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3个三角梅品种中类黄酮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色素和属于类黄酮的花青素在自然界排斥分布,然而我们在甜菜色素代谢类型植物三角梅中发现积累多种类黄酮。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现象,本研究对3种白花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Bougainvillea glabra‘Alba’,and Bougainvillea‘White Stripe’)中的5种类黄酮(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杨梅素和芹菜素)采用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只有3种类黄酮: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被检测出。3个材料中,被探测出来的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Bougainvillea glabra‘Alba’,1 749 μg·g-1,Bougainvillea‘White Stripe’ 1 241 μg·g-1以及B.sp1 312 μg·g-1。被探测出来的3种黄酮中,槲皮素含量最高852~1 114 μg·g-1,异鼠李素161~628 μg·g-1,而山奈酚之被检测出微量。本研究对于定性定量可食用的三角梅中的类黄酮组成是十分有意义的。甜菜色素和类黄酮在三角梅中的积累关系以及可能的功能本研究也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风车草和香根草在人工湿地中迁移养分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为研究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迁移养分的能力,建立17.0 m2风车草潜流式人工湿地和13.3 m2香根草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猪场废水,在四个季节末测定植物生物量和组织氮、磷、铜、锌含量.结果表明,香根草地下部生物量大于风车草,地上部生物量则是风车草大于香根草.风车草年地上部收获量为3406.47 g·m-2,比香根草的1483.88 g·m-2高2.3倍;风车草的氮含量为22.69 mg·g-1,比香根草的15.44 mg·g-1高7.25 mg·g-1;风车草的磷含量为6.09 mg·g-1,比香根草的5.47 mg·g-1高0.62 mg·g-1.植株含铜、锌量风车草略比香根草高.风车草每年迁移N 68.72 g·m-2和P 18.49 g·m-2,香根草迁移N 8.93 g·m-2和P 3.69 g·m-2.风车草人工湿地每年由植物迁移的氮、磷、铜、锌比香根草高4~7倍.  相似文献   

3.
美国黄松、班克松和油松的抗寒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人工冰冻和电导率的测定,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引种载培的美国黄松、班克松和乡土树种油松的抗寒性进行了鉴定,并探讨其抗寒机理.结果表明,班克松的抗寒性比油松强,而美国黄松的抗寒性比油松稍弱.班克松的束缚水/自由水比值高达7.0,组织中ABA含量高达164.3 μg·g-1 FW;但可溶性糖和K+含量较低,分别为12.0%和2 450 μg·g-1 DW.油松则是可溶性糖、K+和ABA含量都较高,分别为18.68%、4 538 μg·g-1 DW和95.8 μg·g-1 FW;束缚水/自由水比值较低,为2.58.美国黄松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18.05%;但束缚水/自由水比值、K+和ABA含量都较低,分别为2.18、2 275 μg·g-1 DW和63.3 μg·g-1 FW,可能是其抗寒性较弱的内在原因.班克松较低的叶绿素含量和较高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比值对其抗寒性也有贡献.说明3种树种虽然都是抗寒树种,但其内在机理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作对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密闭箱技术,于2006和2007年研究了稻鸭复合系统CH4的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常规淹水稻田(CK)相比,由于鸭子的活动,养鸭稻田(RD)的田面水溶解氧浓度(DO)增加,CH4的排放显著减少.2006年RD的平均CH4排放通量为(6.84±1.49) mg·m-2·h-1,比CK的(10.17±1.25)mg·m-2·h-1降低32.7%,CH4排放总量为(19.34±1.15) g·m-2,比CK的(26.25±2.17) g·m-2减少26.3%; 2007年RD的平均CH4排放通量为(7.68±0.74) mg·m-2·h-1,比CK的(9.53±0.40)mg·m-2·h-1降低19.0%, CH4排放总量为(18.41±1.05)g·m-2,比CK的(22.81±0.75) g·m-2减少19.3%.在水稻全生育期,各处理CH4的排放通量分别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出现2个排放高峰;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镉胁迫下金银花的生长反应及积累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藤本植物金银花在不同浓度镉(Cd)胁迫下的生长反应和积累特 性,结果表明,Cd对金银花生长未造成显著影响,甚至低浓度(5和10 mg·L-1) Cd具有一定的生长促进作用,表现为植物的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有所增加。当Cd处理浓度达到50 mg·L-1时,植物的株高和根长虽有所降低,但与对照相比并无显著差异,且耐性系数均>0.8,表明金银花对Cd具有较强的耐性。当Cd处理浓度为25 mg·L-1时,金银花地上部中Cd含量达到286.12 μg·g-1,而富集系数均>1,说明金银花具备Cd超富集植物的特征,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川中丘陵区冬灌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4和N2O排放特征进行连续一年的田间原位测定.结果表明,种植水稻区(种植区)在水稻生长季平均CH4排放速率为22.76±2.76 mg·m-2·h-1,休闲期平均为1.43±0.20 mg·m-2·h-1,全年平均为9.64±1.17 mg·m-2·h-1;全年CH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季,其累计CH4排放量占全年总CH4排放量的91.2%未种植水稻区(对照区) 全年CH4平均排放速率为2.03±0.18 mg·m-2·h-1,水稻生长季CH4排放量占全年总排放量的86.2%.N2O的排放在稻田落干时呈现脉冲排放.在水稻生长季,对照区CH4和N2O的季节排放速率分别为4.53±0.38mg·m-2·h-1和32.01±5.02 μg·m-2·h-1,而种植区则分别为22.76±2.76 mg·m-2·h-1和73.04±5.03 μg·m-2·h-1,植株参与导致CH4和N2O排放速率分别增加302%和128%.CH4和N2O的排放随土水分条件的变化呈互为消长关系.在冬灌田中,即使考虑500年的时间尺度,全年N2O排放产生的全球增温潜势也只有CH4的7.9%,与CH4相比,冬灌田排放的N2O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很小.  相似文献   

