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西双版纳地区的6个“龙山”片断热带雨林与同样类型的原始热带雨林的比较研究,探讨了片断热带雨林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生活型构成、种群结构、植物丰富度及多样性等的变化及其规律。随着热带雨林的片断化,森林边缘效应和人为干扰加剧,热带雨林群落的结构变得不完整,植物丰富度降低。在生活型构成上,附生植物,大、中高位芽植物以及地上芽植物比例减少,藤本植物和小高位芽植物比例明显增高。在种群结构上,受轻、中度干扰的片断雨林,仅含1~2个个体的种类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有所增加,乔木种类组成变得不稳定,随着人为干扰的加剧,那些仅有1~2个个体为代表的种类将首先消失。在单位面积种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上,情况比较复杂,热带雨林片断化和受到一定干扰可能会增加藤本植物多样性指数,但干扰过度又会减低其多样性指数,附生植物多样性指数则随干扰和隔离时间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总的说来,片断热带雨林单位面积上的种数远比原始林少得多,随着人为干扰和隔离的加剧,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澜沧江下游/湄公河上游片断热带雨林物种多样性动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澜沧江下游/湄公河上游的滇南西双版纳地区,通过样方法比较了热带雨林的连片与3个小片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与连续森林比较,片断热带雨林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都比较低,而且有相当低比例的大高位芽、中高位芽和附生等生活型植物,而藤本、小高位芽和矮高位芽等生活型植物的比例则较高;泛热带、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的区系成分比例较高,而当地成分则减少;群落的上层树木比下层树木更加稳定。同样,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衡度在片断热带雨林中都较低,与其密切相关的是片断热带雨林的环境质量,而不是片断的大小。此外,也探讨了片断热带雨林物种变化与森林小气候的关系,阐明了由凉湿向干暖转化的“林内效应”是其物种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卧龙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生活型海拔梯度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川滇高山栎林隶属于亚高山硬叶栎林类型,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横断山地区的特殊植被类型,研究同一群落生活型谱的海拔梯度特征,可以阐明控制群落的重要气候特征以及群落对其气候生境的反映,揭示川滇高山栎种群对空间的利用、群落内部种群间可能产生的竞争及其发展趋势。用环境梯度法,研究卧龙自然保护区巴朗山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生活型特性随海拔梯度(15个海拔梯度,海拔2200—3600 m)的变化。卧龙巴朗山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36.01%;地面芽和地下芽植物相当,分别为25.92%和29.36%,地上芽植物最少,占0.92%。高位芽生活型物种在各个海拔梯度都占重要地位,占巴朗山全部生活型物种的21.74%—50.00%,随海拔的升高逐渐下降;地面芽植物(H)具有随海拔升高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地下芽植物(G)生活型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一年生植物(Th)在整个海拔梯度内占10.00%以下,随海拔的升高波动不大,即在5.67%—8.94%之间。高位芽生活型植物主要以常绿高位芽植物为主,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常绿高位芽植物丰富度呈现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且其物种丰富度小于落叶高位芽植物丰富度;在卧龙巴郎山阳坡海拔3300 m以上范围内,大、中高位芽植物仅占3.09%—4.26%,说明森林植被特征在逐渐弱化。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植物群落植物生活型特征,阐明了川滇高山栎林是区别于其他常绿阔叶林的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傣族“龙山”片断热带雨林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华  许再富  王洪  李保贵   《广西植物》1997,17(3):213-219
