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在四川省巫溪县白果林场,对危害华山松、油松等的南鼢鼠(Myospalax rothschildi)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共采集标本35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南鼢鼠的生活习性南鼢鼠成鼠体长150—215毫米,体重114—  相似文献   

2.
中华鼢鼠的繁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郑生武 《动物学研究》1980,1(4):465-477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i Milne—Edwards)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禹瀚(1962),郑宝赍(1966)和王祖望等(1973)对分布在农业区的中华鼢鼠的繁殖做了调查。但对分布在牧业区的迄今尚乏报导。作者1977年6—10月和1978年3—5月在青海门源种马场对中华鼢鼠的繁殖生态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可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华鼢鼠洞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3—1978年,我们先后在山西省的滹沱河,桑干河流域和太原市等地区调查农田鼠害。在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i)危害严重的地块内,挖掘140个洞穴,获得150只中华鼢  相似文献   

4.
甘肃鼢鼠和中华鼢鼠繁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繁殖的研究国内已有一些报道(王祖望等,1973,灭鼠和鼠类生物学研究报告,第1集,61—72;郑生武,1980,动物学研究,1(4):465;梁杰荣等,1982,动物学杂志(3):13—16)。有关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的繁殖尚未见报道。研究种群的繁殖特征对分析种群动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于1988年3—10月分别在陕西省延安地区和山西省临汾地区对甘肃鼢鼠和中华鼢鼠的种群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甘肃鼢鼠繁和中华鼢鼠繁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廷正  李晓晨 《兽类学报》1993,13(2):153-155
  相似文献   

6.
<正> 中华萝藦叶甲Chrysochus chinensis Baly属于鞘翅目肖叶甲科,广布于我国的东北、内蒙、青海、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湖北等省,在北方为常见优势种。此虫的食性复杂,主要取食萝藦科的鹅绒藤、地稍瓜、雀瓢,夹竹桃科的茶叶花,豆科的紫云英,旋花科的香藷等。成虫食叶,幼虫食根,为害较重。由于此虫幼期生活于土中,生活习性过去未见系统报道,因此我们在北京地区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毒杀中华鼢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i)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农牧业的主要害鼠。据1974年春季,我们在甘肃省天祝县永丰滩草原的调查,它的分布面积约为5,313公顷,占该草原冬季牧  相似文献   

8.
9.
1975年,我们对宁夏固原县中华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 Newstesd的部分生态习性作了调查,现简报于下: 调查地区的地形 调查主要在该县东部与甘肃平凉地区毗邻的城阳、红河和彭阳三个公社,该地拔海约1,700多米,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地面分割剧烈,除若干小规模的山间盆地与宽谷平原外,山丘起伏,沟壑纵横,村落非常分散。另有一些高原的顶部有较宽阔的塬面,  相似文献   

10.
2009年6~9月,在山西省隰县开展了中华鼢鼠Eospalax fontanieri Milne-Edwards的生态学研究.根据实际生境状况建立了10个变量,按系统取样法以每隔25 m取一个样方,共设置384个样方,并对发现的192个正在被利用的鼢鼠洞址予以取样.研究表明,中华鼢鼠的洞址明显选择花生地和马铃薯地,回避玉米地和果林,随机选择大豆、番薯、萝卜、洋葱、西瓜、黍和荒草地;选择人为干扰大的阳坡,回避几乎无人为干扰的阴坡;且中华鼢鼠选择的洞址离公路较近,灌木密度和盖度小.因此,为了控制其危害,改造生境条件使之不适于中华鼢鼠的生存,应在离公路较近的农耕地种植根系营养差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等),或者直接改造成果林、育材林等,并适当密植.  相似文献   

11.
中华叶柳莺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叶柳莺(Phylloscopussichuanensis)是1992年才报道的鸟类新种[5],1993年首次发现山西省有分布[1]。其形态和黄腰柳莺(P.proregulus)十分相似,但二者鸣声、生境选择差别甚大,和黄眉柳莺(P.inornatus)则差别比较明显,中华叶柳莺腰部为黄色,而黄眉柳莺的腰部为  相似文献   

12.
在西双版纳橄榄坝的村寨附近的次生鉄刀木林内,有原鸡的活动踪迹。秋收时节,原鸡也三五成群至林边田间为害谷物。原鸡夜间多在树上的矮枝上过夜。每日黎明(上午5时左右)在滇南山区,几乎到处都可以听到原鸡报晓的声音。音调与家鸡相仿而略尖,尾声不拖长。声音象“茶花两朶,茶花两朶……。”所以滇南的各族人民都俗称原鸡为“茶花鸡”。据我们在西双版纳勐养的井伞听到,原鸡报晓时间(4月上旬)较家鸡早,每天早上往往由于原鸡在山上报晓,引起全山寨的家鸡的和鸣。繁殖季节,此种情况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鳄蜥生活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4~2005年,通过野外调查和半自然条件下饲养的方法研究了鳄蜥的生活习性.鳄蜥主要栖息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荫、竹林4种植被类型的山冲溪沟之中.活动季节是4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对食物的种类有一定的选择性.卵胎生,4~5月产仔,双亲无育幼行为.鳄蜥在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相似文献   

