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高抗性淀粉主食对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02例,均由医院给予个性化的医学营养治疗(MNT)。试验共3d,试验第2~3天午餐和晚餐用等热量高抗性淀粉主食替代普通米饭;连续3d监测患者三餐前后和睡前血糖值;分析监测点平均血糖变化、血糖波动指标及低血糖发生次数。 结果:试验期间早餐前后平均血糖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第3天午餐前后血糖值低于前2d血糖值,且午餐后血糖值随试验天数有下降趋势;试验第3天晚餐前后血糖值均低于第1天血糖值;试验第2天、3天睡前血糖值均低于第1天血糖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平均血糖逐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第3天血糖波动指标明显降低,较试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减少。 结论:含高抗性淀粉主食替代普通米饭可以改善患者监测点平均血糖水平、降低血糖波动及减少低血糖发生次数,为改善糖尿病血糖控制、合理选择主食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用营养粉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妇产科门诊确诊为妊娠糖尿病患者66例,按照随机病例编号奇偶数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分别给予不同营养干预方式,然后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分娩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水平以及患者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之间的差异。结果:营养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无差异(P>0.05);分娩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前和分娩前空腹血糖变化幅度以及餐后2h血糖变化幅度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新生儿体重和孕妇分娩方式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预进餐专用营养粉对辅助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乳清蛋白预进餐,探讨其对血糖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对象给予饮食控制指导,其中观察组52例给予乳清蛋白预进餐,对照组50例给予安慰剂预进餐,于观察1w早餐后测定0、30、60、120min抑胃多肽(GIP)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4w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体质指数、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情况。结果:饮食干预4w后,2组患者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在饮食控制后1周监测的2组患者不同时相GIP、GLP-1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2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清蛋白预进餐可促进GIP、GLP-1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综合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前往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9人)、对照组(49人)。对干预组人群开展为期6个月的膳食指导和符合营养制剂补充的综合营养干预,对照组不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结果:同基线数据相比干预组人群体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有降低,对照组分别增加0.1±2.6kg、0.1±0.9mmol/L、0.5±3.3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0.5h血糖、餐后1h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值分别为-0.5±2.5、-0.8±3.1、-0.7±4.1、-0.5±4.7mmol/L,对照组分别为0.2±1.9、1.2±2.8、0.5±3.4、-0.7±4.0mmol/L。结论:综合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可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格列吡嗪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两组年龄、性别匹配,按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安慰剂组(60例),干预治疗16周后比较其血清血糖和血脂水平,同时测血压、身高、体重等指标,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经格列吡嗪治疗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格列吡嗪可能通过降低血糖和血脂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血糖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进行眼底照相或眼底荧光造影,根据DR程度分为糖尿病背景期视网膜病变(BDR)组、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组、无视网膜病变(NDR)组,记录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测量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hC-肽、血脂指标.选取三组中上述基线指标具有可比性的病例共106例(BDR组38例,PDR组35例,NDR组33例)纳入观察.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患者血糖72 h.结果:各组间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MBG、SDBG、MAGE及LAGE呈正相关(P<0.05).校正MBG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SDBG、MAGE及LAGE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7、0.396、0.284(P<0.01).结论: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有关,应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降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生存质量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将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给予标准降糖治疗,治疗组给予强化降糖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随访3年后分别进行生存质量评价和血糖指标测查.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强化降糖治疗,可以达到血糖的理想控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后不同吻合术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毕Ⅰ式组26例,毕Ⅱ式组24例,Roux-en-y组16例.检测和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3月时患者的OGTT空腹及负荷后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等水平.结果:术前三组OGTT空腹血糖、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月,与毕Ⅰ式组比较,毕Ⅱ式组与Roux-en-y组未达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百分率显著升高(X2=7.866,P=0.020),OGTT空腹血糖(F=6.472,P=0.005)水平、OGTT 2 h血糖水平(F=3.431,P=0.04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F=5.456,P=0.009)、空腹胰岛素水平(F=6.120,P=0.008)、HOMA-IR(F=8.091,P<0.001)均显著降低.