本文选择了西双版纳地区6个傣族“龙山”片断热带雨林和一个同样植被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原始林为研究样地,在各样地中均设置一个2500m2面积的样方,采用植物群落学与植物种类编目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各“龙山”片断雨林的群落结构(层次和覆盖度),植物丰富度(单位面积上的植物个体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随着隔离(孤立)时间的增加和人为干扰的加剧,“龙山”片断热带雨林的群落结构和植物丰富度将越趋偏离原始热带雨林,亦即群落结构变得不完整,植物丰富度降低,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下降,片断热带雨林中的雨林成分也将在一定程度上被先锋成分等其它植被类型成分替换。本文也对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片断热带雨林植物区系成分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以西双版纳地区的6个“龙山”片断热带雨林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为基础,通过与同样类型的原始热带雨林的比较,探讨了片断热带雨林植物区系成分的变化。随着热带雨林的片断化,森林边缘效应和人为干扰加剧,阳性先锋植物和藤本植物等的侵入,导致这些先锋植物和藤本植物所属的科属在群落中的种数增多,优势度增大。而一些含喜荫湿的荫生植物、群落顶极树种及附生植物较多的科属则在群落中的种数减小了,优势度下降。在植物属的地理成分构成上,片断热带雨林中全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热带非洲分布成分比例相对增高,而热带亚洲成分相对减少。在种的地理成分构成上,片断热带雨林中广域分布种比例相对增高,显示了与属的地理成分类似的变化。这也是森林片断化后,由于边缘效应和林内生境在一定程度上干暖化,喜光的先锋成分增多,而先锋成分大多为一些广域分布属种所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西双版纳景洪曼仰广的“龙山”片断热带雨雨林30年前后植物区系组成和样方调查资料的对比研究,探讨了30年来该“龙山”片断热带雨林植物区系组成、生活型及群落生态成分和乔木树种的种群变化规律。在植物区系组成上,已确认有种子植物7科53属55种从该片断雨林中消失。在消失的这55种植物中,属于群落顶级成分的有18种,属于耐阴的林下和层间植物有30种,喜阳种类有2种,广生态幅的随遇种有5种。初步得出该龙山热带雨林随着30多年的片断化,8.8%的科,26.8%的属和22.4%的种类消失或被后来的成分替换了。在生活型及群落生态成分变化上,群落中小高位芽及一年生植物相对增加,阳性植物明显增加,阴生(耐阴)植物明显减少,亦即雨林固有成分减少,非雨林成分增加。在乔木树种的种群变化上,过去该片断雨林的优势成份,绝大多数现在仍存在,多数仍在优势种之列,少数优势种衰退了,少数变得更优势。首先消失的种类,或为先锋树种(短命)或为种群数量很少的树种。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片断热带雨林植物获纱成分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华  许再富 《生物多样性》2000,8(2):139-145
本文以西双版纳地区的5个“龙山”片断热带雨林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为基础,通过与同样类型的原妈热带雨林的比较,探讨了片断热带雨林植物区系成分的变化。随着热带雨林的片断化,森林边缘效应和人为干扰加剧,阳性先锋植物和藤本植物等的侵入,导致这些先锋植物和藤本植物所诉科属在群落中的种数增多,优势度增大。而一些含喜荫湿的荫生植物、群落顶极树种及附生植物较多的科属则在群落中的种数减小和,优势度下降。在植物属的地  相似文献   

8.
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区植被恢复生态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6,他引:45  
主要研究了流动沙兵采用草方格固沙结合播种小叶锦鸡儿后,上锦鸡儿人工群落形成和发展过程,尤其对群落中物种侵入过程和群落组织结构在35年间的变化情况做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小叶锦鸡儿群落不同发育阶段植物丰富度发生降有大的变化,从5种增加到23种;在生活型组成结构上,一年生植物占约对优势,但所占比例随着时间的变化有8逐渐减少的趋势,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的种类数 和个体数所占比例均逐渐增加;物种多样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与海南热带雨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与海南低地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有基本一致的植物区系组成,群落中优势科无论在种数百分比还是重要值排名上均较接近,显然属于同样性质的植物区系。在生态特征上,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群落高大,分层不明显,B层为林冠层,散生巨树常见,在生活型谱上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大、中高位芽植物相对较多,落叶树种比例小;以中叶、纸质,全缘和复叶比例较高为特征,具有最接近海南低地湿润雨林的群落垂直结构和生态外貌,其雨林特点虽不如湿润雨林浓厚,但明显强于海南的热带常绿季雨林和山地雨林,海南常绿季雨林群落高度明显较矮,小叶比例通常较高,革质叶比例亦较高,群落具遥明显的旱生特点,海南的山地雨林群落高度较矮,A层连续,成为林冠,无散生巨树,分层明显,在生活型谱上大高位芽植物比例减少,附生植物丰富,并具有相当比例的地面芽植物;叶级虽以中叶占优势,但通常革质,非全缘和单叶比例较高,明显由于热量不足的影响而带有亚热带森林特色,在物种多样性上,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乔木物种多样性指数似乎与海南的低地热带雨林相当,低于海南的山地雨林群落,海南的热带雨林群落种类丰富度不同人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如果这些用于比较的数据可靠和具有可比性的话,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物种多样性要比海南的山地雨林低。  相似文献   

10.