7.
硝酸镧在小鼠肝中的积累及遗传毒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饮水中加入硝酸镧使小鼠摄入稀土,1个月后采用ICP-MS法测试了镧在小鼠肝中的积累,研究了硝酸镧对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并采用体外试验研究了硝酸镧对小鼠基因组DNA的切割作用,探讨了稀土元素镧的遗传毒理.结果表明,1 000、500、300和50 μg·ml-1处理组小鼠肝中镧含量分别达1.46、0.558、0.529和0.083 μg·g-1,与对照组0.028 μg·g-1的含量相比,各处理组小鼠肝中镧的含量皆有升高且与喂饮硝酸镧溶液的浓度成正比(r=0.980).1 000、500和300 μg·ml-1处理组微核率与对照组之间的t检验结果表明各组微核率显著上升(P<0.05),且亦与喂饮硝酸镧溶液的浓度成正比(r=0.853).体外试验显示,硝酸镧可切断DNA链,说明稀土元素镧可在生物体内积累,其在细胞内可使DNA断裂而导致遗传物质受损.  相似文献   

8.
白洋淀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了白洋淀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30或农田30~40 cm)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总量的变化范围为146.0~645.9 ng·g-1,平均含量为417.4 ng·g-1;亚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总量的变化范围为43.0~394.5 ng·g-1,平均含量为152.4 ng·g-1。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不显著,亚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这可能表明了土壤埋藏改造过程中PAHs与土壤有机相结合程度不断加强,以及土壤中不同环数多环芳烃的环境行为差异,总体上看,与高环(≥4环)多环芳烃相比,萘、菲等低环(2~3环)多环芳烃更容易向下层迁移。PAHs的源解析分析表明,白洋淀表层土壤的多环芳烃表现出显著的以生物质和煤燃烧为主的源特征,这与淀区的人为活动,如秸秆燃烧等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荷兰鸢尾蓝紫色花及突变紫色花的显色分子机制及色素沉积差异,该研究以蓝紫色野生型‘展翅’和紫色突变株‘紫韵’为材料,通过花色素苷测定、转录组测序和qRT PCR方法对花色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紫色突变株‘紫韵’花旗瓣中的总花色素苷含量(392.7 μg·g-1)显著低于野生型‘展翅’(543.5 μg·g-1);与‘展翅’相比,‘紫韵’有3种花色素苷含量显著下降[矢车菊素 3 芸香糖苷含量由144.42 μg·g-1降为46.39 μg·g-1,矮牵牛素 3 (6 鼠李糖基 2 木糖基葡萄糖苷)含量由61.86 μg · g-1降为31.67 μg · g-1,矢车菊素 3 (2G 木糖基芸香糖苷)含量由25.22 μg·g-1降为7.65 μg·g-1],但6 羟基矢车菊素 3 葡萄糖苷含量由5.88 μg·g-1升为10.34 μg·g-1。(2)RNA seq分析共获得46 530个unigenes,与‘展翅’相比,‘紫韵’有43个基因上调表达,73个基因下调表达; 层次聚类分析发现,花色素苷途径中共有2个差异表达基因——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IhCHS1)和花青素 3 O葡萄糖转移酶(UFGT)基因(IhUFGT1),且二者均下调表达。(3)qRT PCR分析表明,随着花的发育,IhUFGT1在2个品种中表达量均上升,始花期达到最高,且在‘紫韵’花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展翅’。研究认为,4种花色素苷含量的显著变化,可能是导致花色由野生型‘展翅’蓝紫色向突变株‘紫韵’紫色方向转变的主要原因;IhUFGT1基因在紫色‘紫韵’花中表达量比‘展翅’相对大幅度的降低,致使花色素苷含量相应变化,最终导致花色由蓝紫色转为紫色。  相似文献   

