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究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小儿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对照表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切除患儿肥大的扁桃体及腺样体,试验组实施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行为状况及VA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BCL量表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抑郁、社交退缩、多动、违纪及攻击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是试验组各项评分及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手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小儿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对患儿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置管术对分泌性中耳炎(SOM)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OM患儿113例,上述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7),对照组患儿予以鼓膜置管术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血清炎症因子、T细胞亚群、中耳积液时间、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54/57),高于对照组的75.00%(42/56)(P<0.05)。两组术后3个月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CD8+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CD4+、CD4+/ CD8+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耳积液时间短于对照组,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SOM患儿,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炎症因子、T细胞亚群、中耳积液时间及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且安全性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难治性便秘患儿症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8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的45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难治性便秘组(150例)及非难治性便秘组(300例),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4.0)评估其生活质量,并与150例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比较。采用便秘症状评估表对难治性便秘患儿症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难治性便秘患儿的症状与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50例难治性便秘患儿出现较多的症状为:硬便148例(98.67%)、排便困难144例(96.00%)、排便频率减少(>3 d/次)117例(78.00%)。与非难治性便秘组比较,难治性便秘组的便秘症状6个条目得分与总分均明显增加 (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难治性便秘组和非难治性便秘组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学校表现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非难治性便秘组比较,难治性便秘组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学校表现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降低(P<0.05)。难治性便秘患儿便秘症状总分与情感功能、学校表现和生活质量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难治性便秘患儿的生活质量下降,患儿便秘相关症状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提示难治性便秘患儿治疗过程中,重视生理功能恢复的同时,还应当重视社会心理健康的恢复,从而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5,(4)
目的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健康现状,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68例,采取数字表随机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服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健康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SCARED评分、DSRSC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有所改善,而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及其家长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况,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明显缓解症状,有利于提高ADHD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研究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评价、营养支持及生活质量现状,为规范肿瘤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对我院90例常见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进行营养评价,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情况并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 V3.O)评定其生活质量。结果:90例患者中,PG-SGA评分0~1分4例,未行营养支持;2~3分30例,营养支持率10.0%(3/30);4~8分43例,营养支持率32.3%(14/43);≥9分13例,营养支持率53.8%(7/13)。在PG-SGA的不同3项评分中,症状方面分值均数,功能方面分值均数和生活质量分值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G-SGA评分越高,症状方面分值均数越高,功能方面分值均数和生活质量分值越低,其中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疲倦症状和食欲症状三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G-SGA评分越高,躯体和角色功能越差,疲倦和食欲减退症状越明显。结论:现阶段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不足,应重视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动症(ADHD)患儿血清中微量元素水平与患儿行为症状的相关性。方法:以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6~14岁80名ADHD患儿及72名正常儿童血清中的铁(Fe)、锌(Zn)、铜(Cu)、钙(Ca)、镁(Mg)、镉(Cd)、铅(Pb)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应用Conner氏量表评价患儿行为症状,分析血清微量元素与行为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DHD患儿血清中Z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Ca略低于正常儿童,Cu、Cd略高于正常儿童,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D患儿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指数较正常儿童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ADHD患儿血清Zn与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呈负相关(P0.05),血清Pb与患儿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ADHD患儿血清中Zn与Pb异常表达,与行为症状密切相关。在治疗ADHD患儿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这些指标进行针对性或预防性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玉屏风加苍耳子散加减方(YCD)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2019年我院3~6岁11例RRTI患儿,随机分为YCD治疗组6例,泛福舒(OM-85)治疗对照组5例,分别收取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和治疗3月的粪便,同时选取同年龄段的44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并收取粪便。所有标本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YCD和OM-85治疗RRTI患儿病情变化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并预测菌群功能。结果 YCD治疗RRTI患儿4周至3月的疗效好于OM-85(P<0.05)。RRTI患儿与正常儿童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有显著差异(P<0.001)。RRTI患儿肠道菌群在治疗前后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正常儿童(P> 0.05),但治疗后的组间差异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YCD治疗前后的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属、嗜血杆菌属、梭菌ⅩⅣa属、副拟杆菌属、芽殖菌属的相对丰度变化与YCD疗效规律协同并与功能代谢通路相关(r>0.5,P<0.001)。其中,拟杆菌属、副拟杆菌属和芽殖菌属分别为治疗4周和3月的核心菌属。结论 YCD可以调节RRTI患儿肠道菌群失衡来改善患儿病情,尤其在疾病后期为RRTI患儿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对难治性癫痫患儿脑电活动、免疫球蛋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难治性癫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40)、对照组(n=40),均予原抗癫痫药物治疗方案,并积极预防并发症,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托吡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脑电活动、免疫球蛋白水平、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P0.05)。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癫痫样放电量、α波、β波、θ波、δ波数量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免疫球蛋白M(Ig M)水平未见显著变化,且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发作担忧、社会功能、情绪、精力等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难治性癫痫患儿经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后,患儿脑电活动得到有效控制,患儿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有效改善,用药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保肺膏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沈阳市第二中医院四家医院住院的48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带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评估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治疗后中医症状和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中位PFS为(6.00±0.76)个月,对照组的中位PFS为(4.00±0.81)个月。