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野生动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特定的行为模式以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灵长类的位置行为研究对于理解灵长类进化、适应性的多样化以及生态学和解剖学十分关键。该文对已有文献进行了综述,针对位置行为的分类、季节性、以及具体地点和年龄性别差异性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灵长类位置行为的发展、特征以及研究现状,以期对今后非人灵长类位置行为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促进我国灵长类行为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非人灵长类重层社会中一雄多雌体系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层社会是指社群内个体通过两个或多层面的纽带关系将彼此维系在一起形成的社会模式,是非人灵长类进化中最为复杂的一种社会结构,但仅见于狮尾狒、埃及狒狒和我国的金丝猴中。这些物种虽与其它叶猴类一样以一雄多雌社会单元作为社群的基本单位,但单元间不再具有领域性排斥对方而是相互聚集结合在一起形成大群;这样复杂的社群内个体如何稳定有序地组织在一起,长期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从现有对埃及狒狒和狮尾狒社会系统的研究看来,虽然这些物种具有相似的社会结构,但社群内个体间的组织模式与社会动力却截然不同。研究重层社会一雄多雌制体系的多样性,有助于我们了解物种利用社会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具体过程。但对于我国金丝猴重层社会组织机制的了解仍不充分,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行为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现生灵长类重层社会物种在个体扩散机制、雄性替换模式、个体间联盟与繁殖策略等方面的差异,介绍了母系与非母系一雄多雌社会系统的经纬,综述了各物种维持社会稳定的动力与形成原因。旨在为研究者对我国仰鼻猴属物种社会组织与结构方面的研究启发思路,促进我国灵长类行为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并为保护金丝猴这一濒危物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性打搅行为是指非人灵长类社群内非交配个体对正在发生性行为个体的干扰行为,该行为在非人灵长类中普遍存在,通过综述目前已知的36种非灵长类的性打搅行为的报道,探讨性打搅行为的功能和意义。性打搅行为具有更高度的种间和种内差异,种间的性打搅的方式不同、同时受到社会结构和婚配制度的影响;在种内受到性别、年龄、等级等因素的影响。结合川金丝猴性打搅的研究结果,从性打搅的类型、被打搅的反应、性打搅的功能以及相关假说等方面入手,对非人灵长类性打搅行为进行系统总结,旨在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为生殖行为学研究者启发思路,推动本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动物个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个性"是指不同时空条件下动物种群个体间行为的稳定差异。大量的理论和实验性研究表明,个性差异在动物界普遍存在,其是种群多度和分布、物种共存及群落构建的重要驱动因子。介绍了动物个性的概念、分类及衡量指标,将前人测量个性类型的方法加以总结;随后介绍了动物个性的生态学意义,尤其是个性对动物生活史策略、种群分布与多度、群落结构和动态、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以及疾病与信息传播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在人类活动增加等全球变化背景下,动物个性如何调控动物个体行为、种群和群落动态对这些环境变化的响应。阐述了动物个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非人灵长类和解行为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有关非人灵长类和解行为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综述。和解行为在非人灵长类中普遍存在,并且有特定的行为模式,要证明它的存在需做匹配观察。分析表明,在潜在合作伙伴中,亲缘关系较近、统治风格缓和、等级距离接近的个体之间,以及一方携带婴儿的雌性个体与其它个体之间,其和解倾向较高,反之和解倾向较低。攻击强度与和解倾向无关,和解行为的发起者因种而异。  相似文献   

6.
人工投食行为对非人灵长类社会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 《人类学学报》2008,27(3):274-283
近年来,国内开展了对几种非人灵长类投食群的研究。借鉴日本猴(Macaca fuscata)、恒河猴(M.mulatta)和黑猩猩(Pan troglodytes)长期积累的研究经验,有利于我们减少人工投食对非人灵长类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有利于推动国内非人灵长类社会生态学的深入研究。本文通过比较这三种灵长类野生群和投食群之间的差异,量化地分析了人工投食对灵长类动物社会生态学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社会行为方面,人工投食会导致灵长类动物的聚集、增加争斗频率、改变个体间等级关系、延缓分群现象、影响活动域和增加新兴行为。在种群数量方面,人工投食会缩短雌性性成熟时间、增加出生率和婴猴存活率、减少成年猴死亡率。而人工投食对雄性性成熟、出生间隔等方面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考证。最后我们讨论了人工投食行为的利弊,并建议应谨慎和妥善地实施人工投食,和对非人灵长类投食群进行合理的监管。  相似文献   

