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Yin F  Sun P  Peng SM  Shi ZH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4):1059-1066
通过逐级降低水体盐度的方法,将银鲳幼鱼分别在盐度25、20、15和10的条件下饲养120 h,检测不同盐度下、不同时间点银鲳幼鱼肝脏中抗氧化酶、鳃和肾脏ATP酶的活力.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总体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P<0.05);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除在盐度20的24 h和盐度15的48 h略有上升外,其他各时间点的酶活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表现出逐步升高的趋势(P<0.05);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在盐度15的24 h时出现上升,随后下降到较低水平(P<0.05).鳃和肾脏中Na+/K+-ATP酶和Ga2+/Mg2+-ATP酶活力总体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P<0.05),只是在两种器官中ATP酶上升的起始盐度和时间有所不同.适当降低水体盐度可以激活和增强银鲳幼鱼肝脏中的抗氧化酶、鳃和肾脏ATP酶活力,消除机体中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和稳定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但不同酶被激活具有一定的组织器官特异性和时序性,而且当达到机体的耐受极限后,酶活力反被抑制.  相似文献   

2.
该实验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研究不同盐度条件下(盐度0、10、20、27、35)广盐性海水鱼类遮目鱼(Chanos chanos)幼鱼鳃器官结构和鳃上线粒体丰富细胞分布及结构的变化。鳃线粒体丰富细胞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内含有大量线粒体,细胞核较大。在不同盐度条件下,遮目鱼幼鱼出现两种鳃线粒体丰富细胞:一种是具有顶端小窝、线粒体体积较大的A型线粒体丰富细胞;另一种是单独存在、线粒体体积较小的B型线粒体丰富细胞。随着盐度降低,A型线粒体丰富细胞及其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减小,电子密度降低,顶端开口变小甚至关闭。盐度降至淡水条件下,鳃小片肿胀、脱落,鳃小片上增生出具有大面积平滑或波状的顶端开口的B型线粒体丰富细胞。结果表明,在高渗环境下,A型线粒体丰富细胞较为丰富和发达,其结构特征适应了离子分泌的功能,为海水型线粒体丰富细胞;在低渗环境下,B型线粒体丰富细胞较为丰富,其结构特征适应了离子吸收的功能,为淡水型线粒体丰富细胞。不同结构类型鳃线粒体丰富细胞的存在使得广盐性海水鱼类可以适应较广的盐度范围变化。  相似文献   

3.
该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不同盐度下(5、20、30)人工选育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鳃线粒体丰富细胞的分布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线粒体丰富细胞主要分布于鳃丝和鳃小片基部,且随盐度升高而体积增大,数量增多;三个盐度组均存在由线粒体丰富细胞、扁平细胞和附细胞构成的顶端小窝,盐度5组线粒体丰富细胞顶膜面积较大,微脊发达,顶端小窝内凹,盐度20和30组线粒体丰富细胞顶膜面积相对较小,微脊不发达,顶端小窝明显内陷;盐度5和30组线粒体丰富细胞胞质内存在发达的微细小管系统,线粒体内脊丰富,盐度20组胞质内微细小管系统分布不均匀,结构松散,部分收缩成珠泡状结构,与粗面内质网相混杂。线粒体丰富细胞的结构变化与其所处的渗透压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盐度对大麻哈鱼幼鱼血液生化指标及肝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大麻哈鱼幼鱼降海洄游水域环境盐度,设0(淡水对照)、5、10、15、20共5个盐度组,以体质量(26.57±6.32)g、全长(14.44±1.05)cm幼鱼分别进行130 d饲养试验,通过血液生化指标分析及肝组织观察,研究了大麻哈鱼降海期对不同盐度适应过程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 血清渗透压和血清Na+、Cl-变化趋势与水体盐度变化基本一致.高盐度(15、20)组血清Na+、Cl-、Mg2+含量与低盐度(5)组和淡水组差异显著;各盐度处理组血清K+含量均显著低于淡水组.盐度10组的血糖浓度显著高于盐度5和20组;各盐度处理组总胆汁酸与淡水组差异显著;幼鱼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含量随盐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淡水组TP和GLB含量显著高于盐度15和20组.淡水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与高盐度组差异显著.低盐度(盐度0、5)下试验幼鱼肝细胞有部分破裂现象,肝组织空泡化严重.各组试验鱼生长和成活率无明显差异,生理生化指标显示大麻哈鱼幼鱼降海期适应盐度以10~20为宜.  相似文献   

5.
