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肠弯曲菌生物学特性上的一些歧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润  刘岗 《微生物学报》2000,40(5):453-458
对195例不同年龄腹泻患者的粪便、690只健康和腹泻畜禽的直肠和泄殖腔拭子及108份腹泻死亡畜禽的脏器材料进行了空肠弯曲菌培养,共分离鉴定458株弯曲菌(其中空肠弯曲菌445株、结肠弯曲菌13株),就其一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采用Lior生物学分型法进行了354株弯曲菌(空肠弯曲菌352株、结肠弯曲菌2株)的分型。虽然表明绝大多数生物学性状符合已有文献描述,但也发现在形态、培养和生理生化特性及抗菌药抗性上存有一些歧异,其中最为主要的是483%(215/445)的空肠弯曲菌和231%(3/13)的结肠弯曲菌有萘啶酮酸抗性,11%(5/445)的空肠弯曲菌和76%(1/13)的结肠弯曲菌有噻孢霉素抗性,抗菌药抗性与菌株来源有关(P<0005)。352株空肠弯曲菌生物学分型结果表明在这些动物体内生物型Ⅰ(409%)和Ⅱ(582%)占优势,同一动物体内可有该菌的2个生物型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湖北地区家禽空肠弯曲菌的流行状况及其分子特征,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对2013–2014年的47株禽源空肠弯曲菌湖北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方法】以空肠弯曲菌的7个管家基因aspA、glnA、gltA、glyA、pgm、tkt和uncA为目的基因,提取样本基因组后PCR扩增,测序和分析。将测序结果上传数据库进行比对,制作成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遗传进化树。【结果】分离株共有38个ST型,10个克隆群,其中最多的克隆群为ST-353CC和ST-464CC,发现2个新的等位基因编号和25个新的ST型。遗传进化树显示,不同家禽宿主中空肠弯曲菌序列型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地区和来源的空肠弯曲菌呈现出遗传多样性。【结论】本研究对湖北分离的47株禽源空肠弯曲菌进行了MLST分析,其结果显示菌株多样性较为丰富,将为我国家禽空肠弯曲菌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科学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空肠弯曲菌华东动物源分离株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空肠弯曲菌菌株间的分子特征,对不同宿主来源的空肠弯曲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方法】选择空肠弯曲菌的7个看家基因gltA、aspA、glnA、glyA、pgm、tkt和uncA作为目的基因,对2006-2008年间华东地区分离的42株空肠弯曲菌样本进行PCR扩增后测序。将测序结果软件分析并上传到数据库进行比对,将结果制作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遗传进化树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数据库已有类型比对,发现了24个新的ST型,通过进化树得到其遗传关系。【结论】MLST方法对于研究空肠弯曲菌的菌株群体基因差异与进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背景】弯曲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革兰氏阴性、微需氧、弯曲螺旋状。【目的】为了解安徽地区弯曲菌流行状况和分子遗传特征,对安徽6个不同地区动物源的弯曲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分离株分子分型。【方法】通过形态学及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PCR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以弯曲菌7个管家基因asp A、gln A、glt A、gly A、pgm、tkt和unc A为目的基因对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并制成遗传进化树。【结果】共分离到42株弯曲菌菌株,源自6个地区的分离株具有较为一致的形态特性和相似的生化特性。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显示,本研究中共获得32种ST型,共发现9种新的ST型(8190、8222、8223、8831、8833、8841、8832、8834和8843)和6个新的等位基因(gln A606、gln A607、glt A518、gly A680、pgm863和unc A541)。进化树结果显示,空肠弯曲菌与结肠弯曲菌遗传关系相差甚远,聚集归为两个大群,分别有5个分支和3个分支。【结论】安徽6个地区不同来源的空肠弯曲菌与结肠弯曲菌均有丰富的基因型,且没有明显优势的基因型。从遗传变异的角度来看,空肠弯曲菌复杂多样,结肠弯曲菌相对保守。  相似文献   

5.
