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全麻,研究组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苏醒时间、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烦躁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2 h血糖、皮质醇以及肾上腺素水平。结果:两组苏醒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烦躁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术前血糖、皮质醇及肾上腺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 h,两组血糖、皮质醇及肾上腺素均升高(P0.05);研究组血糖、皮质醇及肾上腺素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开胸手术能显著提高患者苏醒期苏醒质量,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了100例开胸手术患者,按手术顺序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开胸手术术前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54例)开胸手术前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通过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1 h、6 h的应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心率、呼吸频率,评价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h,6 h两组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 h,6 h血糖、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6 h两组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均下降,且观察组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更低(P0.05),术前术后两组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 h心率增加且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6 h心率趋近于术前心率。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 h、6 h呼吸频率增加且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呼吸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可降低术后应激反应,改善患者体内血液流变学参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全身麻醉下达芬奇机器人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200例老年患者,将其按照术式分为研究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研究组选择达芬奇机器人开展手术,对照组选择常规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总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及抑郁情况、术后疼痛度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比较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其手术时间、总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2)术后研究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3)术后24 h及48 h研究组疼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4)研究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对老年患者实施腹部手术可行性较好,能够显著减小对患者的创伤,加快其术后康复,同时还能够降低其术后不良情绪和并发症发生,提高其自我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苏醒质量和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3月在我院行开胸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的时间和拔管的时间,采用运动活动评分(MAAS)评估镇静程度,电化学法测定去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多巴胺(DA)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苏醒时间为(7.12±1.23)min,拔管时间为(11.38±1.86)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5.34±2.82)min和(25.71±4.2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0.5 h及术后6 h两组患者的MAAS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NE、E及DA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胸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可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降低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高血压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3例行LC的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7),对照组患者予以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T细胞亚群、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1.23%(52/57),高于对照组的76.79%(43/56)(P0.05)。研究组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2 min(T2)、气腹后10 min(T3)、术中探查(T4)、术毕气管导管拔出2 min后(T5)时间点HR、MAP无明显变化,对照组T1~T5时间点HR、MAP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T1、T2时间点HR高于对照组,T4和T5时间点HR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时间点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毕1d(T6)、术毕3d(T7)时间CD4~+、CD4~+/CD8~+均较T1较低,CD8~+较T1升高,但研究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行LC时给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减轻免疫抑制,促进患者术后意识恢复,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麻醉对妊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麻醉科(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妊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研究组给予硬膜外腔麻醉,对照组给予全麻,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麻醉前后凝血系统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在麻醉前、麻醉后0.5 h、术后0.5 h、术后24 h、术后48 h激活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麻醉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和D-二聚体水平(D-dimer,D-D)较麻醉前显著升高,且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术后平均出血量和术后24 h平均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腔麻醉对妊娠血小板减少症产妇的凝血功能影响较小,但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且可一定程度减少患者手术和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方式将2010 年3 月至 2013 年5 月收治的全麻骨科手术老年患者64 例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32 例)给予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硬膜外麻醉组(32 例)给 予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观察麻醉前后动脉血压与心率,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术后6、12、24、72 h的MMSE 评分 差异,并统计术后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受教育时间、出血量等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0.5h 及手术结束时动脉血压和心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 答时间分别为(30.3 ± 10. 