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布氏田鼠空间分布格局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房继明  孙儒泳 《生态学报》1991,11(2):111-116
  相似文献   

2.
3.
根据内蒙古阿巴嗄旗那仁宝力格苏木1979-1997年啮齿动物监测资料,利用变动指数(S),得知布氏田鼠密度的年际动态具有一定的周期性,1989-1997年共捕啮齿动物10种,其中田鼠占88.45%,达乌尔鼠兔占5.37%。总密度(单位面积上啮齿动物的密度之和)、田鼠密度、鼠兔密度间均呈正相关,回归模型为:总密度=0.8806+1.0048(田鼠密度)+0.8779(鼠兔密度(P=0.0001)。田  相似文献   

4.
房继明  孙儒泳 《动物学报》1995,41(2):141-148
通过对两个肥满度指标的理论和生物学意义分析,以及对布氏田鼠肥满度的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讨论,认为描述动物的肥满度时,重长指标KWL优于指标K。两指标的最大差别是成体的KWL值大于幼体,而成体的K值小于幼体。布氏田鼠肥满度没有性别差异;有异著的年龄差异,成体鼠的肥满度高于幼鼠;有显著的季节变化,鼠种群春季肥满度最高,夏季降低,秋季回升;有显著的年际变化,高数量年的肥满度高于低数量年。  相似文献   

5.
李仲来  刘天驰  牛勇 《昆虫学报》2001,44(3):327-331
1989~1998年对内蒙古阿巴嘎旗那仁宝力格苏木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体蚤和巢蚤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所得体蚤包括3科7属9种, 其中优势种有: 原双蚤田野亚种Amphipsylla primaris mitis占41.84%, 近代新蚤东方亚种Neopsylla pleskei orientalis占41.18%, 光亮额蚤Frontopsylla luculenta占13.18%。所得巢蚤包括2科6属9种, 其中优势种近代新蚤占74.94%; 光亮额蚤占10.04%, 原双蚤占8.20%, 宽圆纤蚤Rhadinopsylla rothschildi占6.44%, 是常见种。田鼠体的原双蚤、近代新蚤、光亮额蚤和体蚤指数间呈正相关(P<0.05)。田鼠巢的近代新蚤、光亮额蚤、宽圆纤蚤和巢蚤指数间正相关显著(P<0.01)。春季巢蚤指数∶春季体蚤指数≈5∶1, 秋季巢蚤指数∶秋季体蚤指数≈75∶1。近代新蚤既是体型蚤又是巢型蚤, 为田鼠的优势蚤种; 原双蚤数量占体蚤的 41.84%, 是体型蚤; 光亮额蚤为体蚤和巢蚤中的常见种。  相似文献   

6.
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的季节动态与鼠洞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房继明  孙儒泳 《兽类学报》1989,9(3):202-209
布氏田鼠种群和鼠洞数量均呈单峰型季节动态,新洞口和鼠丘上洞口的季节动态与鼠的季节动态存在-种正相关关系。盗洞率随堵洞后记录时间的推延而增加,并于堵洞后3天趋于最大值。盗洞率(r″′ )春季为40~50%;夏季为8O%以上;秋季为70~80% 。但每鼠盗洞数春季最高,夏季下降到最低,秋季又有所回升。样方内鼠只数/真实盗洞率(K3max )比较理想,鼠只数/堵洞数(K1 )比较实用。洞口系数K1具有显著性季节变化,春季为口0.05995,夏季为O.2336,秋季为0.141。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布氏田鼠在我国的地理分布及其与植被和水热条件的关系。认为限制该鼠向东扩散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环境,向西扩散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  相似文献   

8.
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在冬季会形成数量不同的越冬集群,不同大小的集群会面临着不同的捕食风险。2004年秋季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鼠害草场,采用鼠洞口数量多少作为布氏田鼠秋季集群大小的指标,分析了大鵟(Buteo hemilasius)对不同大小集群的布氏田鼠集群的捕食选择偏好。结果表明:大鵟优先选择集群数量高的布氏田鼠集群,这表明数量高的布氏田鼠集群更容易吸引猛禽类天敌的捕食,该结果可以解释布氏田鼠在秋季出现的分群行为。由于捕食风险的存在,布氏田鼠借助秋季的分群行为以降低冬季集群大小和被捕食风险,从而避免成为捕食性天敌首要攻击的目标,该结果验证了最优集群理论。  相似文献   