毕Ⅱ式组与Roux-en-y组之间以上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消化道重建术后部分可得缓解,采用毕Ⅱ式或Roux-en-y吻合术可能更适宜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门冬胰岛素常规治疗,观察组(38例)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依据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指标变化及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的ADL量表评分评价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代谢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FPG、Hb Alc、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2周,两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住院期间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相关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发生低血糖将其分为未发生低血糖组80例(对照组)和发生低血糖组70例(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体重指数、住院天数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患者血肌酐(Cr)水平和尿微量清蛋白定量(UM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3低血糖在夜间02:00~05:59发生的频率明显较高;4研究组二甲双胍的应用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的使用率和OAD+胰岛素联合应用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长、BMI低;血肌酐(Cr)水平和尿微量清蛋白定量(UMA)高;胰岛素的使用率及胰岛素联用OAD应用率高均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以及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医护人员需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适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目前针对中国糖尿病教育管理现状的高质量调查仍然不是很多,因此我们对一家糖尿病专科医院的住院2型糖尿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其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控制及抑郁与心理状况,以探讨糖尿病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方法:对2014年9月至12月间在太原糖尿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Toobert行为量表简化版及WHO-5幸福感指数量表(WHO-5Well-Being Index)和中文版简化糖尿病问题量表(short-form Chinese-version PAID[SFPAID-C]scale)。结果:共调查患者330例,经双份录入和数据澄清之后剩余有效问卷315份(95.5%),男性150(47.6%)例,女性165(52.4%)例。患者年龄(60.5±9.2)岁,病程(10.0±7.1)年,BMI(25.3±3.5)kg/m~2、腰围(91.4±9.9)厘米,糖化血红蛋白(Hb A1c)(8.5±2.0)%,超重与肥胖的患者分别为71.8%和88.5%,男性和女性腹型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75.0%和72.7%,8.6%的患者存在亚临床或临床抑郁问题(SF-PAID-C评分≥15)。73.3%的患者接受过糖尿病教育,86.0%的患者定期监测血糖,过去一年检测过Hb A1c和血脂的患者分别为66.7%、62.9%,87.3%的患者在诊断糖尿病后改变了饮食习惯,61.9%的患者定时定量进餐,74.6%的患者规律运动,66.7%的患者每周运动时间≥150分钟。Toobert行为量表显示,患者在执行每天吃五份以上的水果和蔬菜(2.5±2.5)、把碳水化合物均匀分布到一整天(3.5±2.8)、血糖监测(3.4±2.5)以及检查脚和鞋子(3.7±2.5)方面的天数较少,执行天数为0天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6.0%、25.8%、13.3%和16.5%。将患者分为接受过(231例,75.2%)和未接受过糖尿病教育(76例,24.8%)两组,接受过糖尿病教育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的百分比及胰岛素治疗的百分比更高,自我管理行为更好,Hb A1c水平更低,但SF-PAID-C评分和WHO-5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将患者根据病程分为5年、6-10年、11-15年、≥16年四组,随着病程增加,接受过糖尿病教育的患者比例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患病率及胰岛素治疗的百分比显著增加,WHO-5评分下降,SF-PAID-C评分上升,自我管理行为和Hb A1c差异不显著。回归分析显示,影响Hb A1c的因素包括治疗方案和自我管理行为,影响SF-PAID-C评分的因素包括运动状况及是否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影响WHO-5评分的因素包括病程和自我管理行为。结论:饮食、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社会支持及用药依从性方面的糖尿病教育指导需要更为细致。糖尿病人在病程较长、合并有并发症及使用胰岛素治疗时,才有更大机会获得糖尿病教育,但将错过教育的最佳时机,糖尿病教育的开始时间需更早。在提升幸福指数、改善抑郁和焦虑方面,糖尿病教育没有直接作用,改善疾病控制、坚持自我管理行为、推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410例为研究对象,连续3d对患者给予动态血糖监测,平均血糖水平(MBG)及标准差(SD)、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以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按照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电图检查分为心律失常组(n=112例)和非心律失常组(n=298例),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波动指标的差异。结果:41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112例患者发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7.3%,心律失常中以房性早搏为主、其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组患者收缩压(SBP),LDL-C、Hb A1c、HOMA-IR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而MBG及SD、MAGE以及MODD亦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AGE(OR=2.478,CI 1.632~5.145,P0.05)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呈现独立相关。此外糖尿病病程、SBP、Hb A1c、HOMA-IR亦是心律失常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较高,且与血糖波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合理控制血糖波动水平对于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聂玲玲  缪珩 《生物磁学》2013,(3):582-586,593
糖尿病(DM)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2型糖尿病患者也逐渐增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全球大约有近2亿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占90%~95%。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是胰岛素分泌的相对或绝对不足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持续的高血糖可严重抑制胰岛功能。严格的血糖控制能够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延长了患者的预期寿命。但是随着血糖控制达标,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增加了,低血糖不仅严重阻碍了良好血糖控制,而且严重低血糖还是2型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本文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诱发因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据一个跨国研究小组报告 ,甘薯提取物Ipomoeabatatas(Caiapo) (Ⅰ )对于 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以及胆固醇水平都具有有益作用。在这项研究中 ,6 1例只进行饮食控制的患者服用 (Ⅰ ) 4 g(30例 )或安慰剂 ,每日一次共 12星期。 2~ 3个月后 ,(Ⅰ )组患者的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基线值 ,而安慰剂组则保持不变。两组间差异明显。同样 ,(Ⅰ )组的空腹血糖和两小时 (餐后 )血糖水平也明显降低 ,而安慰剂组没有这些改变。