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毒的生态是指病毒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病毒是分子寄生物。对其所寄生的细胞内的微生境,有绝对的依赖性。如果脱离细胞而存在于细胞之外的自然条件下,则只能处于静止状态,既不显示生命形式,也不表现生活动力。除同细胞接触时才能  相似文献   

2.
近来我们不只一次的讨论过分子生态学,特别是病毒的分子生态学问题,并提出了病毒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有关的分子生态失调的论点。但都未涉及病毒微生态学或病毒分子生态学的基本含义。这里,有必要对之加以明确,然后才对人巨细胞病毒的分子生态学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腺病毒感染及胞内运输的分子机制研究主要来源于C亚群腺病毒在肿瘤细胞系中的研究结果。腺病毒对靶细胞的感染及胞内运输大致分为几步:病毒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特异结合,胞吞介导的病毒内化,病毒逃脱胞内体进入细胞质,病毒沿着微管运输至核孔,病毒基因组入核。病毒胞内运输效率极高,感染后1 h,80%以上的病毒基因组被送至核内。但是腺病毒胞内的运输方式会因以下几个因素变化而产生差异:靶细胞类型,细胞生理状态,病毒血清型。文中对腺病毒感染靶细胞及胞内运输的已有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基因治疗用途的病毒载体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平稳素作为分子生态调节剂的前景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微生物学免疫学系向连滨美国费城克莱茵史密斯生物制品及药品公司实验研究和发展研究所向家宁湖北医科大学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向近敏关于微生态调节剂的发展,国内已有报道。平稳素即细胞素及其受体,作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近年有关嗜肝DNA病毒进入细胞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主要介绍了近年来鸭乙型肝炎病毒细胞表面受体的研究进展,新发现的与乙型肝炎病毒进入细胞有关的细胞膜分子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的水解机制。  相似文献   

6.
隋文  黄敏  孙长凯 《生命的化学》2006,26(3):210-213
人类嗜T细胞病毒I型(HTLV-1)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CD4 T细胞后,已感染细胞通过病毒突触(virologicalsynapse)的方式与其他未感染的T细胞接触,将病毒颗粒直接传递到未感染细胞体内。这一新近发现的逆转录病毒感染方式涉及连续发生的一系列分子识别事件。目前对于病毒突触形成过程的分子识别机制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对其分子细节的深入研究必定会为人类攻克病毒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病毒受体是引发宿主受病毒感染的主要决定因素。病毒受体是指位于宿主细胞表面能被病毒吸附蛋白识别并与之结合 ,从而引起病毒感染的分子复合物。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是病毒感染的起始环节。而病毒受体与病毒吸附蛋白的结合是有其特异性的 ,即病毒感染细胞具有不同的组织嗜性和宿主范围。1 .病毒受体的本质病毒受体可分为单分子或多分子复合体。从生化角度上来说 ,大多数是蛋白聚糖、脂类或糖脂、糖蛋白 3种类型。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为单纯疱疹病毒的受体 ,多瘤病毒和正粘病毒的受体为糖蛋白及糖脂的神经节苷脂。部分病毒受体是细胞表…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为蚊媒传播的黄病毒家族成员之一,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其遍布整个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且感染后会引起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因而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JEV吸附与进入宿主细胞是其感染靶细胞的关键步骤,参与这一过程的分子主要是JEV表面的包膜蛋白以及宿主细胞表面的10余种黏附分子或病毒受体,包括被多种病毒使用的细胞表面分子、热休克蛋白以及特异性结合病毒的分子。明确参与JEV吸附与进入宿主细胞的分子,不仅能为阐明JEV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关系和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线索,还将对乙脑的预防以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现对参与JEV吸附与进入细胞的相关分子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一些医学研究人员相信HIV侵入细胞的途径马上就要真相大白了,在旧金日召开的第六届AIDS国际会议上,他们公布了新实验结果,这些实验结果将有助于未来的抗病毒感染治疗。科学家们已知HIV侵入细胞必须与细胞表面的CD_4分子结合,然而一些研究已经显示HIV在进入细胞时必须有另一未知分子的参与,如果我们能知道这个分子的性质,就可以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在本次国际会议上有几个科研小组对此分子提出了不同假设,但其中有一个小组证明他  相似文献   

10.
近来研究表明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研究中发现,许多病毒参与细胞凋亡的诱导和抑制,在这些过程中相关病毒的基因的表达起着关键作用,而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直接或间接参与这一过程,对于这些问题有助于阐明病毒感染后病毒和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本文对人乳头瘤病毒的E6、E7、E2、和E5等基因及表达蛋白与细胞凋亡相关因子p53、pRB等相互作用,以阐述HPV的致癌机理。  相似文献   

