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向日葵不同品种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情况不同。2.较高浓度的蔗糖有利于向日葵幼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3.在同样条件下,2mm长的幼胚较其它时期的幼胚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频率高。4.在蔗糖浓度为17.5%并分别加入0.5—10.0ppm玉米素的Nitsch培养基中,向日葵幼胚产生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频率随着玉米素浓度的增高而增加。5. 2,4-D能使体细胞胚胎发生,但不能分化器官。6.切片观察表明:在含玉米素的培养基上,幼胚产生了胚性细胞团和胚状体。并多数发生于子叶与下胚轴的深层。胚性细胞团周围细胞退化,使其与周围组织之间形成间隙。  相似文献   

2.
921834木夏体细胞胚胎发生〔会,英刀Barve,D。M.…广In Vitro一1992,2了(3),Pt.2。一i4iA巨译自DBA,1991,10(16),91一09291〕 利用大量木豆(Ca了a,us caja幻基因型子叶培养物获得了体细胞胚胎发生。此体细胞胚形成取决于特定的细胞分裂素和矿物营养浓度。在高浓度细胞分裂素培养基上,分离子叶的远端迅速膨胀、变绿、体细胞胚胎发生。低浓度细胞分裂素有利于胚状体成熟。不用细胞分裂素而加少量植物生长素时有效地诱导了体细胞胚萌发。用此法可获得高度胚胎发生,故可用之产生抗病无性系。(李思经)921台3弓再生菠莱植株的雌雄性变化〔会,…  相似文献   

3.
植物组培研究者们普遍认为,“非分化”的细胞和愈伤组织培养物可产生体克隆变异。因此,在商业上研究人员依靠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的顶芽分生组织或芽外植体培养物来获得一致的植株生长。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可再生小植株,这可以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避免了很多操作过程,并提高了自动化。但体细胞胚胎发生通常包括一个中间细胞或愈伤的培养阶段,这意味着产生体细胞克隆变异具危险性。University of Geisenheim and Ahrensburg′s Institut fur Gartenbauliche Pflanzenzuchtung的T.Geier和同事们已发现,从细胞遗传变异植株的愈伤和悬浮培养物中可获得高度一致性的  相似文献   

4.
火炬松原生质体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基本培养基、原生质体密度和ABA浓度对火炬松(PinustaedaL.)悬浮细胞原生质体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DCR基本培养基最有利于原生质体的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细胞胚胎发生所需的最适原生质体密度和ABA浓度分别是7×104个/mL和4mg/L。显微观察表明,来自原生质体的胚性胚柄细胞团(ESM:embryogenicsusPensormass),经早期原胚(ESP:earlystageProembryos)阶段形成了后期原胚(LSP:latestageProembryos)。这一结果为火炬松的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De Danske Sukkerfabrikker和丹麦皇家农业大学的M.Joersbo等人已分离出一种对胚胎发生细胞有专一性的异过氧化物酶。他们使用琼脂糖凝胶上提取蛋白的等电聚焦法,从无植物生长素的培养基上再培养2~6天的胡萝卜胚胎发生细胞悬浮系中发现了同功酶。而在无胚胎发生细胞系中只发现极小量的同功酶。在培养基中加入2,4-D既抑制了细胞的胚胎发生又抑制了异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荷兰瓦赫宁根农业大学研究人员P.F.Fransz等人在玉米胚胎发生愈伤组织培养物中  相似文献   

6.
在 LS 附加1mg/1 BA+1mg/l KT 的培养基上,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无菌苗的下胚轴切段产生淡黄色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转移到 LS 附加1mg/l BA 的培养基上,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而在 LS 附加1mg/l KT 的培养基上抑制体细胞胚胎发生。同时,发现红豆草胚性愈伤组织中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仅为非胚性愈伤组织的2/5。向培养基中加入L-脯氨酸可以促进红豆草体细胞胚胎发生。最适浓度为1000mg/l。  相似文献   

