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啮齿动物食性研究的意义及方法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啮齿动物的食性是种群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定鼠害防治策略的常用参考指标.现在已有多种方便适用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在相关领域取得大量研究成果.本文对啮齿动物食性的各种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整理,同时对近40年来国内外的部分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该研究领域的前景,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2.
鼠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员,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暴发过数次严重的鼠害。在灾害发生的高峰年,害鼠危害草场的面积占可利用面积的60%,即使在正常年份也达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半干旱区鼠类群落结构及鼠害危害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自1988-1993年在内蒙古半干旱区约110000km2 的面积上设置样地251个,用夹日法对鼠类群落进行调查,用每个样地主要鼠种捕获率和样地构成分类量刚,应用SAS系统的快速聚类法进行分类;分类结果结合该地区地带性植被分布的特征和地貌、地形特征,将该地区的鼠类群落划分为9个地带性鼠类群落并研究其结构特征,同时根据地带性鼠类群落分布与结构特征及当地实际鼠害状况将内蒙古半干旱区鼠害划分为5大害区的7种危害类型:Ⅰ.荒漠草原鼠害危害区:①小毛足鼠、三趾跳鼠危害类型;②戈壁五趾跳鼠、赤颊黄鼠危害类型;Ⅱ.草原化荒漠鼠害鼠害危害区:③戈壁五趾跳鼠、三趾跳鼠危害类型;Ⅲ.沙地草场鼠害区:④小毛足鼠、三趾跳鼠、子午沙鼠危害类型;Ⅳ.阴山北麓旱作农田危害区:⑤长爪沙鼠、小毛足鼠危害类型;⑥长爪沙鼠、草原黄鼠危害类型;Ⅴ.阴山山脉中段次生林地和人工林地危害区:⑦棕背繙、大林姬鼠危害类型。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啮齿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米景川  尹君 《兽类学报》1998,18(4):314-316
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区地处荒漠与草原的过渡地带,是草原生态系统中较为独特的一种类型。该区不但植被类型独特,啮齿动物分布也有特殊性。因此,本文就荒漠草原中段的调查结果,对长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tus)、赤颊黄鼠(Spermophil...  相似文献   

5.
《昆虫知识》2009,(3):332-33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康乐研究组选择内蒙古典型草原3个草原蝗虫优势种为研究对象,在内蒙古多伦县实验基地,通过人工控制的增温和增加降水处理来模拟气候变化对草原蝗虫卵、蝗蝻和成虫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草地鼠害的发生原因及其生态治理对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随天然草地退化和荒漠化过程的加剧,我国草地鼠害爆发频繁,发生面向日趋扩大。传统的化学防治不公是一种被动的防治策略,而且威胁草原生物多样性。在总结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认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是草地鼠害形成的主要原因,且提出生态治理对策及相应的选优配套措施。实践证明,这是实现草地害鼠持续控制和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认识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在草地退化中的角色和地位,对于加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高原鼠兔种群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为调查对象,根据所调查的12个样地遴选出4个不同鼠洞等级的研究样地去评估鼠兔数量和植物生物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高原鼠兔活动并非引起草地退化的原因,而是作为草地退化的标志性信号,然而高频度的鼠兔活动会加剧草地逆向演替的进程。因此,一些综合措施诸如减少牲畜数量、动态的轮牧、草地恢复管理技术、社区参与式管理等可以有效提高草地生产力和防止鼠害爆发。对各类型退化草地进行综合治理时,应加强对害鼠种群动态的监测,当种群密度超过经济阈值或达到高密度种群时,应急性、常规性灭鼠工作才可以实施,为重度型退化草地重建、植被恢复和土壤发育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农田鼠害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本文对农田鼠害发生及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害鼠种类分布主要随地形地貌不同而有区域分布.中华鼢鼠、达乌尔黄鼠是丘陵、旱作区的优势鼠种.用灭鼢鼠管消灭中华鼢鼠、烟雾炮消灭达乌尔黄鼠效果在95%以上,且不受季节限制,不破坏庄稼,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9.
