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吉奥胶囊口服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65例及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吉奥胶囊口服。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以及远期疗效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RR及DCR分别为67.69%及87.69%,对照组RR及DCR分别为34.43%及67.21%,观察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86.15%,明显高于对照组70.49%。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两组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吉奥胶囊口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但可能会提高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计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周剂量奈达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对于复发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56例鼻咽癌复发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放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周剂量奈达铂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近期生存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6%和50.0%,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o.05);联合治疗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64.3%,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的60.7%、42.9%(P<0.05).结论:联合周剂量奈达铂化疗能够显著提高复发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的临床疗效,且未增加严重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吉奥治疗结肠癌的疗效。方法:75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结肠癌患者,分为A、B、C组。A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艾恒)25例。B组:5-Fu/LV联合奥沙利铂(艾恒)25例。C组:替吉奥单药治疗25例。观察疗效、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C组与B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A组有效率48%,疾病控制率88%。B组有效率28%,疾病控制率84%。C组有效率32%,疾病控制率80%。结论:替吉奥是结肠癌辅助化疗联合用药及单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较好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激素冲击治疗联合放疗用于中重度Graves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9例中重度Graves眼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n=37)、B组(n=35)、C组(n=37)。A组患者单纯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B组患者则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激素冲击治疗,C组患者则采用B组基础上联合球后放疗方案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保持随访至少6个月,对比三组疗效,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的临床活动评分(CAS)及眼球突出度,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有效率比较,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CA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A、B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C组眼球突出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A、B、C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4.29%、5.41%,A、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C组(P0.05)。结论:激素冲击联合放疗治疗中重度Graves眼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CAS评分及眼球突出度,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抗甲状腺治疗或激素冲击治疗,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吴元玉  范恩学  宋佳  王率  贾国梁 《生物磁学》2014,(1):102-103,67
目的:探讨替吉奥治疗结肠癌的疗效。方法:75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结肠癌患者,分为A、B、C组。A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艾恒)25例。B组:5-Fu/LV联合奥沙利铂(艾恒)25例。C组:替吉奥单药治疗25例。观察疗效、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C组与B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A组有效率48%,疾病控制率88%。B组有效率28%,疾病控制率84%。C组有效率32%,疾病控制率80%。结论:替吉奥是结肠癌辅助化疗联合用药及单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较好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对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CYFRA21-1)、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影响研究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已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多西紫杉醇治疗,治疗组采用吉非替尼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CYFRA21-1、CA125、CEA及MMP-9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及3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3年后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CYFRA21-1、CA125、CEA及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VEGF、CYFRA21-1、CA125、CEA及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VEGF、CYFRA21-1及CA125、CEA、MMP-9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紫杉醇联合洛铂在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中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和预后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在我院实施新辅助化疗的58例LACC患者进行研究,其中29例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洛铂新辅助化疗方案(A组)、29例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B组),两组患者均实施根治性宫颈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血清肿瘤标记物、毒副反应发生率及远期预后。研究发现,A组患者的缓解率82.75%、总有效率100%,B组患者的缓解率68.97%、总有效率96.5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A组和B组患者的血清CYFRA21-1、SCCAg水平较化疗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化疗过程中,A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7.24%、6.90%,B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分别为48.28%、62.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个月随访,A组总生存率为68.97%(20/29)、B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为62.07%(18/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5,p=0.5810.05);两组患者的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81,p=0.5370.05)。说明紫杉醇联合洛铂在LACC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中与紫杉醇联合顺铂的效果相当,但是紫杉醇联合洛铂相对毒副反应发生率更低,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以成为目前LACC治疗的首选方案,但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来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方式治疗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收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HCC合并PVTT患者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手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26例、B组(手术+门静脉化疗PVC)25例以及C组(手术+TACE+PVC)32例。对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率、生存质量进行考察与比较,并对可能影响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切除率为100%。