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大量国内外文献,围绕食物损失与浪费的概念、测算方法、原因、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梳理中国在食物损失与浪费方面的研究现状,发现我国相关研究缺乏,且仅有的研究呈现出细碎化、局部化、笼统化的特征,缺乏对食物链上各环节食物损失与浪费的系统研究。最后,总结我国亟待采取的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的措施,并对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的技术管理措施和政策措施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餐饮业食物浪费碳足迹——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食物浪费及其造成的环境影响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无论从生命周期还是碳足迹的视角来看,食物浪费意味着生产、运输、加工与储存这些被浪费掉的食物过程中所投入的各种资源的浪费以及不必要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北京市餐饮食物浪费问题为切入点,在通过问卷调查和称重方法对餐饮食物浪费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将整个食物生命周期各供应链环节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纳入考量,估算了北京市餐饮食物浪费的碳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餐饮食物浪费总量为39.86×10~4t/a。其中,蔬菜类浪费量最高,约占浪费总量的43.16%,其次为肉类和主食类,分别占食物浪费总量的20.59%和16.66%。北京市餐饮食物浪费所产生的总碳足迹为192.51×10~4—208.52×10~4t CO_2eq。其中,农业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最大为99.34×10~4t CO2eq,占食物浪费总碳足迹的47.64%。其次是消费阶段的碳足迹77.96×10~4t CO_2eq,占食物浪费总碳足迹的37.39%,再次是餐厨垃圾处理阶段的碳足迹28.54×104tCO2eq,占食物浪费总碳足迹的13.68%。这些不同供应链环节的碳排放比例,为透视食物浪费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提供了新的认知,也为遏制食物浪费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拉萨市3次餐饮食物消费调研数据(2011年、2013年和2015年),以拉萨市餐饮食物浪费特征为主线,对比分析了政策出台前后拉萨市餐饮食物浪费特征变化,揭示了政策因素对减少拉萨餐饮业食物浪费的干预效果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政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餐饮食物浪费,干预效果明显。与政策出台前相比(2011年),除蛋类浪费以外,2013年和2015年拉萨市餐饮食物浪费总量、动物食品浪费总量以及植物食品浪费总量均显著下降,其中,拉萨市餐饮浪费在2015年较2013年基础之上食物浪费总量和植物食品浪费总量表现出显著差异,动物食品浪费总量为表现出显著差异,但是仍呈现出进一步降低。不同规模餐饮业食物浪费结果显示,政策对餐饮食物浪费的干预效果主要表现在大、中型餐馆;尤其是大型餐馆,食物浪费总量、动物食品浪费总量以及植物食品浪费总量均显著下降。小型餐馆干预效果不明显,食物浪费数量与政策出台以前相比甚至有所增加,这可能受到除政策以外其它因素的影响。可见,大、中型餐馆减少食物浪费潜力较大,未来应该加强大中型餐馆食物浪费研究,探索影响食物浪费的因素,引导我国城镇餐饮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不同规模餐馆食物浪费及其氮足迹——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餐饮食物浪费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餐饮消费中食物浪费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食物全供应链的视角,对比分析了不同规模餐馆食物浪费的氮足迹及其环境影响。研究表明:北京市餐饮食物浪费人均浪费量为74.39g/人次,其含氮量为1.24g/人次,约占总浪费量的2%。北京市餐饮食物浪费所引起总的氮排放量为16.37 g/人次,其中有1.24g/人次的氮排放来自于食物的直接浪费,其余15.13g/人次氮排放来自于食物生产过程。北京市餐饮食物浪费的氮足迹为0.22g N/g,即每浪费1g的食物,就会有0.22 g的氮排放到环境中。对比不同规模餐馆的食物浪费情况可知,大型餐馆的人均浪费量最高,有99.38g/人次,其氮排放量也相应最大,为22.53g/人次;中型餐馆和小型餐馆的食物浪费人均量及N排放量依次减少,而快餐的最低,仅为北京市整体平均水平的1/3。  相似文献   

