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磺胺类药物在肾衰与正常家兔体内代谢规律,掌握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及肾衰对磺胺类药物代谢的影响。方法在家兔耳缘静脉注入磺胺嘧啶(SD),不同时间抽取动脉血,90分钟时从膀胱取尿,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半衰期。结果磺胺类药物在家兔体内呈现二房室模型代谢动力学特点,且肾衰家兔半衰期明显大于正常家兔,尿中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家兔。结论急性肾衰使磺胺类药物消除减慢,延长半衰期。  相似文献   

2.
以氯胺T为氧化剂,制备了~(125)I-“去纤酶”,于皮下、肌肉、静脉不同途径给药,观察了在大鼠、小鼠、家兔体内各脏器及血液中不同时间的分布,排泄情况。发现~(125)I-“去纤酶”在动物血液中的半清除时间为3—4小时。不同途径的给药在动物体内各脏器中放射性分布达到高峰的时间不同,皮下注射为6小时,肌肉注射为3小时,静脉注射为1小时。各脏器中的分布以肾组织中积蓄最多。“去纤酶”的代谢产物大部分是经肾组织从尿中排除,少量随粪便排除。 “去纤酶”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从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蛇毒中分离、纯化的一种新型酶制剂,它具有非常显著而确切的抗凝血作用(张洪基等,1980;1981;Ouyang et al., 1976)。经临床验证,对于治疗脑血栓形成,视网膜血管阻塞,冠心病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具有较为安全、疗程短、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抗凝血新药。 为了进一步了解其药理作用,给临床提供更可靠的参考资料,本文用~(125)I-碘化钠对“去纤酶”进行了标记,研究了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排泄情况现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3.
以氯胺T为氧化剂参照Hunter和Greenwood的多肽类化合物的碘化标记法,制备了~(125)I—标记的蜂毒肽在小鼠体内分布、吸收、排泄的研究,实验证明小鼠肌注~(125)I—蜂毒肽后,吸收很快,主要分布部位为肾、肺、心、肝、小肠、关节、脾与肌肉,脑组织中含量很少,肌肉注射后5分钟血液中含量可达70%,~(125)—I蜂毒肽主要经肾排泄,肌注后30分钟肾脏浓集最高,而尿液中以1.5小时为最高,而粪便中排泄少。  相似文献   

4.
从尖吻蝮蛇毒中分离得到的出血毒素Ⅰ(AaHI)具有破坏血管系统并造成广泛出血的作用。本文报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AaHI可以特异地结合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外膜上,由此推测内皮细胞膜上存在HaHI的受体或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用~(125)I(NaI~(125)标记的纤溶酶所作的家兔消化道的吸收实验研究及用3P87药代动力学程序的微机处理,确定了纤溶酶的消化道吸收的药时曲线;在血液中的消除半衰期为137分钟;消除速率常数为0.00506立升/分钟;峰浓度时间约为170分钟和其生物利用度约为39%的结果。为使纤溶酶制成肠溶溶栓酶片提供了临床应用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余茂耘  韦传宝 《生物学杂志》2007,24(2):32-33,53
研究白眉蝮蛇(Agkistrodon halys ussuriensis)毒精氨酸酯酶的代谢动力学,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125I标记的精氨酸酯酶对大鼠一侧颈静脉给药,不同时间从另一测颈静脉取血。5h后处死动物,取各组织、尿液、胆汁和粪便,对各样本的放射性进行测定并拟合时间-放射性关系曲线。代谢动力学拟合曲线符合一室模型,其中生物半衰期T1/2为55.9min,K值为0.0124min-1。125I标记的精氨酸酯酶在体内各组织广泛分布,但有血脑屏障存在,肝、肾和尿液中的放射性比其它组织要高很多,主要通过肝脏降解,肾脏排泄。  相似文献   

7.
