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目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天和晚上所形成牙菌斑生物膜中变异链球菌的数量,比较早晚牙菌斑中变异链球菌定植的差异.方法 收集30名健康成人全口口腔洁治后白天和晚上形成的龈上菌斑,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合成变异链球菌特异性引物,纯化PCR产物获得目的基因连接于pTA-TA载体,克隆于大肠埃希菌DH5 α感受态细胞.选取阳性克隆测序后纯化质粒DNA,获得质粒标准品.将样本和梯度稀释的质粒标准品进行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标准曲线,定量样本中变异链球菌DNA的拷贝数.结果 早晚牙菌斑细菌基因组DNA样本的扩增曲线均在标准品的扩增曲线范围内.晚上所形成牙菌斑中定植的变异链球菌数量(对数值7.67 ±0.77)高于白天定植的变异链球菌数量(对数值7.25±0.62)(P =0.007).结论 牙菌斑的微生物定植存在日夜节奏变化,晚上所形成牙菌斑中变异链球菌数量多于白天.  相似文献   

2.
牙菌斑生物膜是附着于牙釉质表面,由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构成的一种聚集体。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与生长对口腔健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许多研究证实口腔疾病如龋齿和牙周病都与细菌的积累及牙菌斑的形成有关。在牙菌斑生物膜形态建成过程中,牙齿表面最初的定殖菌对生物膜的微生物组成和结构至关重要,这些初级定殖菌决定了后续与之结合形成共生体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的微生物组成可能在与生物膜形成相关的口腔病理状况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本文就牙菌斑生物膜的生长及控制进行综述,介绍其微生物的早期定殖和成熟过程、以及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牙菌斑生物膜的控制,以期为了解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机制及相关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牙菌斑生物膜是牙周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早期定植菌链球菌与晚期定植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相互作用复杂多样,而牙龈卟啉单胞菌是重要的牙周致病菌,本文就链球菌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如何改善口腔护理方法,提高口腔清洁效果。方法:通过评估56个护理专业学生腔护理的牙菌斑指数,来评价口腔的健康状况。结果:护理专业学生通过口腔护理后,牙菌斑指数明显低于口腔护理前的指数。通过对下臼齿内侧的牙齿护理前后的对比,且下臼齿的牙菌斑指数,指数均高于其他牙齿,这种统计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结论:良好的口腔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牙菌斑,改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口腔护理时,护理人员应注意下臼齿口内侧的护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口腔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益生菌对口腔菌群和宿主健康的调节作用已成为广泛研究的话题。已有证据表明,益生菌可以竞争性地抑制口腔中致病细菌的黏附和定植,分泌抗菌物质以减少病原菌。本文综述了相关益生菌对变形链球菌这一公认的龋齿病原菌的作用,包括:(1)生物表面活性剂、细菌素、胞外多糖等益生菌代谢产物对变形链球菌牙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2)刺激宿主免疫反应,调节口腔菌群组成;(3)下调或阻断变形链球菌细胞中与黏附在牙齿表面形成生物膜相关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6.
形成牙菌斑的生物膜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各种微生物通过高丝氨酸内酯(AHL)或寡肽等不同的信号分子产生群体感应(QS),形成的群体感应使各种微生物建立了区系平衡,对龋齿及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治疗产生严重影响。因组成生物膜的各种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受性有显著差异,因此在治疗中增加了对宿主免疫的相应要求。为进一步探讨QS系统在牙菌斑形成中的作用特点,本文就牙菌斑的形成与抗药机制、群体感应系统及其信号分子、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因子和研究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在口腔中的特征性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在慢性胃炎患者口腔中的分布.方法:依据Hp尿素酶C基因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设计引物建立PCR方法,从32例慢性胃炎患者口腔内多部位采集标本,检测和鉴定牙菌斑(每人采集6个牙的龈上和龈下菌斑)、含漱液、舌背黏膜、颊黏膜及腭黏膜表面中的Hp.结果:32例患者中有29例(90.6%)从口腔内牙菌斑、含漱液、舌背黏膜、颊黏膜及腭黏膜至少一处检测出Hp,其中28例(87.5%)从胃和口腔内同时检出Hp,口腔内各部位标本中Hp检出率依次为牙菌斑84.4%,口腔含漱液56.2%,舌背黏膜43.8%,颊黏膜28.1%,腭黏膜9.4%;在384份牙菌斑中,磨牙的牙菌斑Hp的检出率高于前牙(33.2%vs21.9%,P<0.01);而上下牙的牙菌斑Hp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29.7%vs29.2%,P>0.05);在PD>4 mm的牙周袋,菌斑Hp检出率显著高于PD<4 mm的袋(P<0.05),龈下菌班H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龈上菌斑(P<0.01).