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横山地区近二十余年来发生过三次较大的疟疾流行,高峰年代的发病率为36.5%,虽经历年积极防治,但发病率仍维持在5%以上。为了解传疟媒介的作用及其生态习性,我们于1984年6—9月进行了定点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于后。一、种群组成:在人房共捕获按蚊351只,其中嗜人按蚊247只,占70.4%,中华按蚊104只,占29.6%;在牛房共捕获按蚊672只,其中嗜人按蚊109只,占19.2%,中华按蚊563只,占83.8%。二、叮人率:6—9月每旬进行一次人诱通宵观察,嗜人按蚊的叮人率平均为29.40只(15.3—46.3);中华按蚊为21.28只(10.7—27.0)。三、嗜血习性:嗜人按蚊在人房内的人血率…  相似文献   

2.
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是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和丝虫病的主要媒介。为了解其活动习性及影响因素,我们于1984年在襄樊市郊进行了此项观察,结果报告如下。方法于当地蚊虫活动季节6—9月份19时至次晨6时,每小时15分钟固定地点捕捉人、牛房内中华按蚊,每旬一次,将新鲜饱血蚊用单个指管扣入,带回实验室饲养观察。用单个指管饲养法将饱血蚊置实验室阴凉处,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产卵情况,记录时间和产卵数,同时每日6、14、22时记录室内温度,求出平均数。将所捕部分饱血及未吸血蚊根据腹部外观,按Cella氏分期(姚永政等,1982)区别,逐个解剖…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1983—1984年天津西郊区中华按蚊成蚊生态学调查结果。 调查方法 于两年同期(6—9月间),以天津西郊区华庄村为观察点,采用定点、定时、定人通宵驴诱方法,每旬调查一次,并将捕来的成蚊按时间分别放入冰壶带回室内,进行解剖,鉴定其生理年龄。  相似文献   

4.
1983及1984年在乐山市全福乡和峨眉县胜利乡牛棚内作了按蚊自然感染牛腹腔丝虫的调查。方法在6—9月,上午及夜间捕捉水牛棚内饱血按蚊,每旬1—2次。蚊虫经单个饲养,待胃血消化或产卵后,以成蚊形态特征及卵型作蚊种鉴定。蚊虫解剖按常规。阳性蚊体内幼丝虫经分期、计数、透明固定后,置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大小、食道占虫体长度的比例、肛比率和尾乳突形状特征,鉴定虫种。结果解剖按蚊五种计3,158只,中华按蚊自然感染率为0.49%(11/2226),检获各期幼虫51条,平均4.6条/只,最高11条/只,6只蚊携带Ⅱ期幼虫25条,平均2.3条/只;雷氏按蚊嗜人亚种自然感染…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1983—1984年天津西郊区中华按蚊成蚊生态学调查结果。 调查方法 于两年同期(6—9月间),以天津西郊区华庄村为观察点,采用定点、定时、定人通宵驴诱方法,每旬调查一次,并将捕来的成蚊按时间分别放入冰壶带回室内,进行解剖,鉴定其生理年龄。  相似文献   

6.
分析蚊虫的生殖营养周期,对研究蚊媒性疾病流行病学和制定防制规划,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在乐山市中区全福乡,对我省传播间日疟和马来丝虫病的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中华按蚊(An.sinensis)的生殖营养周期进行了观察和比较。方法与结果以人房蚊帐60顶和牛栏3间为捕蚊点。于6—9月每旬捕蚊一次。将所捕Ⅱ期胃血按蚊置室内阴凉处单只饲养。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产卵情况。记录每只蚊产卵时间和产卵数。根据成蚊形态和卵型鉴定蚊种。每日6:00、12:00和20:00分别记录室内温度和湿度。观察嗜人按蚊499只、中华按蚊163只。一般在吸血次…  相似文献   

7.
嗜人按蚊(An.anthropophagus)在我区分布面广,种群数量大,1988年4—11月我们对其产卵情况作了初步观察,结果见下表:表嗜人按蚊4—11月产卵情况月份捕嗜人按蚊(只)产卵蚊(只)总产卵数(粒)单蚊平均产卵(粒)产卵范围(粒)428233210139.68—208527263591138.160—233622202640132.052—205736344339127.678—174823233285142.859—184921202984149.2106—196104130294698.238—16511402180638.42—93合计23819723801120.822—233通过上述观察不难看出,我区嗜人按蚊繁殖季节长,单蚊产卵数量大,对本区嗜人按蚊分布及种群数量有较大影响。嗜人按蚊4…  相似文献   

8.
蚊虫体外寄生物的研究可为蚊类防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1990年7—9月分别对沐川、合江及珙县等地牛房内吸血按蚊进行了观察,且记录了按蚊体外寄生物的种类、数量及部份有寄生物的按蚊的产卵数等。观察的283只按蚊中,八代按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贵阳按蚊体外均有程度不同的水螨和嗜蚊库蠓Culicoides anophelis寄生;微小按蚊、帕氏按蚊体外未发现有寄生物。一般一种按蚊体外只被一种寄生物寄生,仅在沐川发现极少中华按蚊体外同时有水螨和嗜蚊库蠓寄生,寄生数量各为1只(详见表1)。表1螨、蠓寄生按蚊的情况水螨嗜蚊库蠓蚊种检(只查数)寄生…  相似文献   

