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低氧暴露对大鼠脑和肺微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以及埃他卡林(Ipt)对以上微动脉的扩张作用特征。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常压常氧组(control)和低氧暴露组(hypoxic),后者置于常压低氧暴露舱内(O27.8%)8 h。分离大鼠管径为(204±5)μm的脑基底动脉、肺微动脉组织,利用DMT微血管张力测定仪在6nmol/L内皮素-1(ET-1)致血管预收缩条件下,利用乙酰胆碱(ACh)考察微动脉内皮功能及观察不同浓度Ipt对脑和肺微动脉张力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常压常氧组对比,10-5 mol/L乙酰胆碱(ACh)对低氧暴露脑肺微动脉扩张率显著降低(P0.05);新型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Ipt在(10-11~10-3)mol/L对低氧暴露肺微动脉呈剂量依赖性扩张作用,明显强于对常压常氧组(P0.01),在(10-11~10-3)mol/L对低氧暴露脑微动脉呈剂量依赖性扩张作用,但与常压常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低氧暴露可导致脑基底动脉和肺微动脉内皮功能受损,Ipt具有选择性增强扩张低氧暴露肺微动脉的作用,但不影响以上条件低氧暴露后脑基底动脉的扩张作用,提示该药可应用于改善低氧暴露所致的肺微血管收缩,为Ipt发展为新型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 SUR2B/Kir6.1亚型开放剂埃他卡林(Ipt)为工具药,研究激活SUR2B/Kir6.1通道扩张肺微动脉作用特征,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离体微血管压力-直径监测灌流技术,检测Ipt对大鼠四级肺微动脉的舒张效应(n=6~8),观察内皮损伤后或用KATP通道拮抗剂格列苯脲(Gli)、环氧合酶(COX)抑制剂吲哚美辛(Indo)、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ω-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预孵后肺微动脉舒张率的变化。结果:Ipt能够扩张肺微动脉,最大舒张率为(60.53±2.08)%。内皮细胞损伤后,Ipt扩张肺微动脉作用明显减弱,最大舒张率为(9.47±1.56)%,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预孵Gli、Indo、L-NAME后,最大舒张率分别下降为(17.49±1.47)%、(37.00±3.88)%、(24.91±2.30)%,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其选择性开放KATP通道SUR2B/Kir6.1扩张肺微动脉作用具有内皮细胞依赖性,与其促进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和前列环素(PGI2)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消痰化瘀利窍方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IH)大鼠肠系膜动脉功能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2),常氧对照组(Normoxia)、慢性间歇性低氧组(CIH)、慢性间歇性低氧中药干预组(Formula+CIH)、中药对照组(Formula)。CIH与Formula+CIH组置于间歇性低氧装置,通过充入氮气、氧气使O2含量在9%至21%间循环,每循环3min;Normoxia和Formula组则充入空气。其中,Formula+CIH与Formula组于每日造模前中药水煎液灌胃(24g/kg),而CIH组与Normoxia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后,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肠系膜动脉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通过微血管环技术观察ACh、L-Arg诱导的肠系膜动脉舒张反应,通过ELISA技术检测大鼠造模前及造模21d血清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应用Westernblot技术测定肠系膜动脉eNOS和p-eNOS的蛋白水平。结果:与Normoxia组相比,CIH组大鼠肠系膜动脉内皮明显损伤、中膜增厚,ACh、L-Arg诱导的肠系膜动脉舒张反应明显减弱,血清中NO水平及肠系膜动脉p-eNOS/eNOS比值显著降低。消痰化瘀利窍方干预能够减轻大鼠肠系膜动脉的内膜与中膜病理损伤,改善肠系膜动脉舒张功能,提高血清NO含量及肠系膜动脉eNOS磷酸化水平。而单纯给予消痰化瘀利窍方大鼠与Normoxia组相比各指标均未发现显著变化。结论:消痰化瘀利窍方可以减轻慢性间歇性低氧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动脉功能损伤,其机制与提高NO的生物利用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细胞在氧自由基所致肺内动脉收缩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测定法观察黄嘌呤(X)-黄嘌呤氧化酶(XO)系统产生的氧自由基对正常、缺氧(5000m,10d)Wistar大鼠肺内动脉环张力的影响及内皮细胞在其中的作用。发现XO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产生的氧自由基可引起肺内动脉剂量依赖性收缩。正常鼠肺内动脉去内皮或加内皮舒张因子 (EDRF) 灭活剂后,此剂量依赖性收缩明显增强。