5.
基于食物当量统一量化分析了1980年以来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量和食物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结合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探讨了居民食物消费种类的变化;通过进一步比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和不同收入阶层食物消费性支出,对比分析中国城乡居民及不同收入群体间的食物消费支出差异。研究发现,居民消费的食物质量不断提高,消费种类趋于多元化;居民直接粮食消费量逐年降低,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持续增加,未来我国食物安全问题将转变为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安全问题;我国居民肉类消费量与发达国家及饮食结构相似的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目前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已达到要求,肉类食物的摄入量略高于标准,但奶类的消费量还远远低于营养目标,食物消费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6.
食物信号钟     
生物钟是指生物体自身具有的一种自主时间调控机制,这种机制能使生物体感知并适 应环境中的光、食物和温度等周期信号.限时饮食动物能预期饮食时间,并表现出食物预期 性活动、体温上升以及皮质酮分泌等.这些食物预期性节律被认为是受食物信号钟(FEC)控 制的.研究表明,食物信号钟可能是由一个或者多个整合在一起的震荡子组成的生理结构, 它控制着各种食物信号相关的生理节律.本文综述了食物信号钟存在的可能位点、与其相关 的生物钟基因以及参与生物钟信号输入输出相关的神经化学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湿地食物源判定和食物网构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物营养动力学是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评价研究的基础.碳、氮稳定同位素作为识别营养关系的方法,已在湿地生态系统食物来源、组成和食物链传递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本文系统综述了稳定同位素食物贡献度计算模型和营养级确定的基本方法和理论;讨论了动物营养分馏值和基线的选择依据;概括了湿地生态系统典型食物源及其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总结了草食、杂食和肉食等不同营养级动物的食物来源.指出了稳定同位素在湿地食物源溯源和食物网研究中的不足;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需求,展望了未来同位素技术在湿地食物网生态学研究中的运用前景和研究重点,提出需要加强稳定同位素营养分馏和基线的影响因素、样品处理和保存方式研究以及胃含物、分子标记物和多元素同位素结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查阅国内外食物成分数据,建立中国常见食物维生素B12的含量数据表,以供国内同行做维生素B12膳食营养研究等查询和参考。方法:查找国内外期刊网和食物数据库中维生素B12含量的数据,根据中国居民的饮食习惯,整理成维生素B12的食物成分表。结果:经比较,最后收集美国农业部营养数据实验室(USDA-NDL)中113种和杨月欣主编《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中9种食物维生素B12的含量。将中国居民常吃的食物按肉类、水产类、蛋奶类、其他类及其维生素B12数据分别整理成表,共收录122种中国居民常吃食物。  相似文献   

9.
在水螅的培养中,常出现食物缺乏。为了获得替代食物,比较水螅对一些常见肉类的捕食行为。结果表明,水螅对蚯蚓肉、虾肉、鱼肉、鸡肉、牛肉和猪肉均能捕捉,对各食物的捕捉比例无显著差异;但水螅对食物的摄食比例在食物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虾肉较为偏好。可选择虾肉作为培养时的替代食物。  相似文献   

10.
对2008年4~6月在甘肃省甘塘、阿拉善左旗、民勤、山丹采集的荒漠沙蜥样本进行了食物两性差异的研究。主要采用剖胃法对219个荒漠沙蜥胃样的6021个食物做了识别和鉴定。结果表明,荒漠沙蜥的食性为动物性,食物多为昆虫,主要取食半翅目和膜翅目昆虫,尤其是长蝽科和蚁科(合计高于70%),取食猎物的体积大小集中在0.01~20mm3。4个种群的沙蜥对长蝽科昆虫均表现为正向选择,部分种群对蚁科昆虫表现负向选择。可能是因为沙蜥有食物选择性,对长蝽科昆虫取食较多,对拟步甲科摄食较少。较多地取食蚂蚁则是因为生境中喜好食物较少,而蚁科昆虫数量多,遇见率也较高。荒漠沙蜥雌雄个体食物生态位重叠度极高,但是卡方检验的结果却表明两性在食物组成和食物大小存在显著差异。由于雌雄个体对同种食物有相同的选择性,因此导致两性在食物组成和食物大小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雄性家域范围更大,对食物有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1.
论白鲢的食物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系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对白鲢食谱、食物的选择性和消化性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必须从新的角度来理解白鲢的食物问题和衡量养鱼池水的肥度。  相似文献   

