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兴凯湖的水生植被及其生态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述了小兴凯湖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植被类型、生物量及其在湖泊淤积和渔业中的作用。该湖属老年期湖泊,水生维管束植物共有25科56种,优势种为竹叶眼子菜、荇菜、芦、菰等。植被类型可划分为沉水植被、浮叶植被和挺水植被等三个亚型,包括12个主要植物群丛。全湖水生植物总生物量(湿重)为196380吨;以植物现存量计算,草食性鱼类的年生产力应为78.75吨。由于水生植物大量繁殖,为减缓湖泊的垫平作用,可适量放养草食性鱼类,控制住水生植物的过量繁殖;同时引种一些经济水生植物,压住水中杂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我国内陆水生植被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生植被的研究一直是植物生态学研究领域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其目的是研究水生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水生植被状态及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性。我国是地表水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江河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内陆水体面积约19.2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50,因而有着开展水  相似文献   

3.
武汉东湖水生植被及其恢复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3年对武汉东湖三个主要湖区(郭郑湖、汤林湖和牛巢湖)水生植被的调查表明,该湖区共有水生植物32种,优势种为大茨藻、狐尾藻、苦草和菱。金鱼藻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植被类型可分为11个群丛,植被面积约为0.65km ̄2,总生物量为1236.39t(湿重),植被带状分布仅见于汤林湖北部和其他部分湖汊。汤林湖和牛巢湖水生植被正处于自然恢复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水生植被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本文列出了鄱阳湖98种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名录,叙述了水生植被的分布。鄱阳湖水生植被面积为2262平方公里,占全湖总面积的80.8%。湖中植被呈不规则环带状分布,并可划分为湿生、挺水、浮叶和沉水4个植物带,9个主要植物群丛。并研究了鄱阳湖水生植被的演变及发展趋势和湖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对植被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水生维管植物研究:Ⅱ、水生维管植物对干涸的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煜 《广西植物》2001,21(4):326-329
根据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研究了水生维管植物对干涸的不同的适应对策,归纳为3类:(1)直接适应型(或称生理适应型);(2)间接适应型;(3)休眠适应型。这有助于认识水生植物的适应特征,揭示干涸对部分水生植被演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淤泥湖水生植被的天然恢复过程、群落组成、结构、功能与动态等进行了定位研究(1992 ̄1995)。该湖水生植物共有20科29属41种。4种生活型的植物种类在该湖均有分布,以沉水草本(15种)和挺水草本(13种)为多。8个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广布成分16种和东亚成分10种。群落结构包括层次结构和层片结构。该湖共有8个群落类型;群落现存量3208.8g·^-2,全湖植被资源贮量为16365.2t。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湖泊是相对独立于鄱阳湖主体湖的一个区域,是国际重要湿地。1998年的特大洪水导致湖泊中水生植物的地上部分大量毁灭。通过1999年和2001年的植被调查,并与历史资料比较,探讨了特大洪水干扰后的植被恢复动态。结果表明,1999年湖泊水生植物的种类和生物量均低于干扰前的水平;2001年物种种类已经恢复,苦草(Vallisneria spp.)和黑藻(Hydrialla verticillata)的生物量已超过干扰前的水平,但其它物种的生物量仍较低,尚处于恢复的初始阶段。据此推断,物种问恢复速度的差异主要与物种的无性繁殖方式有关。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湖泊的植被恢复不同于温带和其它亚热带的湖泊,不经历轮藻(Chara spp.)作为先锋优势种的阶段,苦草和黑藻可以作为先锋种首先在湖泊中恢复。这可能与鄱阳湖作为通江湖泊其水位频繁波动、轮藻不易定居有关。研究显示,洪水导致的水生植物生物量下降和物种数目减少只是短期现象,湖泊水生植物能在几年内恢复到干扰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淤泥湖水生植被的天然恢复过程、群落组成、结构、功能与动态等进行了定位研究(1992~1995).该湖水生植物共有20科29属41种.4种生活型的植物种类在该湖均有分布,以沉水草本(15种)和挺水草本(13种)为多.8个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广布成分16种和东亚成分10种.群落结构包括层次结构和层片结构.该彻共有8个群落类型;群落现存量3208.8g·m-2,全湖植被资源贮量为16365.2t.  相似文献   

9.
