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书讯     
《动物学杂志》2005,40(5):118-118
郑光美院士主编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已于2005年5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继《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后,收入“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的又一部巨著,是一部研究中国鸟类分类系统以及种和种下分类与分布的专著。参考鸟类分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全书共收录中国鸟类1331种(2260种及亚种),隶属于24目、101科、429属。书中给出每个种的中文名和英文名,以及种和亚种的拉丁学名、分布区(包括动物地理亚区和省级行政区)。为便于国际交流,书中亦列出了分布区的英文名。本书还认真核定了中国特有种鸟类,列出71种中国特有鸟名录。书中附有参考文献以及拉丁学名、英文名和中文名索引,以及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图和行政区划图,以便读者检索和查阅。  相似文献   

2.
中国柳莺属鸟类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柳莺属(Phylloscopus)是广泛分布于旧大陆地区的小型食虫鸟类,目前全世界已知66种,其中约50种见于亚洲。该属鸟类外部形态十分相近且同域分布种数较多,历来是鸟类分类学中的研究难点及热点。2003年贾陈喜等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表的分布于我国的柳莺属鸟类新种及相关分类学变动,涉及3个新描述种和9个由亚种提升的种,共计30种26亚种。2003年以来关于柳莺属鸟类的分类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同时我国境内也发现了一些新的分布记录。综合最新的文献及分布资料,整理得知我国现有柳莺属鸟类41种31亚种,与2003年的状况相比已有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新描述种方面,德国学者Martens等2008年描述了黄腹柳莺(P.affinis)种组中的一新种———华西柳莺(P.occisinensis);2010年瑞典学者Alstrm等报道在越南和老挝地区新发现的灰岩柳莺(P.calciatilis)已被证实在我国有分布;亚种提升为种方面,如日本柳莺(P.xanthodryas)自极北柳莺(P.borealis)中独立,冠纹柳莺(P.claudiae)和西南冠纹柳莺(P.reguloides)分开等;分类地位再评议方面,如灰头鹟莺(Seicercusxanthoschistos)实为灰头柳莺(P.xanthoschistos)等;新分布纪录方面,如欧柳莺(P.trochilus)在内蒙古达里诺尔湖地区发现确切记录等。现今对柳莺属鸟类分类学方面的研究已明显呈现出传统形态学、分子遗传学、声谱分析及野外鸣声回放实验等新老技术手段相整合,多方面多角度地阐述问题的局面。中国是世界柳莺属鸟种分布最多的国家(其中有9种仅在或主要于我国境内繁殖),但我国鸟类学者关于该属鸟类的研究工作并不多见。柳莺属鸟类在分类学和进化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我国鸟类学工作者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3.