研究白眉蝮蛇(Agkistrodon halys ussuriensis)毒精氨酸酯酶的代谢动力学,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125I标记的精氨酸酯酶对大鼠一侧颈静脉给药,不同时间从另一测颈静脉取血。5h后处死动物,取各组织、尿液、胆汁和粪便,对各样本的放射性进行测定并拟合时间-放射性关系曲线。代谢动力学拟合曲线符合一室模型,其中生物半衰期T1/2为55.9min,K值为0.0124min-1。125I标记的精氨酸酯酶在体内各组织广泛分布,但有血脑屏障存在,肝、肾和尿液中的放射性比其它组织要高很多,主要通过肝脏降解,肾脏排泄。  相似文献   

8.
应用人血清清蛋白代替LDS,建立了肝素释放细胞表面与受体结合的LDL的方法,并比较了人及家兔LDL结合家兔细胞表面受体的能力。在37℃不同保温时间(从0—180分钟),肝素释放的细胞表面受体~(125)I-LDL量增加缓慢而通过受体进入细胞的LDL量增加迅速。在37℃以不同剂量的LDL(13—78μg/ml)与细胞保温2小时,肝素释放的细胞表面受体LDL量也增加缓慢,而进入细胞的量增加更为迅速。结果显示LDL在细胞表面受体部位不断进入细胞内并迅速被新的LDL分子所取代,但当LDL增至78μg/ml时逐渐变慢,与Goldstein观察相似。肝素释放的~(125)LDL量在加入量约50 μg/ml时呈现平坦,与Goldstein观察相似。这说明用人血清清蛋白代替LDS同样可以观察到LDL受体的饱和特性。在同一实验条件下。肝素释放家兔的~(125)I-LDL比人高l倍,家兔通过受体进入细胞的~(125)I-LDL比人高1.7倍。二者差别非常显著(P<0.001)。显示兔血清LDL的结构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同于人。  相似文献   

9.
从正常动物肝脏提取了以胞质RNA 为主的RNA,以聚丙烯酰胺电泳及对人体肝癌(7402)细胞的生物学作用证明,制品含有相当于7~18S 的不均一RNA,和具有mRNA 的模板活性以及对基因活动的调节控制活性。应用~(125)Ⅰ(及~(131)Ⅰ)标记的肝RNA 注入正常小鼠及肝内接种移植性肝癌的小鼠,从整体动物扫描及脏器比放射性分布,证明~(125)Ⅰ-RNA 优先进入肝及肝癌组织,~(125)Ⅰ-核苷酸(NT)则呈均匀分布。注射10~50微居里~(125)Ⅰ-RNA,15分钟后,细胞放射自显影显示,在肝及肝癌细胞中出现银颗粒的积聚。~(125)Ⅰ-NT 在同样条件下,肝及肝癌细胞中未见明显的银粒积聚,由此提示~(125)Ⅰ-RNA 可能有相当部分以一定的大分子形式进入肝及肝癌细胞。人肝癌(7402)细胞经正常鼠肝RNA 温育24小时后,以~(14)C-亮氨酸对血清白蛋白的参入证明,人体肝癌细胞不仅合成鼠血清白蛋白,并可显著促进人血清白蛋白的合成,高达未处理的肝癌细胞的3.6倍,由此说明我们所制备的肝RNA 不仅具有供体(鼠)肝的模板活性作用,同时具有调节宿主(人)肝癌细胞基因活动的作用。放线菌素D 可部分或全部阻断这种调控作用,但对模板作用影响较少,甚至可见有增强作用。肝RNA 制品中显示的模板和调控活性可能来自两类不同功能的RNA,对此作了讨论。无论是模板或调控作用,都可能促使肝癌细胞发生功能上的分化,反映出癌细胞表现型的改变。通过外源性正常肝RNA 的调控作用,纠正癌细胞基因活动的异常,从而导致向正常细胞表现型逆转,可能将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扶正口服液在家兔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比色法测定口服单剂量扶正口服液后,家兔体内齐墩果酸的血药曲线,并据此研究扶正口服液中齐墩果酸在体内代谢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齐墩果酸在家兔体内的代谢符合-室药动学模型。并求出了该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11.
