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EGFR和KD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含激酶插入区受体(kinase-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中EGFR和KDR的表达情况,并且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胃癌组织中EGFR和KD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3%(29/60)、63.3%(38/60),二者的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并且存在共表达现象,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s=0.664,P〈0.05).EGFR和KDR在胃癌的进展中起协同作用,为靶向EGFR和KDR生物治疗制剂在胃癌生物治疗中的应用及联合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鼠视网膜的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和erb-B的表达,作了研究.结果表明:①EGF,EGF-R和erb-B分别在视网膜各层有不同表达;②EGF免疫反应着色不强,但有特异性地均匀分布在节细胞层(GCL)、内核层(INL)、外核层(ONL)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③EGF-R免疫反应着色以GCL和INL的细胞明显,分布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以细胞核更明显;④erb-B的分布类似EGF.但在ONL内出现一条较明显的着色带.对以上结果的可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分离培养成年大鼠的肺泡Ⅱ型细胞,通过斑点杂交、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肺泡Ⅱ型细胞内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和β1(TGFα、TGFβ1)及其受体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肺泡Ⅱ型细胞可表达EGF、TGFα和TGFβ1,也可表达相应的EGF受体(EGFR)、TGFβ受体Ⅰ型和Ⅱ型(TβRⅠ、TβRⅡ)。表明肺泡Ⅱ型细胞是合成和分泌EGF、TGFα和TGFβ1的细胞之一;细胞凭借其EGFR、TβR的存在,其增殖与分化可能受EGF、TGFα和TGFβ1的旁分泌和自分泌两种途径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α1A-肾上腺素受体(α1A-AR)和M1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M1)在日本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神经递质受体在肝纤维化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10只)、模型组(M组,20只),模型组小鼠用腹部敷贴尾蚴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α1A-AR和mAChRM1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肝脏组织中α1A-AR和mAChRM1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其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递质受体表达上调在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融合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胞外功能区,为制备针对该分子的特异性抗体提供可用的靶标抗原。方法:通过PCR扩增EGFR胞外区基因,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ABhFc中,重组质粒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EGFR的瞬时分泌表达,纯化获得电泳纯级的分泌蛋白,并通过ELISA、Western印迹、Biacore3000系统对融合蛋白进行鉴定。结果:经测序证实扩增得到了正确的EGFR胞外区基因序列,SDS-PAGE初步确认获得了单、双体的EGFR胞外区,ELISA检测证实双体融合蛋白hFc-EGFR可与商业化的EGF特异性结合,Western印迹检测证实单体融合蛋白His-EGFR可与商业化抗体特异性结合;经Biacore3000蛋白分子相互作用系统测定,双体融合蛋白hFc-EGFR与商业化抗体爱必妥的亲和力达0.5 nmol/L。结论:利用哺乳动物细胞HEK293T分泌表达系统获得了结构正确的单、双体2种类型的EGFR胞外区融合蛋白纯品,将用于抗EGFR特异性抗体的筛选。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集的159份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标本中的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159例样本中,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为12.6%(20/159),突变主要集中在19号外显子的缺失和21号外显子的点突变。女性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1)。腺癌及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分型(P﹤0.01)。高分化患者基因突变检出率高于中-低分化检出率(P<0.05)。EGFR基因突变与年龄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组织学分型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14(Fn14)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19缺失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11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125例原发性EGFR外显子19缺失的NSCLC组织及与之相对应的30例正常肺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和比较其Fn14的表达,分析Fn14的表达与原发性EGFR外显子19缺失的的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Fn14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胞膜和胞质中。在125例原发性EGFR外显子19缺失的NSCLC组织中,Fn14的阳性表达率为100%,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01)。鳞癌和腺癌NSCLC组织中Fn14的阳性表达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06);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不同TNM分期的NSCLC组织中Fn14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P=0.000)。Fn14蛋白的表达与EGFR外显子19缺失的NSCLC的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大小以及肿瘤解剖学分类均显著相关(P=0.000、P=0.029、P=0.000、P=0.026),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均无关(P=0.816、P=0.122、P=0.816)。结论:Fn14在原发性EGFR外显子19缺失的NSCLC中呈异常高表达,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很可能通过上调Fn14通路,促进NSCLC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NGF及其受体TrkA在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组织的表达情况及与痛经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30例)、在位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19例)标本中NGF、Trk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差异及与痛经的关系。