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抗生素用于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成本-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3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每组31例,三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抗生素预防方案,对比三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 d最高体温、术后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效果(术后呼吸道感染率、术后7 d平均体温、术后7 d平均白细胞计数)以及不同抗生素预防方案成本-效果。结果:(1)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 d最高体温、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率、术后7 d平均体温、术后7 d平均白细胞计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患者具有最高的成本-效果比值,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显著低于B、C两组(P0.05)。结论:术前预防及术后短疗程应用头孢唑林钠能够显著降低肺癌患者术后感染率,减少抗生素用量及花费,提高患者围手术期成本-效果。  相似文献   

2.
1963例白内障晶体植入手术围术期抗生素使用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研本院眼科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为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眼科2008年归档病例进行围术期用药调查,用表格形式进行统计。结果:1963例进行白内障晶体植入手术,其中1946例(99.13%)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无感染病例发生;首次给药时间为术前0.5-2小时221例,术前24小时114例,术后当日1611例;预防性用药病例术后1-3天停药428例,4-6天停药1235例,大于等于7天停药283例。使用青霉素类293例;喹诺酮类325例;头孢3代939例;头孢4代112例。结论:白内障晶体植入手术属清洁手术,围术期存在抗生素滥用和用药时间过长问题,提示眼科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管理亟待加强和干预。  相似文献   

3.
黄晖 《蛇志》2015,(2):152-153
目的观察胸腔镜及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根治性及围术期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研究组应用胸腔镜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开胸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数据以及围术期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2天血检WBC、Cor以及CRP指标均显著高于术前,而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天疼痛评分研究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胸腔镜治疗的痛苦小、术后应激反应轻、恢复快,效果更明显,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68例(实验组)及同期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58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临床表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最高体温、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住院平均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两组术后放置引流、术后最高体温比较无差异(P0.05)。多发、直径≥5 cm的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较单发、直径5 cm的肌瘤(P0.05)显著增加(P0.05),肌瘤部位对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无影响(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与肌瘤类型及大小有关,与肌瘤部位无关,是一种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分析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与麻醉因素的相关性,为优化麻醉管理方案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1192例再次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出血量将其分为研究组(术中出血量≥500 mL)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500 mL)。对两组产妇术中出血的一般因素和手术麻醉因素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有106例产妇术中出血量≥500 mL,发生率为8.89%,研究组产妇具有流产史比例、产前贫血比例、前置胎盘比例、胎盘粘连比例、胎盘植入比例、宫缩乏力比例高于对照组,孕程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子宫切除或部分切除比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Ⅱ~Ⅲ级比例、罗哌卡因用量>15 mg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次剖宫产产妇术中出血的发生与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宫缩乏力、子宫切除或部分切除及ASA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风险不仅与胎盘、子宫因素有关,而且受手术和麻醉因素的影响,临床医生应对产妇进行全面和准确的术前评估,优化麻醉管理方案和手术策略,从而减少术中出血的发生,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临床治疗乳腺癌的效果,提出临床治疗乳腺癌更可靠的方案,为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6例,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手术方法情况,分成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和比较两者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治疗后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而患者术中出血量研究组患者也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相比较,乳腔镜手术所需时间较长,并且治疗费用偏高,临床上应给予患者的个体差异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围术期营养干预对患者术后营养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2),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干预,研究组给予营养支持方案干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营养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排便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1 d、术后7 d的CD3+、CD4~+、CD4~+/CD8~+均低于入院时,CD8~+则高于入院时(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7 d的CD3~+、CD4~+、CD4~+/CD8~+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CD8~+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7 d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7 d血清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转铁蛋白(TF)水平均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7 d血清PA、Hb、TP、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术期给予营养支持方案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功能,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麻醉前和术中持续吸氧对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级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初产妇100例,将其随机分为面罩吸氧组和空气吸入组(对照组)。吸氧组于术前30 min及术中通过面罩全程给氧,吸入氧浓度为60%,空气组则不给予特殊处理。检测和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点的心率、血压及SpO2的变化,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新生儿Apgar评分,胎儿氧饱和度,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气,产妇血气以及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各时间点心率、血压、SpO2、手术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胎儿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吸氧组术后6 h、12 h、24 h的VAS评分分别为(4.07±0.10)、(2.13±0.12)和(0.42±0.0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0±0.11)、(4.02±0.13)及(1.10±0.22)(P0.05)。吸氧组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气、产妇血气氧分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前和术中持续吸氧能显著减轻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术后疼痛,同时有效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术期心理干预对老年前列腺癌去势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前列腺癌患者150例,根据围术期干预方法的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情况,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QLQ-C30、SAS和SD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QLQ-C30、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QLQ-C30、SAS和SDS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心理干预对老年前列腺癌去势患者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取8字缝合血窦及宫腔纱布填塞治疗,观察组采取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而术后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后输血率、术后感染发生率、产褥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恶露干净时间和月经来潮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可提高止血效果,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可作为剖宫产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围手术期予以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研究组围手术期予以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血糖达标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2 h、24 h及36 h,两组FBG、2hP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糖达标、抗生素使用、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低血糖、切口感染发生,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手术血糖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皮下注射胰岛素,且其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全身麻醉与腰麻对剖宫产术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术的81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0例产妇在剖宫产术中采用腰麻,观察组的41例产妇在剖宫产术中采用全身麻醉。