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孕妇产前超声评估对预测产时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持续性前置胎盘(妊娠晚期和/或分娩期胎盘仍为持续状态)的孕妇60名,结合孕妇临床表现和产前超声检查,分析在剖宫产术中出现大出血的预测因素。结果:60名产妇中,有22例(36.7%)出现术中大出血(1500 m L)。对22例出现大出血的产妇进行分组比较发现,既往有子宫手术史,前置胎盘距离宫颈内口更近甚至覆盖内口,缺乏透明带和胎盘植入的产妇,都表现出产时出血量增加,相比较未发生大出血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覆盖宫颈内口,缺乏透明带,胎盘缺损,彩色多普勒异常的产妇在剖宫产时发生大出血的概率更高(P0.05)。结论:胎盘覆盖宫颈内口,缺乏透明带,胎盘植入,彩色多普勒异常的产妇在剖宫产时发生大出血的概率更高,可作为预测产时大出血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唇裂与唇腭裂的图像特征,以提高胎儿唇裂及唇腭裂的确诊率。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的2381例产前超声筛查检查出的17例唇腭裂胎儿,经二维三维超声检查后与出生后颜面部检查结果比较。结果:17例唇腭裂胎儿共检查出16例,漏检1例,检出准确率94.12%,其中1例完全唇裂伴完全腭裂仅检查出唇裂,误检率5.88%。其中未合并其他畸形胎儿16例(94.12%,16/17),完全唇裂伴完全腭裂13例(76.47%,13/17),单纯唇裂2例(11.76%,2/17),单纯腭裂1例(5.88%,1/17);唇腭裂合并其他畸形胎儿1例。结论:产前进行超声检查在胎儿唇裂和唇腭裂诊断中具有显著作用,发现唇裂或唇腭裂后可经多次反复检查确诊,对于部分胎儿可能存在患有唇裂或唇腭裂而漏检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联合产前超声征象评分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106例前置胎盘患者,根据有无胎盘植入分为植入组(46例)和未植入组(60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健康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植入组和未植入组的产后出血、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产前超声征象评分和血清CK水平。以临床手术和(或)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K、产前超声征象评分单独检测及二者联合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结果:植入组有产后出血、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有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的发生率均高于未植入组(P0.05)。植入组的产前超声征象评分和血清CK水平高于未植入组和对照组(P0.05),未植入组和对照组的产前超声征象评分和血清CK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联合CK的敏感度高于产前超声征象评分、CK单独检测(P0.05),产前超声征象评分、CK及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联合CK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K与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联合检测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用B超测量足月胎儿各生理参数来评估胎儿宫内生长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方法:414例住院分娩的足月头位单胎孕妇在分娩前4天内超声测量胎儿的双顶径(BPD),枕额径(OFD),枕额周径(HC),腹围(AC),腹横径(ATD),股骨长度(FL)每个参数测量2次,取平均值。出生后24小时内测量新生儿各相应生理参数。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表明胎儿及新生儿各生理参数均呈正态分布。超声测量的BPD,OFD,HC,AC,ATD,FL与实际测量的结果均有一定相关性。计算二组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0.370,0.587,0.698,0.635,0.826。其中BPD,AC,FL相关性较好。结论 临床可选用双顶径,腹围,股骨长等参数来评价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及推算胎儿体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胎儿中晚孕期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间胎儿早孕期超声检测正常孕妇1240例,于胎儿中孕期(孕21~25周)和晚孕期(孕31~35周)各再进行一次超声检测工作,用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归纳统计胎儿畸形分类及各类畸形超声检出时间。结果:1240例胎儿早期超声检测正常孕妇中,胎儿中孕期检测显示胎儿畸形16例,检出率1.3%;其中中枢神经畸形3例,心脏畸形1例,前腹壁畸形2例,泌尿系统畸形1例,骨骼以及四肢畸形2例,双胎畸形2例,消化系统畸形2例,胎儿肿瘤1例,胎儿水肿1例,指趾异常1例,胎儿晚孕期检测显示有畸形3例,检出率为0.24%,分别为面部畸形1例,指趾异常1例,心脏畸形1例。这19例胎儿均证实为畸形胎儿。胎儿中孕期漏诊3例,漏诊率15.8%(3/19)。结论:超声检查是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重要诊断方法,诊断率高,安全性大,但部分胎儿畸形在中孕期超声仍未能诊断,所以对胎儿晚孕期再次行超声筛查工作,尤其注意对胎儿颜面部、心脏,颅脑,四肢等器官仔细的扫描,可有效提高畸形胎儿检测率,减少相应畸形的漏诊,为产科医生临床确诊和处理提供有效参考,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同时可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配合国家人口系统完成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对比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与正常胎儿的产前超声差异,分析产前超声诊断结果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共收治的80例有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胎儿的80例孕妇进行对比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对所有孕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分析观察组超声诊断与最终结果,对比两组胎儿的超声诊断情况,并对孕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尸检和出生后随访最终确定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诊断中有3例漏诊;由于卵圆孔直径大于6 