空肠弯曲菌增菌方法的研究与血清学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空肠弯曲菌增菌培养基作了改进,以增菌法与直接分离法(直接法)对比进行实验。从379份腹泻成人粪便中分离出29株空肠弯曲菌,其中增菌法分离出29株(100%),直接法15株(51.72%)。增菌法提高检出率48.28%,P<0.001,两法差异非常显著,符合率为96.3%,说明增菌法优于直接法。另外,用烛缸培养法从鸡和猪粪便中分离出空肠弯曲菌分别为50和32株。对人、鸡和猪粪便中检出的110株菌作了血清学和生物学分型。从分出的15个血清型谱中发现不同来源菌株有共同性血清型,多集中于45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加拿大Lior博士提供的标准抗血清,采用快速玻片凝集法对广西地区人、畜、禽所携带的38株空肠/结肠弯曲菌进行血清学分型鉴定,结果(见表1)是人源菌2株均为血清第8型;鸡源菌16株分别为血清第1、4、8、11、17、21型,不能分型3株;鸭源菌11株,分别为血清第5、8、20、21、46、53型,不能分型2株;豚鼠源菌7株,分别为血清第4、6、7,8、21型;鸽子源菌2株分别为血清第5型和21型,各源菌株中,与人源血清型相同(第8型)的鸡源株占25%;鸭源株占18.2%;豚鼠源株占42.8%,以上研究说明这些动物与人感染空肠/结肠弯曲菌有密切关系,家禽是人感染的重要贮存宿主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fliD基因对空肠弯曲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阐明该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fliD基因的插入失活突变株NCTC11168△fliD,并通过与野生株比较,对fliD突变株生长速率、运动力、黏附力和侵袭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与野生型NCTC11168相比,突变株NCTC11168△fliD的生理生化特性不变;突变株的生长速率无明显变化;MH半固体穿刺实验中,突变株只能在接种处生长,运动力明显减弱;在Caco-2细胞黏附、侵袭实验中,fliD突变株的黏附率和侵袭率分别为164.00±19.49、55.00±6.09,fliD基因失活使得突变株的黏附率和侵袭率显著降低(0P0.01)。【结论】fliD基因是空肠弯曲菌运动能力重要的分子基础,与空肠弯曲菌感染细胞的黏附侵袭作用密切相关,即与空肠弯曲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Penner氏被动血凝法,对476株空肠弯曲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分型率为69.33%,共检出30种不同血清型,其中人源菌有17个型,鸡源菌有19个型,鸭源菌有16个型,猪源菌有17个型。其中常见型与国外报道的完全不同,与国内上海、苏州等地区报道的材料也有不同,说明空肠弯曲菌的血清型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但发现当地的动物源菌株的血清型与人源菌血清型的关系密切,鸡、鸭、猪的血清型与当地人源菌血清型相同者分别占89.7、81.4和94.07%,因此认为这三种宿主动物是莆田地区人类空肠弯曲菌肠炎的主要传  相似文献   

9.
【目的】原核表达空肠弯曲菌细胞致死性肿胀毒素B蛋白(CdtB),制备其单克隆抗体(mAb),并研究mAb抗毒性作用。【方法】扩增空肠弯曲菌cdtB基因并将其构建到pET-30a(+)和pGEX-6p-1表达载体,以原核表达的GST-CdtB蛋白为免疫原,应用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细胞上清和mAb腹水效价,Dot-ELISA、Western blot分析mAb特异性,并以CaCo-2和HD-11细胞为模型,鉴定mAb抗毒性能力。【结果】成功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cdtB和pGEX-6p-1-cdtB,并融合表达rHis-CdtB和rGST-CdtB蛋白。获得5株稳定分泌CdtB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F3,1F5,2E4,2E11,2F2。抗体Ig类和亚类检测显示2E11 Ig亚类为IgG2b,其他4株均为IgG1。抗体效价高达1:(1×108)。Dot-ELISA试验表明5株mAb均能与空肠弯曲菌标准株发生特异性反应,与非空肠弯曲菌呈阴性反应;Western blot法分析表明5株mAb均能与纯化蛋白rGST-CdtB有良好的反应性。基于CaCo-2细胞的黏附和侵袭实验表明mAb能显著降低细菌的黏附和侵袭能力(P0.01)。【结论】成功制备了针对空肠弯曲菌CdtB蛋白的mAb。为进一步研究空肠弯曲菌致病机制,以及为研制治疗性类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和结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coli)是引起人类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传统生化方法在鉴定弯曲菌时存在步骤多、耗时长、通量低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弯曲菌全基因组进行序列、基因注释、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以及CRISPR-Cas系统等分析,挖掘能够有效区分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高分辨力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在基因组序列长度、GC含量、基因数量、多位点序列分型以及CRISPR-Cas系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研究还发现了一段在空肠弯曲菌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的高分辨力CRISPR重复序列。这些特征可用于构建能够准确鉴别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生物信息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