9.
1986年4—10月,在四川南部珙县的洛表乡,对嗜人按蚊成虫的一些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观将观察结果报告于后。观察方法观察蚊体腹侧膜上有无“T”形暗斑决定是否为中华按蚁或嗜人按蚊。同时单个捕捉牛房吸血按蚊,饲养产卵,以卵型结果所得比例来验证“T”形暗斑鉴定的准确性;选择人、牛房各两间,每旬每次定人各捕蚊30分钟,毒杀分类后按人工小时记录密度;选点采用帐诱法(捕蚊前清除帐内原有蚊虫),每月观察一次夜间叮刺活动,从观察日下午8时开始,至次晨8时止,捕捉飞入帐内来吸血的蚊虫,毒杀后分类计数。结果4—10月间,都能从人房、牛房中捕到嗜人…  相似文献   

10.
赫坎按蚊种团蚊种在云雨分而较多,各蚊种的种群大小及其传疟作用各异。[1-3]克氏按蚊为赫坎按蚊种团成员之一,对它的研究其少,1992年9月-1993年8月,我们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小街乡对当地赫坎按蚊种团中两优势种-中华按蚊和克氏按蚊进行了季节消长和夜间活动观察,1观察内容与方法1.1现场观察点的选择选定景洪市小街乡的一个村寨为观察点,该村地处河谷坝区,附近有一条小溪,周围是稻田、橡胶林,水源常年不断,是历年疟疾高发区。1.2成蚊密度观察采取在村边进行人、牛诱捕的方法,每月2次,定点、定时,于晚20:00至翌晨6:00进行。人诱…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牛房嗜人按蚊Anopheles(Ano.)anthropophagus胃血的来源,1987—1988年在四川省的江油、双流、长宁、珙县等地牛房,采集嗜人按蚊Ⅱ—Ⅲ期胃血标本367份,按《实用疟疾学》一书记载的方法,进行胃血沉淀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在牛房共捕捉按蚊1397只,其中嗜人按蚊为367只(占26.27%),中华按蚊为1030只(73.73%)。不同地区或不同月份牛房内嗜人按蚊所占的比例存在非常大的差距:6月份高的可达32.05%,低的仅9.76%,10—11月可上升到75%,此结果与雷心田等(1987)在珙县洛表地区所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共采牛房嗜人按蚊胃血标本353份,同牛抗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贵州省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冬鸳鸯Aix galericulata的种群密度、日行为特征及人为干扰对其的影响,于2017年10月—2018年3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鸳鸯数量、性比及人为干扰下的种群密度进行了22次调查。越冬中期,种群数量稳定在755只±17只,性比为1.14∶1,各条河沟的数量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84.041,df=5,P<0.01),即大河、小河与坝坎为鸳鸯分布及活动的主要区域;种群密度与人为干扰次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9,n=90,P<0.01),在人为干扰次数为1次±1次的区域,种群密度为42只/hm^2±3只/hm^2~53只/hm^2±14只/hm^2,当人为干扰次数达到7次±3次时,几乎没有鸳鸯活动。同时采用瞬时扫描法对鸳鸯的8种越冬行为进行了34 d(442 h)的观察,共记录各行为136 933次。取食、休息和修整为鸳鸯的主要行为;除了修整,鸳鸯在保育区与非保育区的各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越冬日行为节律极具规律性,取食高峰在07∶00—08∶00、14∶00—15∶00和17∶00—18∶00;休息高峰在13∶00—14∶00和15∶00—16∶00;飞行高峰在06∶00—07∶00(飞回湖区)和18∶00—19∶00(飞往夜栖地);修整在各时间段发生均较为频繁。  相似文献   

13.
1988年6—9月我们对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3种蚊虫的叮刺活动和叮人率进行了观察,以作为分析丝虫病传播趋势、指导防治措施的依据之一。在川南、川西南马来丝虫病流行区筠连、五通桥、雅安和川东班氏丝虫病流行区武隆、忠县、黔江等县农村,分别选定人房1间,于每月中旬由专人进行一次人帐诱饵通宵捕蚊,按小时分装,次日鉴种计数。共捕获嗜人按蚊1071只、中华按蚊576只、致倦库蚊646只。前者午夜后2—3时为叮刺高峰;次者午夜前后叮刺较活跃,黎明前为叮刺高峰;后者黄昏后、黎明时叮刺活跃,无明显叮刺高峰。3种蚊媒叮人率平均分别为44.6、…  相似文献   

