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芒果尾夜蛾(Chlumetia trxnsuersa WIK)属鳞翅目夜蛾科。俗称芒果蛀梢蛾或芒果钻心虫。  相似文献   

2.
王慧芙 《昆虫学报》1977,(3):339-341
广叶螨属(Eurytetranychus Oud emans)是叶螨科中较小的一属。自 Oudemans(1931)建属以来,至今全世界已知有8种,其中半数为害松柏类植物。该属种类虽少,但分布较广(古北区、新北区、新热带区和非洲区),我国未曾记载过。笔者在整理近年来所藏的标本时,发现2种:一种是苜蓿广叶螨(Eurytetranychus recki Bagdasarian)(我国新纪录),为害苜蓿、绵鸡儿等豆科植物;另一种是新种,榆广叶螨(Eurytetranychus ulmi)。新种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劳氏粘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荣宗 《昆虫学报》1962,(2):164-164
在广东,以往为害水稻的几种夜蛾科害虫统称剃枝虫。经作者调查有6种:即粘虫(Leucania seperata(Walker)、劳氏粘虫(Leucania loreyi Dup.)、白脉粘虫(Leucania venalbaMoore)、水稻叶夜蛾(Spodoptera mauritia Biosd.)、拟稻叶夜蛾(Spodoptera sp.)及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等。其中以粘虫及水稻叶夜蛾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劳氏粘虫为害次之。研究中得到蒲蛰龙教授指导,白脉粘虫学名由朱弘复教授鉴定,仅此志谢。  相似文献   

4.
杧果横线尾夜蛾 Chlumetia transversa Wlk.属鳞翅目夜蛾科。又称杧果钻心虫,蛀梢蛾。分布于广东、云南、福建以及台湾等省,也是我区杧果栽培中的重要害虫之一。每年花穗、新梢萌发期都遭受为害,影响我区杧果生产的发展。我们从1970年起,进行杧果横线尾夜蛾的生活习性观察及其防治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形态 卵 扁圆形,径约0.5毫米;初产时青色,后转赤褐色,孵化前变淡;卵表有纵沟54—55条,腰围有整齐的横格7—8个,卵顶中央有8—9片梅花状纹。  相似文献   

5.
记述采自广西九万大山的青蜂科1新种:广西叶腿青蜂Loboscelidia guangxi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大学寄生蜂标本室.广西叶腿青蜂,新种Loboscelidia guangxiensis sp.nov.(图1~6)新种与采自越南的亚细亚叶腿青蜂L.asiana Kimsey,1988近似,但其体色暗褐色、额突前观呈梯形、颈突侧观近直角弯曲、前翅缺M脉与cu-a脉.正模♂,广西九万大山,2003-07-31,王义平采,No.20037702.副模1♂,广西九万大山,2003-07-31,王义平采,No.20037720.  相似文献   

6.
【背景】芒果横线尾夜蛾是严重危害芒果花序和嫩梢的重要害虫,其发生面积不断扩大,给我国南方芒果造成了巨大损失。【方法】通过气质联用仪(GC-MS)对芒果花、梢和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及其相对含量进行分析;采用触角电生理方法,测定不同性别和交配状态的芒果横线尾夜蛾对12种芒果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芒果3个部位的挥发性物质多为萜烯类化合物,主要物质(相对含量在O.06%以上)的数量分别为芒果花中22种、梢11种和成熟芒果13种。芒果花中含量较高的为d.水芹烯(43.64%)和异松油烯(29.33%);芒果梢中α-古芸烯(23.63%)含量最高;成熟芒果中8-石竹烯含量最高,为29.47%。仅异松油烯和β-荜澄茄油烯在芒果3个部位中均被检测到,但其含量差异较大;异松油烯在花、梢、果实中的含量分别为29.33%、19.99%、0.59%,而β-荜澄茄油烯分别为3.51%、2.18%、6.05%。芒果横线尾夜蛾未交配雌、雄蛾和已交配雌、雄蛾对同一种化合物的触角电位相对值之间均无显著差异。4种成蛾对反-2-已烯醛的触角电位反应值与其他化合物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交配后雌、雄蛾的触角电位反应值均有所降低,但与交配前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筛选出的反-2-己烯醛可作为横线尾夜蛾信息素的增效物质,对性引诱剂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可为从化学信号角度阐明横线尾夜蛾寄主定向和雌、雄交配机理,以及其致害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芒果横线尾夜蛾触角感觉器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芒果横线尾夜蛾触角感觉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芒果横线尾夜蛾成虫触角上有5种类型的感觉器,分别为毛形感觉器、刺形感觉器、锥形感觉器、腔锥形感觉器和柱形感觉器。这些感觉器在成虫中存在雌雄二型性,其中雌雄虫都具有毛形感觉器Ⅰ型和Ⅱ型、刺形感觉器、锥形感觉器Ⅰ型和腔锥形感觉器等四种类型的感觉器,其中以毛形感觉器最多,约占全部感觉器的72%。而锥形Ⅱ型和柱形感觉器只存在于雄虫触角上。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叶甲新种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述我国西部的叶甲,计有32个新种和3个新亚种,其中5种又代表5个新属。新种标本大部分采自西藏,一部分采自青海和云南。西藏新种中有一种(Monolepta alnivora)为害桤木,一种(Apophylia elsholtziae)为害香薷,均属相当严重。云南新种中有两种(Aulexis cinnamomi, Chalcolema dnnamomi)寄生樟树,取食樟叶,颇值得注意,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的是采自广西、山东的丽藻属植物两新种,即广西丽藻(Nitella guangxiensis)和山东丽藻(Nitella shandongensis),其特征分别描述如下: 广西丽藻新种图1:1—9 Nitella guangxiensis Y. J. Ling, G. Z. Deng et Z. Li, sp. nov. Planta monoica, claro-viridis, 13-19 cm alta. Caulis robustus,diametro 610-  相似文献   

