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明确棉花ERF-B3亚族转录因子基因GhB301在烟草异位表达后(抗枯萎病中)的功能,该研究以过表达GhB301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为材料,采用枯萎病菌孢子悬浮液接菌方法,分析病原菌侵染前后防御酶活性变化以及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显示:(1)棉花枯萎病菌处理15d后,2个转基因株系烟草叶片黄化程度与野生型相比较轻。(2)棉花枯萎病菌处理后,过表达GhB301转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较未接菌对照显著提高,并且酶活峰值出现均早于野生型材料;转基因材料叶片的POD、PAL、PPO活性均在处理3d后达到峰值,而野生型材料叶片的POD、PAL活性在处理5d后才达到峰值。(3)接种棉花枯萎病菌后活性氧相关基因、乙烯(ET)/茉莉酸(JA)途径相关基因、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在转基因株系OE1和OE2中均受到明显影响。研究推测,GhB301在烟草中的异位表达激活了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了防御酶的活性,从而增强了烟草对枯萎病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一株西瓜枯萎病生防菌的鉴定与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孢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引起的土传病害,是西瓜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利用拮抗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繁殖,降低其危害程度,已成为西瓜枯萎病防控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筛选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探究其抑菌作用,为有效防控西瓜枯萎病提供生防资源。【方法】从西瓜的根围土中分离细菌,采取平板对峙及温室生测的方法筛选生防菌,通过形态学及gyr B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生防菌株进行鉴定;采用鉴别性培养基测定生防菌的拮抗因子(纤维素酶、蛋白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测定生防菌发酵液对西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影响;于田间条件下检测该菌株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效应。【结果】筛选到了一株对西瓜枯萎病具有防治效果的拮抗菌株SFJ11,经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可以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其20%的发酵液几乎能完全抑制西瓜枯萎病菌菌丝的生长,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95%,田间防治效果最高可达78%。【结论】菌株SFJ11对西瓜枯萎病具有较强的生防效果,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健康烟草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具功能多样化、活性高的菌株,为作物病害生物防治提供高效、多样化的生防资源。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活性高、抑菌谱广的菌株,测定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病菌的抑制率、对菌丝生长及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应用PCR技术,检测菌株抗生素合成基因,结合室内盆栽实验检测功能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并测定其体外产酶、解磷、解钾、固氮及产铁载体能力;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通用引物对功能菌株进行鉴定;于健康烟草根际土壤分离得127个菌株,24株对番茄枯萎病病菌等指示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活性较高的3个菌株SH-1471、SH-1464、SH-1439对番茄枯萎病菌抑制率分别为82.0%、74.0%、75.0%;可使番茄枯萎病菌菌丝扭曲变形,形成泡囊结构,对番茄枯萎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62.7%、50.0%、37.0%;经测定,3个功能菌株具有产srfA、fenB、ituA、ituD、bymA等抗生素合成基因;盆栽实验结果表明SH-1471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为83.7%,SH-1464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为60.7%,SH-1439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为59.0%;此外,3...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植物乳杆菌IMAU 10014对番茄的促生长作用和对番茄灰霉病的生防效果以及对植株叶片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植物乳杆菌IMAU10014发酵液对番茄种子浸种的方法检测促生长作用以及对番茄苗的叶片喷雾和灌根的方法来测定其作为生防杀菌剂的意义.在菌液浓度为107 CFU/mL,对番茄浸种6-8 h,明显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及芽长,发芽率达到100%;另外在番茄幼苗接种病原菌后,再由植物乳杆菌IMAU10014做不同处理,病情指数可由47.22分别降至32.41和26.39(防治效果分别达31.36%和44.11%);与植物防御抗病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活力都有明显增加.