在 12周时 ,与安慰剂组相比 ,(Ⅰ )组患者的平均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Ⅰ )对甘油三酯和血压没有明显…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研究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尿酸水平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心功能不全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2型糖尿病饮食控制治疗方案,并给予心功能不全对症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尿酸(uric acid,UA)、血清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水平、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的餐后2 h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glucose,2 h PBG)、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Ic)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UA和BNP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水平显著升高,LVEDD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的SF-36健康调查量表(the SF-36 Health Survey,SF-36)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SF-36评分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达格列净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糖、血尿酸水平,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定期血糖监测对糖尿病血糖控制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中心2010-2011年度确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2组均接受正规降糖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指导,干预组每周进行一次血糖监测,每3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对照组按患者意愿测定血糖指标,通过12个月的观察,研究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及生活方式上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由定期监测血糖前的(7.26±1.36)mmol/L降至(6.68±1.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G)由定期监测血糖前的(12.34±2.29)mmol/L降至(11.09±1.98)mmol/L;糖化血红蛋白由监测前的(7.99±1.61)%降至(6.60±0.8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生活方式亦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的改变不如干预组。结论:通过定期血糖监测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促使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规律性回春医疗保健操运动对2 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 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运动干预组在前期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为期12 周回春 医疗保健操进行运动干预,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而不进行运动干预,监测和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前后血糖、血脂等 指标的变化。结果:运动干预组患者接受12 周回春医疗保健操干预后,受试者空腹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较运动干 预前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的规律性回春医疗保健操运动可有效降低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 血脂水平,且安全易操作,可作为老年2 型糖尿病的临床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了解降糖治疗的疗效,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应用价值,确定其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地位。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行予常规的指尖血糖监测,观察组行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糖、高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最大波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清糖化白蛋白及餐后2h血糖等与治疗前相比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糖、高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最大波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清糖化白蛋白及餐后2h血糖等与治疗前相比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用于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疗效优于常规血糖检测。  相似文献   

19.
餐后运动有利用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然而,餐后运动形式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共纳入113例患者,观察组57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患者分别在早餐后、午餐后和晚餐后30 min进行20 min中等强度的步行。对照组患者在早餐30 min后进行一次性60 min中等强度的步行。两组步行速度均为5 km/h,共运动60 d。比较两组运动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研究显示,运动后两组的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8.537, p=0.011)。运动后两组的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的Hb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5.688, p=0.045)。两组患者运动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两组的TG和TC水平均显著降低,而HDL-C水平均显著升高,运动前后两组的LDL-C水平无明显变化。此外,观察组的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后,两组的IL-6、TNF-α和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餐后运动可有效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HbA1c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运动诱导IL-6、TNF-α和hs-CRP这3种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有关。另外,与餐后进行一次1 h的中等强度步行相比,三餐后分别进行20 min的步行更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了解降糖治疗的疗效,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应用价值,确定其在 治疗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地位。方法:选取2008 年8 月至2013 年8 月住院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95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48 例和观察组47 例,对照组行予常规的指尖血糖监测,观察组行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 者治疗后平均血糖、高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最大波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清糖化白蛋白及餐后2h 血 糖等与治疗前相比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糖、高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 最大波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清糖化白蛋白及餐后2h血糖等与治疗前相比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 组患者空腹血糖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用于监测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疗 效优于常规血糖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