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帅  陈修康  肖利娟  胡韧 《生态科学》2011,30(3):280-287
2009年5月31日-6月20日在广东省大沙河水库利用微型生态系统比较不同放养密度的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和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水体氮、磷及浮游植物的影响,探讨两种蚌在控制南亚热带水库富营养化水体藻类水华上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处理组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显著增加,而铵氮的浓度显著下降;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导致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结构的改变和数量的增加,实验过程中绿藻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两种蚌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只是在不同的作用强度下,时间上的响应不同。综合实验结果,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难以有效地运用于我国华南地区水库的水质改善与富营养化控制。  相似文献   

2.
2009年5月31日-6月20日在广东省大沙河水库利用微型生态系统比较不同放养密度的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和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水体氮、磷及浮游植物的影响,探讨两种蚌在控制南亚热带水库富营养化水体藻类水华上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处理组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显著增加,而铵氮的浓度显著下降;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导致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结构的改变和数量的增加,实验过程中绿藻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两种蚌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只是在不同的作用强度下,时间上的响应不同。综合实验结果,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难以有效地运用于我国华南地区水库的水质改善与富营养化控制。  相似文献   

3.
常用鱼药漂白粉和氯杀宁对背角无齿蚌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洱海流域的背角无齿蚌为研究对象,确定常用鱼药:漂白粉、氯杀宁对湖泊大型底柄动物背角无齿蚌的毒性影响.试验得出漂白粉作用下,背角无齿蚌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168 h的半致死率;氯杀宁作用下,背角无齿蚌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率;漂白粉有效氯安全浓度95.25~108.86 mg/L;氯杀宁有效氯安全浓度3.32~3.55 mg/L.通过显微镜观察,漂白粉和氯杀宁的主要作用部位为背角无齿蚌的呼吸系统,在其鳃上可见明显病变.  相似文献   

4.
江西蚌螨属七种记述(蜱螨亚纲:蚌螨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作者近几年采自江西的蚌螨属7种水螨,包括一新种:螯爪蚌螨,中国三新记录种:弯弓蚌螨,刺蚌螨,今村蚌螨,1978,三已知种;Y纹蚌螨,台湾蚌螨,厚蚌螨,并对已知种作了必要描述。  相似文献   