鸟类宏观分类和区系地理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Dickinson,E.C.,主编,2003年出版的"The Howard and Moore Complete Checklist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一书和2000~2008年的有关文献的记载,在1958~2008年的50年期间,全世界所描述发表鸟类的新种,计有171种.以每10年中所发表的新种数进行统计比较,以1997~2007年期间所发表的新种为最多;按发现新种所属目级分类阶元的统计比较,以雀形目发现的新种为最多;按地区进行统计比较,以南美洲发现的新种数为最多,非洲中南部地区和太平洋诸岛为次;在中国境内描记的新种有台湾短翅莺Bradypterus alishannensis、峨嵋柳莺Phylloscopus emeiensis、海南柳莺Phylloscopus hainanus、峨嵋鹟莺Seicercus omeiensis、淡尾鹟莺Seicercus soror、弄岗穗鹛Stachyris nonggangensis、四川旋木雀Certhia tianquanensis等7种,其中由中国鸟类学者描记的有四川旋木雀和弄岗穗鹛两种.这说明鸟类的宏观分类研究,时至今日仍有研究的必要和发展空间.种下分类,是探讨同一个物种,随着分布区域的扩大,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产生地区性分布种群的变异,以致新物种形成的途径,是宏观分类学研究一个物种的演化发展.所以是当今鸟类分类研究的热点之一.据统计,1958~2008年的50年间,新描述发表的亚种数,约为1 129亚种.繁殖区域分布较为广泛的种类,所描记的亚种较多.如岛鸫Turdus poliocephalus分化有51亚种之多.中国鸟类的分类与区系地理学研究,大致可分为起步时期(1949年以前)、新中国建立之后的考察及宏观分类研究的总结整理时期(1950~2005)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发展研究时期(1999年以后)等3个时期.郑作新所出版的<中国鸟类分布名录>和<中国鸟类区系纲要>等专著,是中国鸟类宏观分类和区系地理学研究较为翔实的阶段性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根据最新的分类学观点和研究结果对地区性鸟类名录进行更新,对于开展保护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四川鸟类鉴定手册》为基准,参考《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综合最近20余年的鸟类分布记录,对四川省境内分布的鸟类物种数进行了系统梳理和修订,更新后的四川省鸟类名录共记录到野生鸟类757种。共计新增鸟类135种,其中,23种新增鸟类缘自亚种提升为种,5种为新描述物种,107种为新分布记录。此外,由于标本鉴定有误或行政区划调整等原因,6种被《四川鸟类鉴定手册》收录的鸟类应从四川省鸟类名录中删除。另有19种鸟类虽有相关文献报告,但是由于较为可疑或证据不足暂未列入四川省鸟类名录之中。在新分布记录中,具有长距离飞行能力的候鸟,特别是水鸟所占比例较高;且大多数新分布记录是由观鸟爱好者所发现。随着鸟类研究的发展和观鸟活动的普及,将有更多新分布鸟类被发现和记录。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最北,属典型中温带与寒温带,鸟类资源丰富。《黑龙江省鸟类志》于1992年出版,记载鸟类19目57科343种,占当时全国1186种的29%。时隔二十余年,随着鸟类新纪录不断增加与鸟类分类学研究快速发展,需要对黑龙江省鸟类的变化做出及时总结。通过查阅1990—2016年发表文献,并对比《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总结新增鸟类2目8科51种;删除1目、1科、11种;修订2科名、14属名、14拉丁种名、16鸟种亚种名、38中文名;21个亚种提升为种。由此省内目前共计鸟类20目64科384种,占国内1371种的28%;其中21种在《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中并未记录黑龙江省分布。研究结果为今后黑龙江省鸟类志与国内鸟类分布名录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我国鸟类一个科(蛙嘴鸱科)、两个属(蛙嘴夜鹰属、鹳嘴翡翠属)、10个种及5个亚种的新纪录,其中除新疆和广西各有一亚种的新纪录以外,均采自云南南部。现依这些鸟分类系统的顺序,罗列于下;再分别记述它们的主要特征(亚种仅以鉴别特性为限)。  相似文献   

