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研究组应用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 calcium,RC)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IMT)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总胆固醇(total c holesterol,T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 G)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较治疗前有升高,研究组变化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程度较治疗前有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5%、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能改善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 postprandial blod glucose,2hPBG)、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糖首次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适用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降低血糖、血脂、血清TNF-α和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联合艾塞那肽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和餐后2 h血清C肽、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lC)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餐后2 h血清C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以上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清C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MI、TC、TG、LDL-C和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而研究组BMI、TC、TG、LDL-C和HbA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格列美脲片联合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可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降低BMI,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l 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血脂、血压以及cal MT。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增高,且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al MT显著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能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其cal MT,对预防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1例,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7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记录两组1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后3、6及12个月后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3个月时相比,两组治疗12个月时临床有效率均显著提高,研究组治疗6、12个月后临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5.33%vs. 76.09%, 88%vs. 80.43%,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逐步下降,血清HDL-C水平逐步上升,研究组治疗第12月后血清TC、TG及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血清H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在1年观察期内均未见明显肝肾功能损伤及肌溶解,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其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立普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细胞外基质蛋白-3 (Fibulin-3)、脂蛋白a (Lipoprotein(a),Lp(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04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立普妥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口服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脂、动态血压及Fibulin-3、Lp(a)、MCP-1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9.44%,P0.05);观察组血清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游离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FFA)、Lp(a)、MCP-1等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HDL-C、Fibulin-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态血压水平降低范围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愉快、心理健康及认知功能等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立普妥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立普妥口服治疗,其能更有效维持动态血压的正常水平,且显著改善Fibulin-3、Lp(a)、MCP-1水平,降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长期应用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对晨峰现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4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交替均分为两组(n=82)。观察组长期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非洛地平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其降压效果及晨峰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白昼平均收缩压(Day systolic blood pressure,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ay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igh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ight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n,D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hDBP)均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晨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氨氯地平不但降压安全、有效,且对控制血压晨峰现象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术后血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TC、TG、LDL-C、HDL-C、hs-CRP、IL-6、TNF-α、NO及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C、TG、LDL-C、hs-CRP、IL-6、TNF-α及ET-1水平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性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C、hs-CRP、IL-6、TNF-α及ET-1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HDL-C、NO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性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HDL-C、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用于经PCI术治疗的老年ACS患者可显著减轻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降低血脂水平并改善内皮功能,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珍芪降糖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取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9例)和观察组(n=4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珍芪降糖胶囊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指标、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1.84%%vs.71.43%,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2 h餐后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三酰甘油(Three Acyl Glycerin,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CD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HDL-C、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同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PG、2hPBG、Hb A1c、TG、TC、LDL-C、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后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珍芪降糖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其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及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南瓜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方法:用两次注射四氧嘧啶(alloxan)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即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消渴丸组和南瓜多糖组,消渴丸组用消渴丸(200 mg/kg)灌胃,南瓜多糖组行南瓜多糖(500 mg/kg)灌胃共8周,测定糖尿病大鼠血糖(BG)、血脂,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糖尿病组大鼠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均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降低(P0.05),SOD和CAT的活性明显降低,而MDA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消渴丸组和南瓜多糖组大鼠BG、TC、TG和LDL-C降低,HDL-C升高(P0.05),SOD和CAT的活性明显的提高,MDA的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南瓜多糖具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和增强氧化应激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蛋白(S-100B)、血管生成素(An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血清S-100B、人血管生成素(ANG)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NIHSS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100B、AN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S-100B、AN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46.67%,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均明显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治疗治疗,可能与其有效降低血清S-100B、ANG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血清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 NO)、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9和内皮素(Endothelin, 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70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服用奥拉西坦,每天3次,每次0.8 g;观察组联合服用阿托伐他汀,每天晚上1次,每次20 mg。比较两组的简易精神智能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清NO、MMP-9、ET-1水平、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血浆黏度、甘油三酯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MMSE评分和Mo CA评分、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血清MMP-9和ET-1水平、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血浆黏度、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有较好的调脂作用,能改善其认知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清NO、MMP-9、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对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以及心绞痛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检测患者体内TG、TC、LDL-C及HDL-C表达水平。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降压作用及心绞痛改善作用均显效率显著提高(P0.05);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TG、TC、LDL-C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TG、TC、LDL-C表达水平降低更显著,HDL-C表达水平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和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相比,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具有更好的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的控制血压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及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及硝酸甘油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和依折麦布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心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7.5%)效显著高于对照组(7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DA及MPO水平均降低,而SOD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MDA及MPO水平较低,而SOD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均升高,而LDL-C,TC及TG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较高,而LDL-C,TC及TG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D及LVESD均降低,而LVEF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VEDD及LVESD较低,而LVEF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氧化应激反应及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SIVD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确诊为SIVD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口服多奈哌齐,观察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和康复训练。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MMSE、Mo CA、BI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MMSE、Mo CA、BI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MMSE、Mo CA、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疗1个月与6个月后总有效分别为16.6%与87.5%,高于同期对照组的12.24%(x~2=0.363,P=0.547)与53.06%(x~2=27.523,P0.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治疗SIVD,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木丹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木丹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和对照组(60例,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丙二醛(MDA)较治疗前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MDA较对照组低,SOD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木丹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DPN患者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抗氧化应激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联合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7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8例予参麦注射液联合普伐他汀治疗;实验组19例予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时间均明显减少或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的TC、LDL-C水平均较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5.8%)低于对照组(27.8%)(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相当,但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更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强化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反应及氧化-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期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血清白介素1 (interleukin-1,IL-1)、白介素2 (interleukin-2,IL-2)、白介素6 (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 (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酶(catalase,CAT)及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 protein)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1、IL-2、IL-6、IL-10、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的血清SOD、CAT、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氯吡格雷强化治疗可显著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这可能与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增强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脂水平、ADMA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TG、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H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ADM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内皮素-1(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TG、TC、LDL-C水平,减轻炎症反应,降低ADMA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炎症、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予以10 mg/d,观察组予以20 mg/d,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炎症因子、凝血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脂达标率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的血脂达标率为33.3%,治疗后3个月的血脂达标率为4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2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所有患者血浆CRP和TF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CRP和T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TFP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小剂量,对炎症因子和凝血因子的影响有利于预后的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