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探讨硫辛酸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了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缬沙坦和硫辛酸治疗。通过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硫辛酸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hs-CRP,UEAR,β2-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个疗程药物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明显降低。使用硫辛酸联合缬沙坦治疗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降幅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SOD、MDA、T-AO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OD、T-AOC水平均显著增加,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SOD、T-AOC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缬沙坦能显著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水平,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肾衰宁颗粒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氧化应激、血糖水平以及肾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9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7例,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48例,肾衰宁颗粒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肾衰宁颗粒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酐清除率(CCr)、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24 hU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G)、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Cr水平提高,24 hUP、SCr、BUN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4 hUP、SCr、BUN水平更低,CCr水平更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DA水平均降低,SOD、GSH -Px水平均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DA水平更低,SOD、GSH -Px水平更高(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肾衰宁颗粒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疗效明确,可减轻机体氧化应激状态,改善肾功能与血糖,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比较舒洛地特(SDX)联合缬沙坦(VAL)治疗Ⅲ期、Ⅳ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46例D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VAL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SDX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9%(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γ-GT、ALT、BUN、Scr水平及APTT、PT值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24h UAlb、尿α1-MG和血浆FIB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24 h UAlb、尿α1-MG和血浆FIB水平降低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9.6%,较对照组(8.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DX联合VAL治疗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更能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提高肾功能,且对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T1Ra)缬沙坦(Valsartan)对伴大量白蛋白尿的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32例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率(24hUAER)>200μg/min,均伴高血压,维持原糖尿病治疗不变,分组比较应用缬沙坦(80 mg/d)或贝那普利(10 mg/d)治疗8周前后平均动脉压(MAP)、24h UAER、HbA1c、尿酸(U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缬沙坦治疗组和贝那普利治疗组24h UAER分别由(703.2±987.9)μg/min降至(664.2±970.6)μg/min(P<0.01)和由(778.6±1005.0)μg/min降至(734.9±996.0)μg/min(P<0.01).二者疗效相似,且均与血压变化不相关.结论AT1Ra缬沙坦可以降低临床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其肾脏保护作用除了与降血压有关,还有不依赖降压效应的其他机制.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CD147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的表达,分析CD147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肾病内科和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根据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A组),大量白蛋白尿组(B组),肾功能损害组(C组),以及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为对照组(D组),收集受试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及尿液CD147、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1)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B组、C组的血清CD147,尿CD147逐渐升高,C组与A组、B、D组相比,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及D组相比,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C组血TGFβ1与A组、B组、D组相比,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D147与尿CD147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618(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D147与UACR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503(P<0.01),与eGFR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557(P<0.05)。尿CD147水平与UACR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425(P<0.01)与eGFR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312(P<0.05)。血TGFβ1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22(P<0.05)。结论:CD147与糖尿病肾病进展有关,并对糖尿病肾病间质纤维化诊断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益肾化瘀汤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大鼠肾功能及外周血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AD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均建立DKD模型,治疗组给予益肾化瘀汤治疗30 d。分别于给药后的第1 d、第10 d、第20 d和第30 d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水平、肾功能指标和血清ADA的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的糖尿病症状,治疗组在给予益肾化瘀汤后上述症状均有所好转。模型组和治疗组的空腹血糖值(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自第10 d开始治疗组大鼠FBG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和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自第10 d开始治疗组大鼠的Scr和BUN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血清AD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自第10 d开始治疗组大鼠ADA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益肾化瘀汤可显著改善DKD大鼠的血糖水平、肾功能及血清ADA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波立维联合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s,ARB)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尿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收治的11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ARB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波立维联合ARB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检测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e,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微量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U-malb)、24 h尿白蛋白定量(Albumin,Alb)、24 h尿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刚性指标(Erythrocyte deformation index,TK)、纤维蛋白原(Plasma viscosity,PF)、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的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NF-α、IL-6、TGF-β1、U-malb、Alb、UAER、TK、PF和PV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波立维联合ARB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利于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盐浓度对盐敏感高血压肾脏纤维化及及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将6周龄Dahl盐敏感大鼠随机分为正盐组(0.3%氯化钠)、4%氯化钠组、8%氯化钠组三组,每组15只,持续喂养8周。