采用扫描电镜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鳃中氯细胞的分布,及其不同盐度(0、10、20、30)胁迫对氯细胞数目和形态变化的影响.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氯细胞分布在鳃丝的鳃小片基部,根据其表面开口长度,可分为Ⅰ型(>6.5μm)、Ⅱ型(3.2~6.5μm)和Ⅲ型(<3.2 μm)3种亚型;不同盐度下氯细胞总数目变化趋势为盐度10<盐度20<盐度0<盐度30;从盐度0转移到盐度10后,氯细胞总数目减少,主要是由于Ⅰ型氯细胞数目显著下降;盐度20中的氯细胞数量高于盐度10,但不显著;盐度30中的氯细胞数量随Ⅲ型氯细胞数量的提高而显著增加.免疫组织化学进一步证实了不同盐度条件下Na+-K+-ATPase免疫反应性细胞均分布在鳃丝的鳃小片基部.本研究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可通过改变鳃氯细胞数量和形态结构来适应环境中的盐度变化,推测Ⅰ型氯细胞和Ⅲ型氯细胞分别在低盐、高盐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氨氮对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幼鱼的毒理影响,本实验探讨了在正常溶解氧(4.32~5.12 mg·L-1)和高溶解氧(8.22~9.46 mg·L-1)条件下,线纹海马幼鱼的氨氮半致死浓度,以及6、9、12 mg·L-1的氨氮溶液胁迫下线纹海马幼鱼的鳃、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溶解氧条件下,氨氮对线纹海马幼鱼96 h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10.22 mg·L-1,安全浓度(SC)为1.02 mg·L-1;非离子氨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0.16 mg·L-1,安全浓度(SC)为0.016 mg·L-1;高溶解氧条件下,氨氮对幼鱼的96 h LC50为12.68 mg·L-1,SC为1.27 mg·L-1;非离子氨96 h LC50为0.2 mg·L-1,SC为0.02mg·L-1。氨氮胁迫造成线纹海马幼鱼鳃组织在不同时间出现鳃丝血管扩张、泌氯细胞增生,鳃小片基部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溢出、鳃组织充血变性、卷曲变短、呼吸上皮细胞变性脱落等现象,并使肝脏肝细胞出现肿胀、细胞核肿大,肝血窦扩张、细胞轮廓模糊等组织变化;随着胁迫物...  相似文献   

7.
8.
采用钼蓝法测定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鳃Na~ -K~ -ATPase活性,探讨温度、pH、盐度3个环境因子在环境驯化和突变状态下对Na -K -ATPase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a~ -K~ -ATPase的活性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酶活性在温度、盐度驯化实验中都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不同pH驯化中则表现为中性pH活性最高。在突变状况下表现出明显的应激性,应激响应在2~8h之间,之后逐渐缓和,最终结果与驯化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后背鲈鲤(Percocypris pingi retrodorslis)对温度、pH和盐度的耐受性, 以后背鲈鲤幼鱼为实验材料,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法对其温度、pH和盐度耐受能力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后背鲈鲤幼鱼对温度的耐受范围为0—32℃, 高温、低温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2℃和1℃, 最佳生长温度为8—27℃; 96h内, 最佳生长pH为5.0—9.0, pH高于9.5或者低于4.7时, 幼鱼出现死亡, 在24、48、72、96h里, 不同碱度对幼鱼存活率的影响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 而不同酸度对幼鱼存活率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P>0.05), 24、48、72、96h酸度半致死浓度(LC50)相应pH分别为3.90、3.96、4.15、4.40, 碱度半致死浓度相应的pH分别为11.20、11.10、10.98、10.89。96h内, 当盐浓度超过7.50 g/L时, 幼鱼开始死亡, 不同盐浓度对幼鱼的存活率的影响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 盐度对实验鱼的 12、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30、9.25、9.00、8.85、8.82 g/L, 2个级别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882 g/L、2.557 g/L。后背鲈鲤已被列入珍稀濒危物种, 研究为今后后背鲈鲤的人工养殖和跨地域养殖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外源胆固醇无论是通过根系吸收或是直接与离体线粒体一起温育的方式,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均能提高水稻根端线粒体ATP酶的活力,同时观察到外源胆固醇能明显降低ATP酶表现活化能(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AEa)在Arrhenius图上的折点温度。其中通过根系吸收进入线粒体膜内后,其线粒体ATP酶AEa的两个折点温度由对照的27.7℃和15.5℃分别降低到24.5℃和12.7℃;直接与离体线粒体一起温育的两个折点温度分别降低到18.8℃和9.6℃。