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序差异显示:一种基因表达谱系统比较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具有同一基因组的各种细胞群之间基因的差异表达谱十分重要。目前,研究基因差异表达的技术大致有mRNA差异显示[1]、RDA[3]、SSH[4、5]和cDNA阵列[6]等。近几年,还发展了一些研究基因差异表达谱系统的技术,如RLCS(restrictionland-markcDNAscanning)[8]、GEF(geneexpres-sionfingerprinting)[2]和RNA指纹法[9]等。然而,这些技术或较为复杂,或灵敏度偏低。本文拟介绍一种有效的基因表达谱系统比较法——有序差…  相似文献   

2.
坡面生态工程及其发展现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周跃 Watt.  D 《生态学杂志》1999,18(5):68-73
1 前 言坡面生态工程(slopeeco-engineering,简称SEE)指以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为目的的生物控制或生物建造工程[1],也指利用植被进行坡面保护和侵蚀控制的途径与手段[2]。根据不同国家的理解和应用情况,SEE还有许多称呼,比如生物工程等。但是生态工程也广泛用于遗传学和医学等领域,常引起混淆。越来越多的人采用了SEE的提法[3,4]。SEE途径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就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发表和报道的有关综述、研究和运用成果越来越多。人们对植被和侵蚀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对植被坡面…  相似文献   

3.
短杆菌肽S(GS)是一个十肽分子(环-(L-Val-L-Orn-L-Leu-D-Phe-L-Pro)2),是由两个β转角和两个β片层结构所构成[1]。GS的功能是通过破坏葛兰氏阴性菌的膜结构来完成其抗菌活性。迄今为止,人们对GS与膜结合特点的研究结果还不一致。Dateman等人利用2H-NMR,31P-NMR和DSC等技术研究了GS与DPPC多层脂膜的相互作用,指出肽仅仅作用于膜表面[2];而Higashijima等[3]及张凤立等用2D-NMR的研究结果[4]表明,GS的疏水部分应插入膜内。蛋白质及多肽的H/D交换动力学受其分子内氢键,分子空间结构的致密度及其周边环境如膜环境[5]的影响。我们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对与脂膜结合前后的短杆菌肽S的H/D交换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提示GS插入了脂膜双层。  相似文献   

4.
酵母双杂合系统的改进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酵母双杂合系统是在1989年由StanleyFields和Ok-kyuSong等提出并初步建立的[1],该系统是在酿酒酵母(Sacharomycescerevisiae)中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该系统的广泛应用,这一系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及改进,同时也衍生出单杂合系统,三杂合系统等一系列相关的技术。这些技术在不同研究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蛋白质与DNA,蛋白质与RNA,以及多种蛋白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8-苯胺基-1-萘磺酸(简称8.1-ANS)作为荧光探针被大量地用于蛋白质和生物膜的研究[1,2],但人们对其荧光特点和发光机制的了解很不全面,一直处于争论之中[3]。本文从膜表面电荷和膜极性的角度研究了8.1-ANS在脂质体膜表面的荧光强度和峰位。...  相似文献   

6.
昆虫细胞的大规模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李文青,肖成祖(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昆虫细胞培养的鼻祖是德国人forhardBendict(1878—1958)[1],他在1915年发表了有关昆虫细胞培养的第一篇文章[2]。早期,昆虫细胞的培养是为了进行昆虫的生...  相似文献   

7.
综论稻田生态系中性昆虫的意义及其调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 中性昆虫的概念及田间动态1.1 概念的提出吴进才等在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营养物种的系统调查中发现,稻田生态系中,既非害虫又非天敌的一类昆虫占整个节肢动物群落丰盛度的20%~65%[7,8]。生态学理论认为,系统中没有孤立存在的物种[12]。数量庞大的这一昆虫类群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有何意义?与稻田害虫的发生有何联系?现有文献还少有涉及。吴进才等[7]、郭玉杰等[1]提出了中性昆虫的概念,用于指称传统植物保护学中的既非害虫又非天敌的一类昆虫,并就其田间动态及在食物网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RT-PCR检测庚型肝炎病毒的研究王孝华王健梅[1]林玉兵[2]陈禹保[2]孙钦喜[3][1]湖南师大生物系[2]北京科海医疗生物工程公司[3]山东潍坊人民医院(湖南省临床检验中心,长沙410006庚型肝炎病毒是Simmons等于1995年证实的一种非A-E型肝炎病毒[1]。随后在我国也证实有庚型肝炎病毒(HGV)存在[2]。有资料表明,HGV在美国供血员中的流行情况较HCV严重,并且与供血...  相似文献   