慢性缺氧大鼠肺内动脉无论内皮完整与否,上述收缩反应均增强。提示缺氧使内皮细胞和(或)EDRF的功能受到损害。应用超氧化物歧化酶(铜锌SOD),在正常或缺氧鼠肺内动脉上可分别加强或恢复内皮细胞抑制氧自由基的缩血管作用。提示慢性缺氧时,内皮细胞和(或)EDRF受到超氧阴离子的严重破坏,这一机制可能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型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KATPCO)埃他卡林 (iptkalim ,Ipt)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置于常压低氧舱内 (O2 1 0 %± 0 .5 % ) ,8h/d ,每周 6d ,4周后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RV/ (LV +S) ;用图象分析仪测量与呼吸性细支气管伴行的肺小动脉外径 (ED)、动脉中层壁厚 (MT)、动脉管壁中层面积 (MA)、动脉管腔面积 (VA)和血管总面积 (TAA)。结果 :慢性低氧组大鼠的mPAP和RV/ (LV +S)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图象分析显示低氧组大鼠肺小动脉中层壁厚与动脉外径百分比 (MT % )、动脉壁中层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百分比 (MA %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慢性低氧组大鼠肺小动脉管腔面积 (VA)与血管总面积 (TAA)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1 )。Ipt 0 .75mg·kg- 1 ·d- 1 和 1 .50mg·kg- 1 ·d- 1 均可显著抑制低氧性肺血管壁重构 ,降低肺动脉压 ,减少右心室肥厚 ,1 .50mg·kg- 1 ·d- 1 则可逆转持续低氧所致的所有病理性变化。结论 :新型KATPCO埃他卡林是一个富有潜力的治疗HPH药物  相似文献   

6.
应用微量生物测定法观察了丹酚酸A(salvinolic acid A,Sal.A)对慢性缺氧(5000m,10d)大鼠(200~300g)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发现,慢性缺氧可明显减弱大鼠肺内动脉ACh(10~(-8)~10~(-4)mol/L)舒张反应(P<0.01~0.001),在浴槽内先加入Sal.A(10~(-4)mol/L),缺氧鼠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明显增强(P<0.01),而在浴槽内同时加入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灭活剂phenidon(5×10~(-5)mol/L),则Sal.A上述增强缺氧鼠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的作用消失。此外,本实验还发现,在以黄嘌呤(X,10~(-4)mol/ L)-黄嘌呤氧化酶(XO,0.01U/ml)系统产生氧自由基损伤正常大鼠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的基础上,Sal.A(10~(-4)mol/L)同样可明显减弱氧自由基对大鼠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Sal.A可消除氧自由基对肺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EDRF的破坏作用而具有保护慢性缺氧鼠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外源性apelin对大鼠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源性给予小分子活性肽apelin对大鼠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构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常压低氧法建立SD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实验分4组(n=10)对照组(NC)、低氧组(HH)、低氧+apelin低剂量组(5nmol/(kg.d)(LA)和低氧+apelin高剂量组(10nmol/(kg.d)(HA),HA组和LA组通过皮下埋植微量渗透泵持续给药。低氧4周后,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与左心室加室间隔的重量比[RV/(LV+S)]、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管腔面积/管总面积(CA/TA)、中膜厚度(PAMT)以及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结果:①mPAP和RV/(LV+S):HH组较NC组高,HA组较HH组低;LA组mPAP较HH低,而RV/(LV+S)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②WA/TA和PAMT:HH组较NC组高,HA组、LA组均较HH低。③CA/TA:HH组较NC组低,HA组、LA组均较HH高。④肺组织SOD含量:HH组较NC低,HA组、LA组均较HH高。⑤MDA含量:HH组较NC高,HA组、LA组均较HH低。结论:Apelin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构的形成具有防治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直接舒张肺血管作用及改善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8.