5)min、(30.3 ± 7.8)min、(33.2 ± 9.6)min;膜外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6 ± 11.6)min、 (30.1± 6.6)min、(34.3 ± 8.5)min,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前MMSE 评分为29.2 ± 1.5,而膜外麻醉组麻醉前 MMSE 评分为29.1 ± 1.0,差异不显著(P>0.05);麻醉后,两组的MMSE 评分均出现先减少后恢复的变化,膜外麻醉组麻醉后 24h 时的MMSE 评分28.7 ± 1.0 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的27.3 ± 0.8(t=5.491,P=0.000<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后6h 和12hPOCD 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膜外麻醉组的(P<0.05),而两组在麻醉后24h 开始POC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 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大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腹部手术后并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 年6 月-2015 年6 月在两家医院 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 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硬膜外复合麻醉,对照组给予 全凭静脉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药物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研究组麻醉药物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腹部手术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降低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后,对其镇痛效果、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红十字医院于2015年9月~2018年10月期间接收的131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66),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自控静脉镇痛(PCIA)自控按钮启动次数、背景输注总量、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标志物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术后2h、12h、24h、48h安静时以及咳嗽时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h、术后48h PCIA自控按钮启动次数、背景输注总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 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h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99(CA199)、糖抗原125(CA125)水平均低于术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9例骨科手术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研究组(n=45),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术后精神状态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语言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术前(T2)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较麻醉前(T1)时间点降低,两组患者手术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时间点MAP、HR均较T2时间点升高(P0.05),但两组患者T1~T4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 h(T5)~术后72 h(T8)时间点、研究组T5~术后24 h(T7)时间点MMSE评分低于T1时间点(P0.05),而研究组T8时间点MMSE评分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7、T8时间点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5、术后12 h(T6)时间点POC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7、T8时间点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可对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精神状态造成一定影响,但硬膜外麻醉对术后精神状态的影响程度相对更轻,同时还可降低POCD发生率,改善围术期部分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患者围术期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治疗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纤溶功能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诱导后患者的MAP与HR值与诱导前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毕MAP与HR值在组内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诱导后5 min与术毕的血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值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诱导前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能改善胃癌根治患者围术期纤溶功能,从而减轻患者高凝状态,安全性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方式将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全麻骨科手术老年患者64例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32例)给予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硬膜外麻醉组(32例)给予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观察麻醉前后动脉血压与心率,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术后6、12、24、72h的MMSE评分差异,并统计术后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受教育时间、出血量等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0.5h及手术结束时动脉血压和心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3±10.5)min、(30.3±7.8)min、(33.2±9.6)min;膜外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6±11.6)min、(30.1±6.6)min、(34.3±8.5)min,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前MMSE评分为29.2±1.5,而膜外麻醉组麻醉前MMSE评分为29.1±1.0,差异不显著(P〉0.05);麻醉后,两组的MMSE评分均出现先减少后恢复的变化,膜外麻醉组麻醉后24h时的MMSE评分28.7±1.0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的27.3±0.8(t=-5.491,P=0.000〈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后6h和12hPOCD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膜外麻醉组的(P〈0.05),而两组在麻醉后24h开始POC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大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七氟烷与异氟烷对老年腹部全麻手术患者BIS、Narcotrend指数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行老年腹部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与地佐辛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均给予常规麻醉诱导,对照组患者采用面罩吸氧给予异氟烷和舒芬太尼麻醉,试验组给予七氟烷和舒芬太尼麻醉。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入室前(t1)、手术完毕后(t2)、拔管时(t3)、拔管后5min(t4)、拔管后10min(t5)、拔管后1h(t6)的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脑电双频指数(BIS)、伤害趋势指数(NI)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于t3~t4时心率较高(P0.05),试验组t3~t4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较低,t2、t5~t6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试验组于t3~t4时心率、BIS、NI水平较低(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1%,试验组为17.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12.50%(5/4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0%)(P0.05)。结论:七氟烷联合舒芬太尼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的波动较小,下调BIS、Narcotrend指数,并于拔管后迅速恢复,降低SSI发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魏军  李昌祁  张晶  张宝华  李俊  阴慧清 《生物磁学》2011,(19):3721-3723
目的:研究与探讨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糖尿病外科手术患堵262例,采用腰一硬联合麻醉146例,全身麻醉116例。结果:表明腰一硬联合麻醉组在术中血糖均值水平、胰岛素的平均使用剂量均少于全身麻醉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幅度均小于全身麻醉组,(P〈0.05)。通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麻醉效果的因素除性别无显著相关性,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饮酒、体重指数均与麻醉效果有高度相关性(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肝癌手术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癌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两组,在麻醉前和麻醉后4h抽取静脉血,Trizol法抽提RNA,RT-PCR检测IL-1β、IL-6、IL-8的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间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无差别,麻醉4h后全麻组外周血IL-1β、IL-6、IL-8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高于联合组(P<0.05)。结论:不同麻醉方法对细胞因子的分泌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单纯全麻将增强肝癌手术病人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