试验结果证明,适量的外源胆固醇不仅对水稻根端线粒体ATP酶活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对降低线粒体膜脂的相变温度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麻哈鱼胚胎耳石微结构及其群体环境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调控环境方法对黑龙江、绥芬河大麻哈鱼发眼期胚胎群体耳石日轮进行周期性持续标记。实验分4组: 1组为对照组, 2-3组为变温标记组, 4组为“暴气”-变温标记组, 实验用发眼卵1.2万粒。待胚胎发育至耳石日轮结构形成后实施标记。实验胚胎耳石随着标记期间环境周期性变化及其持续的时间, 形成相应变化节律的日轮标记区。获得各实验组设定环境的日轮标记图谱。人工环境标记的耳石日轮图谱, 暗带色度加深, 明带亮度增大, 并可形成生长轮距不同的标记轮, 与对照组耳石微结构有明显区别, 标记率达到100%。初步建立鱼类耳石标记及其识别技术, 适用于大麻哈鱼等鲑鳟鱼类群体标记。作为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的群体标记技术方法, 鱼类耳石日轮标记在鱼类资源评估和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中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微卫星标记对黑龙江流域大麻哈鱼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 12个微卫星标记 ,对中国 3个大麻哈鱼洄游群体 (乌苏里江、黑龙江和绥芬河 )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计算出各个种群的基因杂合度、遗传多样性和各个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结果表明 ,3个大麻哈鱼洄游种群的平均基因杂合度分别为 :0 .6 732、0 5 995、0 .6 917,种群遗传多样性分别为 0 .70 82、0 .6 5 11、0 .76 16。这些结果表明大麻哈鱼遗传多样性还比较丰富 ,其资源的恢复具有良好的前景 ,说明当前中国大麻哈鱼资源数量下降并非由遗传因素引起 ,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过度捕捞和水域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造成。人工增殖放流为恢复中国大麻哈鱼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大麻哈鱼的小种群极易产生遗传瓶颈的现状也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温度和盐度对青蛤孵化及幼虫、稚贝存活与生长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9个温度梯度(10-34℃)和10个盐度梯度(盐度3‰-50‰)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青蛤孵化及幼 虫、稚贝生存与生长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蛤孵化和浮游幼虫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4-32℃,最适温度均为26- 30℃,稚贝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2-32℃,最适温度为24-30℃。在最适温度下,D形幼虫变态率达80.7%-88.2%, 浮游幼虫和稚贝的存活率分别为86.2%-88.7%和81.5%-84.0%;孵化及浮游幼虫的生长适宜盐度为15‰- 30‰,稚贝为10‰-35‰,最适盐度均为20‰-25‰。在最适盐度下,D形幼虫的成活率、变态率、生长速度皆最高, 分别达到86.9%、77.5%和9.38×11.0μm/d,匍匐幼虫经14-14.5d发育至双管期稚贝,至双管期稚贝的成活率 82.5%-85.0%,日平均生长达13.1μm以上。与大多数滩涂贝类一样,青蛤属于广温广盐性贝类,且稚贝对低盐的 适应能力强于对高盐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盐度对异育银鲫呼吸和氨氮排泄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var. E′erqisi)从淡水向盐度1.5‰、3‰、6‰、9‰、12‰突变与适应过程中的呼吸和氨氮排泄生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度突变开始时,异育银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外界盐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盐度作用时间延长,耗氧率和排氨率升到最大值后又开始下降并最终维持在稳定水平,但开始下降的时间和下降的幅度以及最终的稳定水平与外界盐度有关。盐度1.5‰和3‰处理组在作用12h时耗氧率升到最大值,此后下降,于第3天后保持在比淡水对照组略低的稳定水平,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盐度6‰和9‰处理组在作用到第3天后才开始缓慢下降,并分别于第10、15天时保持在显著高于淡水对照的稳定水平(P0.05);盐度12‰处理组也在第3天后下降,到第10天后保持在比淡水对照组略低的稳定水平,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各盐度处理组的排氨率均在盐度作用24h时达到最大值,其中盐度1.5‰处理组的变化不显著(P0.05),其他各组均显著升高(P0.05),并都于第10天时下降到稳定水平,其中盐度3‰处理组的稳定水平略低于对照组(P0.05),盐度6‰、9‰、12‰处理组的稳定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5.