10.
管角螺窒息点及昼夜代谢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温(22±0.5)℃下,按管角螺壳高设置S[(6.48±0.46) cm]、M[(7.59±0.41) cm]和L[(9.08±0.37) cm]3组,研究了管角螺的窒息点及其昼夜代谢规律.结果表明:1)当水中的溶解氧(DO)含量大于临界值4.37 mg·L-1时,管角螺的耗氧率为1.81 mg·g-1·h-1,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O低于此值,耗氧率随DO的下降而降低,0.43 mg·L-1的DO为管角螺的窒息点(耗氧率为0);2)管角螺的标准代谢(SM)和常规代谢(RM)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壳高处理组昼夜变化规律相同,即夜间代谢强于白天,但不同处理组SM(F=36.263,P<0.01)和RM(F=6.788,P<0.01)差异均极显著;S、M和L组特殊动力代谢的峰值分别为2.11、1.62和1.42 mg·g-1·h-1,分别为其SM的2.09、1.75和1.71倍,持续时间均为15 h;S、M和L组分别在食后24、24和27 h达到排氨率的高峰,峰值分别为3.94、2.64和1.71 μmol·g-1·h1,分别为其饥饿状态下排氨率的1.87、1.73和1.31倍.  相似文献   

11.
12.
13.
我国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葫芦科植物包括多种瓜类蔬菜,对其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述了国内在葫芦科植物器官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及离体遗传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遗传转化与育种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15.
葫芦科植物包括多种瓜类蔬菜,对其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述了国内在葫芦科植物器官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及离体遗传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遗传转化与育种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双歧杆菌制剂临床预防小儿继发性腹泻的效果。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检索CBMd isc、VIP、CNK I以及万方数据库等,获得18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计患儿4050例,对其进行M eta分析,并评价M 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发表偏倚。结果异质性检验χ^2=34.60,P=0.007〈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 eta分析,合并RR=0.41,95%C I为0.35~0.49,总体效应检验,Z=10.39,P〈0.00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固定效应模型RR值和95%C I与随机效应模型完全一致,剔除小样本报道后的合并RR=0.42,95%C I为0.35~0.50,与剔除前的结果基本一致,且本研究的发表偏倚得到了很好地控制。结论从现有的临床证据来看,双歧杆菌制剂能降低小儿继发性腹泻的发生率,对预防小儿继发性腹泻起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以心率(HR)、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作为效应指标,明确右美托咪啶(Dex)用于SICU 镇静时年龄和血流动 力学效应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 年3 月~7 月间在我院SICU 接受普胸或者普外科手术后需要短期镇静患者38 例,各年龄段分 布相对均匀。在病人术后Ramsay评分≤ 3 分时给予右旋美托咪啶6.0 ug/kg/h,连续静脉输注10 min 后停药,应用脉搏指示连续 心输出量监测技术(PICCO)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3 min、5 min、8 min、10 min、15 min、20 min、30 min、45 min、60 min、90 min、120 min 的11 个时间点的HR、CI 和SVR。结果:HR、CI 和SVR 的EMAX 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表示:E= (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SICU 镇静时,患者HR、CI和SVR的EMAX 呈 年龄依赖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Measurement of in situ rates of nitrification in sedi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nitrification rates in intact sediment cores without disturbing the concentration gradients of oxygen and ammonium. N-serve (2-chloro-6-trichloromethyl-pyridine), a specific inhibitor of the autotrophic ammonium oxidation, was injected into a 0–2 cm surface layer of the sediment (20 ppm) and added to the water column of sediment cores (5 ppm). N-serve in these concentrations was sufficient to inhibit nitrification, but did not change the rate of ammonium production or incorporation in sediment suspensions, which were incubated aerobically and anaerobically. The ammonium accumulation in cores injected with N-serve was thus equal to the amount of ammonium which was oxidized to nitrate in the control cores. Nitrification rates were in the range of 0–3 mmol N m–2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