大、小动脉内皮细胞乙酰胆碱作用靶标药理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大、小动脉内皮细胞乙酰胆碱作用靶标药理学特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大鼠尾动脉螺旋状血管条和主动脉离体血管环两种组织 ,对比观察乙酰胆碱 (ACh)诱发大、小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特征的差异 ,从而进一步研究小动脉内皮细胞乙酰胆碱作用靶标的药理学特性。结果 :氯化钾 (6 0mmol/L)预致血管收缩的尾动脉和主动脉对不同浓度ACh (10 -8~ 10 -4mol/L)产生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 ,且呈剂量依赖性。L Nω 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 :10 -4mol/L)或美蓝 (MB :10 -5mol/L)与吲哚美辛 (Indo :10 -4mol/L)联用仅可部分地阻断ACh诱发尾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 ;而L NAME或MB可完全阻断ACh诱发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结论 :ACh激活大、小动脉上内皮细胞乙酰胆碱作用靶标诱发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药理学性质不同 ,在小动脉上 ,除了NO和PGI2介导外 ,还有一种非NO和非PGI2 的舒血管因子参与 ;在大动脉上 ,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主要由NO介导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初步证实,急性缺氧可使大鼠肺动脉产生内皮衍生收缩因子,并对其性质作了初步探讨。急性缺氧可使离体大鼠肺内和肺外动脉产生收缩反应,当灌流液氧分压从约17.3kPa降低到4kPa时(pH7.40~7.48),肺内和肺外动脉的基础张力分别比原来静息张力增加了37.5±5.1mg(n=4)和33.2±1.9mg(n=6);当氧分压恢复到约17.3kPa时,肺动脉基础张力也降到缺氧前的静息张力水平,即肺内动脉约300mg,肺外动脉约400mg。去掉内皮细胞后,急性缺氧引起的肺动脉收缩反应消失。消炎痛、去甲二氢愈创木脂酸、阿托品和酚妥拉明均不能阻断急性缺氧所致大鼠肺动脉内皮依赖性收缩反应。急性缺氧可诱发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产生释放非花生四烯酸环氧酶和脂氧酶代谢产物的内皮衍生收缩因子。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用生物测定法观察了模拟海拔5000m高度连续缺氧20d对大鼠肺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慢性缺氧明显抑制了肺内和肺外动脉对乙酰胆碱、ATP、硝普钠和异丙肾上腺素舒张反应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在浓度为10~(-6)mol/L时,缺氧组大鼠肺内动脉对乙酰胆碱、硝普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舒张反应分别只有对照组大鼠的61.3%、75.9%和61.7%,对浓度为1.8×10~(-5)mol/L的ATP的舒张反应只有对照组大鼠的64.9%。研究表明,ATP和乙酰胆碱主要是通过内皮舒张因子使肺动脉产生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硝普钠和异丙肾上腺素分别通过直接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鸟苷酸环化酶和β受体使血管产生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缺氧同时抑制了肺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提示慢性缺氧可能抑制了正常肺内舒血管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1.