海南万宁青皮林群落多样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样方调查,对海南万宁青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海南万宁青皮林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植物137种,隶属于62科110属,其中热带性分布种达95.5%,群落属于热带雨林植被类型中的海岸单优青皮群落。(2)群落的优势种为青皮,外貌常绿,生活型以小高位芽为主(占35.04%),青皮种群表现为增长趋势。(3)群落的物种丰富度Magarlef指数为34.30,Shannon-Wienner指数为2.31,Simpson指数为0.99,均匀度Pielou指数为1.08。(4)群落各层次的丰富度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藤本植物>草本层,Simpson指数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藤本植物>乔木层,Shannon-Wienner指数表现为灌木层>藤本植物>草本层>乔木层,均匀度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藤本植物>乔木层,表明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但分布最不均匀,优势种的优势地位突出。  相似文献   

11.
北京山区的栎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叙述了北京山区的主要栎林——辽东栎林、槲栎林、槲树林和栓皮栎林的群落学特征。栎林是由温带植物区系所组成的落叶阔叶林。组成栎林的植物以菊科、蔷薇科、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种类为最丰富。在群落结构中有重要作用的植物,乔木层以壳斗科的栎属为主,灌木层以蔷薇科的绣线菊属、李属、豆科的胡枝子属,马鞭草科的荆条属和虎耳草科的溲疏属占有重要地位。草本层常以莎草科的苔草属,禾本科的隐子草属、大油芒属、野古草属和白草属植物为优势种或常见种。栎林的植物生活型谱,从种类成分分析是以地面芽植物为主,高位芽植物次之,地下芽植物亦占一定比例,但从各类生活型植物的优势度分析,显然以高位芽植物占有优势。组成栎林植物的叶级,是以小型叶植物为主,中型叶植物次之,大型叶植物为罕见。就各类栎林种类成分的相似性分析,以槲树林与槲栎林最为相似,辽东栎林与栓皮栎林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采伐林窗对白云山3种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早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杉木和毛竹是长江流域低山丘陵地区的主要用材树种,其人工林群落结构简单和生物多样性低下是普遍存在的生态学问题.为了解采伐林窗对3种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选择生境条件基本一致的3种林分,以林下为对照,比较了通过采伐获得的不同大小林窗间植物生活型构成和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 采伐林窗后2年,3种林分中杉木林的植物种类最多,达57种,其次是毛竹林(53种)和马尾松林(41种).在采伐林窗初期,杉木林和毛竹林林窗内物种数显著高于对照,但马尾松林林窗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500 m2林窗内的高位芽植物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林窗,250 m2林窗内地面芽和一年生植物比例较高,而50 m2林窗内地下芽植物的比例较高.相同林分不同大小林窗之间物种相似度高于其与对照之间,也高于与其他林分林窗之间;林分林窗与其他林分对照的相似度普遍较低.不同大小林窗下物种丰富度、Simpson生态优势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林分类型对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有显著影响,但对Simpson生态优势度没有影响;林窗大小和林分类型的交互作用对所有指数均无显著影响.通过采伐林窗,林下植物生活型谱发生了变化,植物多样性水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黄杉林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杉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的珍贵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的中山地带。采用Braun-Blanquet的植物社会学调查方法并结合典型样方法对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的原生黄杉群落进行调查,并对其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300 m~2的调查样地,共有维管束植物52种,隶属24科38属,群落物种组成主要以杜鹃花科、豆科、五加科、壳斗科等种类为主;群落生活型组成分析显示,该黄杉群落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占比分别为76.9%、13.5%,地上芽和地下芽植物较少,植物的生活型谱大致呈"L"型;群落重要值分析表明,黄杉重要值为53.6,占较大优势,是群落建群种,乌冈栎、石韦分别是灌木层及草本层的优势种,其重要值分别为24.0、54.8;该黄杉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整体较低,除均匀度指数外,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总体表现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上坡山脊的规律;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黄杉种群年龄结构呈"L"型分布,属于增长型种群,在一定时间内,表明黄杉仍为该群落的优势种群,林窗的出现使该黄杉群落保持持续更新。  相似文献   

14.