7.
行为生态学和生理生态学是生态学领域的两个重要研究范畴,开展相关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南极磷虾是南大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探究其行为和生理生态学可以了解磷虾类等海洋生物应对极端环境的能力.本文从行为生态和生理生态两方面总结了南极磷虾的典型生态学特征.行为生态学包括其集群(规模、行为)及游泳(游泳角度、附肢摆动)等;生理生态学包括呼吸、排泄与代谢以及蜕皮与生长等.目前关于南极磷虾的生理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的研究仍较为有限,且多数研究结果基于陆基实验室的暂养.鉴于陆基实验室暂养与自然的南极磷虾栖息环境差异较大,开展南极磷虾的现场实验生态学研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种内个体差异是动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鱼类"个性"(personality)行为指不同时空条件下个体间行为的稳定差异,一般与"性格(temperament)"及"行为表达谱(behavioral syndromes)"同义。"个性"行为反映了动物的生活史策略,并与其种群动态、遗传变异以及物种形成等紧密关联。本文阐明了"个性"行为的定义及其内涵、综述了鱼类勇敢性、开拓性、活动性、攻击性、社会性等"个性"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其潜在的神经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和生态学机制,并对未来鱼类"个性"行为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亲缘选择是动物进化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非人灵长类因具有丰富的社会网络,是亲缘选择研究领域的重要类群。动物进行亲缘选择的前提是亲缘识别,并常通过社会行为的亲缘偏向表现。因此,本文从非人灵长类的亲缘识别机制和亲缘关系对其社会行为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了综述:熟悉性和表现型匹配是目前普遍认同的非人灵长类亲缘识别机制,同时这两种机制并不相互排斥,它们可能共同在灵长类的亲缘识别中起作用;在非人灵长类中,亲缘关系是影响社会行为模式的主导因子,它影响着多种灵长类个体的友好行为、攻击行为和性行为的选择,同时亲缘偏向行为在不同物种中表现不尽相同,说明亲缘选择理论可以部分解释灵长类的行为,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分析了两种亲缘识别机制的异同以及在实际研究中利用亲缘选择理论解释非人灵长
类社会行为的局限及可能原因。目前,对非人灵长类社会中的亲缘选择研究正逐步深入,其中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应用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同时,依然存在诸如汉密尔顿规则参数估计和新大陆猴的亲缘选择研究案例的难点,有待研究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营养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领域研究动物食物数量和质量、营养适应以及营养对种群特征作用规律的分支学科.目前从营养生态学研究灵长类食性需求主要分为五种假说,1)能量最大化假说;2)氮(蛋白质)最大化假说;3)植物次级代谢产物调节假说;4)膳食纤维调节假说;5)食物营养均衡假说.本文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分别介绍了这些假说在灵长类...  相似文献   