12.
高黎贡山赧亢白眉长臂猿春季食物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9日—4月28日,在高黎贡山赧亢跟踪观察白眉长臂猿(Hoolock hoolock)的春季食性及取食行为,将其行为分为食果、食果汁和食叶。采用瞬时扫描法记录白眉长臂猿的取食行为,取食的种类、部位和地点等。在其活动区域内,以取食树为中心设置20m×20m的利用样方和以随机方式设置同样大小的可利用样方各19个。在样方内收集与取食树及食物资源相关的6个因子的数据。统计食物种类和资源量、选择指数、取食点的选择性等。结果表明,赧亢白眉长臂猿春季取食的食物共10种,其中果实类植物3种,果汁类植物1种,嫩叶类植物6种。10种食物中,白眉长臂猿对印度木荷(Schima khasiana)的果实和缅甸木莲(Maglietia haokeri)的嫩叶呈弱选择,对其他8种食物资源均呈强选择。Mann-WhitneyU-检验结果表明,利用样方和可利用样方间的食物资源量及食物种类数均差异极显著,以利用样方的资源量大,每一样方食物种类较多。果实是赧亢白眉长臂猿春季的主要食物资源,而嫩叶是补充。呈强选择的食物并不一定是取食频次高的食物;反之,取食频次高的食物也不一定呈强选择。白眉长臂猿常选择易处理的果实和粗灰分含量少的嫩叶,且果实是它摄取水分的主要来源。白眉长臂猿通常选择食物资源和种类相对集中的区域取食,这可以减少动物因寻找食物所耗费的能量,同时获得多种食物,满足其生理对营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黑线仓鼠的食物与食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淑卿  许同钦 《动物学报》1992,38(2):156-164
作者从1983年至1989年,在河北省三个不同的气候区,对农田中的黑线仓鼠(Cricetulus,bara-bensis)的食物与食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黑线仓鼠主要取食农作物种子。同时取食草籽和根、茎、叶、花、果实及动物性食物。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地、不同季节和年度、不同性别鼠的食物差异显著。食物差异与鼠的种群繁值及数量动态有关。月夹捕率与颊囊中食物的总检出率和种子检出率正相关非常显著。直线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38.388+2.866x n=60 r=0.343>r_(0.01)=0.325和y=29.734+2.669x r=0.394>r_(0.01360)=0.325。黑线仓鼠对食物的选择,主要受到食物质量的影响,同时也受到食物频度、作物的物候变化、动物的群落结构、种群密度、种内与种间竞争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不同的时间和栖息地影响它食物选择的主要因素不同。日食量4-5g。  相似文献   

14.
冬季麻阳河黑叶猴的食物营养组分及其对食物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对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18种冬季主要食物以及13种取食较少的次要食物的各取食部位进行采集。对各独立样本的水分、粗蛋白、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ADF)等营养成分分别以凯氏定氮法、酸碱洗涤法和范式洗涤法进行测定,并计算相应的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PROT/ADF)比值。将各独立样本的测定营养组分以及PROT/ADF比值数据与相应的冬季采食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测定结果显示:除PROT/ADF比值有明显的差异外,主要食物与次要食物在其他测定组分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并且18种主要食物的各测定营养组分以及PROT/ADF比值与相应的冬季采食比例之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说明麻阳河黑叶猴冬季对食物物种的选择不受其测定营养组分含量和PROT/ADF比值的影响。冬季采食的4种主要采食部位除水分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外,在其他营养组分含量以及PROT/ADF比值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且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各采食部位的冬季采食比例与其测定营养组分以及PROT/ADF比值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麻阳河黑叶猴的冬季食物选择不受食物水分、粗蛋白、粗纤维、ADF含量和PROT/ADF比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薇 《生物学通报》2003,38(6):47-47
1 材料 教材中给出的两种食物 :花生和核桃仁。要想比较哪一种食物含有的能量多 ,在中学实验室的条件下是不容易的 :花生的能量值是 12 .4 7k J/ g,核桃的能量值是 13.68k J/ g,稍不小心很可能实验结果相反 ,使学生产生误解 ,有悖科学真理。因此应选择能量差值较大的食物相比。晒干的马铃薯片易于燃烧 ,而且在北方也十分常见 ,这样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结论真实可信。2 装置1)教材中的装置 ,燃烧物容易掉落桌面 ,再则燃烧空间小氧气量不足 ,多次点燃能量损耗大 ,可将另一易拉罐从中部剪开 ,取下部作底 ,以透明胶带固定在一起 ,既美观…  相似文献   