9.
2004年9月25日至10月15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白音图嘎苏木研究了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秋季家群数量与来自艾虎(Mustela eversmanni)的捕食风险。布氏田鼠家群数量调查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最小已知存活数估计法(即MNA法)确定,而艾虎对布氏田鼠捕食风险的衡量指标采用在研究期间布氏田鼠洞群区新出现的艾虎粪便和挖掘痕迹。研究区面积4 hm2,涉及91个布氏田鼠家群,658只布氏田鼠,其中,17个布氏田鼠家群有新出现的艾虎粪便,5个家群被艾虎掘开。运用非参数的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数据分析,从艾虎遗留的粪便痕迹来看,未出现艾虎粪便的布氏田鼠家群总秩和为1 096,出现艾虎粪便的田鼠洞群秩和为3 090,统计量U=315,校正Z=﹣3.241,校正P=0.001 2;另外,从艾虎掘开的田鼠家群来分析,没有被艾虎挖掘的布氏田鼠家群秩和为3 757,而被艾虎掘开的田鼠家群秩和为429,统计量U=16,校正Z值为﹣3.514,P=0.000 4。两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艾虎对秋季高数量的布氏田鼠家群具有显著的优先访问和攻击偏好,也意味着高数量的布氏田鼠秋季家群具有更高的被艾虎捕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警戒行为是动物对环境中潜在危险做出的反应。为探究影响警戒行为的因素,作者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进行了集群数量和采食距离对储草期自由生活状态下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警戒频次影响的实验。通过标志重捕法和人工去除法设定3个集群数量梯度(11只、6只和3只),利用人工食物站设置4个采食距离梯度(5 m、10 m、20 m、30 m),共12个梯度组合,每个组合分别观察60次采食过程,共计观察720次,并记录采食过程中的警戒频次。对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集群规模和采食距离对布氏田鼠警戒行为频次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集群数量减小,布氏田鼠单次采食的警戒频次显著增加;采食距离越远,单次采食的警戒频次越高;集群数量和采食距离之间还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集群数量增大意味着采食距离的增加,为保证储草效率,布氏田鼠种群会在增加集群数量和减小采食距离之间权衡,最终集群数量维持在中等水平,支持了最优集群理论。  相似文献   

11.
布氏田鼠种群生长指标的主分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布氏田鼠的体重、体长、尾长、颅全长、颅基长等15项生长指标进行了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颅基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生长指标。同时,头骨的上齿隙宽因不存在性别差异,容易准确量表,可用作划分年龄组指标。根据上齿隙宽度,本文将布氏田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  相似文献   

12.
布氏田鼠婚配制度和繁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自内蒙正镶白旗捕获30对越冬鼠,通过在1990年5月至1991年5月的实验研究,尤其是自由配对实验和雌雄鼠双亲行为的检验,证明了布氏田鼠的婚配制度主要是一雄多雌制。母鼠分娩后第一天即能进入发情期,并能交配成功.在实验室条件下共产51窝241只幼仔,平均每窝产仔数为4.73±0.29只,比已有报导自然种群的低。  相似文献   

13.
雌性布氏田鼠对雄鼠气味的辨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立  房继明 《动物学报》1999,45(3):294-301
通过雌性布氏田导其配偶和陌生雄鼠气味的辨别实验,以及无交配经历的成年雌鼠对社会等级不同的陌生雄鼠气的辨别实验发现,有生育经历的雌鼠对陌生雄鼠气味的探究行为明显多于对配偶气味的控究,但雌鼠在配偶雄鼠气味周围的停留时间、自身修饰行为和何处行为的发生频次和持续地陌生雄鼠,没有交配经历的雌鼠对处于从鼠地位的雄性个体气味探究行为多于对优势雄性的控究,而其他行为表现没有明显差异。表明,雌性布氏田鼠可以利用气味  相似文献   

14.
布氏田鼠适应性产热过程中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建军 《四川动物》1997,16(1):27-30
早春季节对布氏田鼠(Microtusbrandti)施以不同光照和温度处理,其血清甲状腺素(T4)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低温明显地升高了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的含量和T3/T4的比率。短光照只在低温环境中能升高T3/T4的比率。秋节温暖环境中的短光照或褪黑激素(Melatonin,MLT)处理,都能升高血清T3的浓度和增加T3/T4的比率。表明甲状腺激素在布氏田鼠短光照和低温的适应性产热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褪黑激素诱导布氏田鼠产热与甲状腺激素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光周期和气味信号对雄性布氏田鼠血浆睾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立  孙儒泳  房继明 《动物学报》2001,47(4):468-472
Chemical signals provide important cues in social behavior of many mammalian speciesly, mediating sexual, aggressive, parental and spacing behavior, as well as influencing an animals internal hormonal milieu. Conspecific novel males substrate was given as individual odor stimulus to adult male Brandts voles(Microtus brandti) that left in individual cases in long\|photoperiod (LD) and short\|photoperiod (SD) resfectioely. The plasma testosterone of these male actors was mensurated by radioimmunoassa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lasma testosterone increased with the duration that the male vole was exposed to the odor of a novel male. Plasma testosterone concentration in LD males increased sigrificanily than those in SD males in 30 minutes.After 1 hour or 2 hours, exposed to the novel scents, the testosterone levels of LD males were higher than SD males, but didn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hemical signals induced releasing of androgen and the increase of plasma testosterone of males voles exposed to novel conspecific odors wa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photoperiod. It suggest that the change of testosterone concentration would underlie the odor producing and odor preferences of Brandts vole.  相似文献   