9.
真核生物核糖体合成的抗菌多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核生物、植物、动物(包括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都可以产生由基因编码、核糖体合成的抗菌多肽[1]。已知的核糖体合成的抗菌多肽大部分是最近十几年中鉴定的。80年代初,Steiner[2]及Salsted等人[3]首次分离了昆虫的抗菌多肽cecropin和defensins,从此人们开始关注这类抗菌多肽,研究了它们的遗传免疫性、寄主防御系统、膜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的修饰和分泌等,从而将这些抗菌多肽研制开发成有应用价值的食品添加剂和药物。原核生物产生的抗菌多肽(nisin)早已广泛应用于食品的防腐保鲜…  相似文献   

10.
酵母双杂合系统是在1989年由StanleyFields和Ok-kyu Song等提出并初步建立的^[1],该系统是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该系统的广泛应用,这一系统得到了不断常有的效的分子生物方法。近几年业随着人们对该系统的广泛应用,这一系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及改进,同时也衍生出单杂合系统  相似文献   

11.
植物防卫反应基因的类型、表达、调控和应用何晨阳,王金生(南京农业大学,210014)防卫反应基因是寄生植物中被诱导表达抗病反应的一类基因。早在70年代人们就发现寄主植物抗病性表达需要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也需要新合成的特殊酶类[1],同时也注意到植物防卫反应常常受到病原物及其激发子的诱导。从此,在研究植物对病原物防卫反应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  相似文献   

12.
[B3—Lys]—胰岛素的研究:受体结合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用^125I-[B3-Lys]-胰岛素和^125I-胰岛素研究了[B3-Lys]-胰岛素和胰岛素与人胎盘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结合物性并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B3-Lys]-胰岛素与HPM胰岛素受体结合能力比天然猪胰岛素高。由竞争取代曲线得到的[B3-Lys]-胰岛素和猪胰岛素的IC(50)值分另为0.65和1.11nmol/L。经Scatchard分别得出[B3-Lys]-胰岛素与HPM胰岛素  相似文献   

13.
周亦红  丁伟 《昆虫知识》1999,36(6):350-352
提到化石,通常是指那些从岩层里发掘出来的、坚硬如石的生物遗骸。通常情况下,生物死亡以后,其尸体的有机质部分一般都会在空气的氧化作用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很快腐烂、消失,而躯体的坚硬部分(如贝壳,昆虫的鞘翅等)或生物体活动时遗留下来的孔洞、痕迹及排泄物等埋藏在地下,经过自然界亿万年复杂而缓慢的石化作用后,最终形成了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化石[’],这类岩石上形成的化石也就是古生物学家主要的研究材料。而对于古昆虫学家来说,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化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那就是琥珀昆虫。1琥珀昆虫的形成及研究概…  相似文献   

14.
黄皮树果实中的酰胺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属芸香科黄檗属植物,树皮为中药黄柏。我们曾从其树皮中提取到数种三萜类的昆虫拒食物质[1],继而从其干果中分离到数种拒食物质[2]。本文报道从干果中分离到的酰胺类化合物,它们是:反,反-2,4-N-异丁基十四碳二烯酰胺(1),反,反,顺-2,4,8-N-异丁基十四碳三烯酰胺(2),反,反-2,4-N-异丁基十五碳二烯酰胺(3)和N-methylflindersine(4)。其中,反,反,顺-2,4,8-N-异丁基十四碳三烯酰胺是一…  相似文献   