前列环素参与低氧,高二氧化碳脑血管张力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是在初生小牛基底动脉血管条上,用前列环素合成酶抑制剂—消炎痛(Indomethacin)研究前列环素及内皮细胞在低氧高二氧化碳脑血管扩张机制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消炎痛对常氧下脑血管张力没有影响,但可抑制低氧高二氧化碳引起的脑血管扩张反应。去除内皮细胞后低氧、高二氧化碳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显著减小,此时再给予消炎痛对血管张力无明显作用。由此提示,前列环素和内皮细胞参与低氧,高二氧化碳的脑血管扩张作用,而前列环素是来源于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模拟海拔7 000 m低压低氧环境对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压常氧对照组(对照组)和高原低压低氧组(低氧组)。低氧组大鼠放置于大型多因素复合环境模拟实验舱内,模拟海拔7 000 m高原环境饲养。实验舱运行时间23 h/d,控制昼夜比大约12 h∶12 h;对照组置于相同条件的常压常氧环境下饲养。低氧组又根据低氧时间不同分为3 d组、7 d组、14 d组和28 d组,同时设置与各低氧组相对应的对照组,每组均12只大鼠。应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常规、血生化综合评价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心肌组织HE染色分析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相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①随着低压低氧暴露时间延长,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缓慢,动脉血氧饱和度14 d和28 d显著降低(P<0.05)。②低氧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壁厚度(LVAW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于28 d时显著升高(P<0.05)。舒张末期左心室腔直径(LVIDD)及收缩末期左心室腔直径(LVIDS)于28 d时明显降低(P<0.05,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肺静脉血流峰值速度(PV peak velocity)及肺静脉血流峰梯度(PV peak gradient)于低氧7 d 下降明显(P<0.05,P<0.01),低氧14 d 及低氧28 d 恢复。③低氧组大鼠心电图QRS间期与QT间期在14 d 及28 d 显著延长(P<0.05,P<0.01)。ST段3 d和7 d显著压低(P<0.05,P<0.01)。R波振幅于 7 d、14 d 及28 d 显著降低(P<0.05,P<0.01)。④低氧各组大鼠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明显升高(P<0.01)。血小板计数(PLT)于14 d 及28 d 明显下降(P<0.01)。血肌酐(CR)于14 d及28 d显著升高(P<0.05)。⑤心肌病理提示,低氧3 d 和7 d 可见心肌水肿、肌浆凝聚,横纹不清,灶状变性和坏死伴炎性细胞浸润。低氧14 d 和28 d 心肌组织炎症性病理损伤逐渐减少。心肌细胞逐渐肥大,成纤维细胞逐渐增生。心肌间质胶原纤维逐渐增多等心肌代偿修复性病理变化显著。结论: 暴露于模拟海拔7 000 m低压低氧环境下3 d大鼠心功能明显降低,7 d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桂皮醛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对相关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作用,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1)制作高糖(30 m M)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和血管组织损伤模型,并以低糖(5.5 m M)作为对照,高糖干预的HUVECs给予桂皮醛(10μM)或桂皮醛+TRPA1特异性拮抗剂(HC030031,10μM)进行干预,以DHE染色和DAF-2DA染色观察各组细胞超氧阴离子和一氧化氮(NO)水平;western blotting分析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酸化eNOS及P22~(phox)水平。(2)以TRPA1敲除(TRPA1~(-/-))及相应的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分离胸主动脉进行体外培养,设低糖(5.5 m M D-葡萄糖)组、高糖(30 m M D-葡萄糖)组、高糖+桂皮醛(10μM)组,以微血管张力测定仪测定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1)桂皮醛可显著减少高糖介导的内皮细胞超氧阴离子的产生,防止NO水平下降,但上述作用可被HC030031所阻断。(2)桂皮醛可显著防止WT小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但对TRPA1~(-/-)小鼠无上述作用。(3)桂皮醛剂量依赖性地上调Nrf2的表达,还可促进eNOS磷酸化,减少P22~(phox),上述作用均可被HC030031阻断。结论:桂皮醛激活TRPA1通过Nrf2信号通路可改善高糖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水平,防止NO水平下降,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观察了慢性缺氧对大鼠肺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和肺动脉内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的影响。