7.
新疆西南山地鸟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西南部山地动物区系组成复杂,鸟类的垂直分布明显。本文根据1981年、1983—1988年实地考察资料,初步查明该地区有鸟类178种和亚种,其中在山区繁殖的鸟类约104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全面系统地整理和补充了甘肃西部新发现的鸟类。总计新增鸟类34种和2亚种。其中,属于甘肃鸟类种的新纪录12个,亚种新纪录2个;甘肃西部鸟类新纪录22个。在目肃西部鸟类地理区划中,拟议中的三级区划应在以往区划的基础上,拟增添一个西部柴达木省(小区);从东部河西走廊省(小区)中还应分离划分出东部合黎-龙首山省(小区)。  相似文献   

9.
中国鸟类的DNA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鸟类分类是鸟类学其他研究领域的基础,近年来分子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鸟类分类学和鸟类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给传统的系统分类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Tautz等于2002年首先提出运用DNA序列作为生物分类系统的主要平台,即DNA分类学(DNA Taxonomy).而Hebert等于2003年则首次提出了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的概念,并对其物种分类和鉴定意义予以肯定,建议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Ⅰ(COI)的特定区段来做DNA条形编码的基础.在鸟类DNA分类方面,国内学者应用线粒体基因Cut b,COI,c-mos,c-myc,12s rRNA,16s rRNA,ND2,ND3,CR,RAG-1以及核基因myoglobin introⅡ等不同片段对很多类群进行了分类探讨和系统发育研究.但是主要集中在鸡形目及雀形目鸟类.中国是鸟类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近年来很多亚种、种及以上分类阶元依然存在问题,因此,中国鸟类物种的分类地位、系统发育与演化关系等依然有很多问题等待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基于COI的鸟类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有了一些报道,但是真正的DNA条形码工作尚需继续、深入地开展.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2月和2011年4月,分别在广西西北部百色市右江区和靖西县古龙山自然保护区拍摄和观察到黑冠黄鹎(Pycnonotus flaviventris)的johnsoni亚种.其喉部为红色,与中国其他记录亚种区别明显,属中国鸟类亚种的新记录.该文亦初步讨论了该亚种的分类和分布.  相似文献   

11.
中国柳莺属分类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柳莺属Phylloscopus一直是中国鸟类分类学中问题最多,研究最不完善的类群。在上世纪末的10年中,新增加了12种柳莺,包括新发现的3种和亚种被提升到种地位的9种。本文回顾和介绍了我国柳莺属分类研究概况,包括四川柳莺P.sichuanensis,海南柳莺P.hainanus和峨眉柳莺P.emeiensis3个新发现种。黄腰柳莺青藏亚种P.proregulus chloronotus和甘肃亚种P.p.kansuensis,黄腹柳莺P.affinis subaffinis亚种。黄腰柳莺青藏亚种P.proregulus chloronotus和甘肃亚种和P.c.sindianus亚种,黄眉柳莺P.inormatus humei亚种等的分类地位已由亚种升为种,但黑眉柳莺P.ricketti goodsoni亚种分类地位仍存在着争议,最后提出了目前我国柳莺属分类上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西藏墨脱县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期间记录到6种鸟类新分布,分别是大蓝仙鹟 (Cyornis magnirostris)、黄嘴角鸮 (Otus spilocephalus)、金胸雀鹛指名亚种 (Lioparus chrysotis chrysotis)、细嘴钩嘴鹛Sintextus亚种 (Pomatorhinus superciliaris intextus)、白喉姬鹟指名亚种 (Anthipes monileger monileger)、棕胸雅鹛assamense亚种 (Trichastoma tickelli assamense)。  相似文献   

13.
邹武  曾菊平  姜梦娜  王渌  周善义  张江涛 《昆虫学报》2021,64(11):1338-1349
亚种是种的一个亚单位,由于分类学上的不同定义和主观性而受到质疑。然而,在分类学实践中,所有试图用不同的术语取代亚种或完全放弃亚种的尝试都是不可接受的。亚种同样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有一定独特性,为自然进程的一部分,具有保护研究价值。本文基于亚种概念、特征认为亚种分类需参考地理隔离(如异域分布)与表型差异2个原则。我们以珍稀喙凤蝶属Teinopalpus为例,系统收集亚种分类文献,采集该属亚种的地理分布、形态描述与差异等信息,综合分析该属蝶类的亚种分类现状、问题与原因。1843-2007年喙凤蝶属金带喙凤蝶T. imperialis及其姊妹种金斑喙凤蝶T. aureus各自记录了8个亚种。然而,部分亚种记录于同一行政区,如金带喙凤蝶T. i. imperialis, T. i. himalaicus与T. i. behludinii 均在中国四川有记录,而金斑喙凤蝶在中国浙江有2个亚种记录,这显示名称应用的不确定性。考虑到两姊妹种同域分布在亚洲东南部,通过比对亚种正模所在地植被群落(biome)、生态区(ecoregion)的一致性判定地理隔离,发现金带喙凤蝶(覆盖3个植被群落)比金斑喙凤蝶(仅覆盖1个)的种下生态位分化程度更高。而据所处生态区的一致性,建议将金带喙凤蝶亚种分类修订为T. i. imperialis, T. i. himalaicus, T. i. miecoae, T. i. behludinii, T. i. imperatrix(含T. i. bhumipholi), T. i.gillesi和T. i. gerritesi 7个;金斑喙凤蝶亚种分类修订为T. a. aureus(含T. a. wuyiensis, T. a. guangxiensis与T. a. nagaoi), T. a. eminens(含T. a. laotiana), T. a. shinkaii与T. a. hainani 4个。由于可参考标本少,喙凤蝶属亚种确立时可用形态比对信息有限、不完整(如只依据单性的形态比对结果等),易“过度亚种化”。珍稀亚种分类问题(如“过度亚种化”、信息不确定性等)影响其保护措施,因为管理者常需权衡投入成本与成效、明确优先保护区域或对象,并以此做出决策。因此,在更多确定信息未获得前,不建议进行亚种分类。  相似文献   