10.
广西杧果病虫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24个市(县)杧果病虫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发现病害有20种,主要为白粉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蒂腐病等,其中杧果水泡病、杧果畸型病和杧果红点病为国内新发现的杧果病害;发现害虫94种,隶属于8目38科,主要为杧果小齿螟Pseudonoorda minor Munroe、杧果横线尾夜蛾Chlumetia transversa Walker、杧果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桔小实蝇Dacus dorsalis Hendel、杧果扁喙叶蝉Idioscopus incertus Baker等。腹足纲有害生物1种。  相似文献   

11.
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 Hubner)是一种多食性害虫。笔者于1957—1960年在新乡耿黄等地对该虫的生活习性作了研究。兹简报如下。 一、寄主种类和为害性状 甜菜夜蛾的寄主范围和食性,结合1957年植物检疫和1960年昆虫区划在全省各地调查,初步明确幼虫取食植物在河南有35科、108属、138种。其中有大田和特用作物28种,蔬菜作物32种,幼龄果树和林木13种,牧草和杂草47种,药用和观赏植物18种。其中以甜菜、玉米、红薯、芝麻、白菜、苜蓿等受害最重。 甜菜夜蛾是典型的食叶害虫,对植物苗期为害最重,大发生时能吃光所有叶子。暴食性的高龄幼虫,白天往往潜藏在禾本科作物心叶中、土缝中或与同期发生的其他害虫混淆,不易被人察觉。为害特征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上有所不同:单子叶植物以玉米为代表,被害部位呈现条状半透明薄膜或成条状破孔,这些  相似文献   