结论:口腔多部位存在Hp,牙菌斑中居多,并呈一定的分布规律;口腔Hp可能是胃Hp感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牙菌斑及胃粘膜分布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对80 例慢性胃溃疡患者的牙菌斑及胃粘膜组织进行Hp 检测。结果:48 例胃粘膜Hp 阳性的患者中12 例牙菌斑Hp 阳性;胃粘膜Hp 阴性的患者无一例牙菌斑Hp 阳性;胃Hp 阳性检出率大于牙菌斑。结论:幽门螺杆菌不仅存在于胃粘膜组织中,也存在于口腔牙周组织中。提示牙菌斑可能是Hp 的重要寄居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低龄龋齿儿童与口腔健康儿童的微生物组检测,探讨低龄儿童龋病牙菌斑的菌群组成特征。方法在深圳地区招募轻度龋齿、重度龋齿及口腔健康儿童共100名,采集其牙菌斑或健康牙齿表面微生物样本,采用MiSeq测序平台进行16S V4-V5区域的高通量测序。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对低龄龋齿儿童的牙菌斑的微生物组成的特征进行挖掘分析。结果相对口腔健康儿童,重度龋齿患儿的牙菌斑微生物多样性增加,轻度龋齿患儿则减少,但变化不显著。门水平的优势菌主要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及拟杆菌门,虽有相对丰度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10位的优势菌属中,轻度及重度龋齿儿童的最高丰度优势菌属为棒状杆菌属,重度龋齿儿童与健康儿童中的棒状杆菌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5 5, P=0.028 1)。健康儿童口腔的优势菌属包含了卟啉单胞菌属,但在轻度及重度龋齿儿童的优势菌属则替换为月形单胞菌属。种水平的菌群结构分析显示,前10位的优势菌丰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低丰度的致病菌如变异链球菌(H=27.302 1, P<0.000 1)、Atopobium parvulum(H=17.418 2, P=0.000 2)、栖牙普氏菌(H=10.598 9, P=0.005 0)、唾液普氏菌(H=10.035 0, P=0.006 6)等则在重度龋齿儿童中显著富集。结论低龄龋齿儿童的牙菌斑微生物结构发生了改变,部分口腔有害菌的丰度显著增加与龋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Capnocytophaga,简称Capno)是国外学者近年从人牙菌斑中分离到的新菌属。作者从人的健康和炎性牙周龈下菌斑中分离到615株Capno,其鉴定特点如下:革兰氏阳性细梭纤柔杆菌,仅在厌氧环境和含10%CO_2的空气中生长;在BHI血琼脂表面形成典型的“润湿性”菌落,并产生桔黄色色素和特殊的焦糖气味;在含葡萄糖的PYG肉汤中最终pH值<6,琥珀酸和乙酸为主要的代谢酸产物。根据发酵碳水化合物和还原硝酸盐可鉴定本菌属的三个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正畸患者口腔内环境往往会受到多种不良影响,造成大量微生物种群定植于牙龈周围,并形成牙菌斑改变牙周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正畸效果及疗程产生较大不利因素,如何采用合理干预措施降低口腔正畸患者牙菌斑和牙龈炎的发生率,成为正畸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脉冲式冲牙器对正畸患者牙菌斑及牙龈炎症的影响。方法:以82例青少年正畸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将正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于正畸后30天后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及日常刷牙方法系统培训,研究组正畸患者采用脉冲式冲牙器;于干预前后评价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Quigley-Hein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结果:在干预前,志愿者与正畸30天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口腔卫生问题,正畸患者GI及PI等指数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定周期的干预,两组正畸患者的GI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研究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式冲牙器能够产生超细高压脉冲水柱,可以在正畸治疗期间有效提高菌斑清除率,减缓牙龈炎的进程,不同程度改善正畸患者口腔卫生,有助于提高正畸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曾周榕  孙蕊容  郑春燕  蔡晓丹 《蛇志》2009,21(3):192-192
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是目前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除全身因素外.细菌、牙菌斑、牙结石、不良修复体等是造成牙龈炎和牙周炎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症状为牙龈炎症和出血、牙周袋形成浆性分泌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或移位,最后导致脱落。我院应用牙周沽治联合用药治疗180例牙周病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牙齿的发育过程,包括由胚胎早期预定成牙部位到发育形成完整的牙齿,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牙齿的发育过程实际上就是牙源性上皮和颅神经嵴来源的牙源性间充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最初被认为是一种具有高效骨诱导性的蛋白,能够诱导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转化形成软骨以及骨组织,之后的研究证明BMPs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今为止经过众多科学家的研究,牙齿发育与BMP信号通路的关系已经研究的相当透彻.  相似文献   

14.