15.
汪浩川等研究表明一定量Ox-LDL能刺激培养人动脉SMC细胞的增殖[1],Dejager等采用交叉抑制实验证明兔SMC细胞膜上有能结合Ox-LDL的清道夫受体[2],因此Ox-LDL诱导培养人SMC细胞增殖可能是Ox-LDL作用于SMC膜清道夫受体后...  相似文献   

16.
昆虫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余泽华,刘冬连,陈曲侯(华中师范大学昆虫学研究所)自Grace(196)首次建立天蚕蛾(Anther-aeaeucalypti)的四个细胞系以来[1],昆虫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离体培养的细胞为研究昆虫病原物,病原物的增殖,以及利用这些病原物作为杀虫剂提供了理想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必需氨基酸转基因马铃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80年代以来,马铃薯遗传转化系统日趋成熟,转基因工程植株已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科学研究[1]。作为食物蛋白和能量主要来源的马铃薯,提高其蛋白质含量及质量的遗传工程研究正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2]。Yang等[2]将旨在改善氨基酸平衡的CAT-HEAAE(氯酶素乙酰转移酶-高含量人体必需氨基酸)融合基因导入马铃薯,获得了Southernblot、Northernblot、Westernblot的证据,但尚缺少氨基酸分析的资料。玉米醇溶蛋白(zein)[3]是一个富含甲硫氨酸的贮存蛋白,它和人工合成的HE…  相似文献   

18.
神经节苷脂GM3诱导人单核样白血病J6-2细胞沿单核/巨噬细胞途径分化.在GM3诱导分化同时,J6-2细胞磷脂代谢发生了显著变化.采用((32)P)Pi、[GH3-3H]胆碱和[CH3-3H]SAM参入实验对GM3影响J6-2细胞PC代谢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GM3促进[(32)P]Pi参入J6-2细胞PC;抑制[CH3-3H]胆碱参入PC及PC合成的前体磷酸胆碱及CDP-胆碱;GM3促进[CH3-3H]SAM参入PC,但抑制[CH3-3H]SAM参入PC合成的前体胆碱、磷酸胆碱和CDP-胆碱.上述结果提示,GM3抑制J6-2细胞PC合成的CDP-胆碱途径,促进PC合成的PE甲基化途径.  相似文献   

19.
长梗千里光(SeneciokaschkaroviiC.Winkl.)为菊科千里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广布于甘肃省东南部的灌木丛中及林边草地,四川、青海也有分布[1]。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千里光属植物的主要成分是双稠吡咯啶生物碱和呋喃雅槛兰型倍半萜[2,3]。前者具有抗癌活性,但也有致癌、致畸等毒性[4]。我们从长梗千里光的地上部分分离到两个呋喃雅槛兰型倍半萜(1)和(2),通过UV、IR、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分析,确定化合物1为1α-乙酰氧基-6β-当归酰氧基-10β-羟基-…  相似文献   

20.
过去20年,人们已经分离到了相当数量的与发育相关的基因。这主要借助于蛋白质产物的分离纯化,然后根据其氨基酸结构推算其相应的核苷酸序列,并据此合成寡核苷酸探针,最终从cDNA文库或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出目的基因。而未知其编码产物的发育基因的分离克隆则是非常困难的工作,以前广泛应用的主要方法有DNA标签法(DNAtagging)[1,2,3],作图克隆法(map-basedcloning)[4],差别筛选法(diferentialscreening)[5]和扣除杂交法(subtractivehybridization)[6,7,8]。这些方法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由于各自的缺陷性,而限制了它们更加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在PCR技术的基础上,人们已经建立了若干种分离克隆植物发育基因的新方法。1992年,LiangP和PardeeA[9]首次提出并运用了mRNA差别显示技术(mRNAdif-ferentialdisplayreversetranscription-PCR,DDRT-PCR)来进行基因的分离。实践表明,mRNA差别显示技术在分离、鉴定差别表达的新基因方面与以前的各种技术相比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同时它也存在着重复性较差等缺点。因此,最近研究工作者又在其基础上,发展了诸如代表性差式分析(representationaldiferenceanalysis,RDA)[10,11]和抑制性扣除(或减去)杂交(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12]等一些更新的方法。下面就此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