14.
1988年5—9月,我们在西藏察隅,对进入室内的蚊虫种类组成、主要蚊种的季节消长及夜间活动数量动态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调查方法在海拔1600米的下察隅洞穷村选择三间住房,每间面积约12平方米。5月下旬至9月下旬,每旬选择一晴而无风的夜晚,从21时至23时,每小时捕蚊一次,每次3人各手持一电动吸蚊器,分别在三间住房内捕捉进入室内的全部蚊虫。以每小时3人捕蚊总数为一次计量单位。在蚊虫活动高峰季节,对室内主要蚊种夜间活动数量动态进行通宵观察。每次观察捕蚊均做到定时、定人、定房间,同时记录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此外,…  相似文献   

15.
喷水对提高中华按蚊卵孵化率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有关影响中华按蚊卵孵化的某些因素,我们选用本所饲养传代的驯化中华按蚊所产蚊卵为实验观察对象。以同日收集的同批卵平分成两组进行实验观察。一组为喷水实验组,于蚊卵下水后,用手揿喷水壶对盛蚊卵的水盆喷以脱氯自来水,每日4—5次,每次约1分钟;另一组不喷水作为对照组。置19—30℃室温中,分别于蚊卵下水后8小时和每日分离、计数孵出的幼虫。连续观察10天,至基本不再有幼虫孵出为止。实验重复10次,共观察蚊卵10批,13385只。结果:喷水组蚊卵孵化率为59.34—88.93%(平均72.41%),对照组孵化率为12.25、—68.73%(平均29.56%)。各批喷水…  相似文献   

16.
棉田烟粉虱种群动态及杀虫剂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罗志义  章伟年 《昆虫学报》1989,32(3):293-299
本文记述了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各龄若虫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1977—1984年八年的田间种群动态及杀虫剂对其影响.烟粉虱是上海郊区常发性棉田害虫,但密度较低,为害不重,除棉花外还为害大豆等作物.烟粉虱从7月上旬在棉田出现,8—9月为发生盛期.一般年份有三个高峰日,每年高峰日出现有一定规律.烟粉虱田间种群积累增长数和10℃以上积温呈S形曲线相关,文中给出不同数量类型年份的相关曲线,可以用于预测种群增长趋势.10月下旬以后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调查中发现二种寄生蜂寄生若虫,对粉虱种群有一定影 响.在每年用药7—9次的常规用药田块粉虱种群可以被压制到较低水平,但寄生蜂也全部损失,在每年用药3—4次的控药田块,虽粉虱数量较多,但寄生蜂数量也有上升趋势,而影响粉虱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和2005年的4~7月,采用绝对数量调查与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甘肃省东大山自然保护区和盐池湾自然保护区的高山雪鸡繁殖期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东大山核心区高山雪鸡繁殖期的种群密度为7.12±1.05只/km2(5.85~8.33),总体密度为4.88±1.50只/km2(3.33~6.32);盐池湾高山雪鸡繁殖期的种群密度为4.25±2.10只/km2(2.86~6.67).东大山核心区高山雪鸡的种群密度与1990年相比稍有下降,而总体密度则有所上升.人工捕捉和偷猎等是影响研究区内高山雪鸡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华按蚊和雷氏按蚊对间日疟原虫敏感性的比较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中华按蚊人工感染间日疟原虫的问题,早在1929年Hindle与冯兰洲,1934年姚永政曾先后作过实验。1970年以来,河北、山东、河南(史冬元等,1982)等省也作了有关研究。上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其感染率差异较大。至于雷氏按蚊,上海陈登宏等(实用疟疾学,1978)曾提及作过人工感染实验。但是中华按蚊和雷氏按蚊在同一情况下比较其对间日疟原虫的敏感性差异,还未见报导。这两种按蚊在我省分布较广,比较这两种按蚊的敏感性,无论在疟疾流行病学上或防治对策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于1981及1982年的8~10月,连续两年共作了9批中华按蚊和雷氏按蚊…  相似文献   

19.
赫坎按蚊种团一新种凉山按蚊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坎按蚊种团是由许多蚊种组成的一个复合体,Reid(1968)报告了马来西亚和婆罗洲的8个种,Harrison(1972)报告了东南亚的14个种,许锦江、冯兰洲(1975)和马素芳(1981)分别报告了我国的9和16个种。确定这些蚊种,过去主要以形态特征为鉴定依据,在这方面,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研究。日本学者Oguma(1977)用杂交的方法分离出了E型中华按蚊。1977年6月,我们在四川省美姑县捕获一种按蚊,成虫;翅前缘具亚缘脉白斑和亚尖端白斑,第六纵脉三黑斑,腹侧膜各节具一横的长方形暗斑,无T型斑,雄蚊阳茎叶片5—7对,第一对叶片基部3—5齿。幼虫头部2号毛不分枝,3号毛…  相似文献   

20.
1979年5月下旬至9月末,作者在辽宁省千山做了蚊虫密度调查;并于同年8月7日9时至8日9时和8月16日14时至17日14时,作了昼夜活动节律的调查。 1.在捕获的521只(345,176)蚊虫中,黄斑伊蚊352只(占67.56%),朝鲜伊蚊77只(占14.77%),仁川伊蚊45只(占8.63%),其他蚊种(包括白雪伊蚊、中华按蚊、竹生杵蚊等)共47只。因而黄斑伊蚊是千山地区的优势蚊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