14.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马敬能新编版)》(ISBN:9787100202886)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作者约翰·马敬能先生曾在中国工作多年,撰写了许多与中国生物多样性有关的论文、报告和书籍,其与卡伦·菲利普斯及何芬奇先生于2000年出版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对我国观鸟事业以及鸟类研究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一新版本中,马敬能先生以《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以及《中国观鸟年报》(8.0)为基础,对在中国有分布的鸟类进行了重新梳理,收录鸟种1505种(含21种补充鸟种),并在书中对有分类争议的鸟种进行了标注。  相似文献   

15.
徐雨  冉江洪  岳碧松 《四川动物》2008,27(3):429-431
依据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的分类系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近年来发现的新分布记录,对四川的鸟类重新进行了统计.结果 表明,四川省鸟类有21目80科683种,分别占全国鸟类目的87.50%,科的79.21%,种的51.28%,其中非雀形目有20目42科273种,雀形目有38科410种.四川省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7种,Ⅱ级保护鸟类80种;CITES(2007)附录Ⅰ有9种,附录Ⅱ有62种;IUCN(2007)红色名录有42种;中国鸟类特有种37种,占全国鸟类特有种的52.1%.  相似文献   

16.
侯兰新  蒋卫 《动物学杂志》2003,38(2):107-109
对新疆的属 (Motacilla)亚种进行了整理研究 ,认为过去文献对黄 (M .flava)和灰 (M .cinerea)的亚种鉴定有值得商榷之处 ,由此提出了不同的分类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世界鸡形目鸟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世界上鸡形目鸟类的分布、分类、形态特点、栖地类型及生活习性。世界鸡形目鸟类分为7个科,共计281种。中国鸡形目鸟类包括松鸡科8种和雉科52种。介绍了中国鸡形目鸟类种的分类等方面的一些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1980—1984年,我们相继就阿尔泰山、罗布泊地区、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东部等地的动物区系进行了调查,录得鸟类300余种,其中有一些是国内或新疆未曾记录过的种或亚种。现报道如下。 一、普通秋沙鸭(中亚亚种)Mergus me-  相似文献   

19.
由吴至康等同志编著的我国第一部鸟类省志《贵州鸟类志》,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记述贵州鸟类417种和51个亚种。其中有一个新亚种(白鹇榕江亚种)。有13°个种和亚种为贵州省新纪录。对每种都详尽地记述了形态、生态和分布,并对一些种还进行了分类讨论,内容比较全面系统。本书有以下特点:1.本书所依据的资料比较丰富。贵州鸟类区系以往未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作者在编志过程中,经历十余年,行程一万八千多公里,采集点遍布贵州各地,共积累标本八千余号。本志就是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是贵州鸟类研究现…  相似文献   

20.
约翰·马敬能、卡伦·菲利普斯、何芬奇等所著《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文版)是一本很好的识别中国野生鸟类的工具书。全书记录分布于中国的鸟类1329种,是目前记录中国分布的野生鸟类种数最多的一本书。郑作新(1987)《中国鸟类区系纲要》记录中国鸟类1186种;郑作新(2000)《中国鸟类种和亚种分类名录大全》记录中国鸟类1253种;颜重威等(1996)《中国野鸟图鉴》记录中国鸟类1253种。均未超过本书的记录。本书所记录鸟种的地理分布区域,包括中国地图上的所有陆地与海疆。所以,从地域范围而言也是最为全面的一本书。书中所记录的1329种鸟类都绘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