植物乳杆菌IMAU10014作为生物农药防治灰霉病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克服保护地栽培作物的连作障碍,针对筛选的拮抗引起土传病害的枯萎病菌和疫霉病菌的微生物菌种进行了混合生防菌剂的制备,测定了制备菌剂中的菌体数量和抑菌活性;在人工接种的条件下研究了制备菌剂的生防效果;在保护地中试验了混合菌剂对枯萎病和疫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制备的单菌剂中含有的活菌体数量能达到108 cfu/g以上,混合菌剂中每个菌种的活菌体数量能达到105 cfu/g,并且菌剂的粗提物中存在明显的抑制枯萎病菌和疫霉病菌的抑菌物质。在人工接种盆栽试验中单菌剂和混合菌剂对枯萎病和疫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混合菌剂对两种病害的防效均达到80%以上。混合菌剂田间实验对枯萎病和疫霉病防效能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番茄品种‘1479’为材料,研究了喷施核黄素(Riboflavin)和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对幼苗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3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核黄素能显著降低番茄植株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病情指数,并以2 mmol/L时诱导效果最佳,诱抗效果最高可达41.91%。(2)2mmol/L核黄素处理后96h内,番茄叶片的POD、PPO和PAL活性显著高于对照。(3)接种TYLCV后,核黄素处理和接种TYLCV处理均可诱导番茄叶片中防御酶活性显著增强。研究表明,核黄素处理可诱导POD、PPO和PAL活性的系统增强与番茄对TYLCV的诱导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香蕉枯萎病生防菌绿头枝孢菌LS1的筛选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琴  谢玲  陈艳露  廖仕同  张艳  农倩 《微生物学通报》2019,46(12):3248-3256
【背景】香蕉枯萎病是一种真菌土传毁灭性病害,由于抗病品种产量普遍不佳和化学防治易污染环境等系列问题,生物防治是其理想的防治方法。【目的】筛选抗香蕉枯萎病的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菌株,丰富生防菌株资源库。【方法】采用平皿和盆栽实验方法评价5株DSE对香蕉的促生作用和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优良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接种DSE可有效促进香蕉植株的生长,尤以菌株LS1作用最显著,接种后鲜重与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47.36%与42.40%;接种DSE可有效提高植株对香蕉枯萎病的抗性,其中菌株LS1处理的香蕉植株表现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其它菌株,平皿中的防效为86.19%,盆栽实验防效为63.19%;结合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技术,将菌株LS1鉴定为绿头枝孢菌Cladosporium chlorocephalum。【结论】LS1是一株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香蕉枯萎病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8.
以番茄‘L402’品种幼苗为试材,经水杨酸(SA)诱导处理后接种灰霉病菌,再进行外源Ca2+、Ca2+螯合剂和Ca2+抑制剂处理,分析Ca2+和SA处理番茄叶片对灰霉病抗性和主要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探讨Ca2+和SA对番茄诱导抗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外源SA可显著提高番茄诱导叶和非诱导叶抗灰霉病能力,Ca2+能进一步增强SA诱导的抗病能力;而Ca2+螯合剂EGTA和质膜钙通道抑制剂LaCl3则不同程度地抑制了SA诱导的番茄灰霉病抗性。(2)外源SA能提高番茄诱导叶和非诱导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外源Ca2+亦进一步增强了SA诱导的上述防御酶活性,但缺钙处理则不同程度降低这些防御酶活性。(3)外源补充Ca2+及不同缺钙处理对SA诱导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未发现规律性影响。研究表明,钙对SA诱导番茄抗灰霉病性的增强效应,可能与其提高SA诱导番茄叶片中PAL、PPO和POD等防御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苦瓜枯萎病菌为靶标菌,通过对峙培养试验和发酵滤液抑菌试验对分离自苦瓜根际土壤的放线菌进行筛选。候选菌株0250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根据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与同源性相近的菌株进行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分析,被鉴定为Streptomyces rhizosphaericus,并评估了该菌株在温室和田间对苦瓜的促生长和防治枯萎病效果。结果表明: 链霉菌菌株0250对苦瓜枯萎病菌的平板抑制率为69.2%,对1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平板抑制率达64.3%~85.6%;该菌株的菌悬液处理能促进盆栽和田间苦瓜植株根、茎生长发育,提升产量,对苦瓜枯萎病的防病效果分别为66.9%和61.5%。预先用菌株0250菌悬液处理土壤再接种病原菌,对土壤尖镰孢菌数量抑制率达62.1%,显著提高了苦瓜幼苗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以及根系活力。总之,菌株0250是一株对苦瓜枯萎病具有巨大生防潜力的放线菌资源。  相似文献   

10.
