稻是当前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方向,气象因子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但在不同轻简化栽植方式下水稻产量与其田间小气候的关系鲜有研究。为探究西南地区不同前作下杂交稻各生育阶段温、光和水等气候因子与水稻产量形成的关系,在2019—2020年,以杂交籼稻‘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青菜和油菜2种前作,副区为机直播、毯苗机插和人工移栽3种栽植方式,研究杂交稻产量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及水稻植株对温光资源的利用。结果表明: 与油菜-水稻模式相比,青菜-水稻模式下杂交稻积温生产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进而提高了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2年产量分别提高了12.7%和8.3%。与人工移栽相比,机插稻提高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全生育期光能生产效率、积温生产效率、籽粒光能利用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率,2年平均产量提高了4.6%;而机直播全生育期降水生产效率、光能生产效率、积温生产效率、籽粒光能利用效率、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显著降低,导致2年平均产量下降了8.7%。与2019年相比,2020年机插稻和人工移栽稻在同一茬口下提前一个月播种造成花后生育期缩短、气温降低和降雨量增多,导致有效积温和光辐射量大幅减少,积温生产效率、光能生产效率、降水生产效率和籽粒光能利用效率以及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大幅降低,进而导致产量严重降低。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建立的气象因子产量预报方程标准化回归系数显示,水稻产量与阶段生育期或全生育期内有效积温和总辐射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全生育期内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青菜-水稻模式下机插秧与西南地区稻季光温资源匹配度最高,更有利于温光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获得高产,但不宜过早播种或移栽。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湖南省水稻生产水资源的占用情况, 采用水足迹方法研究了2002-2015年湖南省水稻生产水足迹; 利用贡献率分析方法探究气象因子和生产要素对水稻水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稻水足迹在研究时段内整体呈现下降态势, 年际变化呈现波动性上升期(2002-2005年)、快速下降期(2005-2009年)、缓慢下降期(2009-2015年)三个阶段性波动特征; 灰水足迹最大, 比例从69.03%下降到68.98%, 蓝水足迹比例从14.21%下降到12.75%; 绿水足迹从16.75%提高到18.26%; 农机动力、化肥投入、成灾率是是水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 其中农机动力起抑制作用, 化肥投入、成灾率起促进作用。建议湖南水稻生产水足迹调控的措施主要为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及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5.
杨建辉  张肇中 《生态学杂志》2019,30(4):1404-1414
采用SE-DEA和空间基尼系数,研究了2000—2016年我国农业化学投入强度替代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我国及各地区替代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我国农业化学投入强度替代的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呈现出“N”字型趋势,纯技术效率则波动上升,替代效率的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更倚重替代要素的投入规模;各年份全国省域差异最高的是综合效率,其次为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区域差异性最小,地区内部省域差异逐渐减小,东部地区省域差异最大;农业化学投入替代效率受农业技术水平、农户收入水平、农业生产结构、农业发展程度和工业化水平的显著影响,各地区受各因素影响差异明显.推动农业化学投入替代效率,要从提高农业化学投入强度替代要素的投入效率、调整农用工业发展结构、关注农民收入水平和修订农业化学投入强度替代的补贴政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对水稻N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 ,研究空气中CO2 浓度增高 (FACE) 2 0 0 μmol·mol-1对水稻N素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FACE处理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含N率显著下降 ;由于干物质生产量显著增大 ,FACE处理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N素累积量有所提高 ,但无显著影响 ;FACE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移栽后 2 8d、抽穗期以及成熟期单位N素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单位N素的籽粒生产效率和显著提高水稻的N素收获指数 .高N处理的植株含N率、N素累积量均有所增加 ,但使N素生产效率呈现下降趋势 .  相似文献   

7.