结果:①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NGF、Trk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P<0.01),在位内膜组NGF、Trk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P<0.01),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NGF、TrkA表达与在位内膜组无显著差异。②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NGF、TrkA表达与痛经强度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37,P=0.000;r=0.662,P=0.000)。结论:NGF及其受体TrkA在子宫腺肌病中高表达可能参与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而且可能与痛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NGF及其受体TrkA在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组织的表达情况及与痛经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30例)、在位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19例)标本中NGF、Trk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差异及与痛经的关系。结果:①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NGF、Trk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P〈0.01),在位内膜组NGF、Trk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P〈0.01),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NGF、TrkA表达与在位内膜组无显著差异。②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NGF、TrkA表达与痛经强度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37,P=0.000;r=0.662,P=0.000)。结论:NGF及其受体TrkA在子宫腺肌病中高表达可能参与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而且可能与痛经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回顾性研究急诊科住院患者的尿路感染及其所致脓毒症的临床及病原学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病房及急诊ICU收治住院的106名诊断为"尿路感染"的患者,结合出院诊断及新版脓毒症诊断标准再评估,分为"尿脓毒症组"(n=45)和"非脓毒症组"(n=61),收集和比较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病原学分类及特征。结果:1)尿脓毒症组上尿路感染、泌尿系统梗阻以及上尿路梗阻并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42,P=0.011,P=0.035)。2)尿脓毒症组白细胞计数(P=0.002)、C反应蛋白(P0.001)、降钙素原(P=0.028)、肌酐(P0.001)、D-二聚体(P0.001)、APACHE II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P0.001)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而血清白蛋白(P0.001)、血小板(P0.001)计数、Glasgow评分(P0.001)均显著低于非脓毒症组;3)尿脓毒症组急性肾脏功能障碍(28/45,62.22%)发生率最高,凝血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次之(25/45,55.56%)。中段尿培养中以屎肠球菌占比最高(11/40,27.5%),其次为大肠埃希菌(8/40,20%)。结论:上尿路感染与泌尿系统梗阻是发生尿脓毒症的危险因素,相较于非脓毒症患者,尿脓毒症患者炎症指标、肌酐、D-二聚体、APACHE II评分水平更高,白蛋白、血小板及Glasgow评分更低,肾功能障碍与凝血功能障碍在尿脓毒症患者中更多见。临床需对中段尿培养肠球菌阳性的患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Neuronal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on Bovine Chromaffin Cells: Cloning, Expression, and Genomic Organization of Receptor Subunit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 Campos-Caro F. I. Smillie E. Domínguez del Toro †J. C. Rovira F. Vicente-Agulló ‡J. Chapuli ‡J. M. Juíz §S. Sala †F. Sala ‡J. J. Ballesta M. Criado 《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1997,68(2):488-497
14.
目的:探讨粉刺性乳痈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粉刺性乳痈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乳腺病变组织ER、PR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分析乳腺病变组织ER、PR的表达与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普通乳腺炎组、乳腺导管扩张组比较,肉芽肿组、脓肿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与肉芽肿组比较,脓肿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普通乳腺炎组、乳腺导管扩张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乳腺炎组、乳腺导管扩张组、肉芽肿组、脓肿组ER、PR的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0.05)。普通乳腺炎组、乳腺导管扩张组ER、PR的表达与血清IL-1β、IL-6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血清TNF-α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肉芽肿组、脓肿组ER、PR表达与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粉刺性乳痈患者ER、PR呈低表达或失表达,且与炎症因子及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 TBI)患者血清Arc蛋白表达及其与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3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6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s TBI患者55例(s TBI组)和同期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55例(Control组),将s TBI组患者分为Arc蛋白低表达组(小于150.37 pg/m L,s TBI-L)和Arc蛋白高表达组(大于150.37pg/m L,s TBI-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外周血Arc蛋白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和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结果:s TBI组血清Arc蛋白含量明显高于Control组(150.37±21.08 pg/m L vs.87.65±13.43 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Control组比较,s TBI-L组、s TBI-H组RIPK1、RIPK3和MLKL表达均明显增高(P0.001);与s TBI-H组比较,s TBI-L组RIPK3和MLKL表达明显增高(P0.001),而RIPK1表达无差异(P=0.181)。