东湖围隔(栏)中水生植被恢复及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重建湖泊水生植被 ,在武汉东湖无鱼的 2个大型围隔和 1个围栏中进行了水生植被自然恢复和人工结构优化试验 ,两年内 ,围隔 (栏 )中的植被均得以恢复 ,植物月生物量均值均高出对照区约 1倍 ,自然增加的维管束植物比对照区多 3~ 6种 ,漂浮植物易定殖 ,水绵和刚毛藻较易生长 ;自然恢复的植被常以穗花狐尾藻、野菱等为优势种 ,缺乏挺水层 ,群落结构不理想 ,通过合理选种植物 ,可较快地改善其结构 ,加快植被恢复进程 ,经初步实验 ,莲、芦苇、苦草、金鱼藻和穗花狐尾藻适应性较强 ,可作为重建东湖水生植被的先锋种 ,以沉水植物为主体的植被结构较优良 ,控制养鱼是恢复水生植被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白洋淀水生植被初步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白洋淀水生植被的物种组成、群落类型、分布格局及物种生物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湿地共有水生植物39种,隶属于21科32属,其中挺水植物16种,沉水植物14种,浮叶根生植物6种,漂浮植物3种.与20世纪90年代初相比,水生植物共减少了9种,群落类型也由原来的16种变为现在的13种,大面积轮叶黑藻、大茨藻等优势群落消失,物种分布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群落生物量较1980年大幅下降.人工养殖、污染物随意排放和水位的变化可能是造成白洋淀湿地退化、水生植被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沉积硅藻揭示的历史时期水生植被信息以梁子湖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生植被是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态特征之一, 了解其群落历史演化特征, 对生态退化湖泊的修复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研究选择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草型湖泊梁子湖, 基于梁子湖沉积岩芯210Pb/137Cs测年、沉积硅藻序列和梁子湖长期水生植被监测记录, 探讨利用沉积硅藻记录来重建该湖历史时期水生植被演替特征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 梁子湖沉积硅藻记录对历史时期水生植被的演替有较好的反映; 基于此, 对梁子湖过去近200年的水生植被覆盖度进行了重建; 与湖泊流域历史环境信息的对比分析表明洪水是影响该湖水生植被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证实了在浅水湖泊中, 沉积硅藻可揭示历史水生植被的信息, 并为该湖的水生植被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对该区富营养湖泊的生态修复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湖泊水位变动对水生植被的影响机理及其调控方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刘永  郭怀成  周丰  王真  黄凯 《生态学报》2006,26(9):3117-3126
水位的高低及其变动范围、频率、发生的时间、持续的时长和规律性等是影响湖泊水生植被的核心因子.水位变动有短期、年内季节性和年际变动3种,对湖泊水生植被有不同的影响机理.水位短期变动通过对水体中的悬浮物、透明度、光衰减系数等的影响而对水生植被产生作用;周期性的年内季节性和年际水位变动可对水生植被的生态适宜性产生影响,并进而改变其时空分布;长期的高水位和低水位以及非周期性的水位季节变动会破坏水生植被长期以来对水位周期性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从而影响了植被的正常生长、繁衍和演替.植被的极端深度和物种多样性是水位调控的核心表征指标,可通过经验数据分析法、生态模型法和参照法等方法来确定湖泊的适宜水位变动范围和时间.研究对象选择、研究方法、管理中的应用以及重要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等是今后相关研究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 ,研究了水生维管植物对干涸的不同的适应对策 ,归纳为 3类 :(1 )直接适应型 (或称生理适应型 ) ;(2 )间接适应型 ;(3 )休眠适应型。这有助于认识水生植物的适应特征 ,揭示干涸对部分水生植被演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程海水生植被现状及其演变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0年来,程海水生植物种类和群落类型进一步趋于简单化,水生植被覆盖度由24%~75%变为0.2%~85%,分布最大水深虽由4.5m延伸至5.5m,分布面积却由527.8hm2缩减为73.05hm2,资源蕴藏量由4766吨降低至314.53吨。分析认为:程海南部大面积适生生境破坏、水质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不合理放养草鱼是加剧其水生植被衰退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恢复南部湿地、削减入湖污染物、禁止投放草鱼、控制水质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黄河三角洲贝沙植被、海滩涂植被、水生植被和低山丘陵植被4个自然植被类型,以及植物群丛的自然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武汉月湖水生植被重建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生物操纵、浮水植物和植物浮岛原位净化、岸边人工湿地净化和科学种植等措施,2-3年内,在长江中游地区、面积为0.66km2、水质为劣Ⅴ类的重富营养湖泊武汉月湖重建了以菹草和伊乐藻为优势种的沉水植物先锋群落,2005年春季的沉水植物盖度达到45%,提高了透明度。利用水位低、透明度相对高的冬季种植伊乐藻、菹草等适合冬春季生长的沉水植物是建立沉水植物先锋群落的一个有效途径。重污染水体过低的透明度是重建沉水植被的主要限制因子,在低水位或较高透明度时期,水生植物可以耐受相对较高的污染负荷,并且在有条件降低水位时,会大大提高重建沉水植被的成功率。重建并保持长期稳定的水生植被必须截污,并把营养盐浓度削减到一定范围内。水生植被重建初期是最脆弱的时期,水位、污染负荷等生态因子的较大波动很容易破坏植物群落,在这一时期要尽量保持关键因子的稳定,注意控制浮萍的扩张,使形成的生态系统逐步走向成熟。清除鱼类对提高水的透明度有重要作用,但必须伴随着水生植被的恢复或重建才能维持长久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广东境内珠江流域水生维管束植物区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流域已知有水生维管束植物(以下简称水生植物)131种,分别隶属81属,44科.其中珠江三角洲的种类最丰富为111种,西江75种,东江67种,北江57种.从植物地理分布方面进行分析:世界分布55种,占本流域总数的42%;热带亚洲分布35种,占总数的27%;热带-亚热带分布16种,占总数的12%;热带-温热带分布21种,占总数的16%;温带分布4种,占总数的3%.除世界分布种(种类最多)以外.热带亚洲分布种所占的比例(27%)显得最为突出.但它们只是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向亚热带扩散的种类.热带-亚热带分布,其比例虽然只占12%,但它们当中的许多种是本流域水生植物群落的优势种,它们分布广、长势旺、繁殖力强.它们与热带-温带分布(16%)种类共同组成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主要成分.温带分布的种仅占3%,对本流域水生植被的影响是微弱的.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湖泊水生植被调查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湖泊成因多种多样,不同成因湖泊水生植被调查方法不尽相同。文中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湖泊水生植被的描述与分析、取样技术等方面提出了长江中下游湖泊水生植被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长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长湖位于湖北省荆州地区,面积133.2km~2是江汉湖群中较大的淡水湖。湖中分布有40种水生维管束植物、12个群丛,湖中植被呈不规则环带状分布,并可划分为湿生、挺水、浮叶和沉水四个植物带。水生植被生物量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20.
武汉东湖水生植被春恢复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1993年对武汉东湖三个主要湖区水生植被的调查表明,该湖区共有水一植 物32种优势种为大茨藻、狐尾藻、苦草和菱。金鱼藻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