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化护理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性化护理的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人性化服务更注重给予服务对象人性化的光怀和照顾。用全新的服务方式给病人提供充满亲情的服务,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尊重患者的权利和人格,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我院计化生育门诊从2005年1月-12月对2867例病人在无痛人流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曾叶玲  康小瑜 《蛇志》2006,18(2):162-163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个体化、整体、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以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病人在就医的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使患者获得个人情感的依托和安抚,提高护理服务的实用价值。本文对住院白血病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情景游戏干预对门诊输液室学龄前儿童输液治疗的影响。方法按时间段法将100例门诊输液室学龄前儿童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按门诊儿童输液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情景游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输液治疗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输液治疗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情景游戏干预有利于提高门诊输液室学龄前儿童输液依从性、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使输液疗程能顺利完成,同时也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就儿童病房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儿童病房2014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住院患儿开展人性化护理。结果:本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与2013年同期相比,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病房住院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由原来80.00%提升为97.30%,患儿家属满意度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儿童病房护理中的应用,能够让护患之间建立起相互合作、相互信赖的关系,从而让患儿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来平静地接受护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伍英爱 《蛇志》2011,23(4):408-409
舒适护理是一个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目的是使病人的生理、心理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主要途径,但静脉给药的药物品种多,不同种类的药物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增加了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输液反应是临床输液引起的非治疗效应,往往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严重的可危及生命。根据舒适护理这一模式,我们制定出一系列措施应用于输液反应病人的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年老体弱患者手背浅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春萍 《蛇志》2010,22(4):386-387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操作.在护理工作中占仃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护理人员操作水平的高低及患者的治疗效果。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尤其是对老年、体弱的病人或应用特殊药物时.运刷常规静脉输液的方法常会出现穿刺失败或引发静脉炎而增加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病人角色转换对疾病的转归产生重大影响,由于许多客观因素和个体差异性,当人们从其他角色过渡到病人角色时,便会在角色适应上出现许多心理和行为上改变。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发病突然,甚至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必须放弃原有的生活、工作形态,尽快进入病人角色,在角色转换过程中极易出现角色适应不良问题,而对此在临床护理中往往易被忽视,笔者通过对14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角色适应问题分析,在心理护理中,采取促进病人角色转换与适应心理护理对策,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惠如 《蛇志》2002,14(1):77-78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迅速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静脉穿刺中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是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重要环节。为了具体掌握静脉穿刺中的心理护理重点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作了一些探索并加以总结。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  随机抽出老、幼、中青年静脉输液患者 43例 ,分为无心理护理组 1 7例 ,有心理护理组 2 6例 ,两组对比观察。  有心理护理组按如下 5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1 )希望法。直接向患者介绍通过输液治疗后的效果 ,尤如在患者眼前展现一条通往康复的希望之路 ,可对患者说些“对你来说 ,输液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伍胜丽  胡广英 《蛇志》2010,22(2):182-18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的就医观念及就医需求与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要求就诊时得到疾病的治疗,更希望得到相关知识的指导。而随着护理观念的更新,健康教育已纳入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帮助病人配合治疗,进行适当的用药指导,使患者在输液的同时能最大限度的获得健康知识,满足他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促进身心健康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现对我院2009年1~6月在门诊输液治疗的200例患者采用不同时机行用药知识宣教的效果评价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1年7月-2012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80例儿童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地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对照组的40例患者进行常规的儿童输液护理,对观察组40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的护理效果、输液过程中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组40例患儿在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后,取得了满意效果,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形成的差异大,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形成差异大(p0.05)。结论:对需要输液的儿童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帮助提高护理的质量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在对患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说明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效果极佳,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27 例中期妊娠引产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中期妊娠引产病人心理护理的临床探讨。方法:从引产病人的引产原因着手进行心理分析,在引产术前、术中、术后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结果:通过正确的心理护理引导。使病人顺利完成引产过程。结论: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在中期妊娠引产病人的引产过程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抓住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2.
