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熊猫呼名“张卡”,年龄6岁,体重100 kg,系谱号505,幼时从宝兴县野外救回。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良好,2005年正常发情配种后未受孕;2006年春季发情配种。7月8日开始减食部分精饲料,7月11日始见母兽活动明显减少,外阴稍肿胀;产前1周(8月1日)废食精饲料,吃鲜嫩竹枝叶部分。怀孕期140天,于8月5日19:15~22:19,出现较多而持续的舔阴、阴户流出分泌物;烦躁不安、抓扯竹子、抓摇兽舍门或抓地面、不时走动或吃竹、频繁起坐、排便等行为活动。表明动物生产发作,腹痛开始;22:20动物首次出现努责(阵缩开始);22:50努责时首次伴随咩叫声,表明腹痛加剧。8月…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彤彤\",雄性,7岁,谱系号586,身体状况较好.2011年4月17日早上,彤彤抓起窝窝头咬了几口,突然扔掉食物,在圈舍里来回走动,烦躁不安,舌头来回不停地伸缩,但收缩舌头后仍能看见一小块舌头掉在外面,不断滴血;同时发现其窝窝头上有鲜血.立即对彤彤进行麻醉检查,发现掉在外面的舌头呈白色坏死,舌头右前缘处有一伤口约2 cm×2 cm呈扇形,伤口不整齐,经肉眼观察为舌头撕裂.立即消毒后用手术剪剪掉舌头坏死部分,将舌头缝合,并肌肉注射头孢类抗生素,伤口处喷洒甲硝唑抗菌消炎.缝合当天禁食,之后逐渐喂窝窝头并给予少量的竹叶.6d后再次对彤彤进行麻醉检查,发现缝线脱落,舌头前段分岔,有轻微感染,用双氧水和甲硝唑冲洗伤口.3个月后,彤彤舌头创口基本恢复,但仍然分岔,精神食欲均好,吃食正常.  相似文献   

3.
一例26岁大熊猫临床表现为精神萎蘼,活动极少,食欲趋于废绝,最初按照消化道疾病常规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后经超声波检查,诊断为严重胆囊炎,经消炎利胆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生殖道感染奇异变形杆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一只雌性成体大熊猫“张卡”(5.5岁,50kg,2001年5月抢救于宝兴野外)发生泌尿生殖道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经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痊愈。奇异变形杆菌导致大熊猫泌尿生殖道感染在兽医临床上未见报道,对兽医临床有较好的参考价值,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报道了一例大熊猫患急件剧烈腹胀病症的发病经过、诊断和治疗措施。并对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也是世界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的象征。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圈养大熊猫繁殖方面已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随着人工繁殖的幼兽逐年增多,各种各样的疾患也成倍地增长,给兽医临床疾病的诊疗带来了新的挑战。2003年12月,1只4月龄幼仔在育幼室玩耍时,被同龄伙伴抓伤1只眼球意外脱出,经紧急手术救治得以痊愈。现将救治过程加以报道,供国内外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圈养大熊猫哺育双胞胎76小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生  张和民 《四川动物》1997,16(4):176-178
1992年科技人员在卧龙“五一棚”研究区域的一个树洞内发现了2月龄的大熊猫双胞胎幼仔,证明个别野生大熊猫确实能养活双胞胎。然而,圈养大熊猫在产下双胞胎以后,一般只能喂养一仔,很快放弃另一仔[1]。1996年8月12日,本研究中心圈养的“8号”大熊猫产下双胞胎后哺育两仔达7  相似文献   

8.
2003年8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一只亚成体大熊猫“娅光”(雄性,2岁,50 kg,)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呼吸道感染,经选用敏感抗菌素治愈.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大熊猫呼吸道感染在兽医临床上未见有报道,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佛坪大熊猫种群生存力分析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李欣海  雍严格 《动物学报》1997,43(3):285-293
应用种群生存力分析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借助旋涡模型,对佛坪大熊猫在未来100年的种动态进行了预测,并对其长期存活状况以及它在环境波动、迁移扩散状太民的变化、杠息地变化和不同灾变条件下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佛坪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在100年内大体稳定,略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古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在中国古籍中是否曾出现过对大熊猫的某种谓称问题, 以往曾有"騶虞"说、"貘"说、"貔貅"说, 等等, 认为"騶虞"和"貘"的说法不足采信, 对于"貔貅"说, 作者通过考证, 提出清代以前的"貔貅"并非指大熊猫, 而清初《译峨籁》一书中谓称之"貔貅"实为该书作者转述峨眉山人所称"皮裘"的借音而转义, 即使是指大熊猫, 也只是在一相对极其狭小的历史时空范围之内可供援引; 另一方面, 并不排斥在中国历史上某个时期, 曾一度出现过对大熊猫相对准确的记载和描述, 而这一点有待于更多的考证与发掘。  相似文献   