11.
宿主细胞内的DNA识别受体可识别病毒核酸分子并激活细胞天然免疫反应,从而产生抗病毒效应;同时,病毒也进化出相应机制来逃避或抑制这种免疫反应。本文总结了宿主细胞内DNA识别受体PYHIN家族识别病毒核酸并激活细胞天然免疫反应的特点和分子机制,并讨论了病毒逃避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树突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dendritic cell-specific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3-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和肝/淋巴结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liver/lymph node-specific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3-grabbing non-integrin,L-SIGN)是钙离子依赖的C型凝集素受体,通过识别病毒粒子表面含甘露聚糖或果糖寡聚糖的分子介导病毒进入细胞,但其在调节病毒复制中的作用较少被关注。本研究通过建立稳定表达DC-SIGN和L-SIGN及其功能域嵌合体的细胞系,分析两者过表达对鼠冠状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L-SIGN比DC-SIGN更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这种差异与两者胞内区序列和基序组成不同有关;鼠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通路分子磷酸化下调,过表达DC-SIGN和L-SIGN可抑制这种下调趋势。在没有鼠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mouse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mCEACAM1)存在时,DC-SIGN不能介导病毒感染。这些结果提示,DC-SIGN通过与mCEACAM1a分子相互作用和调节细胞信号通路分子功能以调控鼠冠状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3.
病毒感染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金福  涂长春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12):1950-1954
病毒的侵入会导致宿主细胞蛋白表达模式的改变,这种改变将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并决定病毒的致病进程和结果.因此,病毒感染蛋白质组学研究有助于揭示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病毒的分子致病机制,以及寻找病毒早期感染的分子标记、建立早期诊断方法、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本文介绍了病毒感染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病毒诱导宿主细胞蛋白质组改变和病毒感染宿主血清差异蛋白质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1概况病毒受体可以定义为位于宿主细胞表面能够被病毒吸附蛋白识别并与之结合,从而引起病毒感染的分子复合物,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蛋白聚糖、脂类或糖脂,大多数属于蛋白质。病毒受体可以是单体也可以是多分子复合物,具有特异性、高亲和性、饱和性、结合位点及靶细胞部位的有限性以及独特的生物学活性等[1]。病毒受体是公认的引发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主要决定因素,也是影响病毒宿主特异性和组织亲嗜性的决定因素之一。研究病毒受体的特性及其功能对于从分子水平阐明病毒感染与免疫的机制,深刻理解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研制更有效的病毒…  相似文献   

15.
早幼粒白血病蛋白核体(promyelocytic leukaemia nuclear bodies,PML-NBs)是哺乳动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动态的细胞核亚结构,参与DNA损伤与修复、细胞衰老与凋亡、基因表达调控以及肿瘤发生与抑制等多种重要的细胞活动。研究表明,PML-NBs也是多种病毒入侵细胞的作用靶点。PML-NBs通过介导细胞固有免疫反应或者作为细胞干扰素信号通路元件参与宿主细胞的抗病毒防御活动。该文以几种DNA和RNA病毒为例,综述了在病毒感染过程中PML-NBs与病毒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的功能意义,从而揭示PML-NBs在抵御病毒感染和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运用病毒单分子实时示踪(Single-virus Tracking)这一新技术深入研究PML-NBs在病毒感染中作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疱疹病毒膜融合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囊膜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膜融合是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重要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病毒囊膜表面糖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构象变化.疱疹病毒有多个糖蛋白及不同类型的细胞作用受体,相应的受体-糖蛋白复合体构成方式也有多种,其引致的膜融合机制被认为是目前病毒融合机制研究中最复杂的,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从病毒糖蛋白与相应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受体-糖蛋白复合体的形成与入侵途径,以及膜融合模式几个方面,全面综述疱疹病毒膜融合的分子机制,并展望了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病毒microRNA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roRNA(miRNA)是一类存在于多细胞生物中长约21-24nt的非编码RNA分子,它们与靶mRNA分子互补结合抑制蛋白翻译或导致mRNA降解,从而调控靶基因表达。miRNA已被证实在多种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调节包括细胞分化和分裂、细胞凋亡及癌症发生在内的多个细胞过程。利用生物信息学以及分子克隆的方法在线虫、哺乳动物以及植物中已发现超过4000条miRNA。最近在病毒中也发现有miRNA基因存在,通过对病毒miRNA靶基因的预测,推测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病毒编码的miRNA分子的特点、转录机制、功能、进化保守性以及病毒与宿主miRNA的关系都已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病毒相关miRNA研究的深入,必将对认识病毒-宿主相互作用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type B,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encephalitis B virus,简称乙脑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乙脑病毒感染具有明显的嗜神经性,它在神经元细胞中大量增殖并造成其损伤,以干扰素(interferons, IFNs)为核心的固有免疫应答在机体抵御乙脑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多项研究表明,乙脑病毒感染神经元细胞后,宿主细胞模式识别受体可识别病毒的结构成分,并经接头分子和转录因子等信号传递,介导IFN的产生。IFN随后激活下游干扰素信号通路,转录多种干扰素诱导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s, ISGs),启动宿主对病毒的固有免疫应答反应。现就乙脑病毒感染神经元细胞的固有免疫相关分子,如模式识别分子、关键接头分子、转录因子及IFN信号转导过程中相关的调控分子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正被称作T细胞的免疫细胞在身体抵抗感染和癌症的能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几十年来,导致T细胞活化的分子信号转导过程的详细信息仍然是一个谜。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描述了T细胞受体识别一种抗原(如病毒蛋白)从而触发导致一种免疫反应的前几个步骤发生的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  相似文献   

20.
脂筏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筏是细胞膜上富含鞘脂和胆固醇的微区结构,广泛分布于细胞的膜系统.脂筏中含有诸多信号分子和免疫受体,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更为重要的是,脂筏为细胞表面发生的蛋白质-蛋白质和蛋白质-脂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平台.研究表明,很多病毒可以利用细胞膜表面的脂筏结构介导其侵入宿主细胞,一些病毒可以借助脂筏结构完成病毒颗粒的组装和出芽.本文将综述不同类型的病毒如SV40、HIV等借助脂筏完成入侵以及流感病毒等利用脂筏完成组装和出芽的证据及机理,并概述目前研究病毒与脂筏相互作用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脂筏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将有助于对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的理解,从而可能发现新的、有效的对抗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