mm、心内膜垫缺损(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 ECD)和单心房胎儿没有正常的四腔心结构,因此无法进行腔室内径的测量,对其他观察组患儿进行测量之后发现,观察组患儿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hypoplastic left heart syndrome, HLHS)的左心房与左心室、法洛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 TOF)右心室、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右心室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可能造成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高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两组孕妇的孕期早期服药、高龄产妇以及家族心脏病史情况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对所有因素进行赋值,其中"是"或"有"为1,"否"或"无"为0。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孕期早期服药和家族心脏病史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孕妇进行综合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率较高,与最终结果无明显区别;虽然高龄孕妇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一定关系,但是只有孕期早期服药和家族心脏病史是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总结50例前置胎盘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收入我院治疗的1995年-2004年期间分娩的50例前置胎盘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孕妇,45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术中采用多种止血方法,处理无效行局部交错缝扎加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止血。结论:50例中围产儿死亡6例,产妇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前B超对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4例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B超特征,并对比病理结果。结果: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胎儿中,1例室间隔缺损,3例四腔心切面正常。左右两室流出道切面情况:4例胎儿大动脉与心室连接关系存在异常,2例胎儿室间隔膜部存在缺损症状。三血管气管切面情况:4例胎儿均仅可见2条血管。结论:对左右两心室流出道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进行观察可得,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具有较为明显的B超特征,产前对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进行B超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建议在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儿肢体畸形超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连续顺序追踪法对66342 例妊娠12-40 周孕妇行胎儿四肢畸形筛查。将产前超声诊断结果与引产或产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生肢体畸形271 例,发生率为0.41 %(271/66342),包括四肢短小5 例,桡骨发育不全1 例,缺肢畸形5 例,足内翻17 例,手掌畸形3 例,指趾畸形222 例及骨骼多发畸形18 例。其中产前诊断胎儿肢体畸形49 例;漏诊222 例,包括:足内翻3 例、指趾畸形218 例、多发骨骼畸形1 例。胎儿肢体畸形的出现率和产前检出率分别为:四肢短小1.84 %(5/271)、100 %(5/5);桡骨发育不全0.36 %(1/271)、100 %(1/1);缺肢畸形1.84 %(5/271)、100 %(5/5);足内翻6.27 %(17/271)、82.35 %(14/17);手掌畸形1.10 %(3/271)、100 %(3/3);指趾畸形81.91 %(222/217)、1. 8%(4/222);多发骨骼畸形6.64 %(18/271)、94.44 %(17/18)。结论:超声对胎儿手掌、脚掌部位以上畸形的检出率较高。指趾畸形出现率最高,但检出率最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儿肢体畸形超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连续顺序追踪法对66342例妊娠12-40周孕妇行胎儿四肢畸形筛查。将产前超声诊断结果与引产或产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生肢体畸形271例,发生率为0.41%(271/66342),包括四肢短小5例,桡骨发育不全1例,缺肢畸形5例,足内翻17例,手掌畸形3例,指趾畸形222例及骨骼多发畸形18例。其中产前诊断胎儿肢体畸形49例;漏诊222例,包括:足内翻3例、指趾畸形218例、多发骨骼畸形1例。胎儿肢体畸形的出现率和产前检出率分别为:四肢短小1.84%(5/271)、100%(5/5);桡骨发育不全0.36%(1/271)、100%(1/1);缺肢畸形1.84%(5/271)、100%(5/5);足内翻6.27%(17/271)、82.35%(14/17);手掌畸形1.10%(3/271)、100%(3/3);指趾畸形81.91%(222/217)、1.8%(4/222);多发骨骼畸形6.64%(18/271)、94.44%(17/18)。结论:超声对胎儿手掌、脚掌部位以上畸形的检出率较高。指趾畸形出现率最高,但检出率最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胎儿脐血流检测仪测定脐动脉S/D值探讨导致脐血流S/D比值升高的主要原因。方法:对2009年9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919例孕28-42周的孕妇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S/D)。结果:异常组108例的脐带因素、胎儿窘迫、羊水过少及妊高征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S)。