钟文英  郑莉萍 《蛇志》2012,(4):437-438
人性化护理就是医疗机构在提供护理服务时,把病人的利益和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医疗保健服务的全过程中高度关注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精神、文化、情感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范意识不断增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使护理对象从病人扩展到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就儿科门诊输液的细节护理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儿科门诊输液室收治的患儿200例,基于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服务,而研究组给予细节化护理服务措施。结果:研究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8%,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为70%,两组患儿家长对于护理满意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极为有效,能够为患儿及其家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心理治疗是指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方法,以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病人达到身心健康的一项工作。心理护理在宁养医疗服务工作中能解除癌症晚期病人对疾病的恐惧、悲观、绝望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与病魔作斗争,使癌症晚期的病人情绪稳定,心理压力得到减轻,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韦桂莲  韦庆铁  邱妮 《蛇志》2014,(3):350-351
目的:探讨儿童在门诊输液的安全管理,确保输液患儿的安全。方法通过分析发生安全隐患的因素,加强细节护理,改进输液区的工作质量。结果实施细节护理后,将安全隐患杜绝于萌芽状态,提高了输液质量。结论加强细节护理可确保儿童在门诊输液的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人性照护理论是由美国护理研究院院士华生提出并不断完善的护理理论,华生认为人性照护是护理实践的核心和本质。专业的护理活动是将艺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整合到人性化照护和康复过程中[1]。华生人性照护理论为护理人员的护理实践活动提供了道德的和理论基础。但该理论在不同年龄和种族患儿者间应用是否存在差异,目前仍不明确。中国定义0-14岁的患病儿童在儿科就诊。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所患疾病和治疗措施有其特殊性,很容易造成患儿心理创伤,这就要求儿科临床工作者不仅要对患儿的躯体疾病进行治疗和护理,还应对其可能存在的心理创伤予以预防和干预,健康教育是干预心理创伤的主要方式之一。儿科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础的,以住院患儿及家长为教育对象,增进健康知识,改变患儿的健康行为或问题,使健康行为向有利于康复方向发展的教育活动。现以我科2014年1-6月收治的1076例患儿及家长应用华生人性照护理论的10个关怀要素为主轴[2],强化人性关怀,分析影响中国儿科健康教育实施的因素,为患儿及家长提供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理治疗是指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方法,以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病人达到身心健康的一项工作.心理护理在宁养医疗服务工作中能解除癌症晚期病人对疾病的恐惧、悲观、绝望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与病魔作斗争,使癌症晚期的病人情绪稳定,心理压力得到减轻,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手术室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病人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愈合,病人心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和重视,将对手术的进行和愈后带来不良影响。实施心理护理,尤其是在术前与手术病人进行沟通,消除了因为要手术而带来的陌生、紧张与恐惧感,缩短了医患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和信任感,使病员能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地进行手术。因此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调整其精神状态,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是我们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1,2]。临床资料我院手术室自1999年2月至今对1312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技术后回访…  相似文献   

19.
手术室病人心理护理技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手术室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病人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愈合,病人心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和重视,将对手术的进行和愈后带来不良影响。实施心理护理,尤其是在术前与手术病人进行沟通,消除了因为要手术而带来的陌生、紧张与恐惧感,缩短了医患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和信任感,使病员能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地进行手术。因此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调整其精神状态,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是我们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门诊输液病人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小岩  陈丽  贾伟 《蛇志》2003,15(1):76-7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步增强 ,获得健康知识的要求愈发迫切。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门诊输液病人流动性大 ,病人多 ,病种繁杂 ,护理人员少 ,开展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们把整体护理的观念与门诊工作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起来 ,建立一种适合门诊输液病人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现报告如下。1 门诊输液病人健康教育的目标   ( 1 )通过健康教育 ,使病人了解输液的注意事项 ,所用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从而有效的参与自己的治疗、护理活动。( 2 )通过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