与Control组比较,s TBI-L组、s TBI-H组血清IL-1β、TNF-α和IL-10表达均明显增高(P0.001);与s TBI-H组比较,s TBI-L组血清IL-1β和TNF-α表达明显增高(P=0.027,0.008),而IL-10表达明显降低(P=0.01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Arc蛋白表达增加,可能介导了神经元程序性坏死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痰湿证"和"非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的临床和生化特征。方法:纳入PCOS患者89例(其中痰湿证42例、非痰湿证47例)及正常对照52例(其中痰湿证对照组21例、非痰湿证对照组31例),采集和比较其临床资料及血清糖脂代谢指标、性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PCOS患者月经初潮年龄明显晚于正常对照组,两种证型PCOS患者均存在临床表现、性激素、糖代谢、脂代谢的异常,表现在多毛评分、黑棘皮、皮肤溢脂、痤疮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游离雄激素指数(Free androgen index,FAI)、空腹葡萄糖(Fast blood glucose,FB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痰湿型"PCOS以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 hip ratio,WHR)、收缩压、黑棘皮和皮肤溢脂发生率、FAI、FBG、空腹胰岛素(Fast Insuline,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水平增高为主;而"非痰湿型"PCOS以LH/FSH、LH水平增高为主;与"非痰湿"对照组相比,"痰湿"对照组BMI、WHR、收缩压、FBG、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HOMA-IR明显升高。结论:"痰湿证"PCOS患者以糖脂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而"非痰湿证"PCOS患者以性腺轴紊乱和高雄激素血症为主,将PCOS患者分为"痰湿证"和"非痰湿证",能反映疾病不同证型的基本特点,对远期并发症的防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实验组给予口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血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以及颈动脉斑块分级。结果:两组治疗后的SBP、DBP、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实验组SBP、DBP、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颈动脉斑块0-Ⅰ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较低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疗效更好,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调节血脂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胸神经阻滞和肋间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镇痛以及呼吸功能的影响,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胸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h、6h、12h、24h、48h的静态和动态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切皮前5 min(T_0)、切皮即刻(T_1)、切皮后15 min(T_2)、30 min(T_3)、钉皮即刻(T_4)及拔管后15 min(T_5)的血流动力学以及呼吸功能指标,并分析两组患者术中用药、术后镇痛泵使用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静息状态下不同时点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状态下,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_1-T_5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每分钟通气量(M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瑞芬太尼消耗量、丙泊酚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以及补救镇痛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PONV)、尿潴留、嗜睡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肋间神经阻滞相比,胸神经阻滞治疗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可以有效增强术后镇痛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术后呼吸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尺神经原位松解术与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CuTS)近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二部收治的60例CuTS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32,尺神经原位松解术)和B组(n=28,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比较两组患者优良率、并发症、围术期指标、感觉运动功能(肌力、小指指端两点辨别觉、神经传导速度)以及DASH上肢功能障碍(DASH)评分。结果:B组术后12个月的优良率为92.86%(26/28),高于A组的68.75%(22/32)(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肌力、神经传导速度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小指指端两点辨别觉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DASH评分呈下降趋势,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尺神经原位松解术相比,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治疗CuTS患者,虽然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其优良率更高,同时可有效恢复患者感觉运动功能及减轻其上肢功能障碍,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三维重建方法对人类胚胎三叉神经节细胞的局在性分布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用非疾病死亡的引产胚胎标本8例,胎龄20-26周,在获取标本1-4小时内,对标本进行灌流固定。其中2例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开颅取出三叉圣经节,石蜡包埋、冰冻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用三位重建技术制作三维立体图片。其余6例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开颅、找出三叉神经三大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各选2例分别注入DiI结晶体、在37℃恒温箱内保存3个月,取出标本、明胶包埋、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用三位重建技术制作三维立体图片。结果:(1)眼神经的节细胞分布于神经节的前内侧、下颌神经的节细胞在神经节的后外侧、上颌神经的节细胞位于眼神经和下颌神经节细胞之间。(2)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节细胞之间存在少量的重叠。结论:三叉神经节细胞在神经节内由前内侧向后外侧分别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的顺序排列;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的起始细胞之间存在少量的重叠现象;三维重建图片结果显示人胚胎三叉神经节细胞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的起始细胞存在明显的局在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