彭游  陶春元  邓泽元 《广西植物》2012,32(3):392-399
为寻找新的大豆异黄酮前药,采用建立的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测定的液相色谱法对新型大豆异黄酮染料木素磺酸酯(GBS)进行前药判定以及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以考察前药中染料木素(GE)的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是否改善。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实验中,灌胃给予的大鼠血浆中能检测到GE的存在。在临床前药物动力学实验中,该前体药以40mg/kg GE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模型。GBS中GE的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为原药的198.6%。结果表明:相对于原药GE,前药中GE的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得到极大地改善。该前药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125)Ⅰ标记LC-1进行了一些体内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LC-1单抗的结合常数为4.8×10~8M~(-1),LC-1针对的SPC-A_1细胞表面抗原的位点数为7.2×10~4/细胞;LC-1与LAC-122两单抗针对的抗原决定簇没有交叉;用蛋白酶和过碘酸钠处理SPC-A_1细胞,前者对LC-1的结合抑制39%,后者抑制66%;LC- 1不但有较强的体外结合靶细胞的能力,从LC-1在荷瘤裸鼠中的组织器官分布来看,LC-1与肿瘤有较高的体内亲和性,并且是特异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为寻找新的大豆异黄酮前药,采用建立的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测定的液相色谱法对新型大豆异黄酮染料木素磺酸酯(GBS)进行前药判定以及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以考察前药中染料木素(GE)的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是否改善.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实验中,灌胃给予的大鼠血浆中能检测到GE的存在.在临床前药物动力学实验中,该前体药以40 mg/kg GE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模型.GBS中GE的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为原药的198.6%.结果表明:相对于原药GE,前药中GE的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得到极大地改善.该前药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Southern印迹杂交实验提示,大鼠肝15kbp EcoR Ⅰ片段与~(125)Ⅰ标记核RNA杂交带强度,大于肝癌DNA相应片段;当以5′-~(32)P标记核RNA和3′-~(32)P标记核RNA代替~(125)Ⅰ标记核RNA时,在肝癌相应DNA片段处几无可见的杂交带。大鼠肝2.4kbp EcoR Ⅰ片段与~(125)Ⅰ标记核RNA杂交带明显强于肝癌相应DNA片段。而大鼠肝癌2.0kbp EcoRⅠ片段与~(125)Ⅰ标记核RNA的杂交带明显强于大鼠肝相应DNA片段。大鼠肝2.2kbp和5kbpBamH Ⅰ片段与~(125)Ⅰ标记核RNA或5′-~(32)P标记核RNA或3′-~(32)P标记核RNA的杂交带,均明显高于肝癌相应DNA片段。~(125)Ⅰ标记大鼠肝癌核RNA与大鼠肝和肝癌2.2kbp或1.1kbpEcoR ⅠDNA片段的杂交带,弱于用~(125)Ⅰ标记大鼠肝核RNA为探针得之结果,当以5′-~(32)P标记核RNA代替~(125)Ⅰ标记核RNA为探针时,差异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药物代谢酶是催化体内摄入的各种药物进行生物转化的一系列重要酶,属于生物转化酶系中的一类.虽然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在肝脏,但在肝外组织(如前列腺)亦存在,而且可影响药物在局部的生物转化率.药物转运体在药物的跨膜转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程,药物转运体在组织中分布广泛;本文着重阐述这些药物代谢酶及转运体在治疗前列腺癌药物中的作用,及它们在前列腺中的特异性表达,同时讨论了在不同的治疗策略中与药物代谢酶及转运体相关的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用放射性同位素~(35)硫标记NaHSO_3-穿心莲内酯做动物实验.以阐明NaHSO_3(~(35)S)-穿心莲内酯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动物实验是用NaHSO_3(~(35)S)-穿心莲内酯注入大白鼠。实验用的药物是用NaHSO_3(~(35)S)溶液用加成反应标记于穿心莲内酯的第12位碳上。标记率达92%。