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锦丰梨胚乳植株的诱导及其倍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至今尚未见到有梨胚乳分化出植株的报道,我们于1981年由“锦丰”梨胚乳经过培养,诱导出完整植株,并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2.
游离花粉粒培养诱导产生植株的研究,近几年来在几种茄科植物上获得成功。但在禾本科植物上迄今未见有成功的报道。1978年我们从水稻花药预培养4—7天的花粉培养诱导出白化植株。1979年这一研究又获得进展,从预培养2天和2天以上的花药分离出的花粉都成功地诱导出绿色植株。在此同时,我们还对一些影响花粉启动、发育和愈伤组织分化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水稻组织培养开始于幼胚培养,一般认为禾谷类的组织和细胞培养要比双子叶植物困难,但有关水稻组织培养成功的例子却不少,不少人用去壳的种子、胚、根、和花粉诱导发生愈伤组织,获得了再生植株。日本古桥等人报导从根、胚乳、茎节诱导发生愈伤组织,并分化出植株,印度Bajaj等从水稻未成熟和成熟胚乳培养物获得三倍体植株。在我国,对水稻幼茎、幼穗、叶鞘、枝梗和茎尖的组织培养开展了研究,并获得成功。本试验对水稻的幼穗、幼茎、幼根和幼叶进行了离体培养,并研究了影响愈伤组织发生和分化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4.
桃胚乳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胚状体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植物胚乳培养的研究,在国内外取得了一些进展,至今,已有三种植物的胚乳在离体培养下,产生了胚状体;四种植物形成了小植株。本文简报桃胚乳愈伤组织诱导和胚状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在毛主席的革命科技路线指引下,我国从1975年首次成功地从玉米离体培养的花药诱导出单倍体植株以来,许多单位培养玉米花粉植株都已成功,并报道了从离体培养的花药中有成熟胚状体的产生。我们在1976年玉米花药培养的实验中也见到有较多胚状体的产生,并从胚状体形成绿苗有较高的频率。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我们的实验材料是大田春播的金黄113(墩子黄×W591)及金黄,号(太181×黄204)两个杂交种。诱导培养基为N_6,附加不同配比的激素(表1),蔗糖12%。分化培养基为N_6 K 1ppm BA 1ppm IAA 0.1ppm,蔗糖6%。  相似文献   

6.
阳桃胚乳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成功建立阳桃胚乳组织培养并获得胚乳再生植株。胚乳愈伤组织诱导以培养基MS 2,4-D2.0mgL^-1 BA0.2mgL^-1的效果最好,诱导频率可达94.7%,愈伤组织乳白色,结构致密,生长旺盛;将其接种在培养基MS ZT3.0mgL^-1 NAA0.2mgL^-1上,愈伤组织由乳白色致密型转变为淡绿色致密型,进而形成绿色芽点,分化出不定芽,分化频率可达73.3%;胚乳植株在培养基MS ZT2.0-2.5mgL^-1 NAA0.05mgL^-1上进行壮苗和营养繁殖。  相似文献   

7.
从大豆及豌豆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幼苗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广泛用于生物学研究,而且日渐应用于植物育种。最近我国用花药培养方法快速育成烟草新品种“单育一号”就是用组织培养技术解决生产问题的一个例子。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中,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植株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虽然已有几十种植物的离体细胞、组织或花粉通过人工诱导再生植株,但一些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作物如大豆、玉米等尚未见成功的报道。特别是豆科植物愈伤组织的幼苗分化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8.
白皮松雌配子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皮松雌配子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顾淑荣,朱至清,赵敬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00044)陈正华(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100101)裸子植物的胚乳与被子植物的不同,被子植物的胚乳是双受精的产物,胚乳细胞是三倍牲的。而裸子植物是单受精的,它的胚乳...  相似文献   

9.
未授粉子房和胚珠离体培养诱导植物雌核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未授粉子房和胚珠培养离体诱导雌核发育的研究已近半个世纪,目前共有20科40余种种子植物的未授粉子房或胚珠离体培养诱导了雌核发育,但成功获得雌性单倍体的植物只有10科25种2变种。本文重点对离体雌核发育的胚胎学的研究资料进行综述,包括离体条件下胚珠中胚囊的发育状况、雌核发育的模式、雌性单倍体形成的途径以及自发胚乳的离体诱导并指出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在研究方法上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胚乳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猕猴桃是雌雄异株植物,由雌株胚乳培养的再生植株仍有雌、雄性别分化现象。对已开花结果的胚乳植株生物学特性观察表明,与对照母株相比,胚乳植株在株形、叶片大小、果实形状及果实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上都有较大的变化。为了探明整体水平变化与分子水平变化的关系,我们观察了有代表性的3株开花、挂果的猕猴桃胚乳再生雌株,1株胚乳变异雄株与对照父、  相似文献   