14.
大蠼螋Labidura japonica de Haan的特殊育儿习性,在昆虫中是有代表性的种类,国内对其详细研究报道,尚不多见。自1956年作者便结合自然观察进行了室内饲养,但由于大蠼螋的特殊习性和饲养技术问题,曾多次失败,直至目前才饲养成功。为了今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和教学上的需要,整理出来供参考。 大蠼螋属于革翅目Dermaptera原螋科Labiduridae。此目昆虫是个体数量较少而分布很广的昆虫,据文献记载,已知有1,050种,分  相似文献   

15.
亚非马蜂的生活习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亚非马蜂 Polistes kebraeus Fabricius是我国常见的一种马蜂,在河南省一年发生2—3代,以受精雌蜂抱团越冬,春末夏初,散团活动,?个筑巢产卵。 建巢 春末夏初马蜂取花蜜、树胶,朽木、纸屑、麦秸等已纤维化的腐殖质,为主要建巢材  相似文献   

16.
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 Hubner)是一种多食性害虫。笔者于1957—1960年在新乡耿黄等地对该虫的生活习性作了研究。兹简报如下。 一、寄主种类和为害性状 甜菜夜蛾的寄主范围和食性,结合1957年植物检疫和1960年昆虫区划在全省各地调查,初步明确幼虫取食植物在河南有35科、108属、138种。其中有大田和特用作物28种,蔬菜作物32种,幼龄果树和林木13种,牧草和杂草47种,药用和观赏植物18种。其中以甜菜、玉米、红薯、芝麻、白菜、苜蓿等受害最重。 甜菜夜蛾是典型的食叶害虫,对植物苗期为害最重,大发生时能吃光所有叶子。暴食性的高龄幼虫,白天往往潜藏在禾本科作物心叶中、土缝中或与同期发生的其他害虫混淆,不易被人察觉。为害特征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上有所不同:单子叶植物以玉米为代表,被害部位呈现条状半透明薄膜或成条状破孔,这些  相似文献   

17.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是全球濒危物种。2015—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溪开展了该物种越冬种群的监测研究。调查累计发现25群中华秋沙鸭,计106只次,平均每群4. 24只±0. 98只,性比为1∶3. 82,主要集成3~6只/群,分为3个类群,即孤雌群、雌性群和混和群。中华秋沙鸭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河道,河宽30~60 m,附近有沙洲;水体较浅,水深40~60 cm;水流平缓,水流速度为0. 3~0. 5 m·s~(-1)。中华秋沙鸭对人为活动十分敏感,其栖息地远离居民点,距公路的距离可至30 m以内,但这种生境需要茂密的乔灌木或竹林隔离。  相似文献   

18.
中华秋沙鸭繁殖习性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5年和2006年的4~5月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碧水自然保护区对中华秋沙鸭(Mergussquamatus)的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直接观察法观测了4个鸭巢.记录了巢的特征值、巢周围的环境因子以及中华秋沙鸭繁殖期的活动情况.结果表明,中华秋沙鸭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陆续到达永翠河流域,9月末至10月下旬陆续迁离,居留时间210 d左右.其对栖息环境要求较高,行为方式独特,营巢树种皆为老龄榆树(Ulmus propinqua)或杨树(Populus ussuriensis),一般距河流和道路较近,两巢相距最近距离大于1.6 km.最大距离10 km,各巢洞口方向视野皆很开阔,巢址附近的植被相对稀疏.孵化期雌鸭用于孵化的时间占85.3%,取食仅占14.7%,雄鸭不参与孵化和育雏,用于觅食和取食的时间占24.4%.  相似文献   

19.
天祝草原是甘肃省的主要牧区之一,列为现代化草原实验基地,并进行一系列草原生态学的研究。草原地区的中华鼢鼠(Myospalaxfontanierii Milne-Edwards)常常造成草场土层结构和植被的破坏,降低草场的生产力。危害严重地区因鼢鼠掘土而形成的土丘每公顷密度多  相似文献   

20.
白边地老虎是为害农作物苗期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其发生特点是:集中在苗期为害,造成缺苗断垄,1973年本地发生面积就达45%左右。它对粮食、蔬菜和亚麻等经济作物的保苗稳产影响很大,受害严重者往往改种或压青。现将1961年以来观察试验结果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