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支出、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等消费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并趋于稳定;动物性食物消费支出和消费量呈增加趋势,虽然植物性食物仍是城镇居民的主要消费种类,但其地位呈明显下降趋势;城镇食物消费行为变化明显,在外就餐支出不断增加,且消费比重明显上升。针对这些变化特点,结合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战略,提出了加强食物生产消费协调发展、促进农产品市场稳定运行和改善居民膳食消费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2年、2013年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数据,以全国、多区域及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检验了我国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营养状况。研究发现,2012年我国各地区、各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粮食消费减少,禽蛋奶水果等副食产品消费增加;能量摄入量高于《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规定的目标值,但谷物供能和蛋白质摄入量低于目标值,但差距正在缩小,脂肪供能比低于30% 但逐年上升,脂肪摄入量过多且不断增加,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3.
食品消费关系社会民生,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2006—2012年全国31个省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和收入数据,运用ELES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系统。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模拟2013—2017年各食品的收入弹性。结果表明:水产品长期具有高档食品特征,对收入变动十分敏感,其与奶制品是今后食品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肉禽和蔬菜基本需求逐期递增,收入弹性具有收敛趋势;受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的影响,粮食、蛋类等低价食品的消费需求增加;生存型消费支出约占30%,食品消费结构逐步向膳食均衡转变。  相似文献   

4.
利用北京市537位城镇居民调查数据,对中老年人食物消费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食物消费结构方面,中老年人群食物消费偏好更加倾向于植物性食物,占其日均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6成,奶类、畜产品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相对较少,占比分别为23.34%、5.33%;不同性别中老年人群的食物消费结构略有差异。在不同年龄群组食物消费差异方面,中老年人群植物性食物中的粮食、蔬菜消费少于其他群组,而动物性食物中奶类消费量基本持平、畜禽肉类略低于其他群组。在中老年人群对其他年龄人群食物消费影响方面,对食物消费观念影响的“两极化”特征明显,而“不太受父母影响”普遍偏高,受影响群组的食物消费量不同程度减少。  相似文献   

5.
分析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收入结构、人口结构、消费方式以及所处的市场环境等肉类消费影响因素,可以判断出未来农村居民肉类需求增长潜力巨大,是将来畜牧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城镇居民肉类消费总量未来将继续增长,品质消费将占据重要地位;猪肉消费仍将占据主导地位,禽肉、牛羊肉消费增长空间巨大;城乡居民肉类需求多样化趋势日益显著,市场细分将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6.
以吉林省某高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肉类和奶类为畜产品代表,采用有序Logit模型深入分析膳食营养知识对畜产品消费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群体的营养知识水平一般,在总分为55分的营养知识问卷测量中得分平均分为35.618分。大学生对食物消费和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了解得较为清楚。肉类消费的平均频率为每周2~3次,牛奶的消费频次的平均值为2.016。性别、年级、生活费、城乡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畜产品消费。营养知识水平提高会显著增加肉类的消费,而对牛奶的消费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肉制品是人体中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但对于肉制品中肉类的鉴别及品质分析的研究受到了传统方法的限制。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肉类鉴别技术的发展,并对肉质形成的潜在分子机制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及其研究策略,全面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肉类鉴别和肉质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以期为肉制品的质量控制及肉质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食品微生物指标人手,对我国肉类食品的微生物指标检测情况及其产品质量进行分析,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有力的监管下,肉类产品质量与安全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最后分析了我国肉类食品行业的现存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最后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居民小米(谷子)消费水平是谷子产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城镇居民小米消费影响因素对于谷子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河北省石家庄市513名消费者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小米消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居民年龄、对小米历史文化或营养价值的认知水平等显著影响城镇居民的消费意愿。最后提出了提高居民小米营养和健康的认知水平、实施小米品牌战略、开发多种层次的产后加工产品、制定不同层次的营销策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晔  刘丹  张林秀 《生态科学》2016,35(1):194-199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居民消费碳足迹越来越受到重视。综述国内外城镇居民消费碳足迹的基础上; 并以投入产出法为基础, 深入研究中国1997 年和2010 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碳足迹的特征。结果表明: 2010 年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是1997 年城镇居民的2 倍。城镇居民能源利用向着更清洁的低碳消费转变, 另一方面也会引发产业部门更大的碳排放量。与1997 年相比, 2010 年城镇居民消费随着收入水平提高, 生存型消费碳排放比例逐步下降, 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碳排放比例则逐渐升高。中等收入水平居民是未来城镇居民碳排放产生的主体, 应该根据他们的消费特征制定政策实施重点监管。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3年全国2 000户家庭食物消费调研数据,从城乡、不同收入组和不同地区三个层次,深入分析当前食物消费结构快速转型时期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摄入现状与特征,从营养层面剖析当前居民食物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改善当前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对微生物诱变分子机理的研究也日益完善。从微生物诱变分子机理出发,着重介绍了DNA损伤分子机理、基因突变分子机理和诱变剂的种类及遗传效应,同时,列举了诱变菌在肉类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正处于调整升级阶段,研究食物消费特征和影响因素有助于预测需求和指导生产结构调整。根据全国20省居民家庭食物消费调研的数据,运用线性系统模型分析收入、价格、地区和偏好等因素对消费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收入水平对城镇居民水产和奶类等食物影响最为显著,影响系数均为0.20;产区、地区差异、饮食结构和偏好等因素对消费量的影响较为明显。未来应该大力发展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根据食物消费需求调整生产结构,重点发展畜禽业和水产养殖业;并且推广和引导健康的膳食模式。  相似文献   