11.
枸杞胚乳培养得到完整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名称:枸杞(Lycium barbarum) 材料类别:开花后20天左右的枸杞胚乳。培养条件:采用培养基MS。蔗糖3%,琼脂0.75%,LH500ppm,pH5.8。诱导意伤组织时,每升附加2,4—D 0.2mg;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每升附加BA 0.2mg;诱导生根时培养基内不加生长素和细胞  相似文献   

12.
富含蛋氨酸玉米醇溶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玉米中富含蛋氨酸的10kD玉米醇溶蛋白,证明植物源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能够表达.方法:从玉米胚乳中克隆高蛋氨酸基因zein,通过PCR扩增zein片段,连接pGEX - 4T -1原核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中,IPTG诱导后,HPLC测定蛋氨酸含量.结果:经PCR扩增出467bp条带,Blast分析同源性99%,经IPTG诱导进行SDS - PAGE检测,发现在36kD处出现一条明显的条带.诱导后菌体总蛋氨酸含量比正常菌体提高了9.6%.结论:证实了植物源10kD玉米醇溶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能够表达.  相似文献   

13.
通过花药培养已从20多个科的一百多种植物中得到单倍体植物。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人工诱导单倍体的研究,已从二棱大麦、小麦和烟草、水稻、玉米、普通大麦、向日葵、百合、青稞等植物的未授粉子房培养出单倍体植物。1987年我们进行了白魔芋未授粉子房的离体培养,并获得单倍体植物,现将实验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哈佛大学干细胞学院(Harvard Stem Cell Institute,HSCI)的Kevin Eggan副教授等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Columbia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的研究小组,用82岁的遗传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女性患者的体细胞成功培养出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研究小组也成功地使iPS细胞诱导分化出了运动性神经元。  相似文献   

15.
大麦无菌苗的苗高。苗干重和单位长度、叶片切段的干重均依胚培养时所带胚乳的增多而递增。但叶片切段培养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再分化率并不与胚乳多少正相关。成熟胚培养时蔗糖的供应明显影响叶片切段培养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培养带1/2胚乳的胚,用萌发率高的新鲜种子培养无菌苗时,以不供给蔗糖的有较高的叶段愈伤组织诱导率,用萌发率显著降低的陈种子时,则以育苗时供给6%蔗糖为好。  相似文献   

16.
枸杞胚乳植株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被子植物中,大多数植物的胚乳是精子和两个极核融合的产物,胚乳细胞应是三倍性的,因此,不少植物学者企图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三倍体植株,以便有可能为瓜、果类等经济植物提供一条新的育种途径。从3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30余种植物的胚乳培养获得了愈伤组织或胚状体。但得到完整植株的不超过10种。茄科植物的胚乳培养,除马铃薯获得成功外,其它还未见报道。本文报道我们对枸杞未成熟的胚乳进行  相似文献   

17.
构祀胚乳植株二代的形态及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有十余种植物的胚乳培养获得了植株,在这些植株中只有少数是三倍体的,大多数发生了细 胞染色体数目,的多倍化和分裂行为的畸变‘”。我们曾以拘祀为材料进行胚乳培养,获得了不同倍性的 胚乳植株「,,,并且首次培育胚乳植株开花结实,使胚乳植株完成了生活周期〔33O胚乳植株的形态及细胞 学研究,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植物名称:党参(Codonopsis Pilosuta(Franch)Nannf)材料类别:幼嫩叶片。培养条件:MS为基本培养基。每升加水解乳白蛋白500mg。诱导愈伤组织时每升附加2,4-D1mg,玉米素3mg;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每升附加玉米素3mg,NAA0.1mg;诱导长根时,培养基内不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物质。培养温度为24~28℃,每天光照10~12小时。生长与分化情况:(一)愈伤组织的诱导:外植体培养15天以后,开始形成淡黄色愈伤组织,生长  相似文献   

19.
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可在其宿主植物玉米(Zea mays L.)地上部的所有器官诱导肿瘤发生。玉米黑粉菌成功定殖宿主并诱导形成肿瘤取决于与宿主植物多方位、多层次的相互作用以及该过程中发生的复杂的细胞和分子事件。本文综述了玉米黑粉菌与玉米互作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玉米黑粉菌通过分泌效应子入侵、定殖玉米植株以及植株在分子水平上对入侵的响应;阐述了活体营养建立过程中,玉米黑粉菌与玉米通过效应子、激素、糖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差异调节,协调受感染宿主组织重新编程发育成膨大的植物肿瘤的关键因素,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金桔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荣  王秀琴  王润珍   《广西植物》1982,(1):11-13
<正> 金桔(Fortunella margarita(Lour.)Swingle)原产于我国,为柑桔类的优良品种之一。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酸甜适中,可供生食,又可作蜜饯,畅销国内外,深受群众欢迎。 在植物组织养培的研究中,柑桔类的组织培养技术亦有很大的发展。柑桔的胚和胚乳培养分化植株,茎尖、嫩茎、叶切块培养的器官分化已有研究。但金桔的组织培养尚未见报导,我们进行金桔组织培养研究,为金桔良种的快速繁殖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