12.
Wang HT  Xue M  Chen HN  Zhou FY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5):1302-1308
为明确外来入侵害虫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的烟草防御反应对斜纹夜蛾的影响,探讨其与斜纹夜蛾的种间竞争机制,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B型烟粉虱取食后的烟草对斜纹夜蛾成虫产卵选择、幼虫取食选择、拒食作用和其他取食行为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成虫在B型烟粉虱为害后的植株上的落卵量较对照植株降低了40.9%.B型烟粉虱为害的虫体叶对斜纹夜蛾初孵化幼虫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而中间叶和系统白脉叶有一定的吸引作用,心叶不影响幼虫对寄主的选择性.B型烟粉虱为害叶片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显著的拒食作用,虫体叶拒食作用明显大于系统白脉叶片.与对照相比,B型烟粉虱为害的虫体叶和系统白脉叶降低了斜纹夜蛾幼虫单位时间取食次数或取食比例,虫体叶还显著延长了幼虫开始取食时间,总取食面积显著减少.表明B型烟粉虱为害烟草对斜纹夜蛾成虫产卵和幼虫取食行为均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对了解烟田害虫种群变动规律和指导害虫治理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广东地区发生为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urgiperda(J.E.Smith)是一种新的重要农业入侵害虫,目前已侵入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等地。本研究调查了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成虫后代幼虫在珠三角和粤北地区的种群密度和为害情况。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珠三角和粤北地区均已出现草地贪夜蛾取食为害,所调查的10种作物中,仅在玉米上发现取食为害;其中草地贪夜蛾幼虫在从化地区为害最重(虫口数量222头/百株、为害率80%),其次是连平(虫口数量98头/百株、为害率68%)、英德(虫口数量76头/百株、为害率62%)、增城(虫口数量66头/百株、为害率20%)和珠海(虫口数量46头/百株、为害率30%),新丰最低(虫口数量6头/百株、为害率3%)。本研究为监测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的发生和为害提供依据,并为通过调查田间种群密度指导幼虫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郭英兰 《菌物系统》1999,18(2):130-134
本文报道广东热带地区的部分假尾孢菌30种,其中有一个新种和一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寄生在咖啡上的咖啡假尾孢和生在假Ju上的糙叶胡椒假尾孢。文种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并附图,对新记录种进行了讨论。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采自四川鱼类肠道的复殖吸虫一新属四新种,它们是:1.(鱼兆)尾孔吸虫,新种Urotrema glyptothoraci sp.nov.,2.裂腹鱼斜孔吸虫,新种Plagioporus(Plagioporus)schizothoraci sp.nov.,3.异巢斜孔吸虫,新种Plagioporus(Plagioporus)allovaris sp.nov.,4.类宫殖属,新属Hysterogonoidet gen.nov.及模式种——双囊类宫殖吸虫,新种Hysterogonoldes disaccus sp.nov.。这些新属新种分别隶于尾孔科Urotrematidae、孔肠科Opecoelidae和鳞肉科Lepocreadiidae。  相似文献   

16.
广西十万大山瘿螨一新属五新种(蜱螨亚纲,瘿螨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新属为拟叶剌瘿螨属Paraphyllocoptes gen.nov.,模式种为十万山拟叶刺瘿螨Paraphyllocoptes shiwanshanensis sp.nov..5个新种是十万山拟叶剌瘿螨Paraphyllocoptes shiwanshanensis sp.nov.,假蒌上瘿螨Epitrimerus piper sp.nov.,润楠叶剌瘿螨Phyllocoptes machilus sp.nov.,广西斜背瘤瘿螨Vasates guangxiensis sp.nov.和棋子豆分位瘿螨Disella cylindrokeluphae sp.nov..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叶螨属初步报道(蜱螨目:叶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螨属Tetranychus Dufour是极为重要的农业害虫,其中包括我国的著名大害虫棉叶螨(棉红蜘蛛)T.urticae和山楂叶螨(山楂红蜘蛛)T.viennensis,它们严重地为害棉花、果树、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至为密切。本文介绍了叶螨属的形态特征,报道了作者初步采集到的7种叶螨:1.棉叶螨(棉红蜘蛛)T.urticae;2.红叶螨T.telarius;3.山楂叶螨(山楂红蜘蛛)T.viennensis;4.牡荆叶螨T.viticis,新种;5.上海叶螨T.shanghaiensis,新种;6.野生叶螨T.desertorum,中国新记录;7.曼陀罗叶螨T.ludeni,中国新记录。最后,对棉叶螨和红叶螨的学名和中文名称的确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报道10种尾孢菌,其中有2个新种:蒿尾孢Cercospora artemisiae和筒轴茅生尾孢Cercospora rottboelligina,中国新记录种有鸭跖草生尾孢Cercospora commelinicola,秋英尾孢Cercospora cosmi,凤毛菊尾孢Cercospora ratibidae和苦苣菜尾孢Cercospora sonchi.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并附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9.
记述采自中国广西大青山的美广口蝇属(双翅目,广口蝇科)一新种,广西美广口蝇Euthyplatystoma guangxiensis sp. nov..报道了2个中国新纪录种,多斑美广口蝇E.punctiplenum(Walker)(分布:云南)和明带美广口蝇E.rigidum(Walker)(分布:四川峨眉山).编制了中国美广口蝇属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了我国为害园林树种的二个蚧虫新种,其中一个新种取名为刺蜡链蚧,它属于链蚧科(Asterolecaniidae)的蜡链蚧属(Cerococcus Comstock),为害八角枫。另一新种取名贵盘蚧,它属于盘蚧科(Lecanodiaspididae)的盘蚧属(Lecanodiaspis Targioni-Tozzetti),为害枹栎树。新种的正模和副模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