16.
李友邦  陆施毅  苏丽 《生态学报》2015,35(7):2360-2365
动物使用生境中食物种类的方式对其适应性有重要的影响。为了研究黑叶猴在破碎化栖息地中利用食物的方式,2006年1—12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技术于每月初连续观察8 d,记录破碎化栖息地中黑叶猴取食的种类和时间,分析其食物多样性和月份间种类的重叠度。结果表明,黑叶猴年均食物多样性指数为3.03(范围1.93—2.62),且多样性指数在各月间没有显著的差异(One-sample K-S Test,P=0.99),说明黑叶猴在各月份中取食的食物种数相似,不同季节利用食物种数的变异程度不大。在所有的食物种类中,仅两种食物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和潺槁树Litsea glutinosa在12个月份都被取食,其他种类则表现了月份间明显的季节性替代。各月份间食物种类的相似性在0.42(3—4月)和0.75(9—10月)之间变化。黑叶猴对破碎化生境中食物种类的利用方式是:首先利用常年均有的食物种类以保证食物来源稳定,同时选择性地利用新出现的种类,使食物种类多样化,满足不同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紫貂食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兴安岭地区, 从1995 年12 月至1996 年11 月在颈环遥测的4 只紫貂活动的范围内共收集紫貂粪样295个, 采用频率法和剩余物相对干重法进行分析, 得出紫貂全年食物组成及比例: 哺乳类(出现率72.09 % , 剩余物干重百分比84.06 %) , 植物浆果及种子(14.51 % , 11.09 %) , 鸟类(7.69 % , 4.24 %) 和昆虫(5.71 % , 0.96 %) 。其中红背 和棕背 构成紫貂食物的主要部分, 其次为松籽、越桔果和花尾榛鸡。紫貂食物组成季节性变化明显, 夏季食物种类丰富, 且比例较均衡; 冬季食物多样性低。文中还对两种粪样分析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这两种方法在对主要食物种( 出现次数≥5) 的分析评述上是一致的, 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居民食物消费碳足迹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吴燕  王效科  逯非 《生态学报》2012,32(5):1570-1577
碳足迹作为一种评价碳排放影响的全新测度方法,已被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食物是人类的首要消费品,其消费的碳足迹反应维持一个区域人口的基本食物需求的碳排放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在碳足迹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北京市食物的供应和消费现状情况,利用生命周期法(Life cycle analysis LCA),计算和分析了北京市居民食物消费的碳足迹。得到北京市居民食消费碳足迹为476.8×104t,约占北京市总碳足迹的6%,人均碳足迹为310.0kgCO2/人,占北京市家庭消费碳排放的23.3%,只占北京市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量的5.96%,反映了居民食物消费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有限。食物消费碳足迹最大的为粮食,其次为瓜果蔬菜豆类,总共占到65%以上,而在食物生命周期过程中,食物的再加工炊事过程碳排放最大,超过50%,合理减少食物加工炊事过程中碳排放将是减少食物消费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为化肥农药施用,占到23.23%,减少食物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化肥农药的使用效率,或者进行生态农业尽量不使用化肥农药,北京市每年可减少135.1×104t CO2排放,人均87.84kgCO2/人,是有效的减排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黑叶猴食物组成及其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中豪  黄乘明  周岐海  韦华  蒙渊君 《生态学报》2010,30(20):5501-5508
对灵长类来说,喀斯特石山生境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生活环境。喀斯特森林具有生物量低,物种多样性高的特点,生活于其中的灵长类的食物资源受环境的影响强烈,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是生活在喀斯特石山的特有灵长类动物。在食物资源波动较大的石山生境中,黑叶猴如何在食物匮乏时期获得食物?是否采取了大多数灵长类的应对策略,还是采用适应喀斯特环境的特殊对策?为了回答这些问题,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一群黑叶猴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相关的食性数据。通过比较不同季节食物组成的差异来探讨黑叶猴如何应对喜食食物(嫩叶、果实)的季节性缺乏的问题。结果表明:黑叶猴共采食92种植物,其中乔木和灌木38种,藤本植物52种,草本植物1种,寄生植物1种。猴群平均每月采食食物22.8种(6-34种),月平均食物多样性指数为2.5(1.6-3)。在弄岗黑叶猴的食物组成中,树叶占总觅食记录的71%,其中嫩叶46.9%,成熟叶24.1%的;果实、花和种子分别占13.2%、6.3%和4.3%;其他食物类型占5.4%,分别包括茎1.8%,叶柄1.1%,未知部位2.5%。黑叶猴的食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在旱季,平均月食物种类和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9.3和2.8,明显高于雨季的16.2和2.1。在雨季,嫩叶在食物中的比例明显高于旱季(61.5%相对32.3%);在旱季,猴群对成熟叶的采食比例明显高于雨季(39.4%相对8.9%),且在该季节才利用种子作为食物,占食物组成的8.6%。黑叶猴的食物组成受食物可获得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嫩叶在食物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可获得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65,n=12,P=0.000)。另外,当成熟叶和果实的可利用性降低时,黑叶猴的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成熟叶:r=-0.602,n=12,P=0.039;果实:r=-0.716,n=12,P=0.009)。黑叶猴在嫩叶丰富的雨季,它们采食更多的嫩叶;而在喜食性食物短缺的旱季,它们采取选择更多种类的成熟叶和种子为食,同时它们采食的种类和食物多样性也相应地增加。这与大多数叶食性灵长类的适应策略相似。  相似文献   

20.
北冰洋海域微食物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剑锋  崔世开  张芳  何培民  林凌 《生态学报》2011,31(23):7279-7286
海洋微食物环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北冰洋因常年为海冰所覆盖,对微食物环的研究较为有限.现有研究表明,微食物环在北冰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海域和季节相关.近年来环境的快速变化、特别是夏季海冰覆盖面积的迅速减少,会对微食物环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大影响,已有研究显示其生态作用有望进一步提高.综合近年来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北冰洋微食物环的主要类群:原核生物、真核浮游植物、原生动物和浮游病毒等的基本生态特征进行了概述,讨论了各类群间的相互关系,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