在8周时间点应用tail-cuff method方法监测鼠尾血压,Masson三原色法检测三组大鼠肾脏组织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1)4%高盐组及8%高盐组大鼠8周时间点血压均较正盐组现在升高,8%高盐组大鼠血压较4%高盐组进一步升高。2)4%高盐组及8%高盐组大鼠8周时间点肾脏相对重量及肾脏纤维化程度较正盐组增加,8%高盐组较4%高盐组进一步增加。3)4%高盐组及8%高盐组大鼠8周时间点肾脏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增加,8%高盐组较4%高盐组进一步增加。结论:盐浓度不同对盐敏感性肾脏纤维化及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影响不同,盐浓度升高可加重盐敏感高血压时肾脏纤维化及及巨噬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百令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已确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百令胶囊。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蛋白定量、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T淋巴细胞(CD68)水平的变化情况,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UAER、24h尿蛋白定量、β2-MG、SCr、BUN、CD6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和百令胶囊的联合应用能有效控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肾脏损伤,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丹蛭降糖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及对肾功能、血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胰激肽原酶治疗,观察组采用丹蛭降糖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检测两组的肾功能指标、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C肽(FCP)、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餐后2hC肽(PCP)],且检测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hs-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肌酐、β2-微球蛋白、尿素和胱抑素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肌酐、β2-微球蛋白、尿素和胱抑素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PG、HOMA-IR、FCP、PBG、HbAlc和PC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FPG、HOMA-IR、FCP、PBG、HbAlc和PC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蛭降糖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有显著的疗效,能明显改善肾功能和血糖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jun N端蛋白激酶1(JNK1)信号分子在糖尿病(DM)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和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使用60mg/kg链脲佐菌造模后,将造模成功的48只大鼠分为3组,依次为糖尿病模型组(A组,n=16),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μg/(kg·d);AngⅡ给药组(B组,n=16),将血管紧张素Ⅱ+0.9%生理盐水的ALZET微渗透泵植入皮下,以剂量700 ng/kg·d血管紧张素Ⅱ连续给药6周;SP600125给药组(C组,n=16),一次性尾静脉注射15 mg/kg SP600125。另外,选取2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D组),给予等量溶媒。连续喂养两个月后检测相关指标。每周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并称重,之后处死大鼠,称量心脏重量,计算心体比值和左室指数,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Vimentin、collagenⅠ和α-actin的表达情况,另外,应用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PI3Km RNA和Akt-1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D组大鼠状态良好,无死亡现象;A组和B组大鼠状态不佳,C组大鼠状态较好,三组大鼠均有死亡现象;A组、B组和C组大鼠的体重、心重明显低于D组,而心体比值显著高于D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大鼠的体重、心重和心体比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大鼠造模后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相比,A组、B组和C组大鼠心肌组织中Vimentin、collagenⅠ和α-actin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升高;C组大鼠心肌组织中Vimentin、collagenⅠ和α-actin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低于A组和B组,同时B组大鼠心肌组织中Vimentin、collagenⅠ和α-actin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I3Km RNA和Akt-1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D组,C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I3Km RNA和Akt-1m 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B组,而A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I3Km RNA和Akt-1m 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NK1信号分子可以通过IRS-1-PI3K-Akt途径影响信号传导,进而诱发糖尿病心肌病,Vimentin、collagenⅠ和α-actin表达水平升高,加速心肌细胞肥大和纤维化的进程。使用抑制剂后能明显改善这些蛋白的表达,这为临床上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血管紧张素I(IAng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RAS)观察其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任取其中3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缬沙坦治疗组(A组,15只,缬沙坦10mg.kg-1/d灌胃);糖尿病对照组(B组,15只);其余15只为正常对照组(C组)。分别于实验第4、6周末各组任取7或8只测定大鼠血糖、平均动脉压、血肌酐、尿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各组大鼠平均肾小球面积、平均肾小球体积。并于第6周末取各组大鼠肾皮质提取RNA,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对肾皮质ICAM-1mRNA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第4周及第6周末,A组血糖、肌酐清除率、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低于同时期的B组,B组则较C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A、C组尿白蛋白排泄率始终无统计学差异,同时期三组平均动脉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6周,A、B组的肾小球平均面积、平均体积均明显高于同期的C组(P〈0.01),但A组又低于同期的B组。RT-PCR半定量结果分析显示,B组ICAM-1 mRNA表达较A、C组显著增高(P〈0.01),A组表达较C组为高(P〈0.01),但仍较B组为低(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I(IAng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够减少糖尿病大鼠的尿白蛋白排泄,下调肾皮质ICAM-1mRNA表达,减轻肾脏肥大及延缓肾小球硬化,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肾功能、血糖水平、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 ICAM-1)及内皮素(ET-1)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23%,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s ICAM-1及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空腹血糖(FPG)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轻微不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且不影响治疗。