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兆英  张明理 《植物研究》1988,8(2):115-122
继对中国柳属(Salix L.)组(Section)间的数值表征性研究(numerical phenetics), 本文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对"中国柳属的数量分类研究(一)"[2]中选用的柳属性状作分析, 试图从定量化角度认识、探讨和评价这些性状在分类群表征性关系之间的内在作用, 为研究柳属的形态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发表了东北柳属一新变种  相似文献   

3.
柳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树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各部位在民间药用历史悠久。对国内外柳属化学成分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综述了柳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为柳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4.
柳属的分支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61个广义的形态学性状,以杨属为外类群对柳属进行了分支系统学分析.经简约性分析,得到了21个同等简约的分支树,其严格一致树支持柳属为一个自然的分类群,但不支持将钻天柳属和心叶柳属从柳属中划分出去独立成属,也不支持对柳属进行属级水平上的细分,后两个结果得到孢粉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支持.柳亚属为一个单系分支,皱纹柳亚属和黄花柳亚属也形成了一个单系分支.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建议将柳属划分为钻天柳亚属、柳亚属及黄花柳亚属3个亚属.由于较低的靴带支持率,其系统发育关系难于探讨.鉴于分支分析的一致性指数、保持性指数、各分支内部的支持率均不高,柳属的属下分类系统的划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柳属植物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中国产柳属植物的分布,并探讨了该属的起源与演化问题。 我国产柳 属植物255种,约占全世界总数的46%,隶属于37个组,几乎包括了该属所有的进化类型。 因此,中国是世界柳属植物种数最多、类型最丰富的地区。青藏高原的出现,是形成这一分布 特点的重要原因。我国柳属植物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亚分布区 的一部分; 东北地区是东北亚分布区的一部分; 它们又都有一些中欧-西伯利亚和北极-高山成 分。青藏高原与其他分布区间的联系很少,是柳属又一个重要的分布中心。作为泛北极植物 区系的典型属之一的柳属,可能起源于东南亚热带山区。  相似文献   

6.
中国柳属2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报道了中国柳属的2个新记录种——椭圆叶柳(Salix staintoniana A.K.Skvortsov)和锡金垫柳(S.pseudocalyculata Kimura)。提供了这2个新记录种的特征图片,补充描述了椭圆叶柳的雌株形态特征,并对新记录种和其近缘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甘肃杠柳属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表了杠柳属一新种即黄花杠柳  相似文献   

8.
梁书宾 《植物研究》1988,8(2):63-67
本文发表了柳属一新变种, 即蒙山柳Salix triandra var.mengshanensis S.B.Liang  相似文献   

9.
方鼎  凌惠珠   《广西植物》1994,14(2):122-123
广西杠柳属一新种方鼎,凌惠珠(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南宁530022)关键词杠柳属;大花杠柳;新种;广西ANEWSPECIESOFPERIPLOCALINN.(ASCLEPIADACEAE)FROMGUANGXI¥FangDingandLingHuizh...  相似文献   

10.
对28种表型相似、种间界限模糊的柳属植物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柳属中有7种角质层蜡质纹饰,分别是平滑蜡质层、壳状蜡质层、痂状蜡质层、片状晶体、膜片状晶体、锥形纤维体和鳞片状纤维体,其中锥形纤维体和鳞片状纤维体为柳属所特有,而片状晶体和膜片状晶体为首次在柳属植物中发现;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柳属植物叶表皮毛被的微观形态特征并不似其宏观形态(疏毛、绢毛、绒毛等)那样具有显著差异,微观形态主要表现为毛被密度、长短和卷曲方式(分为直,微弯曲和深度卷曲三种)的不同.研究表明叶表皮蜡质纹饰类型、气孔器的形态等微形态特征较为稳定,对柳属植物中表型相似的种类有很好的鉴定价值,但对组、亚属水平的界定作用不大;分布于寒冷地区和高海拔地区的柳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相对多样,这可能是植物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进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柳属的数量分类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柳属(Salix L.)由于雌雄异株、风媒花等复杂多变的形态特征,研究的难度为植物分类工作者所熟知。六十年代,用刚刚定型的数量分类学作为工具[22],对柳属进行定量研究,Crovello的系列工作,[6-12,19],引起我们的注视。  相似文献   