粤东桥溪村风水林群落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粤东梅州市桥溪村风水林设立样方,对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进行调查,分析该风水林的群落特征及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该风水林3 000 m2的样方内,共有维管植物67种,隶属于37个科54个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30科47属60种。群落分布型以热带性分布占优势,热带属所占比例为74.08%。群落主要优势科为樟科、壳斗科、金缕梅科,优势种为细柄阿丁枫、刺毛杜鹃、鼠刺、阿丁枫。群落为常绿阔叶林,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占73.13%,其中又以中高位芽类型最多,约占43%。乔木层可分为三层,但以株高6~9.9 m的个体数为最多;藤本的比例高达17.91%。马尾松、杉木、细柄阿丁枫以及阿丁枫都缺少幼苗贮备,其种群属于衰退状态;而刺毛杜鹃、越南山龙眼幼苗贮备较充足,且刺毛杜鹃种群是典型的增长型种群。该风水林群落比周边其他群落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植物多样性,且物种分布较为均匀,种间相遇率较大。在群落不同层中,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Shannon-Winer指数、Simpson指数、种间相遇机率乔木层均为最高,均匀度指数以灌木层较高,草本层的优势度指数最高。桥溪村风水林与粤东和华南地区的其他常绿阔叶林有很大的相似性。该风水林在粤东地区是一种典型的地带性森林,其树种组成是经过长时间对当地环境适应而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多功能性,对其研究可为华南地区的植物资源保护、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营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濒危植物小黄花茶种群结构和生存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 Li ex H.T.Chang)是分布极狭的贵州特有植物,本文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其生存群落的特征和种群结构。结果表明:小黄花茶主要分布于毛竹林、竹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3种群落类型中,其中阔叶林分布最多。小黄花茶的生存群落内,高位芽植物占总数的43.24%;地上芽植物占16.22%;地面芽和隐芽植物占16.89%;一年生植物占6.77%。生存群落物种丰富度等5种多样性指数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小黄花茶种群结构整体属于稳定型,局部区域处于衰退型。近5年来,小黄花茶种群数量减少了约20%,种群生存面临很大威胁。生存群落中竹类植物的快速扩张,加上人为干扰和动物危害等,是小黄花茶种群受威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砂仁种植对热带雨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各种不同状况的林下种植砂仁的热带雨林片断与同样类型的原始热带雨林的比较研究 ,探讨了砂仁种植对热带雨林植物多样性各个方面的影响。砂仁种植必须大量清除小树、林下幼树、灌木层植物 ,致使种植了砂仁的热带雨林片断的乔木下层及几乎整个的幼树、灌木层遭严重破坏 ,物种和个体大量流失 ,群落结构变得非常不稳定。由于热带雨林的更新主要依赖于其林下层的幼苗库 ,林下层的幼树、苗库被清除或破坏 ,热带雨林就难以自我更新 ,故林下种植砂仁的更大的潜在危害是使得热带雨林不能自我更新。种植了砂仁的热带雨林片断 ,物种和个体数的减少或流失 ,主要是直接的人为清除的结果 ,清除强度大 ,种类和个体减少就多。热带雨林下砂仁种植后 ,那些在原乔木层中占多数的只有 1~ 2个个体的脆弱种类 (种群 )将首先消失  相似文献   

17.