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前列地尔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不影响血糖水平,可能与其显著降低患者血清s ICAM-1及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川芎嗪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9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并严格控制血糖。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患者给予川芎嗪注射液240 mg,静脉滴注,1次/d,同时给予缬沙坦80 mg,口服,1次/d,21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80 mg,口服,1次/d,21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学指标、尿检指标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21天后,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达83.3%,显著高于对照组(6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腹血糖、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实验组以上指标及胆固醇水平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川芎嗪联合缬沙坦可以更有效地改善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丁酸钠(NaB)通过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12只/组):control组、Model组、NaB低剂量组(100 mg/kg)、NaB中剂量组(200 mg/kg)、NaB高剂量组(400 mg/kg)、抑制剂组(400 mg/kg NaB+2 mg/kg SIRT1/AMPK通路抑制剂EX527);采用饲喂0.5%腺嘌呤饲料以建立CRF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灌胃和腹腔注射相应药物。使用试剂盒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24 h U-pro)、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茜素红染色法与主动脉钙含量测定评估主动脉钙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白细胞介素(IL)-6、IL-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鼠肾脏组织中CAT、MDA、ROS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各组大鼠SIRT1/AMPK信号通路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大鼠肾脏组织损伤严重、胶原纤维沉积显著、主动脉钙化严重,CAT活性、SIRT1、p-AMPK/AMPK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CVF、主动脉钙含量和SCr、BUN、24 h U-pro、IL-6、IL-β、TNF-α、MDA、ROS水平及BMP2、Runx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Model组比较,NaB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肾脏组织损伤减轻、胶原纤维沉积面积明显减少、主动脉钙化程度减轻,CVF、主动脉钙含量和SCr、BUN、24 h U-pro、IL-6、IL-β、TNF-α、MDA、ROS水平及BMP2、Runx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CAT活性、SIRT1、p-AMPK/AMPK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SIRT1/AMPK通路抑制剂EX527可降低高剂量NaB对CRF大鼠主动脉钙化和肾功能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NaB可能通过激活SIRT1/AMPK信号通路,减轻肾脏组织炎症、氧化应激损伤、主动脉钙化和肾纤维化,从而起到改善CRF大鼠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早期DN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两组患者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AER、Scr、BUN、β2-MG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的UAER、Scr、BUN、β2-MG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L-1、TNF-α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IL-1、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老年早期DN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减轻微炎症状态,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尿铜蓝蛋白(CP)、肾损伤因子1(KIM-1)与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肾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60例DKD患者(DKD组)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根据是否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分为预后不良组42例和预后良好组118例,另选取同期56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T2DM组和47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微量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尿CP、KIM-1水平,并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DKD患者尿CP、KIM-1与UACR、eGFR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K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尿CP、KIM-1对DKD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3年,160例DKD患者有42例发展为ESRD,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6.25%(42/160)。DKD组尿CP、KIM-1、UACR高于T2DM组、对照组,eGFR低于T2DM组、对照组(P<0.05);T2DM组尿CP、KIM-1、UACR高于对照组,eGFR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DKD患者尿CP、KIM-1与UACR呈正相关(P均<0.001),与eGFR呈负相关(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DKD分期4期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高)、UACR(较高)、尿CP(较高)、尿KIM-1(较高)为DK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eGFR(较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尿CP、KIM-1联合预测DKD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DKD患者尿CP、KIM-1升高与肾功能降低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尿CP、KIM-1联合预测DKD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研究四妙勇安汤辅助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laser photocoagulation, PR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糖指标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期间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我院)收治DR患者50例85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5例43眼,观察组25例42眼。对照组给予PR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四妙勇安汤,连续服用28 d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VCA)、平均视野缺损(mean visual field defect, MD)、黄斑中心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CMT)、血糖相关指标及UAER。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 %)高于对照组(81.39 %,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的BVCA显著升高,CMT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的BVCA和CMT对比也存在差异(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1个月MD值均降低,治疗3个月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的MD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UAER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研究期间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四妙勇安汤联合PRP治疗DR疗效显著,患者BVCA、MD和CMT均得以改善,FBG、HbA1c、FINS水平和UAER均显著降低,且联合应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