于1997-1999年检测了俄联邦卡尔梅克(Kalmyki)共和国ChernieZemly半干旱草原由10个物种组成的啮齿类群落。该区域的植被特点是家畜大量减少后形成的恢复植被。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了解不同啮齿动物的生境需求,以预测不同物种对环境变化的特异性反应。我们也检测了群落空间结构、生态位参数和物种多样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各种啮齿动物的空间分布仅部分地决定于已知环境因子(2-6个变量)。虽然方程式具有强显著性,但决定系数R2很低,不超过18%。对于大多数种类,这种结果可由最近草原扩大而来的生境异质性降低解释。物种生境选择条件和资源的明显低水平可能是由物种对环境变化的惯性反应造成的。判别函数分析和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群落结构以及单个物种的生态位参数在不同年间并不稳定。空间分层结构在种间中等和低重叠的高物种多样性年度表现明显。多样性、生态位组成和生态位宽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对环境条件和资源变化的反应具有不同的个性化方式。同时,物种对环境动态的明显个性化反应成为物种多样性定向变化的原因。限定空间和相对单一条件下的结果表明,啮齿类α多样性与生境结构复杂性呈正相关,而与生境生产力特征呈负相关。观察表明,卡尔梅克国草原扩大伴随着初级生产力的升高和生境异质性的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大多数草原和半干旱区域啮齿类多样性的降低,并形成动物区系核心.  相似文献   

10.
采用种群动态分析方法,分析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布氏田鼠防治经济阈值.结果表明,1995 ~2005年间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早春化学防治的经济阈值分别为36.4、48.8、45.2、39.6、51.2、51.7、48.6、47.2、45.4、40.8、40.1只/hm2,而2010 ~ 2012年间的经济阈值则为41.8、39.8、38.7只/hm2.1995~2012年间,布氏田鼠防治的经济阈值基本稳定在45只/hm2左右.布氏田鼠鼠害的防治经济阈值主要受牧羊放牧收益、灭鼠成本和灭鼠成效的影响,牧羊年均放牧收益与布氏田鼠早春防治经济阈值呈反比关系.根据2010~2012年间的调查结果,近年来布氏田鼠早春防治经济阈值的参考数值为40只/hm2.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光合植被覆盖度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举凤  何亮  陆绍娟  吕渡  黄涛  曹琦  张晓萍  刘宝元 《生态学报》2020,40(16):5620-5629
植被是影响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因素。论文基于MODIS遥感数据和同期降水数据,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从不同时间尺度揭示了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2002—2016年光合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Photosynthetic Vegetation,f_(PV))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2—2016年间多年平均f_(PV)草甸草原为46.5%,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分别为36.3%和22.4%;草甸草原f_(PV)随时间变化呈不显著增长趋势(线性变化斜率为0.29%/a),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f_(PV)呈不显著下降趋势(线性变化斜率分别为-0.04%/a和-0.21%/a);相应时期年降水量随时间变化都呈现不显著波动上升趋势。(2)内蒙古草原的月植被覆盖度对月降水量存在明显的1—2个月滞后效应和显著的累积效应,且表现出草原类型越干旱,滞后效应越明显的特征;相比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被对降水量变化更加敏感。(3)内蒙古3类草原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对降水量的响应,均表现出年、季、月尺度上分别受当年降水量、生长季降水量以及6、7、8月份降水量的显著影响的特征;3类草原年植被覆盖度与生长季降水线性拟合结果都较好,内蒙古3种草原类型的年植被覆盖度与降水量具有的强相关性,可为区域土壤侵蚀动态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频次拟合、聚集度测定和参数分析等方法,对稻田鼠害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鼠害多属负二项分布,以个体群为基本成份,呈现聚集分布型。聚集分布的出现,主要系稻田环境异质性所致,但鼠害株平均每丛2.3株以上时,则鼠类行为特性影响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3.