温度、盐度和pH对小球藻生长率的联合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CCD)研究了温度(1634℃)、盐度(1545)和pH(6.09.0)对小球藻(Chlorella sp. CHX-1)生长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温度、盐度与pH的一次、二次效应都对小球藻比生长速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温度与盐度间、温度与pH间的互作效应对小球藻比生长速率影响显著(P0.05),而盐度与pH间的互作效应影响不显著(P0.05);三因子影响度大小依次为:温度pH盐度。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温度、盐度和pH对小球藻比生长速率影响的模型方程,该模型的决定系数0.9759,矫正决定系数0.9542,说明模型的拟合度极高;模型的预测决定系数0.8367,表明可用于预测小球藻比生长速率的变化。通过模型优化和验证试验,得出在温度、盐度和pH组合为26.7℃/25.5/7.3时,小球藻比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0.69,满意度为0.999。本试验结果可为小球藻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盐度对日本囊对虾仔虾生长发育和Na+-K+-ATPase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了盐度对日本囊对虾仔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生长发育和Na -K -ATP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日本囊对虾仔虾存活率、增重率和Na -K -ATPase活力的影响显著(P<0.05)。随着向低盐度变化的增加,仔虾的存活率和增重率明显下降,而向高盐度变化无显著差异;在盐度变化48h内,随着盐度变化的增加仔虾Na -K -ATPase活力变化增大,各处理组仔虾Na -K -ATPase活力随着取样时间的增加呈峰值变化,至24h时低盐度处理组酶活力达到最大值,而高盐度处理组达到最小值:至48h~72h时,不同盐度下仔虾Na -K -ATPase活力趋于稳定,而且盐度越低酶活力越大。由此表明日本囊对虾仔虾在低盐度地下卤水中的适宜盐度为20‰—24‰。  相似文献   

17.
温度和盐度对球形棕囊藻细胞DMSP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球形棕囊藻汕头株(Shantou strain,ST)和香港株(Hongkong,HK)是DMSP与DMS的高产株,在20℃、40盐度的培养条件下,二者DMSP产量分别达到161.3 437.60nmol/106cells.细胞内DMSP的积累与释放到细胞外DMS量受盐度、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在高盐低温条件下,单位藻细胞的DMSP与DMS产量较高.香港株DMSP/DMS的积累和释放与生长时期有关,稳定期细胞内的DMSP含量高达3898.3nmol/106cells,是指数期的12.3倍.    相似文献   

18.
温度和盐度对浒苔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海水盐度和温度对大型海藻光合生理影响的复合效应,选取浒苔(Ulva prolifera)为实验材料,探讨不同温度(22℃和15℃)和不同盐度(25和10)对浒苔的相对生长速率、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盐度对浒苔生长的影响不显著,而在正常温度条件下,盐度降低显著降低了浒苔的生长;在低盐条件下,尽管差异不显著,温度降低呈现出促进浒苔生长的趋势,但在正常盐度条件下,低温降低了浒苔的生长。相对于温度变化,盐度变化对浒苔潜在的光合效率(Fv/Fm)影响不明显,但低温低盐处理下浒苔具有较高的效光化学效率(Fv’/Fm’)、光能利用效率(α)、非光化学淬灭(NPQ)、SOD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9.
Purified P‐glycoprotein ATPase from Helicoverpa armigera (Ha‐Pgp), reconstituted in proteoliposomes composed of phospholipids and cholesterol, shows higher ATPase activity in the presence of cholesterol than in its absence. The Ha‐Pgp ATPase activity was increased 30–40% with cholesterol. The KM for ATP was found to be 1 and 0.8 mM 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cholesterol, respectively. The insecticide‐stimulated Ha‐Pgp ATPase activity was increased by 10–20% for all the insecticides in the reconstituted proteoliposomes containing cholesterol compared to those with no cholesterol. The effects of cholesterol on KM and Vmax values of insecticide‐stimulated Ha‐Pgp ATPase activity were unrelated to the size of the insecticide. Ha‐Pgp tryptophan fluorescence displayed a red shift of 3 and 8 nm in emission spectra upon binding of insecticides. Cholesterol enhances the interaction of insecticides with Ha‐Pgp. Kd values of different insecticides for binding to Ha‐Pgp were found to be lower in the presence of cholesterol in the proteoliposomes compared to its absenc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olesterol plays a role in the recognition and interaction of insecticides by modulating Ha‐Pgp ATPase and may be involved in efflux of insecticides from cells by the transpor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