14.
释放城镇居民消费潜力、提高其消费水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收入分配视角出发,在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食品消费变动描述分析的基础上,运用ELES模型,通过两个时期的对比,分析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总体呈不断下降趋势,食品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禽肉及蛋类、水产品、奶及奶制品等消费支出受收入的绝对数变动的影响在减弱;食品消费支出已从生存性消费逐步转向发展享受性消费。经预测可见,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额绝对额仍呈增加趋势,然而,随着收入差距的减小,并不会对消费结构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生物医学为许多医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依据,因此生物医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注重把握好其发展趋势及特征。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分析了生物医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纳米医学发展趋势、基因药物发展趋势及再生医学发展趋势;同时简单探讨了当前生物医学的发展特征,包括生物医学技术逐渐与计算机科技技术相互融合,研究领域由单因素问题逐渐过渡到多因素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2—2011年全国29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城镇化对居民乳制品消费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镇化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平均提高1.1个百分点。从影响机制看,城镇化主要通过收入水平、就业结构与消费可及性等3条途径对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产生影响,其中收入水平的作用最为明显。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的乳制品消费促进效应在低水平城镇化阶段更加显著,收入水平和就业结构对处于低水平城镇化阶段的居民消费乳制品消费的影响更大,而消费可及性的作用则在高水平城镇化阶段时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国15省(区、直辖市)儿童青少年肉类摄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资料,选取有完整连续3天24h膳食调查数据6~17岁的1 974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应用Kruskal Wallis 或Wilcoxon rank sum非参数检验和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的儿童青少年肉类的摄入量,各类肉类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比例和消费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肉类摄入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儿童青少年肉类的摄入量P50(P25,P75)为77.0 g/d(33.3 g/d,133.3 g/d)。高、中等城市化社区,家庭收入高的儿童青少年肉类摄入达到推荐量的概率高于低城市化社区、家庭收入低的儿童青少年。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肉类消费以猪肉为主,城市化水平和人均家庭收入是儿童青少年肉类摄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肉类掺假现象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快速、准确、可靠的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技术是有效监管与检测肉类掺假的关键。总结了常见的掺假形式,并对物理技术、光谱技术、免疫学技术、DNA分析等检测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归纳和比较分析,尤其是对当前热门的DNA分析方法,详细阐述了常规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数字PCR和等温扩增PCR这4种主要分子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情况,旨在为未来动物源性检测技术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娱琴 《生态学报》2012,32(16):4950-4960
选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部门方法和8大类能源,采用1990年至2009年的中国能源统计数据,按照自下而上的思路,对我国各省区的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并从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密指标出发,深入分析了各省区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差异。以期对国内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分析,有助于决策者和能源分析家提高节能减排政策制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肉类掺假问题直接影响着人类健康、公共卫生安全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成为当今食品安全热点话题之一,因此,高效、精确的肉类及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鉴定势在必行。基于此,主要介绍了对于动物源性成分检测及鉴别的不同研究方法,分析了利弊,并对后续肉类及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鉴别方法的研发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此领域提供资料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