7.
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影响大豆幼胚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频率的9个因素。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适宜幼胚长度为4mm;随着供俸植株发育阶段的提高诱导频率下降;最适基本培养基为 MS 培养基;蔗糖浓度从1.5%提高到9%,诱导频率逐渐下降;过高的维生素 B_1浓度对胚胎发生不利;2,4-D 的诱导效果优于 NAA,适宜的2,4-D 浓度为20ppm;光、暗处理与生长素种类和浓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接种方式对诱导频率影响很大,体细胞胚只在下表皮与培养基接触的幼子叶的上表皮上产生,当上表皮与培养基接触时,两个表皮都不能产生体细胞胚;被试的所有基因型都能被诱导胚胎发生,不同基因型的诱导频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影响大豆幼胚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频率的9个因素。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适宜幼胚长度为4mm;随着供体植株发育阶段的提高诱导频率下降;最适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 蔗糖浓度从1.5%提高到9%,诱导频率逐渐下降;过高的维生素B1浓度对胚胎发生不利;2,4 — D的诱导效果优于NAA,适宜的2,4—D浓度为20ppm; 光、暗处理与生长素种类和浓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接种方式对诱导频率影响很大,体细胞胚只在下表皮与培养基接触的幼子叶的上表皮上产生,当上表皮与培养基接触时,两个表皮都不能产生体细胞胚;被试的所有基因型都能被诱导胚胎发生,不同基因型的诱导频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几种生长素对木薯体细胞胚发生和植株再生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薯(ManihotesculentaCrantz)嫩叶外植体在含2,4-D(1-16mgL-1)或NAA(40mgL-1)的诱导培养基上能直接诱导初生体细胞胚胎发生,而低活性的生长素IBA或IAA(40mgL-1)或低浓度的2,4-D(0.1mgL-1)则不能。而以木薯初生体细胞胚切段为外植体时,次生体细胞胚的诱导对生长素的活性或浓度的要求降低。降低生长素浓度或活性能缩短体细胞胚诱导时间并促进根的形成,有利于提高体细胞胚的再生频率。体细胞胚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的培养时间对下一步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诱导产生影响。通过石腊切片观察,在含2,4-D诱导培养基上,木薯体细胞胚不能形成芽分生组织。结果表明,2,4-D等生长素类物质对诱导木薯体细胞胚胎发生是关键因子,但对体细胞胚的进一步发育和植株再生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属离子对培养日本对虾肝胰腺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培养基中分别加入Ca^2 、Mg^2 和Zn^2 对培养日本对虾肝胰腺细胞的影响,以测定细胞的RNA/DNA值作为评价指标。当Ca^2 浓度为1g/L时,细胞生长最好;本实验中随Mg^2 浓度的增加,培养的日本对虾肝胰腺细胞的RNA/DNA值也升高;当Zn^2 浓度为80μg/L时,其RNA/DNA值最高;培养基中混合加入Ca^2 和Mg^2 有助于细胞贴壁生长。  相似文献   

11.
几个影响黄瓜子叶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瓜品种“叶三旱”是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理想基因型 ;愈伤组织诱导阶段和胚胎发生阶段分别采用 9%和 6 %的蔗糖浓度 ,可促进体细胞胚胎发生 ;胚诱导培养基中添加 6 BA 0 .5mg·L-1,体细胞胚胎发生率较高 (达到 6 7.8% ) ;愈伤组织诱导阶段甘露醇与蔗糖配合使用 ,可提高体细胞胚胎发生率 (高达 82 .2 % )。  相似文献   

12.
熊丹  陈发菊    梁宏伟  王玉兵 《植物学报》2008,25(3):337-343
以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未成熟种子为试材, 探讨不同的接种量、基本培养基、糖浓度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对体细胞胚胎生长的影响, 建立稳定的香果树胚性细胞悬浮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 悬浮培养条件下, 最适接种量为2%(鲜重); 较适合的基本培养基为MS; 蔗糖浓度为1%时容易使球形胚聚合体愈伤化, 浓度为3%和6%适合球形胚聚合体增殖, 浓度为9%则容易使球形胚聚合体褐化; 添加0.5 mg.L-16-BA 和0.5 mg.L-1 NAA的MS液体培养基, 当初始蔗糖浓度为3%, 然后逐步提高到6%则有利于香果树各个发育阶段的同步化; 子叶胚转到不含任何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MS固体培养基中可以长成正常植株。  相似文献   