赵建  黄建国  袁玲  时安东  杜如万  刑小军 《生态学报》2014,34(23):7093-7100
为了研发对番茄灰霉病高效、稳定、安全的生物农药,试验利用自主分离获得的寡雄腐霉菌株制备发酵液,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寡雄腐霉发酵液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和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机制,并在大田生产中验证其生防效果。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寡雄腐霉发酵液促进健康番茄植株生长,植株总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增加9.5%和15.4%,提高了植株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及氮、磷、钾吸收量,并使带病番茄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降低57.2%和60.3%,相对防治效果达60.3%,施用寡雄腐霉发酵液对番茄叶片细胞膜具有保护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病原性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后续田间试验中寡雄腐霉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71.2%。说明寡雄腐霉发酵液能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还具有促进番茄生长的作用,并且可诱导番茄植株对病原菌的防御作用,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对棉花抗枯萎病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以海岛棉新海14号为材料,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褪黑素(0、10、25、50、75、100 μmol/L)后接种棉花枯萎病菌,对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花幼苗进行抗病性鉴定、抗病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外源褪黑素对棉花枯萎病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10-100 μmol/L褪黑素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其中50 μmol/L褪黑素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50 μmol/L褪黑素预处理能有效减少接菌后棉花叶片中的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增强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几丁质酶(CHT)、β-1,3葡聚糖酶(GLU)、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并显著提高木质素代谢途径相关基因(GbPALGb4CLGbCAD)和类黄酮代谢途径关键基因(GbCHIGbDFRGbTT7)的表达量。表明50 μmol/L 的褪黑素处理能提高接菌后棉花抗氧化能力,增强防御酶活性,调控木质素、类黄酮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嫁接提高西瓜抗枯萎病的机制,该研究以嫁接西瓜为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枯萎病菌侵染下寄主的组织结构变化,荧光定量分析了相关防卫基因的表达,比较了嫁接西瓜对枯萎病菌侵染的抗感反应。结果显示:(1)枯萎病菌侵染后,与自根西瓜相比,嫁接西瓜的根部木质部导管通过快速形成膜状物、侵填体及细胞壁增厚阻塞菌丝入侵;自根西瓜防御反应较嫁接西瓜晚,严重侵染时薄壁细胞降解,导管组织脱落导致维管系统空洞,从而使植株呈现萎蔫症状,该现象在嫁接西瓜中没有发现。(2)枯萎病菌侵染后,嫁接西瓜比自根西瓜具有较高的防卫基因表达水平,其中:嫁接西瓜中,CHI、APX和PPO基因的表达随枯萎病菌侵染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PAL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表达趋势,但仍高于本底表达;自根西瓜中,仅PPO基因在枯萎病菌侵染后表达上调,而其他基因的表达则是先升高后降低,与嫁接西瓜中的PAL基因表达一致。研究表明,嫁接植株一方面通过快速的组织结构响应,另一方面从转录水平提高了相关防卫基因的表达,最终使植株具有抗病性;推测防御基因在嫁接植株与枯萎病菌互作中的强烈诱导响应可能是嫁接植株抗病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以梨果实愈伤组织为材料,对轮纹病原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 f.sp.piricola,BBP)和褐腐病原菌(Monilinia fructigena Honcy,MFH)侵染后的组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防御酶系活性进行了测定,试图从细胞水平探讨防御酶系活性变化与组织感病进程的关系及其在组织生理防卫机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接种褐腐病菌的组织出现褐变早,腐烂扩展速度和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接种轮纹病菌的组织;接菌后其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接种褐腐病菌的组织上升程度也远高于轮纹病菌侵染的组织.