结论:脐动脉S/D比值增高可及早地警示和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情况,指导临床提早采取干预和处理措施,提高围产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胎儿脐血流检测仪测定脐动脉S/D值探讨导致脐血流S/D比值升高的主要原因。方法:对2009年9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919例孕28~42周的孕妇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S/D)。结果:异常组108例的脐带因素、胎儿窘迫、羊水过少及妊高征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脐动脉S/D比值增高可及早地警示和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情况,指导临床提早采取干预和处理措施,提高围产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联合监测胎儿脐动脉(UA)及大脑中动脉(ACM)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从2014年2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9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9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胎儿UA及ACM的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和舒张期的血流速度之比(S/D)、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体重,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体重与胎儿RI、PI和S/D值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胎儿UA的RI、PI和S/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胎儿ACM的RI、PI和S/D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体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后发现,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体重与胎儿UA的RI、PI和S/D值均呈负相关(P0.05),而与胎儿ACM的RI、PI和S/D值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CDU联合监测胎儿UA和ACM对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评价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母婴结局,从而有助于辅助临床诊治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脱氧胆酸钠(SD)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影响。方法:(1)以不同终浓度(0、0.015mg/mL、0.05 mg/mL、0.15 mg/mL、0.5 mg/mL、1.0 mg/mL)的脱氧胆酸钠分别作用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使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TUNEL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2)以终浓度为0.15 mg/mL的SD作用于HUVEC4、8、12 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7、9蛋白及PARP活化情况;(3)观察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对0.15 mg/mL脱氧胆酸钠组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随SD浓度(0~1.0 mg/mL)及作用时间(0~12 h)增加,HUVEC活力降低,0.15 mg/mL时活力为80%,1.0 mg/mL时细胞活力仅不到10%;Tunel检测示随着SD浓度的增加HUVEC凋亡明显增多;Western Blot结果示SD作用于HUVEC后Caspase-3、7、9蛋白及PARP活化明显增加;Z-DEVD-FMK明显抑制了0.15 mg/mLSD引起的PARP活化。结论:脱氧胆酸钠(SD)通过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介导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采集到制备不同的时长对脐带血干细胞的冻前相关质量指标的影响,为确定合适的采集到制备时长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712份脐带血样本,按照采集到制备的时长分为12 h组、(12-24) h组、(24-36) h组和(36-48) h组,分析脐带血干细胞冻前有核细胞数量、有核细胞活性、CD34+细胞百分比及CFU-GM集落数的变化。结果:(1)冻前有核细胞数量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但各组冻前有核细胞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的有核细胞活性结果比较发现,(12-24) h组和(24-36) h组的有核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有核细胞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CD34+细胞百分比随时间延长有微弱的升高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的CFU-GM集落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脐带血采集到制备的时长增加,有核细胞活性会逐渐下降。脐带血采集后在36小时内制备是安全的,其干细胞的质量指标可稳定保持在较高水平,脐带血在36-48小时制备虽然质量有微弱下降,其干细胞的冻前质量也满足临床出库需求。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学对胎盘植入程度的危险度进行评价及与胎盘植入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7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胎盘植入患者60例。分析分娩前超声影像学特点,按照胎盘位置及厚度、胎盘后低回声带是否消失、膀胱线是否连续、胎盘陷窝性状、胎盘基底部血流信号、宫颈形态是否完整、宫颈是否存在血窦,以及剖宫产史等项目,每项评0-2分,计算总分值。计算不同类型胎盘植入患者超声评分量表的临界值,并比较各类型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结果:60例患者中粘连型38例、植入型13例、穿透型9例。 粘连型出血量低于重型(P<0.01),在重型患者中,植入型与穿透型术中出血量无差异(P=0.360)。