难辨梭菌在地鼠肠粘膜中粘附定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难辨梭菌(C.d.)在地鼠肠粘膜中的定植进行了细菌分离和超微结构的研究,以探索C.d.的定植及C.d.性肠炎的发病机理。结果表明,用抗生素处理再接种C.d.的地鼠肠粘膜和盲肠内容物均分离到C.d.并证明正常菌群对C.d.定植有拮抗作用。不同肠段内C.d.的定植量有较明显的差别。无毒株与毒力株定值量亦稍有不同。接种C.d.自第5天起逐渐减少。接种C.d后24小时扫描电镜可见肠粘膜粘液层内和上皮细胞表面有大量C.d.定植。透射电镜亦观察到在上皮细胞表面有C.d.定植。毒力株定植12小时可引起上皮细胞线粒体和细胞基质肿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牙面彻底清洁后24 h内牙面上定植的变异链球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总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方法 8名健康成人接受全口洁治后,分别于6、12和24 h收集龈上菌斑,提取菌斑内细菌的基因组DNA。设计变异链球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总菌特异性引物,获得目的基因,克隆于大肠埃希菌DH5α感受态细胞,测序后获得质粒标准品。将样本和梯度稀释的质粒标准品进行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绘制标准曲线,确定样本中变异链球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总菌DNA拷贝数。结果牙面彻底清洁6 h后即有大量变异链球菌定植,变异链球菌拷贝数占总菌的0.32%,24 h后增加到0.67%。12 h时定植的变异链球菌拷贝数高于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24 h后继续增加(P=0.024)。12 h时定植的总菌拷贝数高于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24 h后继续增加(P=0.042)。牙菌斑中伴放线放线杆菌的拷贝数低于103。结论早期牙菌斑中12 h定植的变异链球菌和总菌数量高于6 h,且24 h内不断增加,仅有少量伴放线放线杆菌定植。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讨论了得自肺炎链球菌的Spr1345的黏蛋白结合结构域的晶体结构,来源于肺炎链球菌R6的Spr1345表面蛋白是一种22 kD黏蛋白结合蛋白(MucBP),这种蛋白涉及到在人肺和呼吸道的黏附和定植。它是由黏蛋白结合结构域(MucBD)和富含嘌呤结构域(PRD)所构成,其  相似文献   

17.
肿头龙类(Pachycephalosaurian)是鸟臀类晚期一支稀少而特化的动物。其特征是头盖骨(额顶骨)增厚、平到拱起,表面(尤其四周)有许多骨质突起,在头骨拱起类型中上颞孔一般封闭。前上颌骨齿列存在,多少有些异齿系性质,牙齿单列。它的亲缘关系至今尚不明确。1856年,Leidy开始对这类恐龙研究,至今仅发现6属12种。  相似文献   

18.
牙菌斑是由多种微生物在牙面上沉积,有机基质互相集聚、交联而形成的生物膜结构,生物膜中微生物相互依存、相互竞争,构成了复杂的微生态关系。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是导致龋齿重要过程。本文综述了细菌生物膜与龋齿发生的关系,以期为龋齿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的右旋糖酐酶(Dextranase,EC 3.2.1.11)对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产生的牙菌班物质的作崩,进行了体外试验。发现该酶能阻止变形链球荫在蔗糖培养基中形成的牙菌斑物质在不锈钢丝上的附着,其阻止附着的能力与加入的酶量正相关,且对不同血清型的变形链球茧形成的牙菌斑都存在这秘关系,只是程度上略有差异。对国内常见的c型变形链球旃(cY一9{)所形成的牙菌斑也相当有效。55#t、该酶能促使已形成的附着物的脱落。通过显徽镜观祭,看到变形链球菌在蔗糖培养基中培养,能在细胞外形成一甚粘性多糖类物质,若在培养时加八朽旋稽酐酶,经对菌落和菌体形态的观察,均见这类物质的量大为减少。上述结果都为陔酶在龋病防治方面的功效提供了实验室证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牙菌斑培养菌群宏基因组文库,筛选牙菌斑生物膜中细菌的抗生素耐药基因.[方法]采集20例无龋健康人的集合牙菌斑并进行厌氧培养.提取牙菌斑培养菌群宏基因组构建Fosmid文库.用卡那霉素、四环素及氨苄西林对文库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到的抗性Fosmid克隆进行末端测序、亚克隆构建、亚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构建了牙菌斑培养菌群宏基因组Fosmid文库,插入片段长度在36-48 kb间约有15 120个克隆,插入片段长度小于36 kb的约有3 360个克隆.筛选获得一个氨基糖苷类双功能修饰酶AacA-AphD基因、一个核糖体保护蛋白型四环素耐药基因tet (M)及一个C家族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证实了可以通过构建宏基因组文库的方法来筛选牙菌斑培养菌群中的抗生素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