(2)愈伤组织接菌后120 h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各种酶活性高峰峰值和出现的时间不同;轮纹病菌侵染的组织内各种防御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褐腐病菌侵染的组织,这与其受侵染组织腐烂慢、褐化程度低相对应.研究发现,防御酶系在组织对病原菌侵染的生理防卫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活性变化与果实防腐能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丛枝菌根真菌的定殖可以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但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利用番茄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前系统素过表达材料35S::PS、茉莉酸合成突变体spr2、茉莉酸信号识别突变体jai1及其野生型CM 4个不同基因型材料,分别在根系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 Fm),待菌根形成后,在叶片外源喷施10 mL 0.5μmol/L茉莉酸甲酯(MeJA)和接种番茄早疫病病原菌(Alternaria solani, As),比较不同基因型抗病防御反应以及对早疫病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预先接种菌根真菌的CM和35S::PS番茄,在叶片接种病菌5 d和10 d后,其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脂氧合酶(LOX)活性以及丙二烯氧化物环化酶基因(AOC)和茉莉酸信号受体基因(COI1)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只接种早疫病菌的处理、只接种菌根菌的处理以及未进行任何处理的健康植株,其早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显著降低;外源喷施MeJA可增强预先接种菌根菌的CM和35S::PS番茄植抵抗早疫病的能力。与此同时,对预先接种菌根菌的spr2番茄外源喷施MeJA后接种早疫病菌,其酶活性和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明显降低。然而,对jai1番茄进行MeJA处理不能增强其防御反应和抗病性。可见,丛枝菌根真菌侵染诱导番茄抗早疫病是与茉莉酸信号途径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地表球囊霉诱发番茄抗早疫病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ng YY  Wang RL  Wei XC  Lu YJ  Tang ZY  Wu GZ  Su YJ  Zeng RS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9):2316-2324
丛枝菌根可以改善植物营养状况,提高宿主植物的抗病性.本文研究了番茄幼苗预先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地表球囊霉后对番茄植株保护酶活性和防御反应基因表达,以及对番茄早疫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被AMF侵染的番茄植株在接种早疫病病原菌茄链格孢菌后,其叶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迅速提高.其中SOD酶活性在接种后18h达到最高,比只接种地表球囊霉(G)、茄链格孢菌(A)以及未接种AMF和病原菌的对照(CK)分别高28.6%、79.2%和82.8%;POD酶活性在接种后65 h达到最高,分别比G、A处理和CK高762%、18.3%和1710%.经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AMF侵染后的番茄植株再接种病原菌,其叶片中PR1(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2(β-1,3-葡聚糖酶基因)和PR3(几丁质酶基因)基因的最高转录水平达到CK的9.67、8.54和13.4倍.与CK相比,先接种地表球囊霉再接种茄链格孢菌的番茄植株(GA)的早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36.3%和61.4%.预先接种AMF的番茄植株在遇到病原菌袭击时诱导的防御反应强而迅速,诱发(priming)可能是菌根真菌提高宿主植物抗病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优良抗病性内生菌资源来控制棉花枯萎病是一种有效的措施。本研究从大豆根瘤中筛选棉花枯萎病拮抗性内生细菌,探索其对棉花枯萎病菌丝的抑制作用和代表菌株特性,为发掘和应用防病、抗逆优良菌株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对峙法和代谢液培养法对大豆根瘤内生细菌进行棉花枯萎病菌抑菌性筛选,显微观察法研究筛选菌株引起病原菌菌丝变化,通过菌株培养特征、理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菌株系统发育地位,比色法测定DD174耐盐碱性,盆栽试验验证防病效果。【结果】经复筛和代谢液试验有5株拮抗性较强菌株,被作用病原菌菌丝畸形、细胞壁消失、自溶,菌丝基部加粗、分支增多,呈树根状;菌丝被菌苔包埋而溶解、断裂,菌丝末端球形膨大。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菌体产生胞外代谢物发挥作用。菌株DD174、DD176和DD179最相似菌株分别为Bacillus oceanisediminis H2T(GQ292772)和B.thuringiensis ATCC 10792T(AF290545),菌株DD165和DD166最相似菌株均为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LMG 958T(X95923)。DD174能耐受6%盐浓度,p H 10生长良好,具有一定耐盐碱能力。DD174处理组防治效果达76.32%,其他防效均在62%以上,可作为棉花枯萎病的生防菌株资源。