粘连型患者均未切除子宫。粘连型与重型子宫切除率相比有差异(P<0.01),重型高于粘连型。其中植入型子宫切除率低于穿透型(P<0.01)。粘连型超声评分低于重型(P<0.01)。重型患者中,植入型超声评分又低于穿透型(P<0.01)。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显示:当AUC为90.5 %、评分≥2.5 时,敏感度为 92.3 %,特异度为73.7 %,粘连型和植入型的最佳临界值为3分;当AUC为73.5 %、评分≥9.5分时,敏感度为55.6 %,特异度为76.9 %,因此确定植入和穿透型的界值为10分;当AUC为78.0 %、评分≥2.5 时,敏感度为72.7 %,特异度为88.2 %,是否出现产后出血的最佳临界值为3分。结论:超声影像学可评估胎盘植入的程度,并预测术中出血及子宫切除的风险。以评分 3分为界,用以预测粘连和重型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的发生。以评分≥10分为界,用以预测植入型和穿透型胎盘植入。其中,评分≥10分时,穿透型植入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阳性和阴性与乳腺癌的X线及超声影像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139例雌激素受体(o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表达均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行X线及超声形态学分析,术后标本测定癌细胞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比较并分析HER2+/ER-/PR-乳腺癌和HER2-/ER-/PR-乳腺癌影像学的特征性表现,在X线上主要分析:腺体致密度、及病变类型(肿块、钙化、结构紊乱)。其中肿块主要分析形状、边缘、大小;钙化主要分析形态、分布,在超声上主要分析:肿块边缘、有无强回声点、有无腋淋巴结转移,血流情况。结果:HER2+/ER-/PR-乳腺癌在X线上的特征性表现为单纯肿块(x2=8.067,P=0.005)或肿块伴钙化(x2=4.384,P=0.036),棒状、分枝状钙化(x2=5.723,P=0.017),簇状分布(x2=12.110,P=0.007),肿块直径多2cm(x2=4.933,P=0.026),而在腺体致密度、肿块边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的特征性表现为肿块伴钙化(x2=16.134,P0.001)、边界不清(x2=9.188,P=0.010)、伴腋下淋巴结转移(x2=5.210,P=0.022),血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ER2+/ER-/PR-乳腺癌影像学有特征性表现,X线常表现为单纯肿块或肿块伴钙化,棒状、分枝状钙化,簇状分布,肿块直径多2cm;超声常表现为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其内可见点状强回声、常伴腋下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脐动脉血流用于预测子痫前期新生儿和产妇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建档分娩的12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子痫前期发病情况分为子痫前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记录和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血脂、血糖水平、分娩前脐动脉血流与新生儿体重、胎盘的重量及Apgar评分,并进行相关性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孕产妇的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孕周等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的血清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C、TG、LDL-C、FB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子痫前期组脐动脉S/D、RI与PI值显著升高(P0.05)。所有孕产妇都顺利完成分娩,孕产妇与新生儿都存活,子痫前期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和胎盘的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子痫前期组中,脐动脉S/D、RI、PI值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现显著负相关性(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子痫前期孕产妇的脐动脉S/D、RI、PI值为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脐动脉血流与子痫前期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相关,脐动脉S/D、RI、PI值为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子痫前期脐动脉血流监测可为预测新生儿和产妇结局以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和脐带干细胞(UBC-MSCs)联用对糖尿病足(DF)模型lnc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采用SPF级SD大鼠(20只)建立糖尿病足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大鼠。A组注射PBS于DF动物溃疡处,B组采用人PRP注射于DF动物溃疡处,C组采用人UBC-MSCs注射于DF动物溃疡处,D组采用人UBC-MSCs+PRP注射于DF动物溃疡处。治疗14d后,记录大鼠的血糖水平与血清CRP、TNF-α、VEGF相对表达,采用arraystar公司12×135K芯片测定lncRNA的表达谱。结果:治疗14d后,B、C、D组均较A组显著降低,D组显著低于B、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大鼠的血清CRP、TNF-α相对表达较A、B、C组显著降低,血清VEGF相对表达较A、B、C组显著升高,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存在1563个显著差异的IncRNA,C组与A组比较存在1982个显著差异的IncRNA,D组与A组比较存在2854个显著差异的IncRNA。将靶基因带入差异m RNA数据,筛选得到与DF相关的靶基因的lncRNA有6条,具体为CHI3L1、FA2H、CAMTA1、DOCK、STRADB和TNFRSF1A (P1101039、BF74369、Uc001aoh、N385370、AF116618和HMlincRNA1336)。结论:UBC-MSCs和PRP联合可能通过改变lncRNA的表达,影响炎症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等的表达,进而发挥降血糖和治疗DF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