12.
广西杠柳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鼎  凌惠珠   《广西植物》1994,(2):122-123
广西杠柳属一新种方鼎,凌惠珠(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南宁530022)关键词杠柳属;大花杠柳;新种;广西ANEWSPECIESOFPERIPLOCALINN.(ASCLEPIADACEAE)FROMGUANGXI¥FangDingandLingHuizh...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柳属(SalixL.)植物时发现了新疆杨柳科(Salicaceae)柳属植物新记录组粉枝柳组(Sect.Daphnella Seringe ex Duby)及新疆新记录种粉枝柳(Salix rorida Laksch.)。该种雌花苞片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状椭圆形和倒卵形,先端锐尖,苞片基部两侧各具3~4个腺点;雄花苞片倒卵形和倒卵状长圆形,先端锐尖,稀凹陷,在个别苞片基部一侧会有不明显的2~3个腺点,与其他分布区的粉枝柳稍有差异。主要分布在哈巴河中、上游及其2个支流,生于河岸及人工渠道岸边,海拔900~1 500m之处。  相似文献   

14.
秦岭柳属的数量分类与最小生成树的构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最小生成树(MST)相结合的方法,对秦岭柳属(Salix)植物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根据分析结果,可将秦岭分布的30余种归成4组(Section),参考形态特征,对组间的进化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杠柳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综述了到目前为止,从萝摩科杠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及其分布,并介绍了一些植物和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英群  李玉实 《植物研究》1996,16(3):293-295
本文编制了山东柳属分种。变种、变型检索表,包括16种、3变种及4变型。比(中国植物志)(第20卷、第2分册)所描述的山东有分布的柳属种数多7种,其中包括1新种、1新变种、5个新记录和3种雄株补遗。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29种柳属( Salix )植物在扫描电镜下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柳属的角质层蜡质纹饰可以划分为:痂状蜡质层,壳状平滑蜡质层,具凸起颗粒的蜡质层,具颗粒的蜡质层,锥形纤维体和鳞片状纤维体6种类型.其中锥形纤维体和鳞片状纤维体均为柳属所特有的蜡质类型,后者为前者的变型,这两种蜡质纹饰类型多见于较为进化的皱纹柳亚属和黄花柳亚属,故推测其可能为柳属中较为进化的性状.研究还发现气孔有外拱盖扁平和隆起呈脊状2种类型.而气孔外拱盖内缘为浅波状的类型仅见于高山和北极的类群中,因而推测该类型可能同高山和极地的低温等环境有关.气孔外拱盖的形态及其角化的情况以及蜡质类型是稳定的鉴别特征,对于柳属植物,尤其是一些表型相似的种类有很好的鉴别作用,但对于组、亚属的界定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8.
柳属与杨属植物远缘嫁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植物远缘嫁接成功的可能性及嫁接体的观赏特性,进行了柳属与杨属植物的属间远缘嫁接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枝接或芽接均可使柳树/杨树或杨树/柳树嫁接成活,其中采用改良插皮接,旱柳/沙兰杨嫁接成活率较高,达90%以上,嫁接组合生长良好,6年内未出现后期不亲和现象,但沙兰杨/旱柳组合在嫁接后会出现“小脚”现象;垂柳/小叶杨、金丝垂柳/小叶杨在秋季芽接.成活率也较高,达70%以上,且嫁接体愈合良好。但是,以柳属植物为砧木,小叶杨为接穗,嫁接组合的成活率较低,仅10%~16%。柳属与杨属植物嫁接体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可望在园林绿化中得到应用,创造新奇的景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中的贴近度和择近原则,对柳属(Salix.)紫技柳组(Sect.Heterochromae Schneid.)的一些种进行了相似性度量,解释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时,基于贴近度和择近原则,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引用Harper(1977)的构件结构理论,从构件结构单位、无性系分株和无性系三个层次,对四川南充市郊慈竹无性系种群的能值特点及其影响能值的计测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慈竹无性系种群中,各构件单位的去灰分热值(AFCV)分别为:根15349.42J/g、根茎16372.92J/g、秆17106.06J/g、枝18111.99J/g和叶19451.90J/g;慈竹无性系分株的AFCV(J/g)随龄级增大而递增;慈竹无性系水平上的AFCV为:Ⅰ龄占16.47%、Ⅱ龄占25.76%、Ⅲ龄占36.32%、Ⅳ龄为13.08%及Ⅴ龄为8.37%。用恒容燃烧法测定热值时,其能值变化与氧分压密切相关。用经验公式计算的能值较作图法高;用AFCV表示能值较总干重热值(GCV)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