标记化合物的性能和浓度与治疗用商品注射针剂NaHSO_3-穿心莲内酯相同。大小便标本是注射后连续按一定间隔时间取出的,组织标本是按一定间隔时杀死的动物身上取出的。标本的放射性是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的。标记化合物在大白鼠的体内代谢表明,NaHSO_3(~(35)S)-穿心莲内酯进入体内后,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选择性地蓄积于脊髓中,并且呈下行性蓄积,可因此导致肌紧张度减低和外周血管扩张,引起体温下降。在脏器中此药较明显地蓄积于十二指肠、直肠,这是临床采用此药治疗肠炎和菌痢的有力依据。实验也指出,此药在体内迅速吸收,迅速排泄,72小时内在尿粪中总排除量达86.2%,建议临床酌情增加剂量或次数。NaHSO_3(~(35)S)-穿心莲内酯大多在尿中主要以原形排出,从而考虑对泌尿系统感染可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用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了外胚层细胞经~(125)Ⅰ-中胚层诱导蛋白处理不同时间的参入部位。随处理时间的不同~(125)Ⅰ-中胚层诱导蛋白的参入量和参入部位有所变化。处理1小时,约51%的外胚层细胞内出现标记蛋白,银颗粒多在细胞质内。处理3小时,标记细胞总数增至74%,而其中45%在核内观察到标记蛋白,每个核内平均为10个银颗粒。处理12小时,90%的反应细胞核内参入了标记蛋白,参入量增加为每个核内平均为21个银颗粒。实验结果表明,~(125)Ⅰ-中胚层诱导蛋白先是进入细胞质,然后转入细胞核。这似乎提示,中胚层诱导蛋白是在细胞核内行使其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用放射性同位素~(35)硫标记NaHSO_3-穿心莲内酯做动物实验,以阐明NaHSO_3(~(35)S)-穿心莲内酯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动物实验是用NaHSO_3(~(35)S)-穿心莲内酯注入大白鼠。实验用的药物是用NaHSO_3(~(35)S)溶液用加成反应标记于穿心莲内酯的第12位碳上。标记率达92%。标记化合物的性能和浓度与治疗用商品注射针剂NaHSO_3-穿心莲内酯相同。大小便标本是注射后连续按一定间隔时间取出的,组织标本是按一定间隔时杀死的动物身上取出的。标本的放射性是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的。标记化合物在大白鼠的体内代谢表明,NaHSO_3(~(35)S)-穿心莲内酯进入体内后,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选择性地蓄积于脊髓中,并且呈下行性蓄积,可因此导致肌紧张度减低和外周血管扩张,引起体温下降。在脏器中此药较明显地蓄积于十二指肠、直肠,这是临床采用此药治疗肠炎和菌痢的有力依据。实验也指出,此药在体内迅速吸收,迅速排泄,72小时内在尿粪中总排除量达86.2%,建议临床酌情增加剂量或次数。NaHSO_3(~(35)S)-穿心莲内酯大多在尿中主要以原形排出,从而考虑对泌尿系统感染可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为寻找染料木素(GE)新的前药,采用建立的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测定的液相色谱法对新型大豆异黄酮染料木素磺酸酯(GB)进行前药判定以及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以考察前药中染料木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是否改善.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实验中,灌胃给予GB的大鼠血浆中能检测到明显的GE.在临床前药物动力学实验中,该前体静注给药和以40 mg/kg灌胃药后,GE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一室模型.GB中GE的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为原药的110.9%.研究表明,相对于原药GE,前药中GE的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达到预期的改善,该前药有进一步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已能对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进行测定。作者用~(125)Ⅰ标记的HBV-DNA探针,检测HBV的DNA聚合酶,并同32P标记法所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125)Ⅰ标记法的准确性,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HBV健康携带者8例,慢性肝炎89例,肝硬变11例,肝癌2例共计110例作为受检对象。所有患者HBsAg均阳性,HBeAg阳性83例,抗HBe抗体阳性17例。 HBy-DNA测定步骤是首先使DNA2条链中的1条变性,然后加入~(125)Ⅰ标记HBV-DNA,使其和血清中的1条DNA链杂交。反应液进行柱层析后,将洗出液用r-计数器检测并定量。 结果:HBV-DNA量和HBV-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