云南热带季雨林及其与热带雨林植被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华 《植物生态学报》2011,35(4):463-470
在中国植物学文献中, 对热带季雨林的解释和运用是不一致的, 特别是易于把季雨林与热带雨林相混淆。季雨林是在具有明显干、湿季变化的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一种热带落叶森林植被, 是介于热带雨林与热带稀树草原(savanna)之间的一个植被类型。云南的热带季雨林在分布生境、生态外貌特征、植物种类组成和地理成分构成上, 均与热带雨林有明显区别, 季雨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的几大河流开阔河段两岸和河谷盆地, 其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乔木一般仅有1至2层, 上层树种在干季落叶或上层及下层树种在干季都落叶; 在生活型组成上, 季雨林的木质藤本相对较少, 大高位芽植物及地上芽植物很少, 但地面芽植物很丰富, 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也相对丰富; 在叶级和叶型特征上, 季雨林植物的小叶和复叶比例相对较高, 分别占到24%和44%; 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构成上, 季雨林的热带分布属合计也占绝对优势, 但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相对较高, 约占到总属数的30%,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属的比例也较高, 约占总属数的12%。季雨林的地理成分更为多样性, 起源与发展历史也更复杂和古老。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态学报》2014,38(5):477
人工林目前存在结构单一、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人类普遍关注的生态问题。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退耕还林的主要人工林树种。研究采伐林窗对植物物种组成和更新的影响, 对马尾松低效人工林的改造, 提升其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采伐39年生的马尾松人工林形成的7种不同大小的林窗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不同季节林窗内的植物生活型组成及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 1)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以高位芽植物居多, 其次是地面、地下芽植物, 一年生植物较少而缺少地上芽植物。在林窗形成初期, 林窗的高位芽植物比例明显低于林下, 大林窗的高位芽植物比例稍高于小林窗, 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的比例低于小林窗。2)林下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大林窗。不同林窗下植物的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也存在显著差异。3)夏季林窗下植物多样性最高, 其次是秋季, 春季多样性最低。1225-1600 m2的大林窗能够促进马尾松人工林植物多样性恢复和植被更新。  相似文献   

19.
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裸子植物。在多次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区系分析、聚类分析和热图分析等方法,对大巴山崖柏群落的区系特点、群落结构和搭配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明确群落区系的本质特征及伴生物种的成层结构对崖柏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1)崖柏的伴生物种组成丰富,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区系成分主要以温带成分为主;物种生活型以矮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和小高位芽植物占优势。(2)样地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和空间地理位置是影响崖柏群落伴生植物区系组成的重要因素。(3)崖柏群落平均高度越矮越有利于崖柏种群的扩大和延续;其中,群落以灌木层、乔木下层类群为主时,崖柏种群内个体数量最多。(4)根据优势种热图结果分析,以崖柏为优势种的群落结构中,乔木层物种搭配以崖柏+多脉青冈+川陕鹅耳枥、崖柏+川柯+小叶青冈和崖柏+马尾松+高山栎最优,灌木层物种搭配以崖柏+球核荚蒾+豪猪刺、崖柏+粉背黄栌最优。(5)较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高大的伴生物种给崖柏种群造成较大威胁,结合崖柏群落的垂直结构构建适合崖柏种群延续和扩大的物种搭配模式对于崖柏的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人工林目前存在结构单一、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人类普遍关注的生态问题。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退耕还林的主要人工林树种。研究采伐林窗对植物物种组成和更新的影响, 对马尾松低效人工林的改造, 提升其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采伐39年生的马尾松人工林形成的7种不同大小的林窗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不同季节林窗内的植物生活型组成及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 1)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以高位芽植物居多, 其次是地面、地下芽植物, 一年生植物较少而缺少地上芽植物。在林窗形成初期, 林窗的高位芽植物比例明显低于林下, 大林窗的高位芽植物比例稍高于小林窗, 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的比例低于小林窗。2)林下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大林窗。不同林窗下植物的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也存在显著差异。3)夏季林窗下植物多样性最高, 其次是秋季, 春季多样性最低。1225-1600 m2的大林窗能够促进马尾松人工林植物多样性恢复和植被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