治疗前,两组的生活质量情况各领域对比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功能领域中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在症状领域中疲劳、疼痛、恶心呕吐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在单一症状领域中,失眠、便秘、纳差、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腹泻评分、经济困难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情绪功能、症状领域和失眠、便秘、纳差和呼吸困难和总体健康状况的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20(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0.00%)(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总改善率为22(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62.50%)(P0.05)。结论:"保肺膏"能够起到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改善中医症状和KPS评分,可以作为晚期NSCLC"带瘤生存"维持治疗的选择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左卡巴斯汀鼻喷剂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嗜酸性粒细胞(EOS)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51例过敏性鼻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9例对照组和82例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左卡巴斯汀鼻喷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血清ECP、EOS及CRP、总免疫球蛋白E(TIg E)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 E)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及体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血清ECP、EOS及CRP、总免疫球蛋白E(TIg E)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 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有胃肠道反应、口干、头痛发生,组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左卡巴斯汀鼻喷剂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安全有效,能够降低血清ECP、EOS及CRP水平,促进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比较耳内镜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并分析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均接受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耳内镜组(81例)和显微镜组(77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6个月的听力恢复不良发生率。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鼓膜穿孔发生例数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耳内镜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显微镜组,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干耳时间>1个月例数、耳廓麻木发生例数少于显微镜组(P<0.05)。耳内镜组、显微镜组术后6个月的听力恢复不良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6个月听力恢复效果与鼓室黏膜、鼓膜张肌腱、咽鼓管情况、是否鼓室硬化、听小骨周围是否肉芽包裹、术前鼓室内是否有脓性分泌物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鼓膜张肌腱缺损、咽鼓管不通、鼓室硬化、听小骨周围肉芽包裹、术前鼓室内有脓性分泌物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相比,耳内镜下进行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患者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受到鼓膜张肌腱、咽鼓管、鼓室硬化、听小骨周围肉芽包裹、术前鼓室内脓性分泌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TUO)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听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邯郸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21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108,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和B组(n=110,接受TUO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听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收集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听力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气骨导差、骨导听阈、气导听阈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根据听力恢复情况分为良好组(n=75)和不良组(n=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听力恢复与咽鼓管、镫骨情况、鼓室黏膜、人工听骨材料、鼓膜张肌腱、听骨链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听骨链病变、镫骨仅剩底板、咽鼓管不通畅、人工听骨材料为生物陶瓷、无鼓膜张肌腱是听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UO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听力。听骨链病变、镫骨仅剩底板、咽鼓管不通、人工听骨材料为生物陶瓷、无鼓膜张肌腱为听力恢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后上壁重建对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听力改善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2例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改良组(n=31)和对照组(n=31)。改良组采用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后上壁重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乳突根治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听力情况、术后干耳所需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气骨导差、气导听阀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降低,并且改良组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改良组患者的术后2周、4周、8周干耳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干耳所需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将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后上壁重建应用于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当中,可提高患者听力,降低并发症,还可提高患者干耳率,缩短干耳时间,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以及阿普唑仑联用治疗失眠症伴焦虑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1例失眠症伴焦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晚在睡前30 min服用阿普唑仑0.8 mg,观察组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焦虑评分、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73.17 %,P<0.05);两组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和生理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和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生理领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睡眠持续性、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睡眠潜伏期、安眠药物和入睡时间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以及阿普唑仑联用治疗失眠症伴焦虑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普唑仑治疗,其能有效减轻其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黄连温胆汤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尼莫地平,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黄连温胆汤并配合针刺治疗。评价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以及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SSS)评分,治疗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MSSS、MBI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联合针刺用于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分泌性中耳炎致小儿听力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8例2016年1月-2017年8月于我院诊治的分泌性中耳炎致听力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综合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耳部按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气导、骨导听阈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综合组有效率为79.55%,显著高于对照组(56.82%,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0.25-0.8 Hz各频率下气导听阈值及2.0和4.0 kHz下骨导听阈值均显著降低(P0.05),且综合组患儿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即联合感音训练、耳部按摩、音乐感知及运动训练对分泌性中耳炎致小儿听力损伤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患儿气导、骨导听阈水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选择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治疗观察4 w,评定患者睡眠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都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8.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 %(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与巴氏(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在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恢复平衡与日常生活功能,改善脑血流速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拉莫三嗪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8年2月我院诊治的癫痫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托吡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莫三嗪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3个疗程,记录和比较其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6%vs.73.3%,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精神症状、全身反应等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满意度、生活打扰、积极影响、身体健康、心理应对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拉莫三嗪用于治疗癫痫患者能显著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