乙酰胆碱(ACh)和三磷酸腺苷(ATP)可使正常大鼠的离体肺动脉产生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其舒张作用不受消炎痛的影响,但被甲烯蓝完全抑制。慢性缺氧明显减低了 ACh 和 ATP 诱发的大鼠肺内和肺外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当 ACh 浓度为10~(-6)mol/L 时,缺氧组大鼠肺内和肺外动脉舒张百分数分别为对照组的61.3%和59.2%;当 ATP浓度为1.8×10~(-5)mol/L 时,缺氧组大鼠肺内和肺外动脉舒张反应分別为对照组的64.9%和55.3%。慢性缺氧也减低了硝普钠(SNP)诱发的大鼠肺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慢性缺氧显著减低了大鼠肺动脉内 cGMP 的含量。缺氧组和对照组大鼠肺动脉内 cGMP 的基础含量分别是51.9±5.7 pmol/g wet wt.(n=14)和84.9±9.7 pmol/g wet wt.(n=14),p<0.01;经 10~(-7)mol/L ACh 刺激后分别是91.4±7.3 pmol/g wet wt.(n=5)和240.8±30.6pmol/g wet wt.(n=5),p<0.01。慢性缺氧可能抑制了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胞浆中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从而减低了肺动脉对内皮舒张因子和 SNP 的舒张反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消痰化瘀利窍方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小鼠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48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n=12),常氧对照组(Normoxia),慢性间歇性低氧组(CIH)、慢性间歇性低氧中药干预组(Formula+CIH)、中药对照组(Formula)。Normoxia和Formula组暴露于常氧环境,CIH与Formula+CIH组暴露于间歇性低氧环境(低氧舱中前1.5 min充入氮气使舱内氧浓度降至9%,后1.5 min充入氧气使氧浓度恢复至21%,3 min/循环,每天上舱8 h,共35 d)。其中,Formula +CIH与Formula组于每日灌胃中药水煎液灌胃(26.8 g/kg),同时CIH组与Normoxia组灌胃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实验在26~35 d连续应用水迷宫观测各组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35 d造模结束后,首先进行Y-迷宫实验,麻醉后断头取脑,分离海马组织。应用尼氏染色和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神经元synapsin和PSD-95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Normoxia组相比,CIH组小鼠水迷宫和Y-迷宫的成绩显著下降(P<0.01,P<0.01),海马神经元尼氏小体的数量和突触后致密物质的厚度均减少,PSD-95蛋白表达下调(P<0.01),而synapsin表达无明显改变。与CIH组小鼠比较,消痰化瘀利窍方干预可显著提高小鼠水迷宫和Y-迷宫的成绩(P<0.01),增加海马神经元尼氏小体的数量和突触后致密物质的厚度,上调PSD-95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消痰化瘀利窍方可改善由CIH诱导的突触后致密区的结构和功能受损,进而对认知功能障碍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肾上腺髓质素2(ADM2)拮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发挥舒张血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8只180~20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AngⅡ(150 ng/(kg·min))组和AngⅡ(150 ng/(kg·min))+ADM2(500 ng/(kg·h))组,采用皮下埋植微量渗透泵的方法给药。2周后颈动脉插管法测量大鼠血压,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DHE染色法检测大鼠动脉壁活性氧产生。制备大鼠离体血管环,观察ADM2的舒血管作用。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A.hy 926,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AngⅡ和ADM2对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氧释放的影响。结果:与AngⅡ组相比,ADM2显著降低了大鼠血压,血浆中eNOS活性提高、NO含量增加,血管壁活性氧产生减少。ADM2呈浓度依赖性和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环,并明显抑制了AngⅡ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氧产生。结论:ADM2可能通过拮抗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氧化应激效应,改善内皮功能,发挥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Tang B  Tang M  Du YM  Liu CJ  Hong ZG  Luo HY  Hu XW  Song YL  Xi JY  Hescheler J 《生理学报》2004,56(5):625-631