【结论】大豆根瘤内存在棉花枯萎病内生拮抗细菌,其中有些菌株具有一定耐盐碱能力,对棉花枯萎病病原菌及病害有一定抑菌和防病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防细菌对水稻的促生性及诱导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株生防菌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抑制作用和菌悬液浸种、浸芽、浇苗和包衣4种处理对水稻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对水稻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3种保护酶的诱导表达作用。结果表明,4个菌株均对水稻幼苗有促生及诱导抗病性的作用。其中,WY2菌株诱导水稻抗病性和对水稻的促生性都要优于其他3株菌株。水稻幼苗接种生防细菌24 h后再接种病原菌,生防细菌能促进植物体内保护酶PAL、POD、PPO活性的提高,进而诱导植物抗病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侧孢芽孢杆菌Bl13对番茄早疫病防治效果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番茄早疫病原菌有良好拮抗效果的侧孢芽孢杆菌Bl13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测定番茄株高、茎粗、番茄早疫病病情指数、叶片内防御酶活性以及根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等指标,探究侧孢芽孢杆菌Bl13防治番茄早疫病的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 接种Bl13可显著降低番茄早疫病的病情指数,提高叶片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等防御酶活性,降低病害对植物地上部分及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改善番茄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使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等常见有益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油壶菌属、血赤壳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侧孢芽孢杆菌Bl13可通过提高番茄叶片内防御酶活性并增加根区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来增强植物对番茄早疫病的抗性,从而实现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多粘类芽孢杆菌HY96-2产脂肽类抗真菌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株已经商业化的可防治植物枯萎病的生防菌-多粘类芽孢杆菌HY96-2发酵液中抗真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采用酸化、正丁醇萃取、乙酸乙酯沉淀、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分离得到了一个抗真菌活性化合物6B,经NMR、MS、MS/MS等光谱学方法鉴定其为Fusaricidin A。琼脂扩散法抑菌试验结果表明,6B对西瓜枯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灰霉病菌等1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5~50μg/mL。盆栽实验结果表明,6B对黄瓜灰霉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当6B的浓度达到250μg/mL时,防治效果高达95%。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银杏(Ginkgo biloba)茎叶中分离鉴定内生细菌, 测定其体外抑菌活性及对辣椒果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 并用平板对扣法测定其中一株防治效果较好的内生细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辣椒疫霉菌生长的影响。通过生防菌液和病原菌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辣椒果测定该菌株对辣椒果疫病的防治效果。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和gyr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生防菌株。【结果】从银杏的茎和叶中分离获得9株内生细菌。平板对峙生长试验结果表明, 菌株W5对供试的辣椒疫霉菌、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水稻纹枯菌(Rhizocton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荔枝酸腐菌(Geotrichum candidum)均有抑制作用, 其中对辣椒疫霉菌、稻瘟病菌和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效果显著, 抑菌率分别为88.9%、86.3%和90.2%。其产生的挥发性物质能明显抑制辣椒疫霉菌菌丝的生长。对辣椒采后果疫病的防治效果表明, 先喷雾接种W5菌悬液24 h后再接种辣椒疫霉病菌孢子悬浮液的防治效果最好, 可将辣椒果的保鲜期延长2?3 d。该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结论】获得了一株对植物病原菌物有良好防治效果的银杏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W5, 对辣椒采后果疫病及其他病原真菌的防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