三组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总有效率及改善率分别为78.13%和50.00%,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及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HCC合并PVTT患者的主要因素包括肿瘤大小、肿瘤数目、病理分级及癌栓类型(P0.05)。结论:HCC合并PVTT患者术后使用TACE+PVC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顺铂联合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角质蛋白21-1(CYFRA21-1)、DR70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晚期肺癌患者110例,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2)。对照组使用常规化疗,观察组采用顺铂联合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CYFRA21-1、DR70、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6.21%、59.6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YFRA21-1、DR70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FEV1/FVC、PEF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铂联合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常规化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CYFRA21-1、DR70水平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野照射、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癌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3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患者34例,均采用多野照射治疗;而乙组患者也是34例,均使用三维适形放疗;丙组患者则有35例,均使用调强放疗。观察比较各组患者放疗后的上腹部症状改善情况,并且检测各组患者的肝功能和血常规以及胰淀粉酶等临床指标,比较各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复发率以及生存率。结果:甲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显著低于乙组患者(P0.05),而乙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则明显低于丙组患者(P0.05);三组患者的钡餐造影均有所改善,但是其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9.012,P0.05)。甲组的不良反应率显著高于乙组和丙组(均P0.05),并且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中血常规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肝功能和胰脏功能的异常(均P0.05),同时甲组患者出现放射性脊髓病的患者明显多于乙组(P0.05),仅丙组患者未见放射性脊髓病。随访三年间三组患者第一年随访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第2年至第3年则三组患者的随访生存率有明显差异(均P0.05),其中随访生存率以丙组患者最高,其次为乙组患者;另外随访三年间甲组患者的随访复发率显著高于乙组和丙组患者(均P0.05),其复发率由低至高依次为丙组乙组甲组。结论:与多野照射治疗相比,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均能够更好地降低对胃癌周围组织的损伤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于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方面亦有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A型肉毒素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用治疗瘢痕疙瘩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瘢痕疙瘩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给予A型肉毒素治疗,B组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C组给予A型肉毒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改善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C组患者体积、痛痒觉、硬度和自我评价的改善评分均高于B组和A组(P0.05),B组的各项指标改善评分和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高于B组(P0.05),A组和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治疗后半年、1年瘢痕疙瘩复发率均低于B组(P0.05),但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A型肉毒素或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相比,A型肉毒素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使用治疗瘢痕疙瘩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肺泡灌洗术对儿童大叶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到2022年10月收治的270例大叶性肺炎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A、B、C三组,每组90例。所有患儿均采取常规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吸痰、清热、平喘、止咳等治疗,A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头孢曲松治疗,B组应用头孢曲松+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C组应用头孢曲松+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肺泡灌洗术治疗,对比三组患儿体征消失时间、影像学恢复时间,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表达水平,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患儿肺啰音/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总天数、影像学恢复时间对比差异显著,且C组明显低于B组和A组(P<0.05);三组患儿治疗前WBC、GRA、PCT、CRP、ESR表达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儿WBC、GRA、PCT、CRP、ESR表达水平均降低,且C组明显低于B组和A组(P<0.05);三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显著,C组明显高于B组和A组(P<0.05);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头孢曲松+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肺泡灌洗术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能够快速减轻患儿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反应,提升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能够让患儿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肛肠疾病日间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行肛肠疾病日间手术的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A、B、C三组,每组各41例,其中A组麻醉时注入右美托咪定复合0.375%罗哌卡因20 m L,B组麻醉时注入右美托咪定复合0.5%罗哌卡因20 m L,C组注入右美托咪定复合0.75%罗哌卡因20 m L。比较三组患者麻醉后镇痛效果,比较三组麻醉前、麻醉30 min后的呼吸循环指标,比较三组患者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记录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C组镇痛优良率显著高于A组(P0.05),但B组、C组镇痛优良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麻醉前、麻醉30 min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较A组短,且C组短于B组(P0.05),而B组、C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较长,且C组长于B组(P0.05);B组、C组Bromage评分1分人数均较A组少,且C组少于B组(P0.05),B组、C组Bromage评分2分人数均较A组多,但C组较B组少(P0.05),C组Bromage评分3分人数较A组和B组多(P0.05),三组Bromage评分4分人数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A组、B组(P0.05),但A组、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0.7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肛肠疾病日间手术的镇痛效果、麻醉效果优于0.37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但是0.7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0.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是肛肠疾病日间手术中更为合适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膳食纤维添加联合中医推拿对幼儿功能性便秘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6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诊治的135例功能性便秘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为A组(基础治疗组,42例)、B组(膳食纤维添加组,52例)及C组(膳食纤维添加联合中医推拿组,41例)。治疗四周后,比较三组患儿排便困难症状评分和治疗效果。