11.
肠道微生物组被誉为动物的“第二套基因组”,与动物的个体发育、营养获取、生理功能、免疫调节等重要活动密切相关。非人灵长类在生态位、社会结构、地理分布以及进化上与人类相近,开展其肠道微生物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灵长类的生态、保护和进化,而且对深入了解肠道微生物在人类进化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总结了影响非人灵长类肠道微生物变化的因素,包括系统发育、觅食、栖息地破碎化、年龄和性别、圈养方式以及社群生活,并探讨了肠道微生物研究在非人灵长类生态、行为、保护以及适应性进化方面的应用。未来,非人灵长类肠道微生物研究将为灵长类生态、进化和人类健康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灵长类的保护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灵长类动作理解的镜像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巍  汪寅  丁峻  张均华 《人类学学报》2008,27(3):264-273
灵长类动作理解(understanding of actions)的神经机制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的阐明对于揭示灵长类特有的一些高级认知行为的本质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就灵长类动物而言,个体对其同类做出动作的识别以及理解是其一切社会行为的基础,但是迄今为止我们对其动作理解的神经机制还知之甚少。随着镜像神经元成为近年来国外认知神经科学与认知人类学研究的热点,人们通过神经生理学和脑成像等技术,陆续发现和证明了其在灵长类动作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灵长类动作理解的镜像神经机制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镜像神经元在灵长类动作理解过程中的一些新认识及其在该能力进化和发育等方面的作用,并对当前一些实验中遗留的问题与灵长类动作理解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声音通讯是非人灵长类研究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有助于了解非人灵长类的社会行为、个体关系、行为进化和社会演化等,甚至对探究人类语言起源和进化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非人灵长类声音通讯的研究内容、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梳理,探讨非人灵长类声音通讯研究的前景和展望,旨在进一步推动国内非人灵长类声音通讯研究的深入,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灵长类生态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外对灵长类生态学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内容包括种群动力学、社群结构及行为,野生群繁殖行为等。我国的灵长类生态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特别是对我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阶段是个体发育的第一个阶段,也是与其照顾者相互作用最为重要的阶段。对个体早期发育阶段行为偏侧的调查,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大脑两半球功能偏侧的形成和调控机制,在大脑功能偏侧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全面梳理了非人灵长类早期发育阶段所涉及到的3种主要偏侧行为(包括肢体偏好、吸乳偏好和头部转向偏好)以及影响个体偏侧行为的多个潜在影响因子和相关假说,全文以人类相关研究为起点,引出非人灵长类研究现状,以深入了解两者在行为偏侧研究中的异同,为非人灵长类早期发育阶段行为偏侧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鹏 《动物学研究》2013,(6):651-665
社会关系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是综合运用图论、数学模型,来研究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其所处社会网络、以及一个社会网络与另一社会网络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SNA不仅仅是一套技术、而是一种关于关系网的方法论。该方法论认为每一个个体都不是独立的,而是通过信息、行为、空间分布、生态因素等连结共生。这让我们以全局视野理解一个动物群体,从两方关系、三方关系、个体与群体间关系、到动态网络模型等角度进行研究,为验证性行为与性选择理论、互惠与合作理论、信息流动与疾病传播理论、个体策略与种群选择理论、界定一个群、预测社会关系网络稳定性等行为生态学领域提供可靠的量化数据,极大地推动了行为生态学的发展。相对于国外的快速发展,SNA在国内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仍十分有限。为此,该文结合作者对川金丝猴的研究结果,介绍了SNA的理论背景、概念、测量方法和应用领域,旨在推广SNA在我国行为生态学研究中的跨学科应用。  相似文献   

17.
动物个性是指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动物种内个体间行为的稳定差异.鱼类个性的研究历史已超过50年,但不同时期和不同研究的鱼类个性测定方法存在较大差异,缺乏一个规范的用于量化鱼类个性研究的方法论.本文作者认为,关注鱼类个性的常规测定方法,了解现有个性定义及其生态学意义,规范鱼类个性的常规实验方法是有必要的.本文所涉及的个性是指狭...  相似文献   

18.
李保国  侯荣  张河  陈国梁  方谷 《兽类学报》2021,41(5):525-536
行为学与行为生态学通常研究动物的行为特征、行为方式和行为机制,以及适应环境变化而采取的行为策略。本文回顾了我国近40年来主要哺乳动物行为学和行为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发现随着近20年来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广泛应用,野外数据收集和实验设计更加科学有效,产生出很多有代表性和创新性的成果,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其中大熊猫的行为生态研究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啮齿类的种间互作关系和行为适应机制研究、灵长类的社会行为和觅食行为生态研究以及蝙蝠的回声定位行为研究等已达到国际水平,然而关于食肉目、有蹄类和海兽类的行为生态学研究相对较少。随着国家对基础学科研究重视不断提升,更多高水平研究基地的建设和科研人才队伍的壮大,以及交叉学科和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助力我国行为学和行为生态学未来研究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向左甫 《生命科学》2020,32(7):692-703
金丝猴栖息于热带雨林,亚热带森林,温带高山、亚高山森林等多样自然生态系统中,对理解非人灵长类生态与行为适应的灵活性和复杂性非常有益;以一雄多雌为基本结构的重层社会,其形成与演化机制能为揭示早期人类社会形成及演化提供线索。由于栖息生境地形险陡、长期狩猎导致不易接近和个体识别困难等,其社会生态学研究难以取得进展。近年来,辅助投食种群突破了研究瓶颈,该文综述了几十年来金丝猴社会生态学的部分研究成果,以期抛砖引玉,推动金丝猴社会生态学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20.
睡眠行为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生活史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关于非人灵长类睡眠地点选择与利用的研究是灵长类行为生态学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本文回顾以往的研究, 总结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睡眠地点选择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 即捕食压力引起的安全因素, 睡眠地点的舒适因素和卫生因素; 分别对非人灵长类睡眠地点选择的三种主要形式进行了初步的成因讨论, 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索性地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