11.
张明  鲜红  侯蓉  朱庆  郑鸿培 《四川动物》2006,25(4):735-738
本试验采用SDS-PAGE对大熊猫精浆进行电泳并对电泳条带进行分析,探讨特异条带与大熊猫精液质量的关系。结果显示:大熊猫精浆SDS-PAGE电泳共分离得到12条蛋白谱带,其中6个条带为所有个体大熊猫精浆样品所共有,共有条带的相对量在不同个体之间不存在差异(P〉0.05)。试验中部分大熊猫精浆出现的特异蛋白带和共有带蛋白含量与精液质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SRY基因的PCR扩增和克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思仲  周荣家 《遗传学报》1994,21(4):281-286
本文采用人SRY基因的一对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了雄性大熊猫SRY基因片段。表明大熊猫存在与人SRY基因同源的相应基因,将PCR产物与载体pUC-Eco-T连接后,用以转化JM109菌,经过与人SRY基因探针菌落杂交筛选获得了大熊猫SRY苈在克隆,命名为pAMY0.6,其插入片段为相应于人SRY基因保守区在内的一段约609bpDNA。此外,还制作和比较分析了人和大熊猫基因片段的限制酶图谱。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染色体晚复制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培养的大熊猫外周血淋巴细胞为实验材料,在细胞培养终止前4h加入BrdU(终浓度为10μg/ml培养基),对复制的染色体DNA进行BrdU标记。掺入BrdU的染色体经吖啶橙(0.05%)处理、紫外光照射、Giemsa染色后,可在染色体上获得清晰的复制带纹。根据众多分裂相所显示的不同复制带型,可初步确定大熊猫每一染色体独特的晚复制带纹。在雌性个体的两个X染色体中,一条X染色体复制明显落后于另一X染色体,尤其在迟复制X染色体长臂近着丝粒区显现出较宽的晚复制带纹。  相似文献   

14.
用DME∶Ham sF12(1∶1)培养液,添加3个水平的EGF和2个水平的胰岛素,组合成6种培养体系(CS)分别培养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对细胞生长速度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率进行测定,测得在添加10μg/ml的胰岛素和40 ng/ml的表皮生长因子的培养体系中,以1.673±0.185×105/ml密度接种细胞,经3.5天,密度达到6.890×105/ml,其生长速度最快;染色体数目为二倍体的百分率为75.77%。综合衡量,CS-5在本研究中更适合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境选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的考察因子、研究方法,概括了大熊猫对对觅食条件、隐蔽条件和气候条件的选择机制,并探讨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的灵活性及大熊猫和与其同域分布的动物种的共存机制.作者认为,野外调查误差大、研究尺度单一等是目前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目前较流行的已被证明比较优良的资源选择函数法、DNA指纹技术、无线电遥测、红外线自动感应照相系统、GIS与遥感成像等先进技术,并融合景观生态学理论,从较大尺度空间来研究大熊猫的生境选择,应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Successful breeding of the giant panda (Ailuropoda melanoleuca) following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as achieved at the Ueno Zoo in 2 consecutive years (1985 and 1986). The first cub, born in June 1985, unfortunately died 43 hours after birth from being crushed by the mother panda; the second cub, born in June 1986, has been growing in good health. Electroejaculation and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after immobilization with diazepam (0.1 mg/kg) and ketamine HCL (4.0–5.0 mg/kg). Semen of the male panda was collected by electroejaculation using a rectal probe with a diameter of 2.0 cm and with eight rings as electrodes. Stimulation of the male was given with 3 V (30–40 mA) over a 5-sec period with 5-sec intervals. The female panda exhibited estrus between late February and early March in 1985 and also between mid-january and early February 1986. Increased excretion of urinary total estrogen showed coincidentally at maximum behavioral estrus, and a gradual rise of pregnanediol level was followed by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The gestational length for the first pregnancy was 110 days and that of the second 121 days.  相似文献   

17.
圈养大熊猫的系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Sparks Verl.4软件结合手工算法对现有的圈养大熊猫系谱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圈养大熊猫群体规模小,漂变是导致遗传多样性丢失的主要因素。由于分散管理,现有群体正面临着近亲交配、种源枯竭的危险。因此,应统一遗传管理,加强各繁殖系之间的基因交流,使圈养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能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之上。  相似文献   

18.
19.
2004年8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1只雌性大熊猫发生难产,临床表现以阵缩及努责匮乏为主要特征,经过B超检查、药物辅助治疗等一系列保守措施后,胎儿于4天后排出。鉴于大熊猫难产病例在国内外至今未见报道,现将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处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A 10-fold BAC library for the giant panda was constructed and nine BACs were selected to generate finish sequences.These BACs could be used as a validation resource for the de novo assembly accuracy of the whole genome shotgun sequencing reads of the giant panda newly generated by Illumina GA sequencing technology.Complete Sanger sequencing,assembly,annot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selected BACs of a joint length 878 kb.Homologue search and de novo predic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