监测三组患儿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三组患儿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三组患儿排便困难、腹胀、排便频率及症状评分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排便困难评分和症状评分总分低于A组和B组,B组和C组腹胀评分低于A组,C组排便频率评分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三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如恶心、腹胀、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三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膳食纤维添加联合中医推拿治疗幼儿功能性便秘,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远期复发率,是幼儿便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灌注不同剂量丝裂霉素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on-muscularized invasive bladder tumor,NIMBC)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三原县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NIMBC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B、C三组,A组TURBT后即刻给予20 mg丝裂霉素,B组给予30 mg丝裂霉素,C组给予40 mg丝裂霉素,对比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复发率、平均复发时间、膀胱刺激综合征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术后不同时间点NIMBC复发率为A组B组C组。术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时A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C组(P0.05),其余时间点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膀胱刺激综合征发生率C组B组A组,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完成丝裂霉素灌注治疗,未出现因严重膀胱刺激征无法耐受而中断膀胱治疗者。本研究所有患者灌注后未发现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者。结论:TURBT术后即刻应用40 mg丝裂霉素,可显著降低患者的NIMBC复发率,通过术前、术后服用琥珀酸索利那新,可降低患者的膀胱刺激综合征,辅助患者完成TURBT术后丝裂霉素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戈舍瑞林注射液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效果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组B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戈舍瑞林治疗,观察A组给予常规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戈舍瑞林治疗,观察B组给予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戈舍瑞林治疗,对比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孕激素(P)、雌二醇(E2)相关性激素水平,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观察A组与观察B组较对照组高(P<0.05),但观察A组与观察B组对比无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血清FSH、P、E2相关性激素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均降低,且观察A组与观察B组较对照组低(P<0.05),但观察A组与观察B组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CRP、PCT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A组与观察B组较对照组低(P<0.05),但观察A组与观察B组对比无差异(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且观察B组和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A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戈舍瑞林注射液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均能改善患者炎症反应与性激素水平,但采取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戈舍瑞林患者不良反应较低,且同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红外线照射对反复着床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胚胎移植及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于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行复苏胚胎移植的RI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电针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组(A组,38例)、安慰针刺组(B组,34例)及空白对照组(C组,30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于治疗前后检测子宫内膜容受性超声学指标,包括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血管血流指数(VFI)、内膜血流指数(FI)、阻力指数(RI),比较三组胚胎移植及妊娠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大于治疗前及B组、C组,VFI、FI高于治疗前及B组、C组,RI低于治疗前及B组、C组(P0.05)。三组移植胚胎数、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胚胎着床率高于B组、C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RIF患者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着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术前皮肤准备方案与手术切口感染(SSI)的关系,为降低临床SSI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81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析因设计表,将因素A:是否剃毛(1不剃毛;2剃毛),B:清洁方式(1清水清洁;2肥皂水清洁),C:术前备皮时间(1术前1 d;2术前2 h)配对分为8个组:A1B1C1组226例,A1B2C1组229例,A1B1C2组216例,A1B2C2组232例,A2B1C1组221例,A2B2C1组241例,A2B1C2组221例,A2B2C2组224例,比较各组手术部位及切口类型分布、术后SSI发生率,并采用析因分析法分析术前皮肤准备后各组菌落计数的相关性及交互作用。结果:各组患者的手术部位及切口类型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1B1C1组及A2B1C1组的SSI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2.83%和14.48%。A1水平的SSI发生率是8.75%,与A2水平的8.27%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1、C1水平的SSI发生率分别是11.31%、10.03%,明显高于B2、C2水平的5.83%、6.94%,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前皮肤准备后的菌落计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B、C单因素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A与C,B与C间具有交互作用,而A、B、C间具有二级交互作用(P0.05)。结论:术前皮肤准备对降低SSI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实际操作时,建议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肥皂水或其他消毒水进行皮肤清洗并完成备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型糖尿病患者30例为A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B组,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健康者50例为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三组的IAA、ICA及GADA,比较三组的阳性检出率。结果:A组空腹血糖为(10.12±3.68)mmol/L,B组空腹血糖为(11.23±3.26)mmol/L,A组和B组的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C组(4.35±1.42mmol/L)(P0.05),但A组和B组的空腹血糖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的IAA、ICA及GADA单独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且A组的IAA、ICA及GADA单独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P0.05);IAA、ICA及GADA联合检测对1型和2型糖尿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IAA、ICA及GADA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分型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血流变、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等指标检测对早期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学检查确诊肝癌患者115例作为A组,109例其他肝脏良性病变患者作为B组,同期体检健康者98例作为对照组C组,观察三组对象的AFP、血流变和超敏C反应蛋白等各项指标的水平。结果:A组患者的AFP水平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肝脏良性病变组和C组健康对照组,B组患者AFP高于C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全血高、中、低切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细胞比容、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等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对象,B组患者血沉和血沉方程K值明显高于C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肝癌患者TNM分期较高的患者血沉方程K值、血细胞比容、血浆粘度和全血低切粘度均明显高于TNM低分期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AFP、hs-CRP联合血流变血指标的异常改变可作为鉴别肝脏良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依据,同时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