13.
PlantCell,TissueandOrganCulture ,2 0 0 0年 6 1卷 2期 10 7~ 113页报道 :为确定硬粒小麦未成熟花序和胚芽鞘外植体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有效条件 ,最近摩洛哥科学家检测了 10个硬粒小麦栽培品种未成熟花序和胚芽鞘片段培养。他们把外植体培养于含有不同浓度 2 ,4 -D(2 .3μM - 11.3μM )的MS培养基。结果发现 ,4~ 6周后 ,上述两种类型的外植体均产生了胚发生和非胚发生愈伤。胚发生愈伤形成的体细胞胚可产生无可异常的正常能育植株。就花序片段而论 ,从培养于含 6 .8μM 2 ,4 -D的培养基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传代3次后进行成骨诱导分化,诱导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阿司匹林(0.5、1、2、5、10mmol/L),同时设立对照组。采用cck-8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比较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OC)分泌量、钙结节染色等方面的成骨性差异。结果:阿司匹林无促进细胞增殖活性,而高浓度阿司匹林能够强烈抑制细胞增殖。0.5、1、2mmol/L浓度阿司匹林可促进BMSCs的成骨性分化,中低浓度组碱性磷酸酶含量、骨钙素分泌量在不同阶段显著高于对照组。14天茜素红染色可见中低浓度组钙结节数量高于对照组。结论:中低浓度阿司匹林作用于骨髓基质细胞可促进其成骨细胞特性表达,这表明阿司匹林有促进骨代谢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传代3次后进行成骨诱导分化,诱导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阿司匹林(0.5、1、2、5、10mmol/L),同时设立对照组。采用cck-8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比较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OC)分泌量、钙结节染色等方面的成骨性差异。结果:阿司匹林无促进细胞增殖活性,而高浓度阿司匹林能够强烈抑制细胞增殖。0.5、1、2mmol/L浓度阿司匹林可促进BMSCs的成骨性分化,中低浓度组碱性磷酸酶含量、骨钙素分泌量在不同阶段显著高于对照组。14天茜素红染色可见中低浓度组钙结节数量高于对照组。结论:中低浓度阿司匹林作用于骨髓基质细胞可促进其成骨细胞特性表达,这表明阿司匹林有促进骨代谢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0种多孔类真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TT法对10种多孔类真菌的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物进行抗人肺癌细胞实验,测定培养基种类和培养时间对菌株抗肿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DA培养基培养的Onnia tomentosa和Ceizene unicolon的发酵液以及木屑马铃薯培养基培养的Formitopsis pinicola菌丝醇提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其中Formitopsis pinicola菌丝醇提物浓度为500μg/mL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达到88.87%;且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及不同的培养时间获得的菌丝醇提物的抗肿瘤活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魏琴  曹有龙  陈放  周黎军  陈东林   《广西植物》2000,20(2):168-171+203
枸杞髓组织在 MS+6 - BA0 .1mg/ L+NAA0 .5mg/ L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发生。在 MS+6 - BA0 .1mg/ L+NAA0 .5mg/ L+CH50 0 mg/ L培养基上继代培养 ,再转入 MS+6 - BA2 mg/L +NAA 0 .5mg/ L的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分化培养。显微观察表明 ,在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细胞由非胚性细胞转变为胚性细胞 ,直至发育成体细胞胚胎和完整植株 ;电泳结果显示 ,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各阶段 ,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香果树体细胞胚胎发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香果树叶子在附加1.0mg·L-12,4-D 0.5 mg·L-1KT 3%蔗糖的MS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可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附加0.7 mg.L-1KT 0.3 mg·L-16-BA 3%蔗糖的MS液体培养基中避光悬浮培养时,可形成体细胞胚胎.体细胞胚胎可在不含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正常植株.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观察中华卷柏、鹿角卷柏、卷柏等三种卷柏属植物的甲醇总提物、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样品对体外培养的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U9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常规传代培养人单核白血病U937细胞,再用噻唑兰比色法(MTT)检测不同浓度样品作用于U937细胞12、24 h和48 h后的细胞增殖情况。中华卷柏和卷柏对U937细胞的增值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鹿角卷柏对U937细胞的增值抑制呈剂量依赖性。药物作用24 h时,三种卷柏属植物对U937细胞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中华卷柏甲醇总提物102.54μg/m L、乙酸乙酯部位87.95μg/m L、石油醚部位91.63μg/m L;鹿角卷柏甲醇总提物118.69μg/m L、乙酸乙酯部位126.03μg/m L、石油醚部位135.8μg/m L;卷柏甲醇总提物103.92μg/m L、乙酸乙酯174.75μg/m L、石油醚102.64μg/m L。证明了三种卷柏均能有效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为后续对卷柏属植物抗癌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人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潜能,且能够分化为包括巨核细胞在内的大多数的成熟血细胞。因此,为解决临床治疗血小板来源不足而建立一种由人胚胎干细胞高效分化获得成熟巨核细胞的分化模型具有重要应用前景。该文利用人胚胎干细胞与m AGM-S3基质细胞系共培养进行早期造血前体细胞的定向分化,并在分化第14 d获得大量"卵石样"造血前体细胞(CD43+细胞、CD45+细胞)。将"卵石样"造血前体细胞分离后,用无血清培养基分阶段添加SCF、TPO、IL-6、IL-3、FLt-3、IL-11等细胞因子进行巨核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结果显示,在分化的第3 d,CD41a+细胞比例可高达48.5%,CD42b+细胞比例可高达30.0%。对分化第6 d的细胞进行Wright-Giemsa染色,可见形态典型的巨核细胞。综上所述,该研究初步建立了一种人胚胎干细胞高效分化为巨核细胞的模型,为体外获得大量巨核细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