我国森林鼠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森林害鼠系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采伐量增大和森林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而逐渐加剧,涉及造林树种、环剥幼树皮、剪食或条状剥食树木的根、茎、枝条皮,造成大面积幼林死亡,中龄林生长受影响,从而加剧病虫害侵染,有的还大量盗食种子,影响森林更新.据刘克敏(1986)统计,仅东北、西北部分林区,1982年发生森林鼠害20万hm2,1983年为42.5万hm2,1984年为56.9万hm2,1985年为63万hm2[1].据杨春文等(1991)年统计,1988年全国15个重要林业省(区)鼠害发生面积为79.7万hm2[2].现就建国以来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做一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降水时间对内蒙古温带草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群  胡中民  李轩然  李胜功 《生态学报》2013,33(15):4808-4817
全球气候变化下降水时间的改变将深刻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而草原生态系统ANPP是区域碳循环的重要过程.利用1998-2007年的SPOT-VEG NDVI数据并结合111个样点的ANPP地面样方调查数据,获得了内蒙古温带草原1998-2007年的ANPP区域数据,依此分析了中国内蒙古温带草原以及区域内的3种植被类型(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降水时间对ANP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个内蒙古温带草原来说,一个水分年内(从上一年9月份到当年地上生物量达最大值时的8月份)影响ANPP较为重要的降水月份为2-7月份,其中,5-7月份降水尤为重要.具体到每个月降水的影响,研究发现,7月份降水最重要,而仍处于生长季的8月份降水相对于其他生长季降水作用最小;影响不同草地类型最重要的降水时期存在一定差异,对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地区来说,ANPP达最大值前3个月(5-7月份)的生长季降水最重要,而8月份降水影响较小,而草甸草原地区8月份和非生长季的3、4月份降水最重要,但各个降水时期降水对ANPP的影响都较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小,大部分地区降水对ANPP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草场鼠害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态对策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23  
天然草场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地。本区草场面积辽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生产潜力。对于此类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从东部的草原草场到西部荒漠草场,目前均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草场退化、沙化以及与此有关的鼠害问题。鼠患严重地区,如呼伦贝尔草原,据有关单位1971-1982年统计资料,在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种群数量增长年份,受害草场达可利用面积的54%;一般年份亦有10-20%。  相似文献   

16.
典型草原啮齿动物密度与牧草损失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啮齿动物密度对牧草损失量的关系,对于计算草地经济损害水平至关重要,可以为草地畜牧业管理决策提供指导。本研究于2012 - 2016 年,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东乌珠穆沁旗),应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对啮齿动物密度以及9 月份植物地上生物量进行调查,用啮齿动物密度及其日食量来估算鼠类对牧草的损害程度,确定牧草损失量。研究结果表明:(1)啮齿动物密度与牧草损失量的最佳拟合曲线是三参数S 型曲线,为:Loss = k/(1+e a - rdensity);(2)当啮齿动物密度>906 个标准鼠单位/hm2 时,牧草产量发生最大损失(牧草产量损失比=23.30% );(3)根据所拟合的曲线,得出该类型草地啮齿动物对牧草损害的危害阈值为174 个标准鼠单位/hm2 。  相似文献   

17.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克拉玛依已由原始戈壁变为现代化都市。近年来,政府大力发展林业、农业和其他相关产业,对林农产生严重危害的鼠害逐渐加重。2004~2005年,我们对克拉玛依市所属的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乌尔禾区、小拐乡、乌尔禾乡鼠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本文对产生主要危害的啮齿动物种类、分布及危害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周道玮 《生态学报》1995,15(1):61-65
火是草地生态系统正常的自然环境因子,火周期是火状况的组成要素之一,无树草原火周期一直没有可行的研究方法。本文以扰动生态理论为基础,根据最优化原理,通过解方程,确立了一种研究无树草甸草原火周期的方法-最佳积累量法,实验表明该方法所计算的羊草-杂类草原火周期为4a,符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9.
鼠害综合防治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综合考察各种措施的有机结合与协调 ,综合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环境保护学、系统工程学的观点 ,充分利用自然因素控制鼠害 ,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害鼠种群动态、天敌类群动态以及植物群体生长动态是综合防治的基本理论问题 ,确定经济阈值是实现害鼠种群数量科学控制的重要前提[1] 。在综合防治过程中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天敌的作用 ,并将这种作用与其他自然限制因素以及人为防治措施相互协调 ,共同作用 ,是鼠害防治实践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2 ]。本文先简要综述天敌控制鼠害的研究成果 …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湖南省的农业鼠害防治技术,内容包括农业鼠害、鼠种组成、鼠害类型、鼠类生态等生物学特性,为大面积全生境灭鼠提供综合性的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