为了从离子通道水平上探讨机体低氧适应的离子机制,本实验将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和慢性间歇性低氧组[氧浓度(10 ± 0.5) %, 间断缺氧每天 8 h]。用酶解法急性分离单个大鼠肺内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muscle cells, PASMCs),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 PASMCs 膜上的电压门控性钾通道 (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 KV) 电流,观察急性缺氧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大鼠 PASMCs 的 KV 的影响, 为机体适应低氧能力提供实验依据。结果显示:⑴常氧对照组在电流钳下,急性缺氧可使膜电位明显去极化(由-47.2 ±2.6 mV 去极到 -26.7 ±1.2 mV ); 在电压钳下, 急性缺氧可显著抑制 KV电流( 60 mV 时, KV电流密度从 153.4 ± 9.5 pA/pF降到 70.1 ± 10.6 pA/pF), 峰电流的抑制率为(57.6 ± 3.3) %, 电流-电压关系曲线向右下移。⑵慢性间歇性低氧组KV电流密度随低氧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慢性低氧10 d后就有显著性意义),电流- 电压关系曲线逐渐右下移。⑶急性缺氧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大鼠PASMCs KV电流的抑制作用随慢性间歇性低氧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弱。上述观察结果提示慢性间歇性低氧减弱急性缺氧对 KV 的抑制, 这可能是机体低氧适应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植物雌激素美皂异黄酮舒张血管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灌流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变化。结果:美皂异黄酮(10-9~10-4mol/L)对苯肾上腺素(PE,10-5mol/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或去内皮血管环均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美皂异黄酮对高浓度氯化钾(KCl,6×10-2mol/L)预收缩的血管环也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四乙胺(TEA,5×10-3mol/L)或格列苯脲(3×10-6mol/L)预处理对美皂异黄酮诱导的去内皮动脉环舒张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在无钙液中,美皂异黄酮抑制PE引起的去内皮主动脉环的短暂收缩。结论:美皂异黄酮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的机制可能涉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a2+激活K+通道和ATP敏感性K+通道的激活,以及肌浆网内钙离子释放的减少。  相似文献   

19.
乙醇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预张力下乙醇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舒缩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技术,设置不同预张力,记录乙醇作用下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张力变化.结果:不同预张力下(1.0、1.5、2.0、2.5、3.0、3.5、4.0 g),乙醇(0.1‰、0.2‰、0.5‰、0.8‰、1.5‰、3.0‰、7.0‰.)对由KCl(6×10-2mol/L)或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10-6mol/L)预收缩的去内皮血管环产生舒张作用,其中3 g预张力下乙醇舒血管作用最明显;但对内皮完整血管环的舒张作用较弱;在3 g预张力下,最大效应浓度(3‰)的乙醇可使由KCl或PE预收缩的去内皮血管环的CaCl2量效曲线下移,最大反应显著降低:在3 g预张力下,肌浆网ryanodine受体阻断剂钌红(10-5mol/L)及三磷酸肌醇(trisphosphate inositol,IP3)受体阻断剂肝素(50 mg/L)预孵育可减弱乙醇对由PE预收缩的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作用.结论:乙醇具有不依赖内皮的舒血管作用,3 g预张力下舒血管作用最强.乙醇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电压依从性和受体操作性钙通道,减少外钙内流,以及抑制肌浆网ryanodine受体和IP3受体途径,减少内钙释放而发挥舒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20.
Pei ZH  Chen JZ  Zhu MZ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5,21(1):39-40,99,i001
目的: 观察8 Hz、130 dB次声不同时间暴露后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 用8 Hz、130 dB的次声连续作用大鼠1 d、7 d、14 d,每天2 h,观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及VEGF表达的改变.结果: 在次声暴露期间,与对照组比较,7 d时内皮细胞出现线粒体肿胀和内质网扩张,14 d时出现内皮细胞脱落;VEGF表达随时间较对照组增强.结论: 次声可引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与VEGF表达的变化,这些变化和次声暴露的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