5.
背角无齿蚌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背角无齿蚌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心脏各部结构固定的超薄切片,分析和讨论了河蚌心肌纤维的粗丝与细丝的排列状况和徽细结构,测最了粗丝和细丝的直径,并对线粒体,脂褐素等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分布等进行了描述,对心肌纤维的连接方式进行了观察,并与脊椎动物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相应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背角无齿蚌对浮游藻类的滤食选择性与滤水率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滇池及其附近水体中分布的背角无齿蚌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滤水速率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其食物组成和滤食浮游藻类的选择性,并初步估算其自然种群的滤水能力和控制浮游藻类的潜力.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的滤水率有一定的日变化,傍晚时较高;滤水率与水体中的悬浮物质含量密切相关,随着悬浮物质浓度增加而减少;滤水率与蚌的个体大小有关,体重增加,滤水率下降.对比水体中与蚌消化道内浮游藻类所占的百分比,发现其对浮游藻类的滤食没有显著的选择性.自然水体中背角无齿蚌的滤水能力很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16S rRNA和ND1基因序列的中国蚌科丽蚌属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春花  欧阳珊  吴小平  黎敏 《动物学报》2007,53(6):1024-1030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在不同浓度铜(Cu)暴露下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水体Cu的吸收特征,选定对Cu吸收能力更强的幼蚌作为实验对象,依据Cu对幼蚌96 h-EC50和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中Cu限量设定5个浓度梯度2.0、1.0、0.1、0.01和0.005 mg·L-1,进行24 h Cu暴露实验及水体Cu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随暴露浓度的升高,幼蚌Cu吸收效率迅速升高,最高值出现在2.0 mg·L-1暴露组为(0.69±0.11)μg/(g·h);幼蚌Cu去除率总体呈现出降低趋势,其中0.005 mg·L-1暴露组去除率最高为84.8%, 1.0 mg·L-1暴露组去除率最低为28.9%。综上所述,背角无齿蚌幼蚌具有较强的Cu吸收能力,表明其在淡水渔业水域环境Cu污染防控方面以及开发作为监测评价淡水渔业水域环境Cu污染的模式生物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蚌科线粒体16S rRNA序列变异及系统发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次测定了中国淡水贝类———蚌科 (Unionidae) 1 3个属代表种类的线粒体 1 6SrRNA部分序列。用Clustal X排序软件进行 1 6SrRNA序列的对位排列 ,序列总长度为 30 5— 32 0bp。通过Mega 2 0软件对所得线粒体 1 6SrRNA片段序列进行比较 ,共发现 1 0 8个碱基存在变异 ,其中包括 77个简约信息位点 ,并用“Pairwisedistance”计算了各属间的相对遗传距离。以贻贝为外类群 ,采用Mega 2 0软件中的“Neighbore Joining”法得到惟一一个分子系统树 ,系统树各分支的置信度由“Bootstrap”1 0 0 0循环检验。结果表明 :分布于中国的蚌科形成三个明显的类群 ,第一个类群 ,包括帆蚌属、蛏蚌属、丽蚌属和尖锄蚌属 ;第二个类群 ,由矛蚌属、扭蚌属、裂脊蚌属、鳞皮蚌属、尖嵴蚌属、楔蚌属和珠蚌属组成 ;第三个类群只包括无齿蚌和冠蚌两个属。由此可以看出 ,它们有可能分别隶属于三个不同的亚科 ,即小方蚌亚科 (帆蚌属、蛏蚌属、丽蚌属和尖锄蚌属 )、无齿蚌亚科 (无齿蚌属和冠蚌属 )和珠蚌亚科 (矛蚌属、扭蚌属、裂脊蚌属、鳞皮蚌属、尖嵴蚌属、楔蚌属和珠蚌属 ) ,由此证明小方蚌亚科在中国的存在 ,并且 ,对几个属的分类位置作了调整。其中鳞皮蚌属和蛏蚌属原来属于无齿蚌亚科 ,根据线粒体 1 6SrRNA的结果 ,前者应该放  相似文献   

10.
慢性镉暴露对背角无齿蚌肝脏的氧化损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氯化镉(CdCl2)暴露对背角无齿蚌肝脏中抗氧化酶活力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根据背角无齿蚌96 h镉离子(Cd2+)半致死剂量设置1个对照组和2个处理组(0.1和0.5 mg/L),分别检测镉暴露4周及镉清除4周期间背角无齿蚌肝脏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Cd2+暴露对背角无齿蚌抗氧化酶活力及脂质过氧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低浓度Cd2+暴露的毒性效应较弱,高浓度Cd2+暴露可显著抑制肝脏SOD活力,诱导GPx活力升高,在暴露后期显著抑制CAT活力,MDA含量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结论:慢性Cd2+暴露可影响背角无齿蚌肝脏抗氧化酶活力,引起脂质过氧化损伤,且作用机制与急性毒性不同。  相似文献   

11.
Plasma Physics Reports - Localized plasma formations called space leaders are observed in streamer coronas of negative leaders of long laboratory sparks. The main leader completes a step when the...  相似文献   

12.
13.

Background  

Geminiviruses (family Geminiviridae) are small single-stranded (ss) DNA viruses infecting plants. Their virion morphology is unique in the known viral world – two incomplete T = 1 icosahedra are joined together to form twinned particles. Geminiviruses utilize a rolling-circle mode to replicate their genomes. A limited sequenc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three conserved motifs of the rolling-circle replication initiation proteins (RCR Reps) of geminiviruses and plasmids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allowed Koonin and Ilyina to propose that geminiviruses descend from bacterial replicon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The psychrotrophic bacteriumBacillus psychrophilus was transformed with the broadhost-range plasmid pC194. The ability of the transformant to express chloramphenicol (CAM) resistance and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such expression on the physiology of the psychrotroph were examined. The transformant exhibited growth rates, filament formation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synthesis of cold shock proteins and cold acclimation proteins, similar to the parentalB. psychrophilus.  相似文献   

18.
19.
Characterization of a pigment from a pseudomona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