记录两组的切皮至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和新生儿体质量;比较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动脉血气分析检测值和神经行为评分;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结果:两组的切皮至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和新生儿体质量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胎儿娩出之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30 min的二氧化碳分压、pH值、氧分压、红细胞压积以及血氧饱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d、3 d和5 d的神经行为评分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与麻醉前相比,两组产妇切皮时和取出胎儿时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产妇切皮时和取出胎儿时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腰麻都适用于剖宫产手术,全身麻醉不仅可以维持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对新生儿Apgar评分、动脉血气分析和神经行为评分无明显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自体输血在完全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完全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n=26)进行常规处理,ANH组(n=27)进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HH(急性高容血液稀释)组(n=27)进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比较三组产妇的体重、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注异体血例数,ANH组和AHH组血液稀释前后和三组产妇术后的动脉血气分析值、术后2 h血常规,三组新生儿娩出后1min、5min 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值。结果:血液稀释后,两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和碱剩余均较血液稀释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血气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ANH组输注异体血的比例明显低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剖宫产术后2h,ANH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和血小板均明显高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三组新生儿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碱剩余、血乳酸和Apgar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NH自体输血能减少异体血的输注和产妇剖宫术中红细胞的丢失,节约临床用血,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4112例,记录产妇感染发生的情况(感染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并统计分析产妇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住院时间、基础疾病等基本情况。结果:进行剖宫产的产妇合并发生医院感染的感染率为4.89%(201/4112);感染部位主要为手术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生殖道感染、盆腔感染、呼吸道感染及皮肤感染,其中手术切口感染所占比例为45.77%;医院感染病例中共培养出5种病原菌共51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葛兰氏阴性杆菌、副流感嗜血菌、粪肠球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因素中年龄、BMI、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情况、医护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及抗菌药物应用与剖宫产产妇并发医院感染之间具有紧密联系(P0.05),而首次剖宫产手术与剖宫产产妇并发医院感染之间无联系(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并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而且多种感染因素影响其发生,因此在临床上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降低感染率,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孕产妇5分钟紧急剖宫产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急诊危重孕产妇13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急诊剖宫产流程分为对照组(n=68,常规紧急剖宫产流程下进行手术)及观察组(n=71,5分钟紧急剖宫产)。观察两组孕产妇的手术情况、手术反应时间、孕产妇并发症、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组间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进手术室至手术开始时间、决定手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间隔(DDI)、决定手术至进手术室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均更短,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根据新生儿不良结局将孕产妇分为不良组(n=38)、良好组(n=1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不良结局与受教育程度、新生儿体重、孕周、剖宫产类型、DDI、妊娠合并症、采用辅助生殖技术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其以下、新生儿体重偏低、剖宫产类型为I类剖宫产、孕周偏短、DDI偏长均是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诊危重孕产妇5分钟紧急剖宫产可缩短各项手术反应时间,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此外,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与受教育程度、新生儿体重、剖宫产类型、孕周、DDI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产妇腹腔粘连、盆腔粘连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07年7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需再次行剖宫产产妇1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分为对照组(新式腹壁横切式)92例和观察组(传统腹壁纵切式)7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临床指标,盆腔粘连、腹腔粘连严重程度以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发生率为46.05%(35/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7.17%(7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盆腔粘连发生率为34.21%(26/76),低于对照组的54.35%(5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术后切口感染、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术式的选择对再次剖宫产产妇具有较大影响,传统腹壁纵切式可显著改善产妇临床指标情况,减少盆腔粘连、腹腔粘连发生的概率,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an N‐acyl homoserine lactone (HSL) analog and antibiotics on biofilms of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a major pathogen of periodontal disease. Methods and Results: Antibiotics used were cefuroxime, ofloxacin and minocycline. A flow‐cell model was used for biofilm formation.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control, analog‐treated, antibiotic‐treated and combined application groups. Biofilm cell survival was determined using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bioluminescence and confocal laser microscopy (CLSM). In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group, the ATP count in biofilm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antibiotic‐treated group (Games–Howell test, P < 0·05). A combination of cefuroxime and the analog was most effective against the P. gingivalis biofilm. CLSM observ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dead cells was highest in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group. Conclusions: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the N‐acyl HSL analog and antibiotics was effective at reducing the viability of P. gingivalis cells in biofilms.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of the Study: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the N‐acyl HSL analog and antibiotics may be successful for eradicating infections involving bacterial biofilms, such as periodontitis.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在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肛门括约肌复合体(ASC)和盆膈裂孔(PH)影响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50例,按照分娩方式分成阴道分娩组71例,剖宫产组79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对所有受试者均实施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缩肛动作下肛门内括约肌(IAS)远端、中端及远端平面厚度,肛门外括约肌(EAS)远端平面及耻骨直肠肌(PRM)中端平面厚度,分娩前、产后6周、产后3个月PH左右径、PH前后径以及PH面积。结果: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及体质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阴道分娩组IAS近端6点钟方向、12点钟方向平面厚度以及IAS中端、12点钟方向平面厚度均小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EAS远端12点钟方向平面厚度小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6周的PH左右径大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6周的PH前后径大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6周的pH面积大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可有效评估初产妇ASC和PH的影响情况,分娩会对初产妇ASC和PH产生影响,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产后存在明显的ASC厚度减小和PH增大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间苯三酚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并将其根据入院的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间苯三酚200 mg,连续给药7 d,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拉贝洛尔100 mg,当患者的血压降至目标期值后,将给药方法改为口服拉贝洛尔片,每次50 mg,每天3次,直至分娩前。比较两组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剖宫产、低体重儿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以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erum cysteine protease inhibitor C,Cys-C)、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protein-1,HMGB1)、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2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4%,P0.05);观察组的胎盘早剥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剖宫产率、低体重儿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SBP、MAP和、DBP、血清Hcy、HMGB1和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拉贝洛尔能显著降低妊娠高血压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率,控制血压效果理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Hcy、HMGB1和Cys-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