水稻生产正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型,常规高产稻作技术亟待创新.本研究以粳稻辽星1号为试材,在2012、2013年研究密度增加、基蘖肥减少、穗肥稳定的“增密减氮”栽培模式对东北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及温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常规高产栽培模式相比,在基本苗增加33.3%和基蘖肥施氮量减少20.0%的条件下,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两年平均分别提高49.6%(P<0.05)和20.4%(P<0.05),单位面积和单位产量的温室效应两年平均分别下降9.9%和12.7%(P<0.05).虽然水稻有效穗数和总生物量下降,但结实率和收获指数提高,所以产量基本稳定甚至提高.增密减氮降低了土壤NH4+-N和NO3--N浓度,提高了氮素回收效率.表明适度增密减氮可兼顾水稻高产、氮肥高效利用和温室气体减排.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中坚力量,其碳效率的提升对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采用三阶段SBM-DEA模型测度2006—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市的碳效率并进行环境变量影响分析,以探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效率的影响路径;进而运用核密度估计、中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碳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以探明各区域碳效率差异并给出相应提升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碳效率水平不高,但呈现出逐年波动上升的趋势;(2)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效率呈现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空间分异格局,效率中心整体向东北方向移动,标准差椭圆长轴标准差整体缩小,短轴标准差相对稳定;(3)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效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和科技支撑强度是影响碳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2001年和2002年利用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系统平台,研究不同施N量条件下FACE对武香粳14号不同生育时期磷含量、磷积累、磷分配和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含磷率和吸磷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3.9%~20.6%和28.9%~71.4%;FACE使水稻抽穗后磷在生殖器官中的比例下降9.8%~26.3%,在营养器官中的比例增加2.2%~23.9%,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FACE对抽穗前磷在叶片、茎鞘中的比例无显著影响;FACE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单位磷的干物质生产效率、籽粒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均明显下降,降幅分别为3.7%~16.6%、6.5%~15.5%和5.4%~9.0%;氮处理以及氮与FACE处理的互作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磷素营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是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果。杂交水稻在我国粮食增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种植面积已达两亿多亩,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二。稻瘟病是影响杂交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每年造成数十亿斤粮食损失,是生产上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以提高亲本恢复系抗病性为中心的杂交水稻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育种新途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空气中CO2浓度增高(FACE)200μmol·mol-1对水稻N素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含N率显著下降;由于干物质生产量显著增大,FACE处理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N素累积量有所提高,但无显著影响;FACE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移栽后28d、抽穗期以及成熟期单位N素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单位N素的籽粒生产效率和显著提高水稻的N素收获指数.高N处理的植株含N率、N素累积量均有所增加,但使N素生产效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太湖地区高产稻田适宜施氮量,以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减少稻田氮素流失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在调查当地农户稻田氮肥施用量的基础上,通过秸秆还田和基肥机械深施,设置不施氮肥(N0)为空白对照,当地习惯施氮水平360 kg·hm-2(N1),以及在此基础上减少氮肥施用量的10%(N2)、20%(N3)、30%(N4)等5个处理,研究其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量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稻田土壤速效氮含量明显下降;在当地习惯施氮量水平的基础上,减少10%的氮肥施用量,使水稻产量增加1.9%;与当地习惯施氮量水平相比较,N2处理水稻氮素累积量差异不明显,N3和N4处理则表现为显著下降;随着氮肥减量幅度的增加,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逐渐增高;在当地习惯施氮量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基肥机械深施和秸秆还田等技术的应用,减少10%的氮肥施用量,能够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并使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生理利用率以及氮肥偏生产力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水稻种植的主要抗病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生产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水稻种植中的病害问题严重的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加强水稻的抗病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水稻产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江苏淮北稻区稻麦两熟的单季稻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地力上的施氮量对超级稻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为不同地力土壤合理施氮肥提供依据.以该区有代表性的超级稻中熟中粳徐稻3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麦茬田高、中、低3种地力水平上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与水稻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r高=0.959**,r中=0.971**,r低=0.981**),且高地力土壤水稻产量显著高于中地力土壤,中地力土壤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低地力土壤;不同地力水平上的最高产处理在各个生育期都有相对应较好的群体质量,包括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合理的茎蘖动态、较高的群体颖花量及花后干物质的积累;在不同地力水平上出现的最高产量,其对应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260.3、290.7、345.8 kg·hm-2.可为该区不同地力下超级稻制定高产适宜施氮量提供依据,3种施氮量在该稻区不同地力示范后分别获得高产,达到了节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罗万云  周杨  王福博 《生态学报》2023,43(10):3971-3983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虽覆盖全部地区,但其补偿资金主要用于生态修复成本与基本公共服务开支,缺少对外围农户受偿意愿的关注。基于阿尔泰山地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的553份农户调查数据,利用CVM法、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对农户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和受偿水平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面向农户出台生态补偿政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区域85.53%的农户具有较强受偿需求,这一意愿具有生计方式、收入层次以及流域差异,经Heckman期望值估计方法调整后,农户受偿水平为1250.5元户-1 a-1。(2)自然资本中人均耕地面积对补偿参与意愿和受偿水平都具有正向影响,人均草场面积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受偿水平;人力资本中劳动力比重对农户受偿水平具有正向影响;物质资本中,牲畜存栏量与受偿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生产性工具对补偿参与意愿和受偿水平都具有正向影响;金融资本中家庭总收入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受偿水平,是否为脱贫巩固户身份对农户补偿参与意愿有正向影响;社会资本中汉语水平与农户参与意愿呈显著正相关,是否常去村级文化中心正向影响农户受...  相似文献   

16.