16.
通过雄性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对配偶和陌生雌鼠气味的辨别实验发现:(1)雌鼠动情状况对雄鼠气味行为反应的影响,当配偶雌鼠处于动情期时,被试雄鼠对动情陌生雌鼠巢垫物的溴闻和舔舐的持续时间都明显多于对非动情陌生雌鼠巢垫物的嗅闻和舔舐时间,而其他行为没有明显判别当配偶雌鼠处于非动情期时,雄鼠对动情的和非动情的陌生雌鼠的气味行为反应都没有明显判别当陌生雌鼠处于动情期时,被试雄鼠对动情配偶气味的嗅闻时间明显多于对非动情配偶的嗅闻时间,而其他行为反应没有明显差异;当陌生雌鼠处于非动情期时,被试雄鼠对动情配偶雌鼠巢垫物的嗅闻时间,挖掘频次,舔舐频次和时间都明显多于对非动情配偶气味的嗅闻,而且雄鼠在动情配偶气味周围搔扒体侧行为的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也多于在非动情配偶气味周围的搔扒行为;(2)熟悉性对雄鼠气味行为反应的影响,当配偶雌鼠和陌生雌鼠都处于动情期或都处于非动情期时,被试雄鼠对陌生雌鼠气味的探究行为(嗅问、挖掘和舔噬)和搔扒体侧行为明显多于对配偶雌鼠气味的探究;雄鼠访问陌生雌鼠气味源箱的频次和在其中的停留时间也都多于访问配偶雌鼠气味源箱的频次和停留时间;当配偶雌鼠处于动情期而陌生雌鼠处于非动情期时,被试雄鼠对配偶气味的嗅闻,挖掘和自身修饰行为明显多于对陌生雌鼠气味的行为反应,进入配偶气味源箱中的访问频次也多于进入陌生雌鼠气味源箱的访问频次。结果说明:雌鼠与被试雄鼠的熟悉程度和雌鼠的动情状况直接影响雄性布氏田鼠的社会探究和气味选择行为,即雄鼠偏好并选择动情雌鼠和陌生雌鼠,雄性布氏田鼠对雌鼠气味的行为反应也表现出田鼠属动物典型的多配制种类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非繁殖期成年雄性布氏四鼠对陌生群体气味、本群体气味的社会探究行为和尿标记行为,探讨了布氏四鼠利用气味信号进行群体辨别的能力。在对熟悉相的辨别实验中,雄鼠对陌生群体气昧的社会探究和尿标记行为明显多于本群体气味和对照组,优势个体的探究和尿标记行为显著高于从属个体。实验结果表明:布氏田鼠具有对群体气味的辨别能力;在巢垫物中存在用于群体识别的化学通讯成分,优势鼠的气味标记可能在种内群体间的嗅觉通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草原布氏田鼠的最大同化能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宋志刚  王德华 《兽类学报》2001,21(4):271-278
利用低温诱导,以食物平衡法对内蒙古草原布氏田鼠的最大同化能进行了测定:实验分为两组.一组为逐渐降温,温度梯度依次为:23℃、l5℃、l0℃、5℃、0℃、–3℃和–6℃。结果显示动物的同化能5℃后基本维持不变.0℃达峰值,为3.37±0.33 kJ/g·d。另一组动物则直接进5℃和℃测定同化能,在0℃时测得突然降温组最大同化能为2.39±0,22 kJ/g·d 布氏田鼠的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为2.796±0.209 ml O2/g·h (1.35±0.10 kJ/g·d)。两种方式诱导的最大同化能是基础代谢率的1.8~2.5倍,在所有已测定的哺乳动物的最大同化能范围之内,表明布氏田鼠在自然状态下可能长期保持其实际能量收支接近其生理极限。本文的结果支持中心限制假说。  相似文献   

19.
密度因素在布氏田鼠种群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布氏田鼠栖息密度不同的种群同时进行取样,研究密度因素对布氏田鼠种群发展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高密度区布氏田鼠种群繁殖强度受到抑制,雌鼠怀孕率、雄鼠睾丸下降率、贮精囊肥大率和睾丸长度都小于低密度种群。高密度种群繁殖季节结束时间早于低密度种群,幼鼠肥满度较小,性成熟速度较慢,种群年龄结构中,幼年鼠所占比例小于低密度种群。这些都是导致高密度种群增长速度减慢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