水稻的耐淹性状及其Sub1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怀阳  李阳生 《遗传》2010,32(9):886-893
近4年来, 水稻(Oryza sativa L.)耐淹性状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水稻植株的耐淹性状主要由Submergence-1 (Sub1) 基因控制。Sub1通过调节乙烯和赤霉素介导的反应, 抑制淹水期间的伸长生长和减缓碳水化合物消耗来控制耐淹性状。文章介绍了水稻应对淹涝胁迫的两种策略, 影响耐淹性状的主要生理因素, Sub1基因定位以及它控制耐淹性状的机理; 阐述了Sub1基因在我国杂交水稻生产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水稻病虫草害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病、虫、草害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水稻病虫草害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年来,中国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控水稻病虫草害技术的研究大量涌现.本文对中国近年来在利用外源基因培育抗病虫草水稻品种,利用水稻种质资源、稻鸭共作、有机耕作、生物制剂技术防治水稻病虫草害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利用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进行抗病虫草育种和筛选抗病虫草品种是利用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方向;进一步开展利用生态系统多样性控制病虫草害的方法,研究不同生物多样性方法之间的匹配或者拈抗关系,将有利于可持续水稻生产技术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水稻生产正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型,常规高产稻作技术亟待创新.本研究以粳稻辽星1号为试材,在2012、2013年研究密度增加、基蘖肥减少、穗肥稳定的"增密减氮"栽培模式对东北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及温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高产栽培模式相比,在基本苗增加33.3%和基蘖肥施氮量减少20.0%的条件下,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两年平均分别提高49.6%(P0.05)和20.4%(P0.05),单位面积和单位产量的温室效应两年平均分别下降9.9%和12.7%(P0.05).虽然水稻有效穗数和总生物量下降,但结实率和收获指数提高,所以产量基本稳定甚至提高.增密减氮降低了土壤NH_4~+-N和NO_3~--N浓度,提高了氮素回收效率.表明适度增密减氮可兼顾水稻高产、氮肥高效利用和温室气体减排.  相似文献   

19.
气象因子对江苏省水稻单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陈华 《生态学报》2015,35(12):4155-4167
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不可避免地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针对传统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不能直接分析气象因子与水稻气象单产时序关系,根据1978—2010年间江苏省水稻单产数据和同期气象时序数据,研究了水稻单产的影响因素,提取了水稻气象单产;利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研究了水稻气象单产、水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期间的日照时数、降水和气温等气象因子的时序变化特征;利用交叉小波和相干小波变换方法,研究了水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期间气象因子与水稻气象单产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显示:(1)近33 a间,江苏省水稻气象单产占实际单产的比重逐渐减小,水稻生产抵御气象灾害能力逐渐增强。(2)水稻气象单产与日照时数、降水量和气温等气象因子有几乎一致的特征周期。(3)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与开花结实期,气象单产与日照时数、降水量和气温间的相位差关系较为复杂。水稻分蘖期日照时数的增多有利于水稻单产的增加,降水的增多导致水稻单产的下降。水稻开花结实期日照时数的增强、昼夜温差的变大有利于水稻单产的增加,夜间最低气温的上升会导致水稻单产的下降。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需要进一步改变水稻种植方式,加强土地利用监管,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调整作物播种期,加强气象灾害应对防范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生物技术在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我国鸡西区域的气候也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近年来由于气温的升高和降水量逐渐的增加,影响了当地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进而对当地农业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水稻的种植在鸡西地区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因此通过调查和研究分析当地的气候变化规律,可以有效的提高当地短期气候预测水平以及合理有效的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从而有效的解决气候变化对水稻种植带来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气候变化对水稻种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